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科学把握智库建设的基本规律

2020-08-06 14: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仅仅强调智库的重要性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科学把握智库建设的基本规律,这样才能使智库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智库建设已经有数年,如果从一些地方研究机构在新智库建设方面的先行先试算起,那么推进新智库建设已有十多年。毋庸置疑,智库对推进决策科学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仅仅强调智库的重要性远远不够,更重要的是要科学把握智库建设的基本规律,这样才能使智库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智”形成于完备的知识体系

智库包括智与库,智是内容,库是智的储备基地。所谓智,在汉语中表达的是聪明、智慧、计谋、知识等意思。那么,智从哪里来呢?就本体论的智而言,它只能来源于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和思想体系之中。也就是说,一名智库专家一定要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理论储备和思想储备。完善的知识体系是形成智慧的前提,缺乏这种知识体系,专家就有可能作出错的判断。当前我国智库建设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专家年轻化,甚至一些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既缺乏理论的深度、思想的厚度,也缺乏完备的知识体系,就开始做决策咨询研究,名正言顺地自称为智库专家。这很可能只是“出点子”的专家,但智库并非只是“出点子”。智库的所有报告都应该是言之有据、言之成理的。

近年来,我国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智库界,都一直着力于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取得一定积极效果,但仍存在不足,这需要讲述中国故事的人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理论造诣和思想厚度。话语的基础是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和思想底蕴,话语离开了这些基础性的东西就软弱无力,也就没有任何穿透力。因此,不在于说得多少,而在于说得有理有据,有原创力。智库若缺乏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和思想底蕴,不仅没有原创力,也会对国家决策产生误导。

“智”体现在多中选优

智不是唯一性的方案,而是多样性的选择,是对同一问题的多种解决方式的可能性和系统性解释,并通过专家用最简洁的方式表达出来。任何决策都不可能是在唯一的方案中进行“拍板”,而是在多种方案中作选择。对于国家而言,现实中的任何问题都具有复杂性,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可能是唯一的,而是多样性的,决策者就是在众多方案中进行成本、风险与收益的权衡。智库专家就是尽可能把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路径,以及不同解决方案的结果进行科学研究,并提交给决策者进行优化选择。这就体现了决策的科学性。

如果智库只是为了迎合决策者的偏好提交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么这种专家就不是智库专家,而是逐利性的政策咨询专家。一旦专家具有逐利性,智的多样性就会被掩盖在利益之下,所呈现出来的就不是在完备知识体系之下的科学性、系统性研究,而是对决策者选择偏好的揣摩。这就不是国家科学决策所需要的智了。当前智库建设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有独到见解的问题分析。因此,智库建设需要尽快出台评价智库水平的科学标准。

对未来进行科学预测

智库不是对历史的解释,也不是对现实的揣摩,而是对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现象进行研究,达到为解决现实问题服务的目的,尤其是对问题的发展趋势具有科学预见性的研究。从这一点来看,智库真正回应了“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观点。马克思、恩格斯也是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和西欧资本主义客观实际的分析之后,才提出无产阶级政党“两个决裂”的现实必要性,以及未来“两个必然”的科学预见性。智的成果不是随意性的,而是基于完备的知识储备,尤其是通过专家自身知识积累和社会总体性的知识积累,进行科学研究而形成的既有思想性又有现实问题针对性,以及对未来具有预见性的重要成果。因此,正如《吕氏春秋·察今》所说的,“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反观一些国际关系的预测,急于对问题作出结论,也懒得进行科学、系统性的研究,急于表态和预测,某种角度上看:预测对了,自己一举成名;预测错了,自己概不负责,因而也无损于自己任何利益。这种不负责任的预测对国家决策来说有百害而无一益。

服务决策的智慧之库

上述情况体现了智库之库的功能,是多样性知识、多种理论、多种思想的存储器,智库之库中的智就必然体现出多样性、多元性的智慧。如果是单一性的智慧,智库的供给也必然是单一思想、单一智慧、单一策略的供给。而单一性的供给,要么是对决策者偏好的迎合,要么是对问题缺乏详细的调查研究。这两种情况,都难以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在决策者即智库需求方眼里,这样的智库或许可以应急,但绝对不能委以重任。况且,决策者都是掌控大局的人,他们深知任何问题的背后都具有非常复杂的背景和一般人难以预料的前因后果。因此,决策者更乐意看到解决问题的多重方案,并从中选择在当时条件下甚至是可预见的未来中的最优方案。

不过,智库的思想和智慧,不能直接用于学科建设,而只能用来为决策服务。尽管智库离不开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但智库的思想与智慧都直接回应现实问题,特别是那些对外战略方面的智库成果更具有特殊性。强调这一点的目的在于,智库专家不能轻易到高校和社会上去讲课,不能把他们的成果直接转化为用于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的学术性思想。也就是说,智库成果与纯粹的学术成果要严格地区别开来,以表明决策咨询与学术研究的差异性和各自不同的功能。

另外,智库应该具有包容性,能够容纳不同观点及其智慧。当然,智库的包容性要有一个前提,即所有的观点和智慧必须以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和思想底蕴为基础。之所以有众多的观点和思想,不是因为价值取向的分别,而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知识体系、理论体系为基础而形成的不同看法。

有不少人片面地认为智库只是为决策者“出点子”。事实上,基于阅历和经验提出建议的人不能称为智库专家,只有那些有专业素养、理论造诣的思想者才有可能成为智库专家。生活阅历和工作经历可以对具体问题“出点子”,但它无法进行科学的论证,因而不能举一反三,不能形成系统性的政策建议。拥有系统知识和专业素养的思想者,不仅能够对具体问题提出建议,而且通过具体问题的决策形成某种决策思维,或上升为某种决策理论,其影响是长期性的、战略性的。

因此,不能把智库建设成为“社会科学工程学”,即仅仅就具体问题的应对提出解决的措施。智库应该是各种专业人士的思想汇聚,通过不同思想的交流、不同视角的观察,提供智慧供给的智慧之库、思想之库。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软实力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相关阅读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原标题:《科学把握智库建设的基本规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