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澎湃评论|读懂《共产党宣言》刊行百年的世纪风采

澎湃特约评论员 李作言
2020-08-15 14:12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评论 >
字号

一百年前的上海,1920年8月,经过陈望道历时5个月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译本全本正式面世。

这本书所描绘的在欧洲游荡的“共产主义的幽灵”,来到了万里之外的华夏大地,深刻地并将持续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谱写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传播史的一段佳话。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复旦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中高度评价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该书为引导大批有志之士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熔铸思想定力,保持跋山涉水的精神状态

《共产党宣言》刊行百年的历史,就是一份厚重隽永、回味悠长的思想记忆史。

接到翻译任务,陈望道可谓是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一个人最大的才能,是能够摸清瞬息万变的时代脉搏,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投身一份伟大的事业。1919年底,他毅然返回故乡义乌分水塘村,着手翻译《共产党宣言》。他在家宅旁一间破陋的柴屋里,克服寒冷等多种困难,夜以继日地翻译。1920年4月下旬,《共产党宣言》一书译稿终于完成。5个多月的独立奋战、5倍于寻常翻译的精力投入,年仅29岁的陈望道在共产主义思想的感召下终成鸿著。

宣言会知音,青春洒热血。翻译是一种思想净化。《共产党宣言》的中国版本萃取了时代菁华,一经问世就深刻犁入时代阡陌,改变着人们原本看待事物的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大胡子形象成为无数热血青年心目中对未来社会描绘的一种征象,从某种意义说,《共产党宣言》本身就是共产党人坚定信念、矢志奋斗、锤炼党性的教科书。

养大德者,方可成大业。更多的仁人志士从《共产党宣言》中汲取智慧力量,自觉将个人成长和民族危亡、国家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报效祖国、革故鼎新中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青春之歌。

二、探求真理伟力,感悟艰苦卓绝的奋斗征程

《共产党宣言》刊行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折射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浴火重生的精神参照史。

真理之光,穿越历史,照亮今天。在真理的指引下,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执着前行,一颗颗炽热的红心在怦然跳动,我们追本溯源,不能不为百年前翻译义举、刊行勇气而动容变色,进而心生崇敬。在“四史”学习教育中,我们发现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正是无数“陈望道”们的奋斗推动着真理之光破空而行,而思想的觉醒、观念的革新、实践的发展又进一步孵化着无数追梦人的新愿景。奋斗者的美丽剪影、奋楫者的自信桨声,构成了解码中国奇迹的不可或缺的理解“秘钥”。

历揽古今英雄事,长向先烈借火薪。一个社会的发展,既植根于物质基础,也取决于精神品质;在艰苦奋斗的时代,人们正是通过一次次、一遍遍阅读《共产党宣言》,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凝聚着对未来的信仰,有力地勾画了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美好图景。1976年5月,朱德收到中共中央党校顾问成仿吾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新译本,如获至宝。90岁高龄的他用了一天时间,认真对照旧译本,重新读了一遍。从192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周恩来手里接过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到1976年临终前再读成仿吾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一字一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朱德的一生与《共产党宣言》结下了不解缘,《共产党宣言》的精神伟力可见一斑。

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的50多名党员发展壮大到现有的9191万余名党员,从嘉兴南湖一叶小舟壮大到现在的“复兴号”中国巨轮,从莽莽井冈到红军“半条被子”与民分享,从沂蒙红嫂乳汁救八路军伤员到淮海战役的滚滚车轮送粮上前线,同样的艰难境遇、同样的艰巨任务、同样的艰辛历程,百年历史征途上不胜枚举,中国共产党人蘸墨为糖、甘之如饴的革命乐观始终不变,面对困苦艰难的玉成心境、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始终不变。而这些,也正是我们最应该传承发扬,并使之在历史长河中奔流不息的精神洪流。

三、增强理论魅力,坚定信仰如初的价值追求

《共产党宣言》刊行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真理追求的价值成长史。

《共产党宣言》的刊行故事之所以引起共鸣,前去陈望道故居瞻仰的人们络绎不绝,皆因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对忠诚的坚守如初、对初心使命的信仰如初。今天,我们之所以大张旗鼓地纪念《共产党宣言》的光辉印迹,一方面是回望党的奋斗史、创业史,感受《共产党宣言》见证的沧桑巨变,感悟艰苦卓绝;另一方面,更在于“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往哪里去,弄清楚艰苦卓绝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厚植坚韧顽强意志,激发党员和干部守初心、担使命、弘斗志,奋力走好今天的新时代长征路。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通过三次论争,马克思主义理论脱颖而出,成为诸多新思潮中的主流。在群狼环伺、军阀林立的岁月里,马克思主义真理犹如“红衣大炮”,一声惊天霹雳,将黑幕撕开一个口子,在黑屋子中打开一扇窗。初春的义乌,春潮涌动的时节,也是传播先进思想、广布革命理想的第一声。全译本的《共产党宣言》译印境遇、风云际会给我们理解万马齐喑中的革命呐喊提供了最好的诠释。这就是理论的魅力,这就是真理的力量!

四、迸发时代热力,赓续薪火相传的优良传统

《共产党宣言》刊行百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催人奋进的精神沉淀史。

薪火相传,基于实事求是。“良医将治之,必究病所因。” 陈独秀、李大钊筹划将《共产党宣言》尽快译成中文,以便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的更广泛传播。在多思潮之中选定马克思主义,就是奉之为圭臬,去解决中华民族最紧迫解决的问题,夯实建党阶段的思想根基。

薪火相传,重在自觉行动。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规律就是大势,就是社会主体的共同意志、普遍诉求。陈独秀、李大钊的觉醒,不仅是对内的深刻体悟,还有对外的深刻洞察。从《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发行就能感知到历史浪潮拍岸而来。首次出版发行千余册几日内销售一空。到1926年5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已相继印刷出版17版。毛泽东曾回忆有三本书让他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就包括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周恩来去巴黎留学前也读了《共产党宣言》中译本;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

薪火相传,要在与时俱进。《共产党宣言》点燃了一批有志之士的信念之火,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速加劲,为中国共产党建党固基领航,呈现出鲜明的导向价值。沿着他们的足迹,追上他们的脚步,不断激发我们内心的正能量,《共产党宣言》所阐释的科学真理必将生生不息,在中国大地开花结果、赓续绵长。作为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引领中华民族向着伟大复兴的目标奋进,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

 

    责任编辑:姚俊俊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