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世纪,欧洲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帝国是如何瓦解的?

2020-08-31 19:4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非洲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地域广阔,物产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国际社会对非洲的关注和投入不断增加,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与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国内各行各业都产生了走进非洲、认知非洲、了解非洲的广泛需要。

为了帮助国内读者重新理解、认知非洲文明及当代中非关系,浙江人民出版社引进了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非洲研究领域的权威性经典著作《剑桥非洲史》,邀请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非洲翻译馆及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同完成翻译出版工作。

 

“剑桥非洲史·20世纪卷”:
《剑桥非洲史·20世纪卷(1905—1940)》
《剑桥非洲史·20世纪卷(1940—1975)》

《剑桥非洲史》英文版是西方学术界研究非洲历史的重要成果,集学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为研究非洲历史提供视野清晰、门类详尽的史料和新颖的视角,有利于增进各界对非洲的深入了解和认知,涉及内容比较全面,作者高端权威,是一项覆盖面广、具有鲜明特色的非洲专著。

《剑桥非洲史》系国家“十三五”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目前,“剑桥非洲史·20世纪卷”已经顺利出版。丛书共2册,分为《剑桥非洲史•20世纪卷(1905—1940)》《剑桥非洲史•20世纪卷(1940—1975)》。作者A. D. 罗伯茨、迈克尔·克劳德等人均是英国著名考古学家,深耕非洲研究多年,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他们通过这套体量庞大、长达1300多页的著作,叙述了此时期非洲社会被卷入世界历史后的各种变迁。

正如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非洲议程理事会理事、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所介绍的,该丛书全方面、多角度地呈现了国内读者比较关心的20世纪非洲社会、经济、资源、文化、历史等主题,便于读者对此时期的非洲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该丛书以独特之视角与眼光来理解、认知非洲文明,为现实的中非合作与交流服务,为关于非洲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际关系等专门的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服务。因此,本丛书出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据了解,为了保证翻译的权威性和可读性,丛书翻译、审稿团队由国内20多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译者在着手翻译之前,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整理、翻译本书涉及的专业术语除了英文、德文、拉丁文等十多种语种外,甚至有非洲当地部落语言。很多术语都属首次翻译,难度极大。但团队专家、学者仍按照尊重原著、学术追求与现实应用兼顾的原则,历经四年半的磨砺完成这套丛书,充分还原了原作作为非洲基础研究集大成著作所具有的特点。

本丛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旨在填补国内对20世纪非洲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是一套适合具有相关知识背景的读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阅读的品质上乘的学术读物。

下文摘选自《剑桥非洲史·20世纪卷(1940—1975)》引言,作者:迈克尔•克劳德。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不是非洲殖民地历史上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期?事后看来,其间所释放出来的力量注定会推动政治去殖民化,即便最不情愿的欧洲列强也不得不如此做.又或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仅仅加快了业已出现却并不明显的去殖民化进程?这两个问题仍将长期争议下去,皆有探讨的余地.可以明确的是,几乎所有论述非洲殖民地史的学者都已接受,或者至少在口头上同意如下观点:无论如何,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非洲大陆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然而,吊诡的是,很少有学者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其影响多加关注.这恰似一出戏剧的幕间,故事仍在发展,却只给出最为简略的概述.

关于1919—1939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初几年的研究,有很多论述严谨的著作.但是,很少有历史学家对这两个时期都有兴趣,政治学家主要关注后一个时期,而很少关注1945年以前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像一条分界线,历史学家与政治学家、新闻记者,各自为营.由于大部分档案文献尚未公开,大多数历史学家显然不愿意去研究一个依然处在发展和演变中的时期,而宁愿让政治学家去冒险.历史学家担心,某些论断经受不住时间的检验.

«剑桥非洲史»旨在纵览非洲通史.人们可能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这项研究的终端事件,至少就许多统治过非洲的国家而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大部分时期的档案文献已经公开了,但也有一些档案文献还处于50年的保密期.因此,只有到1990年,我们才能得知这些殖民国家在1940年的最核心机密,而1940年正是本卷的起始年.

本卷论述到1975年,参与这项集体工作的撰稿人甚至将一些章节推进到1977年.因此,本卷没有论述1905—1940年非洲殖民地史的分卷所具有的研究优势.很多材料只能选用二手的,主要是撰稿人的亲身经历,以及撰稿人从日常报纸、对话、访谈中汲取的材料.

撰写非洲史,更为谨慎的做法莫过于把时间截止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可是,如此一来,故事便少了一个结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非洲历史的分水岭,不只是说它意味着一个阶段的结束和另一个阶段的开始,它更是一个转折点.无论人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释放了新力量,还是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只是“推动、强化了业已显现的力量”,它确实极大地改变了非洲局势.理解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意义,也就能明白这一改变所带来的影响.事实上,«剑桥非洲史»的一位总主编曾对«殖民统治下的西 非»( West Africa under Colonial Rule )的作者把1945年作为截止时间提出了批评,“这样一来就把殖民地时期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部分排除在外了”.因为,在北非和西非大部分地区,欧洲帝国的统治直到1960年才瓦解;在非洲大陆其他地区,则持续到1975年.

1940年,非洲大陆大多数民众生活在欧洲不同形式的殖民统治之下.其中,有三个国家在名义上保持独立:利比里亚、埃及、南非联邦.但是,利比里亚的主权转让给了美国的费尔斯通橡胶公司(Firestone Rubber Company );1936年的«英埃条约»(Anglo-Egyptian Treaty )严重制约了埃及的主权;南非联邦的独立只是少数白人的独立,而且白人已经实施了一项计划,旨在剥夺占人口大多数的其他种族所享有的极其有限的政治与社会权利.事实上,在本卷所涉时期,非洲大部分地区的黑人的政治地位正在提升,而南非黑人的政治地位却在不断下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只有极少数欧洲人或非洲人预见到非洲大陆一半以上的人口将在20年内摆脱殖民主义者的监护.尽管英国在亚洲一些殖民地移交了权力,但英国政府认为这种情况并不必然会在非洲出现.到1940年,锡兰(Ceylon )自治政府已经运转了多年.在印度,英国已经把殖民地政府的大部分事务转交给了印度人,只保留了外交和防务方面的绝对控制权.英国工党政府让印度按计划独立了.但是,关于非洲殖民地,英国工党政府只考虑过建立自治政府,压根没有考虑过独立.1938年12月7日,英国政府工党殖民大臣马尔科姆·麦克唐纳( Malcolm MacDonald )在下议院就非洲殖民地的政治发展阐释了英国人的立场:“殖民帝国的一些地区需要几代人,甚至几个世纪才能组建自治政府.对于最落后的非洲民族,我们的主要政策是教会他们稍微自立自足一些.”对于非洲的政治发展,法国人民阵线政府甚至都没敢去想,其推出的极有限的改革措施大体上只是为了同化非洲人.而且,比利时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意大利人也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

去殖民化远非当时的主题,欧洲正弥漫着一种新的帝国主义氛围.意大利进犯埃塞俄比亚,并将埃塞俄比亚纳入其东非帝国.为了阻止意大利的侵略,国联投票决定对意大利实行经济制裁.经济制裁被取消后,海尔·塞拉西( Haile Selassie )皇帝代表埃塞俄比亚呼吁国际社会直接进行干预.国联窘迫不已,便装聋作哑起来.«凡尔赛条约»(Treaty of Versailles )瓦解了德国的殖民帝国,让德国人备感屈辱.希特勒要求恢复德国“在热带阳光下的正当地位”,令德国民众狂热不已.西班牙的扩张主义者,甚至还指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吞并尼日利亚和法属赤道非洲,从而建立一个帝国.

一方面,列强的殖民活动非常活跃;另一方面,鲜有欧洲人质疑欧洲国家占有殖民地的正当性.非洲大众只是被动地接受了欧洲人的统治.不少受过教育的非洲精英认同艾萨克·德拉诺(Isaac Delano )于1937年提出的观点:“尼日利亚人民对处于大英帝国统治下感到非常自豪.他们认识到,正如当今其他殖民地一样,他们也不能安然无恙地独立于英国政府.”然而,也有少数受过西方教育的非洲精英发表了不同的言论.他们从西方政治思想的角度,抨击了欧洲人在非洲的活动以及在殖民地的专制统治.在拉明·盖伊( Lamine Guèye )看来,殖民列强一边将劳役(corvée )施加在非洲人民身上,一边又在教科书中宣称“殖民地是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共和国的开国者认为‘人生而自由’,并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主张”,这简直就是一种讽刺. 大部分受过教育的非洲精英要求进入殖民地政府机构,但也仅限于此.西非众多青年在运动中要求殖民地政府尽快准许他们参与进来.在法属北非,少数非洲精英开始公开要求尽早实现完全独立,且在宪法上不与法国维持某种形式的关系.尽管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一年,欧洲列强依然信心满满地认为,它们将长期维持其在非洲的统治地位.然而,两年不到,欧洲战事爆发,埃塞俄比亚重获主权.十年后,利比亚独立.再往后25年,即1975年11月10日,欧洲在非洲的最后一块重要殖民地——安哥拉获得了独立.除了少量飞地和近海岛屿外,欧洲帝国在非洲的统治完全瓦解了.当然,还有三大块领地上的非洲人仍然处于欧洲人的统治之下,但已不再属于任何一个欧洲国家了.早在1910年,南非共和国白人少数政权脱离了英国,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前德属殖民地西南非洲交由南非管理.1965年,为了避免非洲人参与国家政治进程,以及非洲人的多数统治,罗得西亚的白人少数政权单方面宣布独立,脱离了英国.然而,非洲人的多数统治是英国在法律上准许其独立的前提.

1940—1975年,欧洲列强在非洲的殖民帝国迅速瓦解,其带来的政治、社会、经济影响正是本卷的核心主题.第十六章将评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殖民体系瓦解过程中的作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