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近三年印度边境主要行动看“莫迪逻辑”

2020-08-30 15: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导语】在当前全球深陷新冠疫情影响,中美关系恶化的背景下,巩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更显重要。北大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推出系列新芽沙龙“疫情下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邀请国内外近四十名青年学者,从跨学科的角度,探讨当下中国与部分周边国家关系的突出特点,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我们希望这个系列的文章能够引起大家的接续思考,将想法转化成文字,给本专题投稿。

自2017年至今,印度在北部边境地带发起四次较大行动,每次行动都造成边境地区紧张形势。这四次较大行动分别为:中印洞朗对峙事件、取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特殊地位事件、拉达克地区军演事件以及此次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这四次印度挑起的边境地区事件具有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本文将通过对这四次事件的分析,得出“莫迪逻辑”。同时,针对“莫迪逻辑”、结合中印关系的总趋势,对中国怎样应对类似此类边境事件提出建议。

一、近三年印度边境主要行动

(一)中印洞朗对峙事件

2017年6月18日,印度边防人员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过边界线进入中方境内,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在洞朗地区的正常活动,中印在边界地区发生对峙事件。中印洞朗对峙事件持续两个月有余。此次中印边界对峙的洞朗地区位于中国、不丹、印度的三国交汇处。根据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规定,洞朗地区属于中国领土。印军在洞朗地区非法越境挑起紧张局势,不但无助于中印两国解决边界问题,而且势必在一定程度上有损中印关系的发展。

1. 印军越界原因分析

毋庸置疑,印军越界是违反国际法且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印军越界的行为是由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从宏观上看,印度多次挑起边界事端的主要原因是:印度在追求其大国梦的道路上曾在多处受中国“影响”。这可以从主流媒体的报道中得到证实:2016年印度寻求加入核供应国集团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印度认为这是中国的反对所致;印度一直试图把巴基斯坦的虔诚军头目列入联合国的恐怖分子名单中,最后未能实现,其认为这也有中国的因素等。

从微观上看,此次印军越界事件除跟中国在洞朗地区修路有关外,还有更深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国际背景和印度国内背景两个方面。

从国际背景来看,印军越界事件与印度总理莫迪访问美国的时间重合。印军此次越界实为印度政府为迎合美国所产生的结果。莫迪访问美国的成果丰富,其中美国对印度出售武器则是双方所达成协议中的重头戏。为了迎合美国制衡中国的企图,印度必定要做出动作,在边界地区挑事则是不错的选择。

从印度国内背景来看,印军越界事件与之前在大吉岭地区发生的骚乱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就在印军越界前一周,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大吉岭地区发生骚乱,致使印度政府压力倍增。印军越界的洞朗地区与大吉岭地区同属东北部地区,且两地区毗邻。总所周知,印度东北地区长期存在民族矛盾,一段时期曾出现分裂势力猖獗之势。大吉岭骚乱极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社会分裂,这对印度的国家统一稳定无疑会构成挑战。此时,如果能激起全民族的热情,势必能在一定程度上弥合社会分裂。故印度此时可以不惜侵犯中国主权,越界挑衅来转移国内矛盾视线,从而减轻压力并弥合分裂。

2. 洞朗对峙对中印关系的影响

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印度时曾指出:“中国和印度是两大古老文明、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是世界多极化过程中两支重要力量,中印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中印携手合作、共同发展,将给两国人民带来福祉,给亚洲带来繁荣,给世界带来机遇。”由此可见,中印关系对于两国来说都至关重要。印军越界事件必定会对中印关系产生影响。

一方面,此次对峙将给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带来不利影响,有损两国关系正常健康的发展。耐心的和平谈判是解决中印之间边界问题的最佳途径,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显然,印军越界事件增加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难度。印军越界事件导致两国军人在边境地区对峙,使边境地区形势紧张。由于媒体的大肆渲染,鼓动民族主义情绪,使两国民众的敌对情绪不断加深。在印度国内甚至出现“拒买中国货”的呼声。针对洞朗地区的紧张状况,两国军界也互相喊话,印军高官甚至叫嚣动用战争解决争端。由此看出,洞朗对峙事件已导致民间敌意上升,不利于两国关系的正常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虽然洞朗对峙事件会对中印关系造成不利影响,但它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两国关系的现状。这是因为中印关系与中美关系一样,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中印同为发展中大国,同为新兴经济体,同为亚洲大国,都有成为世界大国的梦想,因而中印间存在全方位的竞争关系。然而,中印两国也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中印之间在国际事务中存在诸多共同利益:中印可在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舞台上就国际和地区事务展开合作。同时,中印两国在贸易、文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合作空间。展望未来,基于结构性矛盾和巨大合作潜力并存,只要两国领导层不出现重大决策失误,中印关系将是正常的大国关系,不会亲密无间,也不会恶化到极点。

(二)取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特殊地位事件

2019年8月5日,刚获得连任再次上台的莫迪政府做出一个重大决定,宣布废除之前执行的印度宪法第370条。印度宪法第370条赋予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特殊地位,规定除国防、外交和通信等领域外,该地区可享有独立立法权以及一系列特殊“待遇”,包括外地公民不得永久定居克什米尔地区、不得购买土地、不得在当地政府任职、不得获取奖学金。除了废除“370条款”,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当天还宣布,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自治权被取消后,该地区将会重新组建成为两个联邦直辖区。

1. 取消克什米尔地区特殊地位的影响

印度取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将在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1)国内影响。从法律上看,废除第370条则意味着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此前享有的特殊地位和自治权将被取消,非本地居民未来将有权在该地区购置房产,而当地人可能会失去对政府工作和大学录取名额的控制权。从印度国内反应上看,取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的命令发布后,反对派、印控克什米尔地区领导人和活动人士谴责政府废除宪法第370条的决定。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也陷入一定程度的不安与混乱。由于担心动乱,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正在加强安全措施,人们的焦虑情绪也在加剧。与此同时,印度国内众多电视台和报纸则对莫迪此举大加赞许,许多知名的媒体人、演员和公众人物也纷纷庆祝。由此可见,取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印度社会的分裂,特别是加深内地与克什米尔地区的隔阂。

(2)国际影响。印度取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产生的国际影响主要体现在巴基斯坦方面。巴基斯坦外交部5日发表声明予以强烈谴责。声明说,查谟和克什米尔是国际公认的争议地区,印度政府的任何单边举措都无法改变这一地区存有争议的事实。同时,巴基斯坦切断了与印度的贸易与交通往来,宣布降低两国外交关系的级别,驱逐了印度驻巴基斯坦大使,并召回驻印度外交官。巴基斯坦官员还表示,他们考虑了各种法律因素,决定将克什米尔的问题上交至国际法院。

2. 取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的动因

印度取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的动因应从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两个方面产生来考量。

(1)国内因素。印度取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的国内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兑现承诺。莫迪及其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长期以来一直反对宪法第370条,并在今年大选的竞选宣言中誓言要废除这一条款。他们认为,若要整合克什米尔地区,使其与印度其他地区处于同等地位,就需要废除第370条。在2019年的议会大选中,人民党取得大胜,莫迪政府获得巨大授权后立刻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第二,转移国内视线。随着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莫迪政府因经济疲软饱受批评,几乎所有经济部门都开始感到不安。而拿印控克什米尔做文章不失一个转移注意力的较好选择。

(2)国际因素。印度取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除了有国内因素外,国际因素也不容忽略。印度在8月5日宣布取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其宣布措施的时间点耐人寻味。如果单独分析印度国内因素可知,莫迪在5月就赢得了大选胜利,而兑现其承诺则历经了3个月。而在这三个月中,印度的国际环境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6月5日,美国政府正式取消给予印度的普惠制待遇;6月16日,印度对29种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以回击美国终止印度普惠制贸易地位的决定。两国的举措导致美国和印度的贸易关系变得更加紧张;6月25日至27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对印度进行为期三天的工作访问。通过以上事件可以得出如下解读:印度为缓和美印因贸易摩擦而产生的紧张关系,迎合美国牵制中国的意图,遂在边界地区(克什米尔地区)采取导致地区局势紧张的行动。众所周知,中国与巴基斯坦是全天候伙伴,两国关系紧密。与此同时,中国与印度不但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两个经济体,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正因为此,印巴关系紧张可能会导致中国被迫选边站队,这样就使得中国左右为难。可以这么说,印巴关系越紧张,中国就越难受。因此,如果印度在中国西面制造紧张态势,这必定有助于美国的算盘。而印度选择在8月初取消克什米尔地区特殊地位,引发印巴紧张局势,证明了印度想迎合美国全面牵制中国的意图。

(三)拉达克地区军演事件

2019年 9月19日,印度军队在中印存在争议的拉达克地区举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这是印度第一次在拉达克地区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此次军事演习代号为“Chang Thang”,印度方面出动了包括步兵、机械化部队、T-72坦克、炮兵和无人机在内的兵种,此外印军还进行了伞兵登陆训练。

1. 拉达克军事演习的原因

印度在拉达克地区举行军事演习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从国内因素看,印度在拉达克地区举行军事演习,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取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而产生的压力。取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事件已经造成印度社会的分裂,特别是加深了内地与克什米尔地区的隔阂。社会分裂将对印度国内的稳定造成威胁。因此,印度政府急需一种载体来消除因社会裂痕而带来的压力,而通过边界地区军事演习从而制造紧张气氛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

从国际因素看,印度在拉达克地区举行军事演习,也是为莫迪访问美国营造良好氛围。2019年9月21日,莫迪抵达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机场,对美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拉达克地区属于中印在边界地区的争议地带。印度在此地举行军事演习必会地中国造成一定压力,加上印度在拉达克地区的军事演习发生在莫迪访美之前,显而易见该军事演习是莫迪为迎合美国牵制中国的意图,送给特朗普总统的见面礼。

2. 拉达克军事演习对中印关系造成的影响

拉达克军事演习对中印关系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拉达克军事演习将给地区稳定带来不利影响。拉达克地区不仅是中印两国的边界地带,也靠近印巴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拉达克地区的形势涉及到三国的相互关系。因此,印度在拉达克地区举行军事演习不仅影响中印关系的发展,也影响地区局势的稳定。

(2)虽然拉达克地区是中印争议地带,但它也是中印两国维持现状所含范围。因此从宏观上看,军事演习并不会改变边界地区的现状,故不会对中印两国正常外交关系产生影响。

(四)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

2020年4月以来,印度边防部队单方面在加勒万河谷地区持续抵边修建道路、桥梁等设施。中方多次就此提出交涉和抗议,但印方反而变本加厉越线滋事。2020年5月6日凌晨,印度边防部队乘夜色在加勒万河谷地区越线进入中国领土、构工设障,阻拦中方边防部队正常巡逻,蓄意挑起事端,试图单方面改变边境管控现状。中方边防部队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现场应对和边境地区管控。为缓和边境地区局势,中印双方通过军事和外交渠道保持密切沟通。在中方强烈要求下,印方同意并撤出越线人员,拆除越线设施。

印度挑起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的背景(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从国内因素看,印度挑起此次冲突事件,主要意在转移国内的各种压力:

(1)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新冠疫情暴发后,印度的疫情不断恶化,目前印度的确诊人数突破了50万。值得注意的是,印度4月在加勒万河谷地区采取行动的之际正是印度确诊人数破7万之时。另一方面,疫情不断蔓延导致印度经济数据好转趋势中断。疫情将导致印度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大量人口失业不可避免。

(2)索赔不可能得逞。4月中旬,印度国际司法协会(ICJ)和全印律师协会(AIBA)便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诉讼,要求中国赔偿国际社会因疫情造成的损失,总价值约20万亿美元。显然,中国绝不会为这种非法诉讼买单。因此,此种甩锅行为并不能解决经济问题。

(3)蝗虫灾害。与新冠肺炎疫情同时来袭的,还有27年来最严重的蝗灾。印度官方称目前在中央邦和拉贾斯坦邦发现八到十个蝗虫群,每个所吞噬的范围在一平方公里,而北方邦的十六个地区也都发现蝗虫群的踪迹。这次受灾影响印度最为严重就是本不富裕的农民。另外,印度的棉花产业也是全球第二,这次受蝗灾影响也颇为严重。蝗虫灾害造成的损失和潜在的“后遗症”也将困扰印度政府。

从国际因素看,印度挑起此次冲突事件意在暗助美国。4月6日,特朗普向主要生产羟氯喹的印度发出威胁,如果印度不向美国出口羟氯喹,美国将对印度进行严厉的经济制裁。在特朗普发出威胁后,印度总理莫迪宣布,解除抗疟疾药物-羟氯喹的出口禁令。目前,美国国内疫情严重,特朗普政府为转移国内压力而甩锅给中国,妄图把责任推给中国。此时,印度挑起边界冲突,也是从侧面对美国的一种支持,可以缓解之前因药物出口导致的印美不和谐关系。

二、观察:“莫迪逻辑”

(一)四次边界地区行动的相似之处

印度在边界地区采取的四次行动之相似之处体现在如下两点:

从国内因素看,三者都具有转移国内视线的作用。在洞朗对峙事件中,当时印度国内发生了大吉岭骚乱,因此印度炮制洞朗对峙可以掀起民族主义情绪来转移国内对骚乱的关注;取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事件,也是转移大众对经济形势不满的一种有效手段;拉达克军事演习则是为了转移因取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事件而带来的压力;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也能及时转移因疫情和蝗灾导致的国内压力。

从国际因素看,四者都以迎合美国制衡为目的。洞朗对峙事件和拉达克军演的时间,都正值莫迪访问美国前夕,因而莫迪遂用边界对峙牵制中国来迎合美国,以此作为访美的见面礼。而此次取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事件前夕,又发生了与美国有关的大事。贸易战使美印关系受影响,而美印关系在印度对外关系中又占重要地位,因此印度必须以行动来缓和两国关系,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同样也可视为暗助美国。

(二)四次边界地区行动的不同之处

印度在边界地区采取的四次行动之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印度选择的方向上。

1. 在洞朗对峙事件和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上,印度选择在中印边界地区制造事端,事实证明这严重影响了两国正常关系的发展,不利于两国的根本利益。洞朗事件之后,两国领导人经过努力使得双边关系得到提升,双方不断收益。而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中,中印也都愿意控制事态发展,维护大局。

2、印度在取消克什米尔特殊地位事件和拉达克军事演习上则选择加入巴基斯坦因素来对中国施压,并不想把矛头直指中国。

(三)“莫迪逻辑”

通过四次在边界地区采取的行动可以看出,莫迪在做出重大决策时,同时考虑了国内和国际两方面因素,即在国内方面,往往以转移国内民众视线为主要目的。而在国际方面,则更多以“尽力迎合美国适当牵制中国”为手段。总体上看,这种决策多是“缓兵之计”,并不会改变中印两国正常外交关系的发展。

三、中国的应对建议

2017年至今,印度在边境地区采取四次激进行动。由于中印、中巴边界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印度将来必定还会在边境地区挑事。中国应该做好充分准备:

1、战略上蔑视。中印关系正常发展是大势所趋,印度在边境地区的行动多因为国内矛盾引起。另外,这次疫情给中国甩锅的“罪魁祸首”是西方国家,而非印度,须分开看待。

2、战术上重视。面对印度在边境地区的行动,中国边防部队应该同时适当增兵。此外,还可采取演习等方式,给印方以震慑。这些行动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向印方发出信号:行动要适可而止,忍耐是有限度的!

 

(作者:朱晓超,武汉大学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博士生。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