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中美印战略三角看美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态度转变

2020-09-04 20: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导语】

在当前全球深陷新冠疫情影响,中美关系恶化的背景下,巩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更显重要。北大区域与国别研究院推出系列新芽沙龙“疫情下的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邀请国内外近四十名青年学者,从跨学科的角度,探讨当下中国与部分周边国家关系的突出特点,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我们希望这个系列的文章能够引起大家的接续思考,将想法转化成文字,给本专题投稿。

一、从洞朗到加勒万:美国从呼吁中印直接对话到主张参与调解并支持印方立场

自2020年年4月开始,印度边防部队无视中方的抗议,单方面持续在加勒万河谷地区改变现状,加紧修建交通基础设施。5月6日凌晨,印度边防部队于加勒万河谷地区越界进入中国领土,引发中印双方边防人员对峙。在对峙期间,中印进行了多次外交与军事对话沟通,但在印度方面不断发起挑衅的情况下,谈判仍处于僵局中。6月15日晚,印度边防部队公然违背双方共识,再次越界挑衅,双方发生暴力冲突并造成人员伤亡。7月5日晚,中国外长王毅同印方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进行线上特别代表对话,双方对边界事态达成积极共识,但与此同时莫迪却加紧“招兵买马”部署边防部队,中印边界局势前景仍不容乐观。

在中印边界发生对峙和冲突的过程中,美国等第三方国家立场值得关注。较2017年洞朗对峙,美国对中印边界争端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明显提升,并更偏向支持印度立场。中印加勒万河谷对峙发生之后,一方面,美国持续密切关注中印边界局势,并呼吁双方和平解决争端。白宫发言人凯里·麦肯尼称,特朗普和莫迪曾通过电话通话商讨中印边界局势。6月16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正密切关注中印边界实控线情况,并支持双方和平解决局势。另一方面,美国通过仲裁提议尝试干预中印边界争端解决。5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推特表示“美国已经准备好、愿意且能够调解和仲裁他们激烈的边境争端”,但随即遭到中国和印度的拒绝。而与洞朗事件不同,此次美国在呼吁和平解决争端的同时却明显偏向印度。6月15日中印边界暴力冲突之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推特上发文对在冲突中伤亡的印度士兵表示哀悼。7月8日,蓬佩奥叫嚣“中国在边境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侵略性行动”,这一妄言几乎已完全站在印方一边。

纵观历史,美国在中印边界争端上的官方立场是接受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但对印方对阿克赛钦的诉求不置可否,且倾向于呼吁中印两国自主解决边界争端。但与此前的美国在中印边界争端上的态度相比,此次中印边界对峙的美国立场有两个变化:一是直接参与和干预中印边界争端的意愿上升。在洞朗对峙中,美国多次呼吁中印两国通过直接对话解决争端,在2017年6月底,莫迪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但美国在两国联合公报中仍呼吁两国按照国际法和平解决领土争端,表达了其不愿介入的态度。但此次特朗普却主动表示愿帮忙调解和仲裁,介入意愿上升。二是表态更偏向印度,且对此前不置可否的“拉达克地区”发表立场。在洞朗对峙中,美国政府未公开表示立场偏向,在莫迪访美过程中,美国仍旧强调双方直接对话和平解决争端。但在加勒万河谷对峙中,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为首的部分美国官员却公开支持印方立场。

这些变化并非无迹可寻。自莫迪执政以来,美国相继通过美大使访问中印边界敏感地区、对印军售支持印部署边防军力、参与印度组织的外国军官边界“前线探访”活动等方式,提升其在中印边界争端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2016年10月,美国驻印度大使维马尔近日访问中印边界的达旺地区。2018年10月,在中印实控线局势恢复正常之后,印度带领一批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军官,到中印边界争议的热点地区进行“前线探访”,进入班公错、列城等敏感地区。总体来说,美国涉入中印边界问题的意愿和实质都在不断增加,而中印边界争端中的美国因素也在不断上升。

二、美国态度转变背后的动因:疫情下的战略三角变动

为什么美国在中印边界争端中的涉入意愿和实质不断增加?为什么同样在特朗普和莫迪执政时期,相比洞朗对峙,美国在加勒万河谷对峙中的态度会发生转变?这就要从长期的中美印战略三角关系和当前疫情局势说起。

简单来说,战略三角指三个国家存在很强的关联性。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行为都会对另外两个国家产生重要影响。任何一个国家对第二个国家实施的政策都可能基于第三个国家的因素,并对第三个国家造成影响。这一概念最早是用来探究中美苏三边关系的,如今也适用于中美印三角关系。其中,中美关系和美国对华战略是美国立场的主基调,而印度的中美平衡战略则是美国介入中印边界问题的门槛。

美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的态度转变也受到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刺激。在新形势下,中美印战略三角发生了变动,这些变动驱使印度向美国靠拢,增加了美国干预中印边界问题的意愿,增加了印度拉拢美国的意愿,因此降低了美国介入的门槛。

(一)中美对抗加剧增加了美国干预中印边界问题的意愿

中美关系是当前国际格局中的结构性因素,因此体现了美国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态度变化的主基调,直接决定美国干预中印边界问题的意愿。

疫情刺激下,美国一手推动中美问题进一步冲突。一是美国进一步加大对中国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方法等的无端指责;二是美国利用疫情机遇,加速与中国“脱钩”,试图与印度等国合力重塑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三是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重启;四是美国进一步干预南海争端、中印边界争端等中国周边领土争端,通过公开支持印度、南海军力部署和频繁的所谓“自由航行”等方式制约中国;五是美国在国际组织等国际平台上排斥中国,如退出世界卫生组织、扩大G7会议等。在这几点美国对华战略的影响下,中美之间的经贸、科技等领域摩擦不断升级。

(二)中印关系恶化增加了印度拉拢美国的意愿

洞朗事件平息后,中印两国稳定发展,但两国的边界争端和竞争关系使得双方互信降低。在疫情刺激下,中印在战略、安全和经贸的矛盾持续增加,边界对峙和冲突使中印关系迅速恶化:一是双方在边界爆发领土争端。今年的加勒万河谷对峙事件是由印度单方面改变现状的行为引发的,印度在边界寻求“绝对安全”的意图引发了边界对峙,并出现了造成人员伤亡的暴力冲突。这致使印度国内出现了“抵制中国货”的情况。二是疫情凸显了双方在经贸领域的矛盾。疫情暴发之后,印度政府更清晰的意识到印度对中国的依赖,特别是印度制药业对中国原料药的依赖。三是疫情凸显了中印两国在地缘安全、全球产业链、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矛盾。

(三)中印关系恶化和印美关系提升降低了美国介入的门槛

莫迪对美外交如何把控,靠的是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印度希望加强与美国的防务和军事关系,来应对来自中巴的威胁。印度很清楚,想要加强国防、提升对南亚和印度洋的控制,离开美国是做不到的,必须借助外部力量来实现;另一方面,印度强调战略自主,不愿做美国制衡中国、把控印太地区的棋子。印美关系本身也存在着许多难以调和的分歧,如此前美国限制印度IT签证、取消印度普惠制、限制印度进口伊朗石油和港口合作等。虽然特朗普访印期间场面闹得很大,但贸易、军售问题谈得并不愉快,这为积极合作的印美关系留下了阴霾。

在疫情刺激下,印美更加靠拢,双方共同利益提升且合作更加积极:一是双方在与中国“脱钩”、重塑产业链和供应链方面共同利益更加明确。在美国的引导下,印度试图吸纳从中国撤出的美国产业,尝试以印度制造替代部分中国制造;二是双方在国际平台上制衡中国的共同利益更加明确。美国拉拢印度、澳大利亚、韩国等国扩大G7,实则是为了制衡中国在国际组织的影响力,印度也已接受9月份G7峰会的邀请;三是双方在印太战略上的共同利益更加明确。6月份,印度就和澳大利亚签署了一项军事后勤支持和国防技术合作的协议,双方可以根据协议进入对方的重要军事基地。7月,印度计划首次邀请澳大利亚参加今年年底的美日印“马拉巴尔”海上演习,体现了印度支持印太战略的决心。与此同时,印美之间仍有一些猜忌和分歧,双方的合作也存在势大于实的问题。

三、美国态度的未来趋势预测:通过擦边球方式提升参与度并支持印方立场

未来中美印战略三角关系和美国态度将主要取决与中美关系和中印关系,其中中美关系是决定性因素,但因中印两国都是强调战略自主性的崛起大国,因此中印关系之于中美关系也具有独立性。而印美关系预计在上述两种双边关系的驱动下将继续稳定提升。

后疫情时期,中美摩擦会进一步加剧,美国会继续通过“经贸战”和“技术战”、干涉中国内政、干预中国周边争端、在国际组织中排斥中国、强化印太战略等方式制衡中国。中印关系可能出现缓和或进一步恶化。目前中印边界冲突正朝着和平解决的方向发展,未来双方关系会有所缓和,但仍将进入一段漫长的恢复期。双方在经贸等方面的矛盾也已凸显,中印在低政治领域的矛盾会持续增加。而在疫情还未结束的困境中,莫迪政府也意识到了对抗中国的国内外利好,这会促使莫迪持续采取强硬姿态。

在中美对抗但斗而不破、中印关系进入冷淡缓和期、印美关系持续发展的背景下,预计美国仍会持续关注中印边界争端、立场更明显偏向印度、尝试介入争端解决,边界问题中的美国因素权重也会不断上升,但美国因素的影响力也会受到中印关系和两国自主性的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可能会以擦边球的方式参与到中印边界问题中:一是继续主张参与调解和仲裁。目前中印都已拒绝美国第三方调解的建议,未来中印边界问题实现第三方管理的可能性也很小,因此美国提出愿意调解中印边界争端,实则是为了表现其关注度和参与度,并支持印方立场;二是同意派遣美国的政府官员和军官团到中印边界的敏感地区探访;三是以军事合作为由为印度部署边防部队提供物资和技术支持,与印度等国进行以中国为目标的陆军演习等;四是公开或暗中支持美国官员和媒体舆论发表支持印方立场的言论;五是在中国西藏问题上做文章,煽动分裂主义。今年1月,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所谓的“2019年西藏政策与支持法”;7月,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宣布事实所谓的“对等进入西藏法”,这些都说明了美国干预西藏事务的意愿在增加。

四、中国如何破局并降低美国因素的负面影响

面对美国日益增加的关注度和参与度,与中印边界问题中美国因素权重的增加,中国应如何应对呢?

首先,中国如何破解当前美印联手对抗中国的“稳定婚姻型”战略三角关系?从洞朗对峙到加勒万河谷对峙,中美印三角关系从“浪漫三角型”过渡到“稳定婚姻型”发展:在洞朗对峙中,中印关系恶化,中美印形成了美国与中印两国友好、中印之间敌对的“浪漫三角型”战略关系;洞朗对峙后,中印关系恢复并稳定发展,中美印形成了印度与中美两国友好、中美之间敌对的“浪漫三角型”战略关系;在加勒万河谷对峙中,美国和印度联手对抗中国,形成了“稳定婚姻型”战略关系。从战略三角理论来看,“浪漫三角型”关系对支轴国最有利,美国和印度都曾从中印和中美平衡战略中获益。而如今的“稳定婚姻型”战略关系中,美印又从制衡中国的合作中获益。

不论是洞朗对峙前后还是加勒万河谷事件,中国都不是收益最大国,甚至成了受害国,这时中国急需破局,重塑中美印战略关系,这个突破口就在印度:第一种是塑造中美印三国相互友好的“三人共处型”,同时缓和中美和中印关系;第二种是塑造中印联手应对美国的“稳定婚姻型”,利用中印共同利益和印美分歧提升中印关系,降低印度拉拢美国的意愿。

其次,中国如何降低美国因素对中印边界管理和解决的负面影响?从目前情况来看,边美国因素在边界问题上的权重持续增加,边界问题在中美印三角关系中的权重也有上升。但受到中印两国战略自主性影响,美国因素的影响受到限制。未来中国需尽可能降低美国因素的负面影响:一是要与印度坚持自主解决边界争端的立场,拒绝第三方干预国家领土问题;二是通过破解美印联手对抗的战略关系,降低美国干预中印边界问题的空间和能力。 

(作者:隋雪濛,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立场无关,文责自负。引用、转载请标明作者信息及文章出处。)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