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光明日报聚焦限塑令升级:哪些塑料不能用,替代品如何选?

张蕾/光明日报
2020-09-19 07:20
绿政公署 >
字号

在江苏省镇江市车站社区,江苏大学志愿者和小朋友一起展示绘制的环保袋。  光明图片

光明日报9月19日消息,为减少使用塑料制品,加强塑料污染治理,今年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相较于2007年发布的限塑政策,新“限塑令”从行政和技术两方面采取措施,保证到2025年,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体系基本形成,替代产品开发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重点城市塑料垃圾填埋量大幅降低,塑料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为进一步落实新“限塑令”,7月中旬,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又联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详细界定禁、限管理的细化标准。

新“限塑令”发布后,哪些一次性塑料制品不能使用了?禁用后可以用什么来替代?为了减塑,我们应该怎样做?针对上述公众关心的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业界的专家和学者。

新“限塑令”对日常生活影响几何

根据新“限塑令”,到2020年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贸市场规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景区景点的餐饮堂食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

“今后,禁、限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地区范围和领域会逐步扩大,宾馆、酒店将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凯指出。记者注意到,新“限塑令”规定,到2022年年底,全国范围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可通过设置自助购买机、提供续充型洗洁剂等方式提供相关服务;到2025年年底,实施范围扩大至所有宾馆、酒店、民宿。

“塑料制品具有方便实用的特点,在一些特殊时期或特定场景下,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因此,限塑工作也不能不顾实际情况搞一刀切,需要对特殊情况进行适当豁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科研处副处长张德元强调。

在张德元看来,细化标准在一次性塑料棉签的禁用上,就充分考虑到医疗应用领域的特殊需求,对医疗器械类塑料棉签进行豁免;同时,考虑到当前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的特殊需要,细化标准规定,在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期间,用于特定区域应急保障、物资配送、餐饮服务等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免于禁限使用,为特殊时期的特殊需要作出了灵活的政策安排。

禁用以后可以选择哪些替代品

显然,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是此次新“限塑令”禁、限的重点。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以来,我国大多数塑料废弃物都得到合理的回收与处置,但再密闭的垃圾回收系统也难免会有一部分塑料废弃物泄漏到自然环境中。因此,率先禁、限使用这部分容易泄漏到自然环境中的塑料制品,可以减少泄漏到环境中塑料制品的增量。”赵凯解释道。

对于2020年年底前要在部分地区和场所先行停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行业企业已经开始采取积极行动,形成一批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案。

以一次性塑料购物袋为例,近年来,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许多消费者已经养成自备购物袋的习惯。其实,塑料购物袋的替代方案还有很多。比如,很多商超为消费者提供了无纺布环保购物袋,设计制作精美的环保购物袋甚至成为购物时尚。

记者走访发现,为减少一次性塑料吸管的使用,有餐饮企业通过改造冷饮杯盖,用自带饮嘴的杯盖代替“吸管+杯盖”组合,较好地替代了吸管的作用;可降解塑料吸管等替代产品也在积极生产和应用中,相关产品逐渐成熟,可以为替代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提供有力支撑。为了减少一次性塑料刀叉勺的消耗,不少具备条件的餐饮企业在堂食中采用可重复使用的餐具,一些快餐企业正在使用竹木勺替代一次性塑料勺,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统计测算显示,在2020年底阶段性目标涉及的相关地区零售、餐饮领域,上述塑料制品的年消费量约30万吨,无纺布、纸、竹木等替代品的原料充足,可降解塑料的年供应量约有40万吨。应该说,替代产品产能可以满足消费需求。”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张丽君指出。

对于公众关心的替代品价格成本问题,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翁云宣认为,替代产品目前尚处于产业发展前期阶段,规模小而分散,且需要大量的研发、设备和试验投入,所以相对成本较高。“随着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逐步推进,相信从生产源到消费终端,全产业将对环境友好型材料达成共识,市场需求量和生产规模会越来越大,替代产品的生产成本会越来越低,相关制品的价格也将变得越来越便宜。”

减塑,我们应该怎样做

在张德元看来,做好减塑工作,不仅需要政府积极行动起来,制定好相关政策规范和实施细则;也需要行业、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执行好国家有关规定,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更需要广大社会公众多一些理解、支持和参与,做到能不用的不用、能少用的少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塑料污染治理全社会共治共享的格局,确保限塑政策取得好的效果”。

为落实新“限塑令”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行业、企业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减塑工作。例如,某知名连锁快餐企业于今年6月宣布,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近千家餐厅的堂食及外带中停用一次性塑料吸管;在行业协会的牵头组织下,涉及塑料制品前端生产、中端使用和末端处置的16家主要企业共同成立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推动重要利益相关方携手建设绿色塑料供应链;部分地区的连锁商超也开始推广使用可降解塑料袋,并主动开展商品包装的设计优化,以便消费者直接提拎……

“我们已会同相关行业协会积极开展政策宣传,向行业企业传达到位,后续将组织零售、餐饮等企业,加大向消费者宣传限塑政策的力度,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共同形成减塑习惯。同时,组织餐饮业、零售业与替代产品生产厂家进行对接,筛选合格供应商,提出产品采购需求,推动企业建立绿色采购体系。此外,还将与相关行业协会共同发起倡议,让商贸流通服务业更多企业履行主体责任,自觉开展减塑行动。”张丽君表示。

落实新“限塑令”,普通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至关重要。

“普通消费者应认识到,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减少塑料污染,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每个消费者应尽的社会责任。”为此,张丽君建议,普通消费者可以在日常消费中使用可循环利用产品,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做到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只有大家都积极参与,从身边小事做起,逐渐养成绿色消费新习惯,才能推动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更好的成效”。

(原题为《限塑令”升级,部分地区先行禁塑》)

    责任编辑:姚俊俊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