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国企业年中调薪报告:AI人才薪酬普遍高于其他行业

澎湃新闻记者 王心馨
2020-09-20 20:44
来源:澎湃新闻
财经上下游 >
字号

新冠肺炎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影响有多大,各个行业受到的冲击如何?传导到员工层面,员工的薪酬在今年会有什么变化?

近期,怡安翰威特发布了《2020 年度中国企业年中调薪报告》。报告调研了841家来自北上广深一类城市以及主要二类城市、各行业外资、合资、国有及民营企业,为后疫情时期中国企业的调薪提供了数据参考。

根据这份报告,受疫情影响,2020年中国企业平均薪酬增长率为5.2%,二类城市为5.3%,高于一类城市的5.1%。其中,南京、常州、北京、苏州企业平均薪酬增长率高于中国整体平均水平。报告认为,从长远来看,多数企业认为未来调薪水平会有所回升,2021年全国薪酬预计平均增长率为5.3%。

“一个城市和其它城市在人才薪酬调整过程中所发生变化,更多还是要从宏观经济及产业层面来解读。一个地方政府本身所塑造的营商环境是怎么样的,它本身产业政策导向是怎么样的。从当地政府角度来说,它更希望吸引哪些产业到所在城市布局与发展,其最终反映在一个特定城市的员工薪酬调整变化上。”怡安人力资本管理咨询中国区合伙人吴国骅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称。

哪些行业薪酬受疫情影响冲击最大

据怡安翰威特介绍,841家参与调研的企业涉及12个大行业和91个细分行业。涵盖的大行业包括汽车、化工、消费品工程、高科技、物流、机械制造、医疗器械、房地产、零售和采购。从资本属性视角去做分类,外资企业(含中外合资企业、外国独资企业、外商代表处)占比超过了90%,其余为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

具体到行业,外资医药、医疗器械、化工、高科技等行业整体受疫情影响较小,薪资涨幅维持市场领先地位,分别增长6.5%、6.3%、6.1%和6%,预计明年还将领跑市场。除外资医药外,中国企业整体薪酬冻结占比约为18%,占比较低的行业为:外资医药(0%)、消费品(4.1%)、医疗器械(5.8%)。高科技行业冻结薪酬的公司占比为20%,2021 年预计可降到5%,表明高科技企业普遍看好未来国内市场潜力并对行业发展态势充满信心。

吴国骅认为,不同行业在面对疫情时,它本身所受到影响和冲击可以从三个视角去看。

第一,看商业模式。疫情发生之后,对于行业本身的商业模式,业务活动有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影响和变化。举个例子,疫情发生之后,政府说要求口罩限制社交活动,那直接就会影响零售等相关的行业。

第二,看行业属性。有些特定行业本身并不直接受到疫情的冲击和影响,但是另外一些特定行业则相反。例如汽车、房地产,从行业的属性而言,其对于一个普通居民家庭而言类似于一个大额的耐用消费品消费或者一笔大额的固定资产投入。当经济受到影响的时候,普通居民家庭的收入在短期内一定受到影响和冲击。家庭收入减少或者预期减少,家庭对于大额的消费支出就会变得更加的谨慎,因此这类企业也会受到冲击。

“耐用消费品行业的业务波动趋势通常来说与国家本身的GDP变化之间存在一个放大效应。当GDP下降的时候,耐用消费品行业的业务增长往往是收缩比较厉害的,当GDP上升的时候,耐用消费品行业的业务增长往往是放大更加厉害。”吴国骅称。

第三,看产业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经济转型方向相一致的行业,从行业发展的大势来看,其是收益的行业。例如,国家现在推出的新基建,特高压、新能源,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铁和城市的轨道交通等。“当整个国家的产业政策导向是朝这个方向去牵引的时候,在这些行业中相关企业就会受益。当然还有一些行业,比如说在医药、检测等相关行业中的企业,受到这样一些对突发性事件的影响本身也是相对要受益的。” 吴国骅说。

AI人才薪酬普遍高于其他行业人才

人才一直是各个城市争夺的焦点。在吴国骅认为,城市背后的人才是依附于特定产业,产业的发展又是跟政府当地的营商环境和它的产业政策导向相关的。比如说,从现在来看,半导体芯片,包括从前端的芯片的设计,到分装,到测试,都是整个中国未来肯定会持续做战略性投资的一个行业。

作为互联网乃至整个高科技行业下半场的关键词,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在过去几年的爆发式发展都催生了大量的人才需求。

据吴国骅在行业里的观察,相关人才目前从市场角度来说总体还处于供小于需的状态,所以同样学历,同样年龄段和同样岗位相比较,从事人工智能、大数据,包括基础数据架构设计、搭建、开发的一些人才,它的薪酬水平是明显超过其他同学历、同年龄段或同样岗位职级的人才。

吴国骅表示,AI相关的热门岗位比如算法工程师均成为了市场上的“香饽饽”,算法类岗位的全面现金薪酬水平也水涨船高,连续三年保持着平均15%以上的增幅,截至2019年已经达到了其他传统行业同级别岗位平均水平的1.5-2倍,这还没算上众多高科技特别是互联网企业会给到员工发放的长期激励的部分。

但是,这样的情况并不会持续。在他看来,随着2018年以来国内外各高校陆续开设的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相关专业,以及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之前从事传统软件开发的工程师开始转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相信在未来五年,整个市场的相关岗位的人才供给将会逐步增多,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相关的岗位,尤其是初级类岗位的热度将会逐步下降。

    责任编辑:李跃群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