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著名考古学家王巍点赞《大沙河历史文化地图》,并欣然题词——运河文化 滋养怀川

2020-10-21 16: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日前,应邀来我市参加黄河文明与太极文化研讨会暨《世界太极拳蓝皮书》首发式的著名考古学家王巍在看到我市文广旅局精心绘制的《大沙河历史文化地图》后,欣然提笔,盛赞大沙河:“运河文化,滋养怀川。”

王巍,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学部主任,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社科基金考古专家组组长。

大家王巍为何盛赞大沙河?

大沙河发源于山西省陵川夺火镇,在我市流经博爱、焦作城区、修武,最后在新乡市新乡县西永康村北入卫河,全长115.5公里。因山洪暴发冲带沙石形成石河,故得名大沙河。大沙河是一条自然河流,但又是一条流动的文化长河,因为它与两汉魏晋时期的长明沟,有着不解之缘。

长明沟开挖于西汉时期,是山阳大地最早的、用于灌溉的人工河流,影响中国历史走势的两次大规模的射犬战役发生在河道南侧的射犬城。它是清水(卫河隋唐之前称清水)的西部源流。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开挖永济渠,清水成为永济渠所代替,为永济渠的一段。因而,长明沟成了永济渠的输水河道,是隋唐大运河在我市留下的遗迹。千百年来,长明沟由西南向东北流过山阳大地,浇灌了万顷良田,兼顾排涝功能,使汉山阳县成为当时最为富庶的县域之地,后为汉献帝食邑。

大沙河建国前无固定河槽,沿河灾害频繁。1959年,新乡地区水利局扩挖行洪断面,形成今天的河道。但大沙河在解放区灵泉陂村以东的河道借用了长明沟的故道,并与小丹河合流,自然河流的大沙河与历史文化河流形成了无缝的对接,又成为了明清时期卫河漕运的组成部分。

进入新时期,大沙河生态治理工程被列入我市百城建设提质工程重点项目。自2018年3月开工以来,我市着力打造大沙河生态景观带,为建设“精致城市、品质焦作”提供示范样本,使这条流动的文化之河重现了生机与活力,成为焦作全域旅游中的新亮点。

通过《大沙河历史文化地图》,我们不仅可以一览大沙河风光,而且可以了解在大沙河沿线分布着的12个国保单位、20个非遗项目,15个历史遗址遗迹。

在仔细观看了《大沙河历史文化地图》后,王巍不禁感叹焦作文化之厚重。他对本报记者说,从考古角度看,黄河文明对中华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焦作是研究黄河沿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焦作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玮萱 报道

总监制:李建阳

监 制:刘晞暄 王 言

统 筹:杨 杰 张乙晨 郭子轩

主 编:王 言 责 编:赵晓晓

校 审:王盈燕 编 辑:郭子轩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著名考古学家王巍点赞《大沙河历史文化地图》,并欣然题词——运河文化 滋养怀川》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