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火神山女孩”阿念的日记出版:一段不愿忘却的抗疫记忆

澎湃新闻记者 汤琪
2020-10-24 16:29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政库 >
字号

90后武汉女孩阿念写了一本16万字的书,作为编剧的她,写作原本是本职工作,但写这本书的过程却耗费了她太多的精力。

近日,《武汉女孩阿念日记》一书正式出版。这本书是阿念以新冠肺炎患者视角记录下的自己从患病、隔离、住院到陪护外婆的点点滴滴,呈现了她和外婆生死相依的守护,被外界称为“特殊时期的中国故事”。

她就是那个“火神山女孩”。

阿念。本文图均为受访者提供

2月19日,为照顾感染新冠肺炎却抗拒治疗的外婆,阿念义无反顾从方舱医院搬去了火神山。她的外婆,一位名叫夏艳文的武汉“老太”,生命最终遗憾地止于武汉的这个春天。

10月1日晚,国庆中秋双节,阿念在武汉黄鹤楼上参与了一场媒体直播活动。她以治愈患者的身份回望年初武汉街头空荡荡的日子。而在直播室外,黄鹤楼旁的武汉长江大桥车水马龙,长江两岸的高楼灯火通明。有一瞬间,她觉得既热闹,又寂寥。

直播中,阿念还是没绷住。

当其中一位嘉宾、武汉民谣歌手冯翔当场演唱《汉阳门花园》时,直播镜头给到一旁的阿念一个特写。她收起笑容,眼泛泪光,就像今年2月初对准她的每一个媒体镜头,捕捉着她的情绪和变化,陪她经历了一段关于重生、勇气和使命的生离死别。

媒体持续的报道曾让阿念的故事在网上收获了巨大的关注。

当疫情暴发伊始,网上关于发热门诊、床位等信息混杂,一个90后女孩“救”外婆的故事冲破了混沌,让人相信了在当时艰难时刻下的“勇气和爱”,给不少人带去了慰藉和希望。

再次回望那段经历,阿念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说,她不是一个时时刻刻都充满正能量的人,她也有负面情绪,但这就是最真实的自己。即便历经痛楚,她也不愿忘记武汉的这个岁末年初,她最希望读者通过这本书,感受到一种真实的力量。

《武汉女孩阿念日记》封面

不愿悄无声息地死去

《汉阳门花园》这首民谣在今年年初的日子里,慰藉了众多武汉人的心,当然也包括阿念。

歌里唱:“十年冇回家,天天都想家家(湖北方言,意为‘外婆’),家家也每天在等到我,哪一天能回家。铫子煨的藕汤,总是留到我一大碗,吃了饭就在花园里头,等她的外孙伢……”

遗憾的是,阿念的等待和陪伴未能换来“家家”治愈出院,即便她已经无数次做好心理准备,但当生离死别真的来临时,对她而言,依旧是沉重的打击,以至于事后只要听到这首歌的旋律,她都会情不自禁地流泪。

阿念一开始并没有想到出书。她的本职工作是一名编剧,最早进入到这个行业时写的都是甜宠偶像剧。在她染病进入方舱医院后,同事纷纷希望她能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

阿念在方舱医院。照片时间:2月14日

当时阿念其实没有太多的心思,她一心想的是如何过好生命的“最后一天”。从进方舱医院的那一刻起,她常听到有病友在哭,“死亡”成了她到现在一直在思考的命题。在方舱里,阿念经常洗完澡就开始剪指甲,剪完后还要梳头,抹上发油,然后对着当天的夕阳发呆。

“我每天想的都是我要美美地离开,我要优雅地跟这个世界告别。”再回忆当时的场景时,阿念说着,泪水不自觉划过眼角。“还是无法控制。”她又不好意思地对记者笑了。

这其实都是情绪的短暂失控,在她新冠肺炎愈后的日子里也偶尔会出现。

“很多小孩都会觉得自己是特别的,直到自己长大,发现自己其实很普通。而我尽管长大了,还是觉得自己是一个特别的人。”阿念说,她以前觉得自己一定会有美好的人生,一定会跟别人不一样,一定也有自己的使命,对未来有期待,是一个“自命不凡”的小孩。“我就是动漫看多了,比较中二。”

因此,阿念不想悄无声息地死去。如果死了,她也想让别人知道,在她身上到底发生了哪些真实的故事,这也成了她最早开始用拍视频的方式记录在方舱生活的原因。

原本她和许多患者一样——年初疫情状况最为吃紧的日子里,只要是武汉人,只要在微博上写了些关于疫情的感受,都会引来些许关注,更别提是确诊患者了。

阿念在转院去火神山的救护车上。照片时间:2月19日

直到2月17日,她得知外婆也染病被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她再前往火神山医院去照看外婆。作为编剧,她都觉得这一切发生得如此“戏剧化”。

阿念在书中写道:“新冠肺炎是一个让人孤独的疾病,把每个人的路分开。走着走着你会发现,旁边是没有别人的,只有你在踽踽独行,前方可能有野兽,可能有泥泞,而你没有地图和向导,一切都需要自己去摸索。我独自来到方舱的那一刻是如此,一个人坐上救护车去火神山也是如此。”

而她在火神山拍的视频也随着数十家媒体纷至沓来的关注,在网络上逐渐发酵,一趟孤独前行的未知旅程被放大在了公众的视野里。

见到外婆。照片时间:2月19日

“你还是微笑着”

“有一天媒体就突然进来拍,我还在刷牙,(自己)太丑了!”阿念想起那段在火神山照顾外婆的日子,这段时期她结识了不少媒体朋友。

有的媒体把她的视频集结成了系列报道,时常更新她和外婆在火神山医院的状况。这些镜头下,阿念戴着口罩,多是在帮外婆日常起居,叮嘱老人要吃东西,给老人精神以宽慰。外界看来,“90后”的标签代表年轻的一代人,阿念的行为似乎超出了一部分人对年轻人的刻板印象。

他们也可以为了家人罔顾生死吗?不少人带着自己的疑问走入阿念的生活。通过媒体的报道,“勇敢而孝顺”成为网民普遍对阿念的评价,这其中还有不少名人助推。

作家王蒙认为她“那么孝顺,那么勇敢,那么乐观”,等她出院后,王蒙还想和她“切磋文学,交流阅读、写东西的经验”。韩寒祝福她时说道,“加油,电影里未必都是圆满结局,但你所遇到的都会风平浪息!”一时间,阿念成为了“肺炎网红”。

“我可以说是勇敢,但是孝顺我不敢当。”回想起外界给她的标签,阿念自己心中始终明白,哪些评价是她值得匹配,哪些又超过她的本我。“我是武汉人啊,我不是那种蛮乖的。”阿念突然用武汉话对记者说道。

阿念牵着外婆的手。照片时间:2月20日

外婆非常知道孙女的性格。日常生活中,她也是个很倔强的武汉“老太”,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正如外婆在一个视频报道里“埋怨”孙女逼她吃饭,她对着阿念提高了嗓门说道,“我不想吃,她非要逼到我吃,我不吃,她就哭!”

视频到此就切换了镜头,其实当时阿念听完外婆的这句话就哭了。

只有她自己知道,那段时间外婆的身体已经是每况愈下,不愿吃饭,不想拖累家人。有媒体当时问阿念“最喜欢吃外婆做的哪道菜”,她答不上来,因为外婆不会做饭,但会在她睡懒觉的时候把早餐买好。“她不是特别‘贤惠’的老太太,但我知道,她提供给我的,已经是她能提供的最好的关心。”

这原本是有悖于一个传统意义上“孝顺孙女”照顾“贤惠外婆”的故事——阿念没有完全顺从外婆的“放弃”,“强逼”老人多少吃些东西。而外婆起初倔强地不吃饭,一心不愿拖累至亲的果决,展现了祖孙两辈人为彼此所做的牺牲和坚守。

但阿念并不排斥当时被外界普遍认可的积极形象。在那段让不少人感到绝望的日子里,她在微博上收到了很多私信,甚至成为不少人倾吐秘密和悲伤的树洞。

阿念与医生交流外婆病情。照片时间:3月2日

有网民对她说“你让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还有高中毕业生在高考后给她私信说,“姐姐,谢谢你,你不知道你对我的影响有多大,那时候我特别惶恐,复习不进去,但是就是因为在媒体上看见了你,让我慢慢能够静下心来,在你身上发生了那么多,你还是微笑着,给了我一种精神力量。”

“你还是微笑着”——这是网民看到关于阿念的报道时最常见的一种感受。

一提起她当时面对镜头的笑容,阿念突然哽咽了。她对记者说,她害怕成为一种正能量的符号,担心大家把她的形象想得太好了,但看到这些私信后,她又觉得“积极地去笑”在年初的那个紧张氛围里又是那么有意义。

而她在那个时候的使命感就是,为像她一样感到绝望的人带去希望。

阿念离开火神山医院。照片时间:3月14日

写一句话,哭半小时

阿念把最真实的状况写成了《武汉女孩阿念日记》。

这本书是阿念以亲历者视角记录下的自己从患病、隔离、住院到陪护外婆的点点滴滴。16万文字记录,55张真实照片,呈现了自己和外婆生死相依的守护。

外婆离世以后,3月底,阿念结束隔离回到家,逐渐开始有人联系她,想把她的经历写成书。有的人加她微信后自称是小说作家,希望阿念成为他笔下的素材。“我不想让其他人去胡编乱造,我无法掌控,也是为了自我保护。”

阿念说,如果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定要把她“推下去”,她宁可自己去写这本书,这也成为她被报道、激励网民以外的又一个使命——她意图让外界知道当时的她和武汉这座城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觉得我所有经历过的这些,旁人不可能写的比我更好,哪怕他的文笔比我好,他也一定不知道中间有多少心绪。”

阿念清楚地记得,书的第一版写完是5月21日的凌晨三点多。那一刻,她感到虚脱,内心还有些畅快,甚至骄傲。“我终于把它写出来了,终于不用再这么辛苦了,我竟然能完成,能有什么比写这本书更虐的事情呢?”

“我在写的过程中等于把那段日子又重新过了一遍,我完全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为了还原当时的氛围和感受,阿念在写书时总把自己沉浸在深夜的寂寥之中。与此同时,她重新翻看自己的微博、朋友圈,去查每个记录过的日期当天发生了哪些新闻,导致在写完书以前,睡眠成了天大的难题。

来自火神山医院的感谢信。照片时间:4月7日

如果说阿念进入方舱、为了外婆转去火神山的过程中,她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对自己和外婆病情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未知的,那么,她还有过幻想,对外婆治愈回家有过希冀。然而,当她再去回忆和叙写这一切时,这些希望是早已破灭了的。

作为编剧,阿念在工作的状态下一天可以写5000字文稿,而在写自己的经历时,她有时熬一整晚才写1000字左右,头发大把大把地掉。“因为写不动,有时候写一句话得哭半小时。”

阿念说,她以前都是做一些脑洞比较大的梦。比如和犬夜叉一起拯救世界,和小飞侠一起在梦幻岛上飞翔。还梦到过她自己变成小兰,和柯南一起探案,别人说她有罪,柯南就帮她翻案,典型的偶像剧式男友力爆棚的少女梦。

但疫情之后,她很少再做这些让愉悦的梦了。

她很容易梦到死亡。她曾梦到去参加一次同学会,在这次聚会上,她突然拿到一个“新冠后死亡名单”,每个班级都有同学的名字在名单上,阿念看到自己班上的同学名字后在梦中就失控痛哭,但现实中其实并没有出现这样的状况。

阿念全家福,她的母亲曾是疑似病例,父亲也曾确诊

尽力展现真实的力量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的假期,阿念回家了。和1月份回武汉相比,这次才更像过年。在十一当天参与媒体直播的过程中,她感受到国庆节的热闹和中秋节的寂寥。

阿念家的聚餐又多了一个空碗。外公、外婆从去年底到今年初相继离世,直到现在阿念还会梦到他们,心中更是难以释怀。“他们是没办法替代的,在你心里有个位置永远空了。”

在武汉的一草一物还是能勾起阿念的记忆,她对这些记忆多少还有恐惧感。当她解除隔离后没几天,下过一场雨,她准备出门散散心。刚到楼下,她看到地面上的水印就条件反射一样突然抱头痛哭。

阿念进方舱的前一天,也是一个下过雨的夜晚。一辆警车孤独地向她开来,万籁俱寂,社区的工作人员站在离她很远的地方,又害怕,但又要监督她上车。“我的爸爸特别孤独地站在雨中,那天是我见过的他这辈子最崩溃的一天。”阿念说,所有的画面就通过一滩水印传来,在她的脑海中不停闪回。

知名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李修文为阿念的这本书写了推荐词:这不仅是一本日记,更是一次抗争,阿念,经由抗争,经由对于爱、责任和尊严的不懈维护,重新成为武汉的女儿,所以,重生的城市就此活在了她身上。

外婆与阿念的旧照

“再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了。”阿念把火神山比作她人生中的珠峰,她攀登过,哪怕过程不尽如人意,但终究是翻了过去。

她的编剧事业开始从偶像剧往社会题材转移,近期一直在关注向医疗机构捐献遗体的群体。阿念的外婆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按照她生前的心愿,她的遗体被捐献用以医学研究。

对于这本书的市场反馈,阿念更在意的是武汉人,特别是亲历武汉抗疫的人的感受。但她还有些担忧,担心读者把她的书当作是一个现实坐标。“我1月19日回武汉后,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家里,我还是没能把封城前期武汉的状态描述出来,我很尽力去展现真实,我写的这些比武汉当时的苦还是要轻太多了。”

阿念发现,人真的是会遗忘的。越往后一天,遗忘就会多一点。好在,她逼自己写完了她和外婆的故事并出版成册,读者可以看到她、她和外婆甚至武汉人在特殊时期的故事,其中有暖、有爱,当然也有痛、有伤。“我完成了写这本书的使命,我走的这一趟,终于能被人看到,有人能陪陪我了。”

阿念在书的最后问了一个问题——“多年以后,大家还能记得这一切吗?”

她的回答是,“那些真实发生过的痛苦与泪水,那些冰封的人,我记得;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奋勇向前拯救生命的身影,我也会记得。”

    责任编辑:蒋晨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