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印象》:世博会博物馆·世纪盛事

2020-10-26 10: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纪实人文频道 纪实人文频道

“对话”:世博会博物馆·世纪盛事

作为国际展览局认定的首个国际性综合博物馆,世博会博物馆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际性博物馆,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全面展示世博专题的博物馆。这里记录着世博会160多年来的发展变迁,更留下了中国与世博会的百年渊源。

世博会博物馆

中国与世博会的参与交流过程,有五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早期的世博会是民间商人自发组织去参展,以展示土特产、原材料、工艺品等为主。这个时候的世博会,是让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内省辨差距,期待开国门。

1851年中国参展产品“荣记湖丝”

到了第二个阶段,清政府官方组织参加了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中国有不少产品得到展示,也得到了不少世界的嘉许,看到了中国的产业、产品、技术跟世界的差距。

清政府组织参加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

由于战争等各方面的原因,中国与世博会的关联曾经停滞过一段时间。一直到1982年,新中国又重回世博会的舞台,参加了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与世界重新进行了外交、经济、科技方面的交流。

1982年美国诺克斯维尔世博会中国馆

到了第四个阶段,中国举办了世博会,其实中国举办过两届园艺博览会,分别是1999年的云南昆明园艺博览会和2019年的北京园艺博览会,还有我们都知道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方面展现了中国的开放形象和进步的实力,其实也是让有着160多年历史的世博会重新焕发了活力,也推动了国际事业的发展。

如果说到中国与世博会的渊源,还有第五个阶段,就是世博会博物馆,它是国际展览局的唯一官方博物馆和唯一官方文献研究中心,相当于是一个国际组织落户上海,巴黎是这个庞大国际组织的静态组织管理中心,而世博会博物馆则是国际世博事业动态的活动、学术、交流的中心。

2010年上海世博会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最广泛的参与度缔造了世博会历史的里程碑,以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创造了世博会160多年历史上的华彩篇章。世博会博物馆的第五展厅,从2002年申博成功的那一刻,一直到2010年10月31日世博会圆满闭幕,以世博概述、申博成功、世博筹建、世博规划、世博会期、世博记忆等多个层面,展示5.28平方公里范围内世博园区的变迁。

世博会博物馆用三个展厅介绍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个是世纪盛会,反映当时举办的盛景、盛况;第二个是世界智慧,展示了246个参展国家和参展方琳琅满目的参展方案和理念,以及各个展馆捐赠的3000多件珍贵藏品;第三个展馆展现了中华智慧,主要是介绍中国馆以及超大型的多媒体全景式影像《清明上河图》。

世纪盛会

《清明上河图》

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后,各国都非常希望有一个专业性的载体,把他们在上海展示的文化精髓保留下来。因此,筹建世博会博物馆的计划,得到了各国广泛的共识,200多个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展馆为博物馆捐赠了3000多件展柜展品。这些世博藏品是反映上海世博会这一国际盛事的典型物证,也是见证成功、留住精彩、延续难忘的重要载体。

世博会的精彩,不会被时间带走,相反,随着韩国2012年丽水世博会、意大利2015年米兰世博会、阿联酋2021年迪拜世博会,以及未来更多世博会的举办,人类文明的高度将不断被刷新。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话题,也将因世博会的举办而在全球范围内永远延续下去。

“露西”古人类骨骼化石(埃塞俄比亚博物馆捐赠)

祖母绿宝石海宝(哥伦比亚馆捐赠)

亚克力杆种子墙(英国馆捐赠)

“讲述”:尚长荣·激活传统 融入时代

从西安到上海,从舞台到银幕,从传统到世界,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作为当今中国京剧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在传承和创新发展京剧艺术的道路上,从未停歇。而他对于传承的深刻理解,正是源自他的成长经历。

1940年7月,尚长荣出生在北京,他的父亲是当时“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自小受到家庭艺术熏陶的他,五岁就登台演戏,十岁正式拜师学艺,先后师从陈富瑞、李克昌、苏连汉等净角名家。但让他下定决心专攻花脸的人,却并不是师父,而是他的师姐吴素秋。

上世纪50年代,尚长荣和父亲尚小云一起,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号召,落户到了古城西安。为了达到更高的表演境界,他和父亲商量,决定拜“花脸前三杰”之一的侯喜瑞为师。四次拜师的经历,也为他后来在京剧舞台上的革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京剧的花脸行当中,架子花脸以工架、念白表演为主;铜锤花脸则偏向唱工。尚长荣在长期的学习和舞台实践中,既练就了一副洪亮的好嗓音,也十分注重工架的洗练,是少有的能将两者兼顾的艺术家。而他在塑造角色时,又不拘泥于传统的程式,提倡性格化的表演风格,可以说是老戏骨中的创新派。这种“敢闯敢干”的性格,也伴随着他的一路成长。

198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尚长荣遇上了新编历史京剧《曹操与杨修》的剧本,为了开创艺术上的新天地,尚经过反复权衡,他怀揣剧本,来到上海京剧院谋求合作,就此开启了他表演艺术的创新之旅。

《曹操与杨修》的巨大成功,使尚长荣的表演艺术攀上了新的高峰,此后,他又与上海京剧院合作,成功推出了新编历史剧《贞观盛事》和《廉吏于成龙》,延续了他探索人性、激活传统、积极为传统艺术寻找新文化支撑的探索精神。而这三部剧目也被称为“尚长荣三部曲”。

2015年,74岁的尚长荣又做出了一件创新之举,全部启用38岁以下青年演员,排演传承版的“尚长荣三部曲”,顿时引起业界轰动。在创排期间,尚长荣不仅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亲自指导青年演员的表演,加强他们唱念做打的基本功,还要求他们阅读大量相关的史料和文学作品,深度挖掘人物,增强塑造人物内心的底蕴。

如果说尚长荣的“新编历史京剧三部曲”,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激活传统”,那先后参与拍摄由滕俊杰执导的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曹操与杨修》《贞观盛事》,则是尚长荣对传统戏曲发展必须“融入时代”的又一次成功尝试。在他看来,中国的国粹京剧艺术与最先进的电影技术相结合,不仅获得了很好的视听效果,更拉近了京剧与世界的距离。

“搜客”

本周文化热搜:第二届国际艺术品交易月开幕

国际艺术品交易月

本周文化热搜:第五届上海国际诗歌节

上海国际诗歌节

本周文化热搜:新时代版《长征组歌》首演

新时代版《长征组歌》

本周文化热搜:“新格林童话历险记”互动艺术展

“新格林童话历险记”

《印象》每周日19点30分在纪实人文频道播出。栏目以20至45岁对文化艺术领域感兴趣、或有一定了解的中青年人士为目标受众,聚焦长三角地区的各类文化活动、文化人物、文化现象。

栏目分为“对话”、“讲述”、“搜客”三大板块,分别对应嘉宾访谈、人物专题片、文化艺术短视频三种样态。抽屉式的编排方式赋予节目弹性的制作空间,也为观众带来了节奏明快的观赏体验。

《印象》

10月25日

19:30

原标题:《《印象》:世博会博物馆·世纪盛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