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长三角示范区迎来揭牌一周年,高水平现代化建设画卷已铺展

澎湃新闻资深记者 陈伊萍
2020-10-31 13:34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白浪 设计

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在历史上,三地从未像现在这样紧密。

作为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于2019年11月1日正式揭牌成立。

示范区要干什么?“提密度、减距离、破分割。”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用9个字来概括,目的就是要打造跨省域、最江南、超级都市圈。

一年来,示范区勇当开路先锋,敢于打破壁垒,特别是通过不断开拓制度创新、厚植生态优势、加快项目落地,对冲外部不确定性,带起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热度,为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路径积累了诸多宝贵经验。

一幅高水平现代化示范区画卷正徐徐铺展。

江苏吴江汾湖高新区。

试验田和破局者

最近,企业负责人张睿亲身感受到了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便利。

张睿是上海硕润机械配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公司注册在上海青浦。想在江苏吴江开分公司的他,只需在上海提交变更手续材料就能快速审核通过,不必再到吴江重新注册。值得一提的是,只用了两天的时间,张睿就办结了全部相关业务手续。

这样的便利,源自示范区的一项制度创新。

2020年10月9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统一企业登记标准实施意见》公布实施,其中明确示范区内的登记机关均设立线下“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服务专窗”,探索异地证照的“零见面”办理。从企业设立、变更到注销全生命周期的30个高频事项,都可以实现异地申报,异地办理。

探索跨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是示范区的核心使命。揭牌一年来,示范区重点聚焦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项目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和公共信用等8个方面,大胆创新、积极试验,探索行之有效的一体化制度安排,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示范。

“一张蓝图管全域”,这是示范区的规划目标。为此,两省一市共同编制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目前已完成公示,报国务院审批。这是国内首个跨省级行政区域的具有法定效力的国土空间规划,目的是解决示范区走怎样的路,实现怎样的发展。

一体化制度创新也为纳税人减少了跨区域奔波。上海香海织带机械有限公司在青浦、吴江都设有分支机构,公司负责人汪剑平近日接到了税务部门的首批4类15项涉税事项跨区域通办清单信息。“再也不用来回奔波,可以就近选择实体办税服务场所。”而这也是示范区“财税分享”的制度成果。

上海青浦青草沙水库。

人才政策“破墙”将会为示范区发展注入新动力。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曾表示,对于人才,每个行政区域都有竞争关系,“要改变多年来形成的地方政策,特别是涉及劳动力、人才的自由流动,就更加困难了。”这样的僵局,将以示范区的创新探索而打破。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的互认、专业技术人才资格和继续教育学时互认等,示范区已初步实现国内和国外人才要素自由流动“全覆盖”。

此外,示范区在全国首次实现了跨省级行政区域执行统一的产业项目准入标准、推出全国首个跨省域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赋予示范区执委会跨行政区域的省级项目管理权限……挂牌一年来,示范区的制度创新成果接连跃入公众视野。

“有行政边界,又能超越行政边界形成一体化制度环境。”上海市发改委主任、示范区执委会主任马春雷这样表述对示范区制度创新的期待。而一年来示范区这块制度创新“试验田”不断先行先试,勇于探索,一条跨越行政区域的共建共享一体化发展之路正越走越宽。

高颜值和新标杆

绿色是示范区发展的底色,示范区的生态基底是一块“世界级的料子”。示范区现状河湖水面率达20.3%,面积在50公顷以上的湖荡有76个。

如何保障示范区建成“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

“示范区生态发展毫无疑问是我们的首要项目,就是要锚固生态基底、厚植生态优势、扩展生态容量。不能破坏它,而且还要优化它。”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

对标这样的要求,《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就提出,示范区蓝绿空间占比达到68%左右,先行启动区达到75%左右,这在国内也是不多见的。此外,规划河湖水面率要从20.3%提升至2025年不低于20.6%(新增的河湖水面空间超7平方公里),通过联通河网湖荡,实现活水畅流。

有了规划还不够,还需要治理和监管。

10月中旬,嘉善县西塘镇太浦河镇级河长陈贤明和上海青浦、江苏吴江的联合河长如约来到太浦河,对河道的水质、两岸的环境进行巡查。发现河面上有零星水葫芦后,他们当即派打捞船进行清理,“不让一串水葫芦漂到隔壁省市。”

嘉善西塘镇。

这样的场景将成为示范区的新风景。沪苏浙两省一市发布重点跨界水体联保专项方案,建立联合河湖长制,对示范区和协调区范围内47个主要跨界水体实施联合监管、联合检测、健全数据共享、联合防控等举措。

这个方案的出台并不容易,毕竟示范区内大大小小的湖荡星罗密布。“一开始,大家都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每次开会,几乎都要‘吵架’”。三地的水务、环保人士都这样描述方案讨论会的场景。

以太浦河沿线相关水源地一体化管理要求为例,同一条河流,上游认为太浦河是洪通道,下游则坚持应是清水走廊,两省一市之间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矛盾。

然而,方案的制定过程,正是践行“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一体化理念的行动场。三级八方的水务、环保部门最终为了同一个目标,求同存异,达成共识。由此,建立联合河湖长制、实施联合监管机制、开展联合执法会商……一项项一体化举措落于方案中,为三地攥指成拳“治水”提供探索。

青嘉吴三地情况各不相同,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管理还需作系统性的顶层设计。推进落实示范区生态环境管理“三统一”制度建设便是这种系统思维下的重要部署,即生态环境标准统一、环境监测统一和环境监管执法统一。“一套标准、一张网、一把尺”,将为筑牢示范区生态基底提供制度保障和管理支撑,湖荡纵横、林田共生、古镇错落的优美景象将是示范区最鲜明的颜值。

高大上和暖民生

那生态保护做好了,示范区还能搞开发建设吗?如何让两者不成为一对矛盾,这是示范区另一个要破解的难题。

华为在示范区的落地正成为一种解题思路。2020年9月27日,一体化示范区重大标志性项目——华为青浦研发中心正式开工建设。华为青浦研发中心项目位于青浦区金泽镇,总用地面积约2400亩。该项目将具有高科技元素的现代化工作场所与绿色生态相结合,打造华为全球创新基地。

华为青浦研发中心效果图。

而此前2019年11月19日,示范区新闻通气会上,青浦区区长余旭峰就曾介绍说,上海华为海思技术有限公司完成注册并已正常运营,半年多来,纳税已超过2亿元,2020年有望超过10亿元。

这已充分证明,在一个生态环境优良的地方,同样可以发展好经济,凸显生态价值,为示范区探索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树立了信心。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一体化示范区是创造新奇迹的热土,也是最能展现新奇迹的地方。要实现建设目标,关键要有一种大展宏图的创业激情,要有一批敢为人先的开发者。”

这样的开发者已初步集结。中国三峡集团、中金公司、中美绿色基金、华为、阿里巴巴、中新集团等12家机构作为创始成员共同发起成立了示范区开发者联盟,通过业界共治形式,为示范区建设持续赋能。

在示范区内搞一体化发展,高大上的要做,民生也不能放。纵观这一年,示范区内实现民生共享的实事项目做成了一件又一件。

实现一体化,打通断头路事不宜迟。

示范区内首个省际对接基础设施工程——东航路-康力大道贯通工程已基本完成,即将通车。这条路东起青浦沪青平公路,跨越元荡湾,西与吴江康力大道对接,全长4.5公里,是标志性的断头路打通工程。通车后,元荡湾两岸的青浦和吴江居民穿过180米的元荡桥,便可直达对岸,比绕道G50高速至少节省20分钟。

一年来,示范区开通跨省公交线路17条,其中“示范区公交”5条,跨省毗邻线路12条,日均服务旅客出行近万人次,票价由原来的长途票10多元下降到公交票2元。公共交通“跨”出的同城感,让示范区居民直呼便利。

除了交通,示范区内的居民异地就医也更为便捷。

8月20日,嘉善人杨阿姨就幸运地成为了示范区“医保一体化”成果的首批受益者。她说,以前在上海看病需要先跨省异地备案和转诊备案,有些麻烦。如今好了,青浦、嘉善医保一体化免备案就医结算系统上线,杨阿姨只要在青浦的医院自助机上轻轻一刷,就可以无障碍挂号看病。

示范区“医保一体化”除了实现门(急)诊异地就医免备案,还实现了跨省统一服务清单、医保经办一站式联办,门诊慢特病跨省异地直接结算,跨省异地医保基金联审互查等功能。

优质医疗资源,也已在示范区内布点。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投入运行,该院由青浦区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同建设,通过互联网技术远程与中山医院、嘉善医院、吴江医院以及青浦区域内医疗机构对接,完成对患者的诊治,并支持示范区三地居民诊疗信息的互联互通等。

一体化发展让人民的生活变得更美好,难怪金泽镇居民张银珠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示范区可是块宝地,有风景还有大公司,生活配套都跟上了,年轻人也要回来了。我们终于要‘翻身’了!”未来可期,是示范区最好的注脚。

    责任编辑:高文
    校对:刘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