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者视角下的中国教育:变局之下,大学需要内外双循环

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2020-11-03 06:53
来源:澎湃新闻
教育家 >
字号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讲授陈平原。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北大教育学院

在当前中美科技、人文交流放缓的背景下,中国每年走出去的数十万留学生将何去何从?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平原给出的回答是,中国高等教育必须应对当前的变局并作出适当调整,而内、外循环就是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方案。

11月1日,在北京大学教育学科重建四十周年纪念仪式暨“世界变局与教育未来”学术论坛上,陈平原就“中国大学‘双循环’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阐释了自己的观点。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谢维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甘阳、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洪捷等分析了当前的局势与教育的现状,指出教育方面存在着过分看重大学排名、普通学校与名校差距拉大、“鸡娃”现象严重等问题,并强调中国的教育、中国的大学应寻找出自己的发展道路。

大学首要的不是制定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时间表

谈到“外循环”时,陈平原指出,过去20年中国大学之所以进步神速,离不开国家的经费投入加大、投身国际化大潮以及举国办教育的体制,现在这三者都需要重新定位。

他认为,就目前中国大学现状而言,首先要寻找自己的发展道路,而不是忙着制定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时间表。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被改变,中国正在崛起,但我们还得虚心学习,还需输送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出去学习。当前的问题在于,美国不一定开门纳客,这促使我们去建立更富有活力的外循环发展机制。

针对屡屡引发关注的大学排名话题,陈平原指出,应重新理解世界大学发展的路径和格局,摆脱各种大学排行榜的羁绊。同时,他建议教育部和专家学者提供更为详尽务实的信息,以便留学生和访问学者进入学科优势突出而非综合声誉高的大学。

谈及内循环时,陈平原指出,211、985、“双一流”等一系列工程为顶尖高校投入大量资金,而一些地方院校经费较拮据,办学状态不理想。

他认为,当前不失为一个适当调整发展方向补上短板的好机缘。为解决西部大学发展问题,他建议着重挽留人才,并设立西部长江学者。

面对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区域不均衡问题,他建议通过区域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改善教育的内循环,使中国大学更好地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甘阳则将关注点放在了教育生态上,并谈及了当下教育重“清北榜”、“鸡娃”现象等问题。

清华大学新雅书院院长甘阳。

“近年来每逢高考,社会舆论中似乎只有两所大学:清华和北大,其他大学都是另类。这种现象似乎对清北本身好,但需要思考的是,这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生态好吗?对中国整体的社会生态好吗?”甘阳发问道。

甘阳援引经济学者的观点解释教育现象:一个社会的收入不平等越大,由教育拉开的不平等越大,“鸡娃”现象越严重,“直升机父母”和 “虎妈”现象越严重。

他希望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与公平,缩小社会的收入差别,让没有上过大学的劳动者也同样能获得体面的收入与社会尊重。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发展道路

谈及教育的未来,周作宇提出一个公式,即“未来-过去=现在”。他认为重点要放在现在,并强调了具备世界眼光,突破心智模式、改造教育文化,以及培养未来胜任力的重要性。他还指出,培养未来胜任力要有六个思维,即始终把哲学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哲学思维;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自己的交互思维,强调能够把事办成的工程思维,以及全球思维、设计思想和变革思维。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

如果聚焦当下,在当前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中国教育发展应该做出怎样的选择?

对此,谢维和认为,在世界出现某些逆全球化现象的情况下,在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受到某种封锁与压制的背景下,要坚持独立自主与改革开放相结合,不断学习与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与经验,在遵循教育普遍规律的基础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发展道路。

谢维和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主要任务是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他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成功,充分说明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的发展道路与办学模式并不是唯一的,各个国家的教育发展都可以选择走自己的道路,进而形成全球多元化的教育格局。

而在另一方面,教育的国际化还会持续演进。陈洪捷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两栖思维,两栖思维意味着承认和尊重两种不同的规则,而不论是“中体西用”还是“全盘西化”都缺乏两栖思维。陈洪捷指出,按照两栖思维的逻辑,我们必须理解和尊重彼此的规则,包括观念和文化上的规则,并能够相互之间进行沟通和对话。

    责任编辑:蒋晨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