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朱学东×黑陶×庞余亮×江子:一草一木总关情丨纯粹读书会

2020-11-20 12: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末福利:来自纯粹读书社群的邀请

11月20日-21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联合无锡市作家协会、无锡百草园书店共办三场新书分享活动,分别邀请著名传媒专家学者朱学东,散文家、诗人黑陶,散文家庞余亮及散文家江子做客百草园书店南长店,活动现场均有直播,欢迎大家届时收看。

一草一木,总关我情

著名传媒专家学者朱学东在今年出版的作品《江南旧闻录:故园归梦长》序言中写道:“年岁渐长,关于故乡的旧时景象却越来越清晰,眼睛睁闭之间,关于故乡的记忆,就像电影一般回放,不会有一丝岁月的窒碍。于是,有了我笔下源源不断的江南旧闻,为自己,也为父母兄弟及故乡的朋友们,重构了关于旧故乡的集体记忆。”

对于朱学东和我们所有人而言,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是成长的见证,因其生长在那片自己所难忘的热土,那片土地上有自己的亲人,浸透着往日的欢笑与泪水。“我不在乎千篇一律的新故乡,那林立的高楼厂房对我无足轻重。我只在乎故乡除了有可以依恋的亲人,可以归巢的祖居,可以凭吊的祖坟,还有清澈的河流,高远的天空,还有那些榉树、翠竹、白头翁、黄雀……”故乡的意义都在于此。

2020年11月20日晚7点,著名传媒专家学者朱学东携新书《江南旧闻录:故园归梦长》做客无锡百草园书店,与特邀嘉宾散文家黑陶、江子一起,共谈“一草一木总关情”的故土与往事。

主题:一草一木,总关我情——朱学东《故园归梦长》无锡分享会

时间:11月20日晚7点

地点:无锡百草园书店(南长店)

嘉宾:朱学东、黑陶、江子

游吟与旷野

散文家江子认为,中国文学是从旷野出发的,创作《去林芝看桃花》一书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延续这一伟大的文学传统。从山海经到诸子百家,从屈原到李白、杜甫,再到苏东坡、辛弃疾等等,整个中国文学的一条主线就是以旷野为主题的。一个有艺术直觉、有自己追求的写作者,必须要到旷野中去。那些散落在大地之上的古驿道、古桥梁、古城墙、古村落、古战场、古废墟,那些代代相传的文化习俗、制作工艺、民间记忆,那些极为丰富的不同民族的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文学都具有丰富的文化信息量,是写作十分珍贵的素材。

怀揣成为一位行吟诗人的愿望,江子行走于旷野之中,这是一个写作者的迷人状态,自己的文字也能在这样的行走中不断得到冶炼和提高。

2020年11月21日下午3点,《去林芝看桃花》作者、散文家江子将与特邀嘉宾著名传媒专家学者朱学东与散文家黑陶共同做客无锡百草园书店,共谈旷野为文学创作赋予的无限可能。

主题:游吟与旷野——江子《去林芝看桃花》无锡分享会

时间:11月21日下午3点

地点:无锡百草园书店(南长店)

嘉宾:江子、朱学东、黑陶

父亲的坚硬与母亲的温情

《半个父亲在疼》是散文家庞余亮第一本自传体亲情散文集,并由广西师大出版社·纯粹于今年推出新版。庞余亮曾说,父亲去世之后,自己并未为父亲写过一篇文章。又过了几年,在靖江人民公园的门口,他看见一个中风的老人拄着拐杖,就上前扶着他在公园门口转了一圈。在老人的身上他闻到了父亲的气息,因为父亲就是因中风去世的。那天晚上,他开始写《半个父亲在疼》这篇散文。

庞余亮至今仍记得,开始写《半个父亲在疼》的那个晚上,敲到“父亲”这个词的时候键盘卡住了,他当时以为是父亲不让他写,后来他发现其实是他用力过猛导致键盘卡住。写完这篇散文,他开始重新体会父亲,理解父亲。

亲情题材散文写作中,大部分一写到父爱就是如山的、宽厚的,一写到母亲就是慈爱的、忍辱负重的。只有那些写到内心去的东西才能扯出根系里埋着的情感,包括成长中的经验、灵魂中的痛楚,甚至还有多年之后跟父亲、跟自己达成的和解。

2020年11月21日晚7点,《半个父亲在疼》作者、散文家庞余亮将与特邀嘉宾著名传媒专家学者朱学东,散文家黑陶共同做客无锡百草园书店,一起谈谈父亲的坚硬与母亲的温情。

主题:父亲的坚硬与母亲的温情——新版《半个父亲在疼》无锡分享会

时间:11月21日晚7点

地点:无锡百草园书店

嘉宾:庞余亮、朱学东、黑陶

嘉宾简介

朱学东,男,1967年生,江苏武进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曾任大学教师、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董事、《南风窗》杂志总编辑、《中国周刊》总编辑、新京报传媒研究院副院长等。著有《江南旧闻录:故乡风物长》《江南旧闻录:故乡的味道》《黄金般的天空—我的读书笔记》等作品。

黑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无锡市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有江南三书:《泥与焰:南方笔记》《漆蓝书简:被遮蔽的江南》《二泉映月:十六位亲见者忆阿炳》,以及散文集《烧制汉语》、诗集《寂火》等。曾获江苏紫金山文学奖、《诗刊》年度作品奖、三毛散文奖大奖等。

庞余亮,出生于1967年3月,江苏兴化人。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现被扬州大学文学院聘任为客座教授。

著有长篇小说《薄荷》《丑孩》《有的人》,小说集《顽童驯师记》,童话集《银镯子的秘密》等。

曾获1998年柔刚诗歌年奖,第五届汉语双年诗歌奖,紫金山文学奖,第二届扬子江诗学奖等。

江子,本名曾清生,男,1971年7月生于江西吉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南昌,供职于江西省作家协会。出版有《田园将芜——后乡村时代纪事》《苍山如海——井冈山往事》《赣江以西》《在谶语中练习击球》《青花帝国》等,其中《青花帝国》为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提名作品,并于今年荣获第三届江西省文学艺术奖。

延伸阅读

故乡的回芽蚕豆

文/朱学东

今年农历八月廿四前,我正好在故乡。故乡旧俗,八月廿四吃咸汤团子。母亲按旧俗提前一天给我做了咸汤团子,里边放了不少回芽蚕豆,这也是旧俗。

回芽蚕豆曾经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种菜肴,其实就是发了芽的蚕豆。小时候常吃,这些年客居北京,难得再吃。

发回芽蚕豆很简单,把老蚕豆泡清水里即可。不过,一定是老蚕豆哦。老蚕豆坚硬得很,故乡常用它来形容年纪大的人牙口好:“还能吃蚕豆呢。”也只有老蚕豆才能泡制回芽蚕豆。

老蚕豆的壳很硬,也很光滑,浸泡清水一段时间之后,蚕豆壳先是慢慢起皱,然后蚕豆慢慢膨胀起来,把坚硬的蚕豆壳也撑开了。清水变成了褐色,那是老蚕豆的颜色。把水倒掉一部分,再过一段时间,它们的顶上慢慢隆起,渐渐地,一个白芽胚钻了出来,蚕豆发芽了!

蚕豆从浸泡到发小芽,也就两天左右吧,如果盖上些东西,温度高一些,更快些。我依稀记得,小时候冬天发回芽蚕豆,把蚕豆放脸盆里,再把脸盆搁灶台上——灶台上做饭后有余温啊,然后在盆上盖一块破棉布,同样是为了保温。

蚕豆浸泡之后,我和弟弟们经常会去掀开破棉布,看盆里的蚕豆发芽没有。紧张,高兴,急不可耐,各种心情都有,尽管我们从来没见到胚芽是什么时候、怎么钻出来的,我们见到的只是发了芽的蚕豆。

回芽蚕豆浸泡好后,有很多种做法。除了前面说过的八月廿四做咸汤团子时要放回芽蚕豆外,我家用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冬天熬咸粥。

小时候特别喜欢吃放了咸骨头的咸粥,里边五谷杂粮,什么都有,回芽蚕豆也会放很多。我很喜欢咸粥里的回芽蚕豆,一入口,舌头翻滚,牙齿一嗑,噗,把壳吐出来,只剩下蚕豆瓣,再无老蚕豆的坚硬,只有酥软可口,唇齿留香。后来虽然每年春节都回去,但家里浸泡回芽蚕豆少了,熬咸粥多直接用蚕豆,虽然照样很好吃,但总觉得不如回芽蚕豆好。

回芽蚕豆还有很多其他做法。比如,五香回芽蚕豆,烧其他菜时用回芽蚕豆当配菜啊,等等。反正,其他我不知道,只要碰到回芽蚕豆,我总是很喜欢。过去常说发芽的东西不能吃,容易中毒,比如土豆、红薯,但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吃回芽蚕豆就没事。

与回芽蚕豆最深的记忆,不是看老蚕豆发芽,不是吃咸粥时不停地噗噗吐皮,也不是五香回芽蚕豆,而是偷蚕豆种。故乡秋收之后,会在田埂上以及路边田角边任何一小块空地上,都种上蚕豆。蚕豆种得很浅,简单地在田埂上或路边泥地上铲条浅坑,把老蚕豆播下,然后撒上草灰——草灰是钾肥,薄薄地覆盖上泥,就行了,基本不费心、不费工、不费钱,但来年收获却颇丰。

不过,蚕豆种最大的敌人,不是田鼠,而是顽童和馋嘴的学生。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我们小时候缺吃少穿的,孩子顽劣的天性加上对饥饿的恐惧,其实都会干些坏事,虽然明知不对,但仍然控制不住要去,偷蚕豆种就是一种。

割草的时候,在田埂上,往往趁人不注意,用镰刀或者手,迅速扒拉开松软的泥土——种蚕豆是要把土翻开的,所以土质松软,而且因为撒了草灰,纵使已经下过雨,哪有蚕豆种还是一目了然。扒拉开土,发芽的蚕豆正在土下生长,一划拉,一把,不管草土,往篮子里一扔,然后用手把泥土盖上,把“犯罪现场”遮盖掉,换个地方,继续扒拉。偷了发芽的蚕豆种,回家还轻易不敢跟家里人说,会挨揍的。把蚕豆种偷了,这一片明年就绝收啊,这跟偷蚕豆不同,所以家里管得也严,因为你偷了别人家的,别人也会偷你家的。但事实上,我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差不多都应该干过这种坏事。

偷了不能拿回家,怎么解馋?弄个河蚌壳,在田埂上挖个灶膛,河蚌壳当锅,烧着吃,野炊!过去这样烧的,不仅有回芽蚕豆,还有黄豆等。好在那时没啥污染,也不怕脏。

当然,今天的孩子,再也不用去偷回芽蚕豆了。现在集市上很多卖的,连北京的菜市场也有回芽蚕豆了……

(选自朱学东《江南旧闻录:故园归梦长》

广西师大出版社,2020年11月)

江南旧闻录:故园归梦长

朱学东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11月

《江南旧闻录:故园归梦长》是一本兼具社会学、民俗学史料和文献研究价值的怀乡思故之作,是作者朱学东对江南故乡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和场景的记录和回忆。该书以散文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江南水乡的饮食、习俗、风土、物产、生产生活等,使江南质朴的乡间文化跃然纸上,为读者开启追寻故园文化之旅。

去林芝看桃花

江子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7月

《去林芝看桃花》共计26篇文章,作者围绕浙江、广东、四川、新疆、云南、西藏、福建、台湾、江西这9个地域,或以该地域的自然风物为切入,或以该地域的民俗故居为切入,从这些或宏大或细小,或具象或抽象的事物着眼,将与之息息相关的人、物、事娓娓道来。如浙江的“双龙六帖”“梅雨潭”,四川“泸州的油纸伞”,新疆“赛里木湖”,西藏“林芝的桃花”,福建“五店市的马”,江西“瑶里的月亮”“丰城的窑”等。所到所见之处便幻化成作者笔下瑰丽的奇景,所忆所思之处便是与过往密切相关的奇闻轶事。

作者引经据典,笔触细腻柔美,内容丰盈饱满,不止是单薄地吟哦风景,而是以风景、风物为屏风,在介绍过屏风的秀美之后,绕过屏风去寻访其背后隐着的人、物与事。作品兼具散文的优美与故事的精彩,读来引人入胜。

《半个父亲在疼》(新版)

庞余亮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8月

《半个父亲在疼》是庞余亮第一本自传体亲情散文集,共分为四辑。第一辑“父亲在天上”,是献给父亲的文字。分别从卖甘蔗的船上、种黄豆、过年,以及父亲中风后等不同的视角描写了一个严厉、暴躁、任劳任怨,偶尔也会表现出温柔一面的父亲形象。第二辑“报母亲大人书”,是献给母亲的文字。从母亲的日常劳作,例如捣石臼、做汤圆和慈姑等,描写了一个隐忍、温柔、坚强的母亲形象。第三辑“绕泥操场一圈”,是秘密成长笔记。从老师的视角描写乡村校园里孩子们的成长逸事,生动、有趣,又令人省思。第四辑“永记蔷薇花”,是生活之泪的结晶。描写了读书、观影、旅途、书店的搬迁,以及友人相聚等内容。

中国册页

黑陶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0年2月

《中国册页》是作家黑陶的文化行旅笔记,主要表达了一个文化行者在祖国大地行走的文化思考,尝试用汉字的各种表达形式,呈现了一个作家自由而诗意地潜游于大地深处的心灵史。中国式的空间、深刻的地理感、强烈的人物个性,雄心勃勃地涵纳于书页之间。宏观壮丽的山河风景、微观生动的细节呈现、深邃悠远的往昔历史、灼热复杂的当代现实,一一展现于文字的缝隙之中。黑陶作为一位虔诚的汉字旅人,用心触摸走过每一寸土地,呈现真实而令人动容的大地——河山一页页翻过,像翻阅一本地道而纯正的中国册页。

大地上的事情

(增订版)

苇岸 著;冯秋子 编

★★★★★

苇岸最新、最全、最严谨增订版本,由苇岸生前挚友、著名作家冯秋子受苇岸家人委托,历经数年整理、选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倾力呈献。

《大地上的事情》(增订版)新增苇岸遗著:散文、随笔20篇、诗歌22首、书信1封、译文2篇,共计45篇(首);此外,延用的苇岸《后记》,附录的《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和《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对于记录苇岸生平和研究苇岸及其创作,提供了更为全面、准确和翔实的史料信息。该增订版是苇岸作品目前为止最完全版本。

苇岸日记(上中下)

苇岸 著;冯秋子 编

★★★★★

苇岸日记《泥土就在我身旁》书名,来自他1988年4月14日的日记:“……我应该能看到生命,每天发生变化,感到泥土就在我身旁。能够战胜死亡的事物,只有泥土。”

苇岸日记从1986年1月1日记至1999年4月6日入院接受治疗止。1年为1辑,三册日记共14辑,总量近80万字,加上附录《苇岸书信选》《苇岸生平及创作年表》《苇岸作品的后续传播》等,全书总量90万字。

苇岸自觉摒弃日常生活中纯粹个人性事物,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人文精神与文学承载的可能,以及书写者气质、方式影响下的思想格局的探索融为一体,把认识世界、助力文明生态作为自己的责任,那些掘进的、尝试辨识前路的孜孜努力,在日记中留下了深刻印记。他的日记多有对于大地道德信念、切身体验的自然与人文进程的叙述,及与作者交往的不同年代作家,他们的阅历、观念、创作状况和个人意趣,所处时代影响下的文艺现象,亲历半个中国的旅行见闻,阅读过的诸多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类著作。此外还有苇岸非常节制,但仍自然流露的对于出生地和对于亲情的准确、生动描述,对于内心紧敛但是诚实的欢喜或沉重的表述。日记内容丰富,语言质朴,有理性、有真性情,伸展出来日常中的人不平凡的日子,打开了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从中可以感受苇岸心智和精神的成长历程,他在普遍意义上的行迹和不同于他人的特立独行之处。

董其昌传

孙炜 著

★★★★★

著名艺术家杨先让,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联袂推荐,著名艺术媒体人孙炜最新力作。一部个人传,一部晚明史,解密董其昌骂名背后的真相。随书馈赠 特制6款纯宣纸精美藏书票。

最好的里尔克

里尔克 著;秀陶 译

★★★★★

《最好的里尔克》是诗人秀陶所译奥地利诗人里尔克代表诗作选译集。本选译本之所以叫作《最好的里尔克》,在于译者译笔严谨,音律韵脚安排讲究,少有增减、切割、含混之处,读来确属各译家中之上乘成品。书中所选的作品涵盖诗人里尔克主要作品和名篇,令人喜爱的里氏作品少有漏掉。

江南旧闻录:

故园归梦长

朱学东 著

★★★★★

《江南旧闻录:故园归梦长》是一本兼具社会学、民俗学史料和文献研究价值的怀乡思故之作,是作者朱学东对江南故乡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和场景的记录和回忆。

大地书写

赵雪松 著

★★★★★

《大地书写》是一本以散文随笔和书画艺术作品为基础的跨界表达文本。在本书中,有观物,有纪行,有怀旧,有新知,有读书,有读人……作者以敏锐的观察、细致的思考和丰富的情感,生动还原了我们居住环境中与大地精神相关的纯朴心灵。

象语者

[南非]劳伦斯·安东尼

[英]格雷厄姆·斯彭斯 著

邬明晶 张宇 译

★★★★★

南非原始森林里大象感人至深的故事,与野生动物对话,咏叹灵性之美。

著名作家,《与虫在野》作者半夏:《象语者》的作者劳伦斯·安东尼说——“如果这个世界上一定要有笼子,我希望是一个空空的笼子。”任何生命的身心灵都不应该被禁锢,它们都应该自在地徜徉在天地之间。

山林间

[意] 毛罗·科罗纳 著

★★★★★

一个不会登山的木雕家不是一个好的作家,毛罗·科罗纳意大利图书畅销榜上榜力作,意大利版《瓦尔登湖》。

相似之书

[法]埃蒙德·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叶安宁 校译

★★★★★

纯粹译丛之埃蒙德·雅贝斯作品系列《相似之书》共分为三卷,分别是“相似之书”“暗示·荒漠”和“不可磨灭·不能察觉”。书中充满了雅贝斯式的哲学思索,从语言到文学,从宗教到传统,焦虑与困扰在作者灵魂的拷问中不断明晰、坚定,从而无所顾忌、无所约束,见证了诗人为实现诗意语言和哲学人生的梦想的努力。【即将出版】

我消失的影子

高博洋 著

★★★★★

作为都市悬疑小说,《我消失的影子》构建出了一个真实又怀旧的庞大镜像。

舞者阿布拥有令人羡慕的身姿线条,尤其是投影在幕布之上的影子极富魅力。他好不容易争取到在一出备受瞩目的“影子舞”里跳主角,自己的影子却无端消失了,这令他陷入窘境。为了寻找影子,阿布周旋在三个女人之间,却渐渐逼近了一段扑朔迷离的往事,牵涉出了三条命案,以及他不堪回首的童年……【即将出版】

纯粹读书社群

扫码加入纯粹读书社群

每日与您分享好书

● END ●

纯粹好书

“”系列丨杨先让· 丨扬之水·定名与相知丨王学泰作品系列 “水浒”识小录丨丨半夏·与虫在野丨黑陶·“” 在阁楼独听万物密语 | 冯秋子主编 丨燎原主编系列诗集 海子·神的故乡鹰在言语 昌耀·我从白头的巴颜喀拉走下丨自然主义译著系列 毛罗·科罗纳 貂之舞 山林间 劳伦斯·安东尼 格雷厄姆·斯彭斯 象语者丨张清华·海德堡笔记丨庞余亮·半个父亲在疼丨闻中·吉檀迦利丨张锐锋·卡夫卡谜题丨萧耳· 锦灰堆美人计 樱花乱丨计文君·化城喻 问津变丨于赓哲·唐开国丨朱夏妮·新来的人丨丨周晓枫散文系列·河山 收藏 斑纹丨聂晓华·生别离丨丨汉声·松阳传家丨苏七七·光与真的旅途:电影笔记二十四则丨茅野裕城子·韩素音的月亮丨布鲁诺·舒尔茨·鳄鱼街丨埃德蒙·雅贝斯 门槛·沙丨江子·去林芝看桃花丨刘可牧·七千里流亡丨更多纯粹好书&相关资讯请查看公众号下方菜单栏

原标题:《朱学东×黑陶×庞余亮×江子:一草一木总关情丨纯粹读书会》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