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践行四力·冬走基层之脱贫攻坚】“只要天上有太阳,我们村就有收入”

海北新媒
2020-11-18 17:2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门源回族自治县北山乡沙沟梁村后山的集体草场上,一排排蓝色的光伏发电板,在初冬暖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阳光转化的电流,为这片贫瘠的土地注入了持久的能量。登高鸟瞰,这片光伏电站宛如镶嵌在冷龙岭下的一片蔚蓝湖泊,“沐浴”着阳光,昭示着希望。

在门源县富源扶贫光伏电站,每天都可以看见管护员冯有忠忙碌的身影,他把光伏板周边的环境打扫得干干净净,仔细检查每一个角落,细心呵护仿若珍宝,生怕影响光伏板吸收阳光。

“只要天上有太阳,我们村就有收入。”看到这几天明媚的阳光,冯有忠笑得合不拢嘴,“以前我们村集体基本没收入,现在依靠光伏扶贫发电收益,村集体条件好了。另外,我在光伏电站提供的岗位就业,每月还有两千多元工资。我还种地、养牛,收入都不错,好日子就在眼前。”

总投资6757余万元的门源县富源扶贫光伏电站自2019年5月实现并网发电以来,平均日发电量约为5万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资产按比例确权至各贫困村村集体。所有享受光伏扶贫收益的对象是纳入《青海省“十三五”光伏扶贫规划》范围的44个脱贫村的建档立卡脱贫户1586户5837人,实现扶贫开发和新能源利用、节能减排相结合,"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变。

只要是晴天,光伏板就能把光能转化为电能,输送到电网中,让村集体获得“阳光收入”。

据门源县扶贫开发局项目办主任焦付智介绍,电站的收益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国家基础电网,每度电是0.2余元;另一部分是新能源,国家补贴0.5余元,收益主要分配到门源县的44个脱贫村。今年根据相关文件,光伏扶贫发电收益的80%用于贫困人口承担公益岗位任务的工资和参加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劳务费用支出,支持鼓励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让贫困群众自食其力,通过劳动增加自己的收入,光伏电站的收入成为一道贫困户最坚实的保障兜底线。

今年58岁的马生莲是青石嘴镇红沟村村民,她家共有六口人,老伴儿视力障碍无法从事体力劳动,两个孙子正在读小学,儿子又患上了心脏病,为此,她主动申请加入光伏收益设置的公益性岗位保洁员工作,虽然工作量对她这个年龄的妇女来说有点大,但她心里特别开心,能帮儿子补贴一些家用。“以前在家就是照看孙子、干点家务,现在我也成了上班的人,真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马生莲感激地说。

青石嘴扶贫干事沙成兰介绍,青石嘴镇根据各村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青石嘴镇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共设立公益性岗位53个,人员都按照他们的实际情况购买了工伤保险,让许多因家庭原因不能外出的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扶贫的“阳光饭”。

北山乡沙沟梁村村民张香花家有4个孩子,每天除了照顾孩子们的起居饮食外,还要照顾两辈老人。张香花告诉记者,她家孩子多,老人年纪大,对于她来说外出打工几乎不可能。她和丈夫商议,搞起了养殖业,一年收入也还可以,现在村里又给她安排了村级公益性岗位成了一名保洁员,每月收入为500元,既可以照顾老人和孩子,还可以增加一点家庭收入,看到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张香花心里乐开了花。在北山乡,和张香花一样通过公益性岗位的方式选聘到村里的保洁员共有16人,一年固定的收入,使他们实现了稳定增收,也托起了他们脱贫致富的希望。

截至目前,门源县富源扶贫光伏电站累计发电2628余万度,收益1971余万元。已向44个退出贫困村下达光伏收益资金1373万元,已累计设置保洁员、协调员、照料护理员等公益性岗位856人,其中长期性岗位366人,临时性岗位490人,累计发放工资117万元,最高工资达到了每月1700元每人。

阳光成了当地宝贵的财富,化成实实在在的收入,支撑了贫困家庭的希望,也照亮了金色门源的脱贫之路。

图文/吴萍 陈文年 通讯员/段维梧

原标题:《【践行四力·冬走基层之脱贫攻坚】“只要天上有太阳,我们村就有收入”》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