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6特色园区跟踪调研|大飞机园航空制造与服务双引擎起航

澎湃新闻与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联合课题组
2020-11-19 18:17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编者按】

2020年,上海集中推出26个面积在3至5平方公里的特色产业园区,定位“小而美”,瞄准科技前沿和产业高端,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制造等六大关键领域核心环节,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节点城市,是长三角地区的枢纽,同时还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背景下,上海的制造业产业链梳理、再造和升级,非常关键。

澎湃新闻·智库报告推出“科技城”系列第一季,追踪调研上海26个特色园区,探寻上海产业创新升级的可能路径。 

数据来源:上海市经信委(时间截至2020年3月,后续园区土地供需或有变化,特此说明。)

调研园区:临港新片区大飞机产业园

调研时间:2020年11月5日  

11月5日,调研组走访了临港新片区大飞机产业园(下称“大飞机园”),这是26个特色园区中规模面积最大的一个,其规划面积为24.7平方公里。由于机场周边净空限高和大飞机总装技术的要求,大飞机总装车间的容积率较低,此外,园区内高层建筑较少,极目远眺,上海的产业园极少有如此开阔的区域。 

世界一流航空城的雄心

寸土寸金的上海,拿出这么大的地块服务大飞机总装,昭示着上海打造世界一流航空城的雄心,世界上著名的飞机产业集群有法国的图卢兹、美国的西雅图、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和巴西的坎普斯,这些无不是航空产业聚集地,尤其西雅图,已经聚集了上千家的航空配件生产厂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大型客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复杂、技术含量最高的产品。代表着一个国家工业集成水平和发展成就。

从设计研发到总装下线,再到实现首飞,中国商飞公司用了近10年时间串起了国内外一条完整的飞机制造产业链——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研发制造。以国产大飞机C919为例,一架飞机全身上下大概需要100多万个零件。

在上海,伴随着 “大飞机”总装项目落地,也正在形成一条巨大的产业链,譬如商飞全新的设计研发中心已经在浦东张江运行,其总体规划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有3000名员工在中心工作。这个设计研发中心,主要负责大型客机、支线飞机的研制和民用飞机相关设计技术的研究;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与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和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的中航商用飞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更是肩负着研发飞机制造业中最尖端技术的使命。

“一谷一园”是大飞机园首发项目,该项目毗邻商飞总装基地,总建筑面积超12万平方米,将建成航空研发办公、专业厂房等,预计2022年至2023年分批竣工。

调研组从上海临港新片区航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了解到,大飞机园未来产业发展分“两步走”:近期围绕大飞机总装批产,打造产业集聚源;远期以实现大飞机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为目标,构建大飞机研发制造国际化协同创新体系。

接下来,这里还将引入国内国际航空产业优质资源,建立大飞机特色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大飞机总装布局“7+2”航空制造产业集群,其中的“7”具体为材料及结构件、工装及生产设备、动力安装、飞机物流、管路线缆及内饰内设、动力装备、机载系统,“2”为科技创新和航空文旅产业集群。

大飞机园于2020年10月正式授牌,园区不仅仅限于航空研发和制造,园区定位为航空研发、制造、运维、服务等产业链高端业态。预计2025年产值将达到500亿元,2035年突破2000亿元。

为何要在临港设立大飞机园?临港新片区具备良好的民用航空产业基础,园区内的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能够带动上下游供应链关键企业就近布局,壮大航空产业集群,保障供应链安全,并且大飞机园毗邻国际航空枢纽浦东机场,同时还拥有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有利于未来空港协同发展。 

临港大飞机园集国家战略定位、国际航空枢纽、临港新片区及特殊综保区政策优势于一身,这是全国范围内任何一个产业园区都无法比拟的独特优势。

据园区方面介绍,大飞机产业园的第一个任务是完成大飞机制造的国家战略;其次是形成大飞机产学研体系的探索。把大飞机的研发、设计、制造、服务,以及大飞机产业链企业的孵化水平,大飞机产业的科技含量、市场粘性提高到新的高度。 

三方共建模式

这个产业园有较为特殊的组成架构。在大飞机园也就是中国商飞浦东总装基地的三楼,调研组看到了一个特殊的办公室,这是一个联署办公室。大飞机园有三个参与方:中国商飞公司、上海机场集团、临港集团。园区的开发主体是1+3模式,新片区管委会,再加上三家企业共同开发这块区域,具体事务三方协商推进。

在这层楼的会议里,墙上挂满待办项目的工作推进表,每张推进表上注明每个项目的起止时间、推进进程、里程碑节点。课题组了解到,园区方面将这种工作方法称为“挂图作战”,三方联合工作团队通过这种形式紧盯项目关键节点,统筹分工安排,严格落实项目推进计划。

据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计划经营部总经理唐波介绍,2019年年底,随着临港新片区浦东机场南侧区域开发工作的推进,上海机场临空产业规划的工作重心同步向此区域倾斜。结合浦东机场、商飞总装基地的区位优势以及临港新片区的政策优势,2020年2月,中国商飞、上海机场集团与临港集团组建三方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大飞机园的开发工作。

为此,新片区管委会会同上海机场集团将大飞机园部分对外交通机场用地(T5)调整为产业用地,以利于产业项目的导入,带动大飞机园的全面发展。

设立大飞机园的宗旨是服务和发展大飞机总装,从公开信息看,大飞机的产能正处于爬坡期。今年11月7日,中国商飞党委常委兼副总经理周新民发表演讲透露目前商飞的各条产品线的制造能力:

一是ARJ21已交付37架, 目前ARJ21年产20-30架,已经累计接到订单616架。第一架ARJ21于2007年12月21日在上海下线。(编注:根据2019年8月30日东方航空购机公告,35架ARJ21订单合约,约为13.30亿美元,每架0.38亿美元,约合2.5亿元人民币。)

二是C919目前有6架机在进行试飞,已有28家客户,累计订单815架;计划明年首架机交付全球首家客户东方航空公司。第一架C919是于2015年11月2日下线的。(编注:据新华社测算,国际同类飞机价格每架超过5000万美元。约合3.3亿元人民币。)

三是CR929正在开展发动机、机载系统、机体结构的供应商选择工作。

对于如何选择国产飞机零部件供应商,周新民称,中国商飞选择供应商有三个原则:

一是市场化。供应商产品应技术领先、经验丰富、资金雄厚,并愿意分享其技术和经验;愿意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共同开发市场;其所在国政府对其产品出口和技术转让没有限制,或其限制不影响该项目的合作;在航空公司客户中有良好的信誉,以利于飞机销售。

二是规范化。供应商应首先推荐TSO(用于适航审订的技术标准规范)产品,同时对在研产品应具备充分的适航取证能力,确保飞机能够获取适航证;具备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并获得相关质量认证;专业化生产,以利于降低飞机的生产成本;应具备突出的维修以及客户支撑能力,全面满足产品支援和航空公司运营维护使用的需求。

三是本土化。为缩短供应环节,在满足同等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选择研发生产地在中国的航空机载设备制造企业。

从周新民的以上表态可知,大飞机的零部件供应商的选择是国际国内双循环并重,在不影响供应链安全的前提下,市场化选择供应商,不排斥海外企业参与大飞机制造。同时也可以看出,商飞的三条产品线正在努力形成规模产能。

综合来看,园区采用三巨头共建模式,是由航空制造业与航空服务业产业特点决定的,同时也有园区产业区位分布和提升产业园区能级的现实考虑。 

制造与服务双引擎

在服务大飞机总装的同时,新片区将围绕机场临近空侧打造国际化航空生产性服务一站式平台,统筹布局在岸、离岸业务,重点发展航空金融中心、航空物流、飞机MRO(维护、维修、运营)、航空展示、模拟机培训、航空货运枢纽等航空服务高端业态。通过航空制造业与航空服务业两大产业链相互协同、优势互补、要素共享,补链强链,未来构建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民用航空开放型产业体系,打造成为全球唯一“航空制造、航空服务”双链融合的园区。

对于航空服务业务具体如何嵌入到大飞机产业园,唐波表示,大飞机产业园既毗邻浦东机场,又毗邻商飞。浦东机场第三航站楼也规划毗邻此区域,从产业链的构成来看,这个片区非常适合发展航空服务产业,譬如飞机维修业务,在大飞机园里,有一条配套商飞试飞跑道的拖机道,拖机道周边区域正好适合开展飞机维修业务。而随着飞机维修业务的落地,飞机航材分拨、飞机检测以及飞机的融资租赁业务也会相应进入。另外航空物流也是今年一个新的亮点。新冠疫情以来,航空货运成为全行业瞩目的焦点,这个片区也适合开展生鲜、医药、快件、跨境电商等一系列航空物流业务。

但唐波同时也表示,民航业是一个利润相对较薄的产业,要保证产业园符合临港新片区的产值要求,就需要对引入航空服务企业做一些业务整合,以达到园区的亩产标准。新片区管委会与三方招商团队正与全球知名MRO企业在协商更多业务入驻大飞机园,尤其是一些企业总部和研发功能,以提高园区的产值密度。

另外,这些航空服务企业有很多外企高管,对产城融合,尤其对住宿、教育、医疗等方面有较高要求,对此唐波表示,新片区管委会对这些企业员工关爱的需求态度鲜明,大力支持。大飞机园未来计划将在临近轨交站点布局,提升产城融合配套功能。

由于大飞机园有全国唯一的特殊综保区政策优惠,产业园中7.86平方公里属于全国唯一的特殊综合保税区——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为大飞机产业园的综合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洋山特殊综保区在全面实施综合保税区政策的基础上,实施更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和制度,优化监管服务,创新贸易方式,取消不必要的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对区内企业间的服务交易免征国内税,这将对物理围网内的经济活动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基于此项政策,园区要重点发展国际配送、分拨、仓储、冷链、特种装备物流等航空物流业态,打造更高水平的口岸经济,提升园区经济价值。

即便如此,大飞机园招商也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其他自贸园区的竞争。唐波称,大飞机园参与的是亚太区域和国内产业布局的竞争,航材业务要跟中国香港、新加坡竞争,MRO要跟天津、厦门、广州、深圳竞争,招商压力不小。

不过,上海大飞机产业园依然有傲视全球的优势,2019年,上海两个机场飞机起降78.5万架次、旅客吞吐量1.22亿人次、货邮吞吐量405.8万吨,连续第四年客运量位居全球城市第4位,连续第十二年货运量位居全球城市第3位,国际客货运量规模居境内城市首位;大飞机园向高精尖制造业加速布局,同时也为上海航空货运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支撑临港新片区成为全球性的航空货物集散中心和重要的贸易中心。

园区方面表示,大飞机产业园是全球唯一同时具有飞机制造和航空服务两项功能的园区,这种超然地位可以支撑新片区成为全球性的航空货物集散中心和重要的贸易中心。 

临港新片区大飞机产业园:

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加快推进“双链”融合,加大产城融合力度

一、园区基本特征

临港新片区大飞机产业园位于中国 (上海) 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浦东机场南侧区域,园区总面积 24.7 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7.86 平方公里。园区以“航空城、自由港、创新谷、示范区”为发展定位,持续发挥临港新片区、特殊综保区政策优势,依托中国民用航空产业两大主体“中国商飞、中国航发”在临港新片区已有产业布局,引领新片区航空产业形成全域布局、全链发展。

未来园区通过构建大飞机国际化创新协同机制,搭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航空产业体系,将形成世界级航空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出以“航空集群、自由贸易、双脑智能、产城融合”的名片,临港新片区也将成为中国“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的先行示范区。

二、发展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园区比邻世界级航空枢纽浦东机场,计划于2024年建成的上海东站也在浦东机场保税区地块,同时临近轨交2号线、16号线浦东机场站,还有规划中的祝桥医疗中心和浦东医院,祝桥还拥有国内最大、最先进的民用飞机总装制造基地,无论是从交通配套角度还是产业配套角度,都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二是全产业链优势。围绕大飞机总装布局“7+2”航空制造产业集群,区内区外联动发展,重点打造材料及结构件、工装及生产设备、动力安装、飞机物流、管路线缆及内饰内设、动力装备、机载系统和科技创新、航空文旅等产业集群。

三是特色产业空间优势。中国商飞总装制造中心浦东基地在大飞机园内,航空制造企业“门对门”配套,提升大飞机批生产效率,解决了“最后一公里”总装配套难题,未来将形成便利、实时、有效的供应链体系。浦东机场“客流、货流、资金流、价值流”产生巨大的辐射效应,为集聚民用航空运维、服务等高端航空业态创造了独特优势。 

三、存在问题

一是三大共建主体统筹,形成合力的治理机制还有待提升。中国商飞是央企,临港集团和机场集团属于上海市属国企,三个合作主体间,如何形成央企和本地企业在园区共建及产业协调创新方面更加合理和高效的运营机制,有待三方进一步探索。

二是紧紧围绕航空产业的集聚效应有待进一步放大。大飞机园处于起步阶段,在短期内航空产业的规模效应还没有形成,园区的“7+2”产业集群正在逐步培育。园区坐落于临港新片区,同时园区内还有洋山特殊综保区,双重政策加持,是得天独厚的政策高地。未来,园区完全可以借助“一谷一园”项目,引入和孵化出更多航空技术创新型企业,充分利用好中国商飞业已形成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发挥临港集团产业运作能力,发挥机场集团航空服务能力,重点引进航空产业、航空创新、航空服务方面的各层次企业,打造出代表中国一流航空技术、产业生态链完备、产业集聚度最高的航空城。

三是园区配套仍需进一步完善。现阶段,园区人才公寓较为短缺,且周边生活区的商业配套,学校、医院配套不足的现象短期内仍然难以解决,员工的“候鸟式”生活工作状态明显。 

四、未来发展建议

一是完善产业功能定位,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坚持“大飞机、大枢纽、创新谷、自贸港”的产业园区发展定位,以主制造商+供应商的商业模式为抓手,以“一谷一园”为载体,集聚航空器制造产业和航空服务产业“双链融合”的世界级航空产业集群,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发展战略深度融合,构建世界级的航空产业集群、全球影响力的大飞机科创中心、全球竞争力的航空枢纽服务平台、国际知名的航空智慧新城。

二是强化联合工作团队,发挥错位协同优势。在中国商飞公司、上海机场集团、临港集团形成联合工作团队的基础上,发挥三方优势资源,着眼发展大局,优化招商推介机制,并建立常态化工作联动机制, 充分发挥特殊综合保税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优势、大飞机“工业皇冠”的产业拉动优势、浦东机场国际枢纽的全球联动优势。

三是推进园区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发挥大飞机产业集聚效应。未来要在打造各专业门类产业集群上多下功夫。在选择入驻企业过程中,注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吸引和集聚,同时,注重航空服务类企业的挖掘与培育,打造航空制造与航空服务并驾齐驱的双引擎。后期,还可以考虑如何跟祝桥航空城形成合力,进行有效联动,为上海打造中国一流水平的航空城提供支撑。 

四是构建生活配套设施,保障员工生活质量。积极融入临港新片区社区商业服务配套,满足园区工作人员从医疗、教育、商业、交通、文体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依托临港新片区推动15分钟生活圈的基础上打造园区内生活圈。充分对接和利用当地南汇地区和祝桥镇区的各类配套设施,为提供员工班车服务,为居住在市区员工通勤提供便利构建“职住学购游”园区功能体系,提高员工生活质量。 

[本文执笔人:柴宗盛、姜乾之,课题负责人:张俊、李显波,课题统筹协调:田春玲,课题组成员:张云伟、柴宗盛、王琳杰、姜乾之、崔园园、戴跃华、张靓。感谢上海市经信委、上海市开发区协会和礼森(中国)产业园区智库对本次调研的帮助] 

海报设计:尹惠璇

 

    责任编辑:田春玲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