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凡尔赛文学为何会火?女性写凡尔赛就被骂

2020-11-24 10: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沈奕斐 奕斐有话说 

最近有一个叫“凡尔赛文学”的名词突然在网上爆火。作为一个努力跟上大家思路的70后,我专门查了相关解释才弄明白。

凡尔赛文学是指生活得高贵、奢华,且想通过一些反向的表述,来不经意地透露出自己的优越生活,一般用来调侃。换句话说就是听上去在抱怨生活,实际上都是在炫耀。举一个比较标准的例子:老公竟然送了我一辆红色的兰博基尼,这颜色选的也太直男了吧。怎么跟他说我不喜欢这个颜色呢?

看了很多凡尔赛文学就觉得很好玩。在这里也给大家出道题:你觉得哪个文案配体重照属于凡尔赛文学?

A.让我胖回来吧,吃不下饭真难受!

B.最近吃太多了,都胖了!

C.最近健身很努力,又瘦了10斤!

这道题的标准答案是B,因为这个答案满足了凡尔赛文学中反讽和炫耀两个要素。总结一下,凡尔赛文学包含了三要素“先抑后扬,明贬暗褒”、“自问自答”以及“灵活运用第三人称视角”。

凡尔赛文学来源于一部讲述18世纪末法国凡尔赛宫贵族生活的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这漫画里提到了大量奢侈的生活。后来通过网络红人们逐步把“凡尔赛文学”话题推上了大众视野,据说网友们还成立了凡尔赛学习小组。

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

凡尔赛文学最大的特征是在公共媒体上建立一种你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形象。虽然你一直在抱怨,但你生活得特别幸福。甚至最近还有一位博主塑造了这样的一个人设——她有一个有钱又听话的,只要她需要十五分钟就能赶到她身边来的完美老公,这让大家都非常“羡慕“她的幸福生活。

凡尔赛文学中也有好几类人群。

01

凡尔赛而不自知

我也是对照了一下凡尔赛文学的特征,发现自己很可能在日常生活中属于凡尔赛指数较高的人群,所以我特别想和大家分享这个话题。

比如我经常在朋友圈里抱怨我家商先生的各种问题,但朋友圈下面一连串的评论都说我在秀恩爱。其实有时我都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这么说,因为明明我在和他吵架啊。朋友和我说,你们俩吵架斗嘴都显得那么的好玩。这就是秀恩爱的一种方式。

很多时候在日常生活中真的存在这种“凡尔赛而不自知”的现象。最经典的例子,对钱无感数马云,北大还行撒贝宁。

在日常生活中 “凡尔赛“跟性格各方面也有关系。在外界看来,TA可能是在炫耀。可是对当事人来讲,TA还真不觉得自己是种炫耀,这是TA真实的感情。

就拿我家两个孩子来举例子,每次考完试老大都觉得考得很不好,很崩溃。而老二考试,只要卷子填满了他就对自己很满意。

到了出成绩的时候,老大就告诉我自己考得真的和预期一样很糟糕。结果名次出来一看,前三名!老二每次都对自己特别满意,但名次已经不知道排到哪里了。老二经常跟老大讲,你明明已经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说自己不好?可是老大觉得自己考得不好是真心的。因为每次没考到第一名老大就一定很沮丧。

02

凡尔赛古已有之

我看到“凡尔赛“的时候脑海中马上就想起了古代的很多人。比如说我国最早的凡尔赛体“为救李郎离家园,谁料皇榜中状元”。你看中状元这么困难的一件事,在讲述者嘴里就很轻松。还有,李白写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你说谁家能经常看到白玉盘?

在酒桌上、在很多的男性文化里,很早就有凡尔赛体。“你别看TA很厉害,那是我小兄弟,一通电话他就能听我安排。”在轻描淡写的讲述中就体现了自己和某个很厉害的人物关系很好,或者在轻描淡写中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大事的了解程度。

这个凡尔赛文学难道不是男性酒桌文化上常见的一种“文化“嘛?甚至不在酒桌上,男性也很喜欢用这种方式。当然这些例子有些性别歧视,不是所有男性都是这样的。

为什么我会说到这个男性的酒桌文化?因为当凡尔赛文学“红“了之后,经常有人嘲笑女性就爱做白日梦。

其实被说做白日梦也好,男性酒桌文化夸张的表达手法也好,都是凡尔赛文学的一种。但凡尔赛文学是不分性别的。在日常生活中,男性可能会更多用到凡尔赛体。当女性使用凡尔赛体的时候,就特别容易引起关注。因为嘲笑女性、讥笑女性对整个文化来讲可能是压力更低一点的。凡尔赛文化绝对不是女性的特点,恰恰相反凡尔赛文化的鼻祖很可能是在男性的文化。

03

制造虚拟人设

凡尔赛文化的创始人,或者把这个文化发扬光大的几位博主他们在网络上设立了一个所谓的人设。而对陌生人来讲这个人设是无法跟TA真实的生活区分的。

这种方式会让有人觉得这是一种欺骗。在2009年的时候我就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赛博空间的主体技术与性/性别政治》,目的就是为了讨论在互联网空间里面真实和虚拟之间的关系,技术打破了人们感受和日常经验的连接。这个话题放到现在变得更为重要了。

在赛博空间里,真实和虚拟空间的界限是非常不明确的,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在互联网上的身份是不真实的。比如我的朋友,她明明是二十多岁的女性,但她在网络上的身份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性归国华侨。她用这个身份和很多人交朋友。虽然她没有欺骗他人的想法,但她感受到了完全不同于她日常生活中的体验。

在网络上,她四十多岁的男性身份特别容易被崇拜,被尊敬,她的发声就特别容易被“听到“。可当她作为二十多岁女性的时候,她的发声是没有被”听到“的。所以她会选择在互联网中寻求现实生活中达不到的体验。

因为凡尔赛体出圈的博主们所想象的生活,有生活经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是虚构的。TA们没有富裕生活的经验,所以写出来的东西会让人觉得特别可笑。比如说没有任何有一家公司或者饭店,你可以在十五分钟之内买下来。这个购买流程是无法完成的。可这一点都不影响他们阐述。

除此之外,网上现在流传很多赘婿的视频,大致内容就是入赘的女婿本来被压迫得多么厉害。最后发现这个女婿原来有很显赫的背景,大家马上就对他言听计从。现实生活中是不太会发生这种事情的。

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我们可以去批评他们,讥笑他们。因为知道他们塑造了虚拟的情节,这既不诚实也不真实,还有一种虚荣心在里面。

但是反过来讲,我一直说要对这样的现象宽容点。这个宽容不是意味着鼓励大家这么做,也不是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而是因为在我以前做研究中发现这个群体有很强烈的被看见、被关注的需求。

当TA属于社会比较弱势的群体时,我们可能“听不到“TA的声音、”看不见“TA的形象。所以这类人会给互联网上的自己营造一个大众都很羡慕,我很有钱的生活很好的形象。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取大家的关注。

这种需求是值得全社会关注的。因为不论是在赘婿的视频里,还是凡尔赛文化里,比较让人担心的一点是年轻人对幸福生活的想象竟然是如此物质化,如此狗血。

在女性想象的幸福生活里,能炫耀的东西好像就剩下了有钱的老公,完全听我话的丈夫。而在男性的想象中,趾高气昂办事,随时随地可以打压人是值得被炫耀的。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象的幸福生活吗?这一点才是最让我担心的。

当我看到这样的凡尔赛文化以及赘婿的视频时,更多是关注年轻人现在的需求到底在哪里?他们有什么样的声音是很想被关注、被听到的。

我们应该要去引导一个更多元的生活,以便让更多的声音打开大家对幸福生活的想象力。这是我特别努力想要做到的。我希望大家对这样的现象保持宽容。目前来看,我想象不出来这样的宽容会损害谁的利益。

当然,如果有些人真的把这些“文化“看作是真实的,要学习这个文化。那这个就不是凡尔赛文学的问题了,是我们整个教育怎么提高智商的问题。

所以我们还是更宽容一点对待这个群体,但完全没有必要把它塑造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物。在整篇文章里我没有把这些博主的名字打出来。因为这是一个小众的娱乐,那让它娱乐娱乐就好了。

如果外界过多的关注这个话题,会让年轻人觉得这是个成名的方式。网络上这种浮夸的方式,这种虚拟的真实,真的会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对生活的想象的。凡尔赛文学是一种娱乐,但它不应该成为我们整个社会的主流,不应该成为我们年轻人对幸福生活想象的主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