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践行四力·冬走基层之生态海北 | 守护生命之源

海北新媒
2020-11-20 17:3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北坡的雪山冰川养育了河西走廊,南麓的雪山融水成为柴达木北缘部分城镇和绿洲的生命之源——这就是祁连山。

这座伸向西北干旱区的湿岛,是我国极其重要的冰川和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是维护青藏高原生态平衡、维持河西走廊绿洲稳定、保障北方地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

为了精心呵护祁连山,守护好这片土地,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着迷彩服、疾步行进在山林里,他们起早贪黑,披星戴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大山相伴、听河流歌唱,在寂寞的大山里用心守护着祖国的绿色屏障。他们就是管护站一线管护员。

“管好一草一木是我们的职责”

位于祁连山南麓的门源县境内老虎沟管护站,管护面积为12478.44公顷,共有8名巡护员,其中7名是临聘人员,每月工资2600元。

每天天刚亮,8名巡护员分成两组,就带上馍馍,背上水壶,上山巡护。尽管工作比较辛苦,但每个人都无怨无悔,默默守护着这方山水。

当记者问起他们在巡护的过程中会不会有危险时,副站长王永珍腼腆地说:“真是太多了,尤其是到了冬天,冰天雪地的,脚下打滑,一不小心磕了碰了是常有的事。”

今年3月份,王永珍和同事们巡逻在齐腰的雪山上,王永珍不小心踩在了冰上,脚下开始打滑,幸亏旁边的同事手疾眼快,拉住了他。当危险过后,看着脚下的万丈悬崖,王永珍和同事们不禁打起颤来。

“有一天,巡护员贺成武骑着摩托车巡护,走了不一会,由于一路颠簸,摩托车的链子卡在了胎轮里,摩托车翻了好几个跟头儿,贺成武的胳膊也受了伤。

……

管护员们每天都在巡护执勤任务中慢慢接触祁连山、认识祁连山,新鲜、好奇之余,让他们感到更多的是责任和职业情怀:“虽然很苦,很累,也会遇到危险,但我们的职责就是管好森林,管好林区的一草一木。”王永珍说。

用脚步丈量青山绿水

一块五米见方的石头,上面生长着一棵3米多高的松树,这是管护站最明显的标志,也因此得名——一棵树管护站。

一棵树管护站,紧邻甘肃省,位于祁连山深处,管护区平均海拔在3200米左右,且常年积雪,冬天积雪厚度达四五十公分。

管护面积大,线路长,管护员每次进山天刚刚亮就得出发,巡护终端显示,他们每人每月平均巡山28天,巡护路程在100至150公里。

这组数据背后,是管护员遍布祁连山每一处角落的足迹。

“过去巡山基本靠两条腿走,太费鞋。如今,站上有了摩托车,巡山方便了,但巡护时要翻山越岭,而且因处在高海拔地区,一年大多数时间山路被大雪覆盖着,摩托车无法通行,只能靠双脚。”巡护员杨杰说。

“管护站离县城远,伙食、生活用品采购不方便,我们一轮值守是一个月,每次上山时都要把伙食准备好,为了储存时间长一点,我们尽量采购土豆、大白菜等一些容易储存的蔬菜。”

一棵树管护站至今仍没有手机信号,每次到站里上班,就仿佛与世隔绝。“管护员每次给家里报平安时,要到离站7公里外的一个小山坡,才能断断续续地接收到一点信号。如果有事通知站里,或者管护员家里有急事,一时半会儿没法联系的。”

杨杰说,站长张天文的父亲病重,需要住院治疗,张天文的家里兄弟身患残疾,儿子正在上高中,陪父亲看病只能是张天文,但由于手机信号不通,家里人与张天文取得联系时,已经是22天之后了,那时,他的父亲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病情开始恶化。

“你在这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待了多久?”

“16年。”张天文简短而有力地回答。

张天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祁连山的山路中来回行走,用16年的青春和生命像看护婴儿般守护着大森林里的一草一木。

当问及在大山中的感受时,一向不善言辞的张天文顿时打开了话匣子,“刚进山时我还年轻,有时寂寞无聊得不知怎么办。你们永远也无法体会一个人守着一座大山的感觉,夜里只能听到风吹树叶的声音。常年在这里习惯了,如今反倒不适应在人多的地方停留,心中非常急躁。”

每天在林区交通不便、通讯不畅、信息闭塞、生活艰苦的条件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责任区崎岖的山路上来回行走,走过一片又一片树林,走过一丛又一丛草地——这就是林区管护员,一个不能再普通的职业,他们的成绩单中永远不会出现诸如“轰轰烈烈、功成名就”这样的形容词,但是管护员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岁月,换来的是森林资源的安全。

既是管护员也是宣传员

管护员这份工作,看似简单,实则政策性、专业性都很强。除了每天的日常巡护,管护员们把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也当做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

“到每年火灾易发的秋冬季节,走进群众家中进行森林防火宣传是我们管护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巡山过程中,发现被丢弃的垃圾,要及时清理,虽然比较辛苦,但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好这里的山山水水,用我们的努力和奉献造福子孙后代。”门源县境内寺沟管护站管护员李守业说。

管护员们还充分发挥微信、抖音、快手等网络新媒平台,设立“一村(社区)一管护员一微信群”“一河(湖)一管护员一微信群”,搭建生态保护线上宣传“微体系”,以巡护直播、拍摄小视频、资料“云”分享等方式进行“云端”宣传,确保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祁连山南麓祁连片区生态治理及《环境保护法》《草原法》等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宣传“乘云”飞入寻常百姓家。

李守业介绍,高原的夏天相对比较短暂,冬天取暖期相对较长。为了防止火灾隐患,我们会挨家挨户反复去宣传,一遍遍进行隐患排查。近些年,人们对于森林、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强,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了。“现在林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有些地方灌木茂密,摩托车都无法到达,我们只能绕很远的山路步行才能到达。”李守业笑着说。

十几年来,李守业认真学习《森林防火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在工作中,他经常与同事们一起沟通,做到依法办事不出问题,执行政策不出偏差。“护林工作涉及面广,只要肯干总有干不完的工作。”李守业说。

翻山越岭、历经艰辛;远离家人、“享受”寂寞……为了祁连山,为了守护西部这片宝贵的森林资源和重要的生态屏障,众多的护林员就像那挺拔的云杉雪松,扎根泥土、遥望蓝天,为心中坚定的信念而默默奉献着。

付出总会有回报,在这支队伍的精心管护下,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类、数量不断增多,林木蓄积量、林地面积不断增加,天然林资源保护生态修复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群众保护生态意识进一步加强,林区盗伐、盗猎现象灭绝。

图文/吴萍 陈文年 通讯员/段维梧 李晨云

原标题:《践行四力·冬走基层之生态海北 | 守护生命之源》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