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重读 重解 重用”西畴精神丨石头山区旅游显露生机

云南发布
2020-11-22 21: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西畴,是一个奇迹

上世纪90年代起

西畴县干部群众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

滇黔桂乃至全国石漠化程度

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勇于向石漠化抗争、向贫困宣战

用干的行动、干的壮举

求生存、求脱贫、求发展

以“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的魄力

闯出一片生存发展的新天地

西畴县城全景

西畴,更是一种精神

迈入新时代

精准扶贫的求实精神

与持之以恒的“西畴精神”交织共鸣

在石漠化上谱写出新的壮丽史诗

2018年率先在全州脱贫摘帽

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万元

列入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

……

11月5日至11日,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启动“新时代西畴精神主题蹲点调研”全媒体采访活动。在7天时间里,采访组深入田间地头,企业社区,将镜头对准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一线工作中闪现的新时代西畴精神,采撷到一批“鲜活的样板、挺立的标杆、闪亮的镜子”。

点击下方标题

一起学习新时代西畴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

��

西畴县的旅游业,基础差,在文山州起步最晚。用西畴县委书记蒋俊的话来说,“就是一张白纸。”但这张白纸,带来了许多挥毫的空间。

西畴三光石漠化片区千亩猕猴桃

初冬,西畴县阳光温暖,天空湛蓝,星罗棋布的小山包一片葱茏,绿色林海延伸至远方。位于西畴国家石漠公园的西畴石漠化展览馆前,大巴车一辆接一辆。山顶观景平台的逐梦亭前,“惊叹荒漠变绿野,笑见僻壤披彩虹”的对联引得游客络绎不绝地合影拍照。

美丽的汤谷村

“新时代‘西畴精神’,就是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是西畴最大的一张旅游牌。”将旅游开发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与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相结合,西畴县全力打造红色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康养旅游目的地。

励志西畴:红色旅游资源富集之地

兴街镇戈木村委会岔河村口,一面3米多高、红色的墙壁格外引人注目,墙上展示着1955年毛主席《一个混乱的合作社整顿好了》的308字批示。1955年,毛主席在西畴县上报的东升农业生产合作社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编入《中国农村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成为当时全国的典型。60多年过去了,毛主席的这一批示成了“西畴精神”的“传家宝”。时至今日,每年都有许多人前来这里学习,参观东升公社旧址,体验红色之旅。

毛主席的批示全文

位于新马街乡街心村小组的大江东革命老区,作为西畴革命老区的一部分,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2013年被命名为文山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们正在以‘红色基因’‘西畴精神’为内核支撑,全力打造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三张牌’。”西畴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田美明向记者介绍,依托“毛主席批示的地方”,开展红色教育;依托大江东革命老区、越自卫还击作战前线指挥部、南疆烈士陵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依托新时代“西畴精神”,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再唱壮族童谣

自今年7月30日云南省委作出学习弘扬新时代“西畴精神”决定后,不到半年时间,全省各地到西畴学习的人员达3万多人,最高一天达20批次1000多人。特别是今年“十一”黄金周8天时间,到西畴的游客达20万余人次。

蚌谷乡木者村摸石谷,在当年炸石造地的地方,村委会党总支书记刘登荣指给记者看,农地里几块大石上刻了“第一炮”几个大字,一旁的小山上竖起了“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红色牌匾。30年前,西畴蚌谷乡木者村为摆脱贫困,于乱石丛中点燃了炸石造地第一炮,勾勒了“西畴精神”的雏形。现在,这里建设了西畴精神现场教学点,前来学习的参观者络绎不绝。摸石谷的路口,还有800平方米的摸石谷展览馆正在建设。

西畴民族服饰与传统刺绣文化珠联璧合、交相辉映

西洒镇岩头村,道路旁高耸的峭壁上镌刻着两个鲜红大字——“实干”。“历时12年,我们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劈出了4米宽进村路!”村民小组长李华明动情地对参观者讲述完他们的艰难往昔,转头与村民谋划着开办“最后一公里”农家饭庄,为一批批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提供就餐场所。村里的“最后一公里”展览馆也正在建设。

炭西村

红色基因、奋斗精神富集,让西畴拥有丰富的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资源。目前,全县已建设22个西畴精神现场教学点。

占地面积6亩的西畴石漠化展览馆坐落于西畴国家石漠公园内,建有寨门、停车场和公厕,馆内有展示区、影视资料播放区、游客休息区等。参观者跟随讲解员,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宣传片,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西畴荒漠变绿洲的过程,体会“西畴精神”的艰辛和伟大。

展览馆与“一部手机游云南”大数据监管平台连接,实时分析景区内游客数据、人流分布、车辆调度等情况。自2018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以来,共接待各类学习团队1000余批次,接待40000余人。目前,公园以国家级石漠化治理示范点为核心,正在规划建设一个旅游服务中心、一个西畴精神展示馆、一条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带及旅游综合服务区。

田美明介绍,西畴年内将启动建设投资约6000万元的新时代西畴精神实践教育培训中心,项目将建设酒店、食堂、研讨厅、职工宿舍及民宿区,可以为游客提供旅游、休闲、娱乐、住宿、购物需要,预计2021年7月建成投入使用。

康养西畴:喀斯特绿洲旅游开启新美篇

曾经“树木砍光、姑娘跑光、水土流光”的三光片区,通过石漠化治理,如今地面、山头都被一层层绿意覆盖,核心区的5000亩猕猴桃,枝叶繁茂、郁郁葱葱。2018年,三光片区成功申报为“西畴石漠公园”,2019年公园被国家林草部批准为国家石漠公园。

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发展起了喀斯特绿洲旅游,引得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初冬,登上公园最高峰大塘子山顶观景台,只见群山吐绿,阳光透过薄雾,洒下的是一地翠色。

西畴三光石漠化片区千亩猕猴桃

依托西畴国家石漠公园发展旅游的三光村委会多依坪村,错落有致的农家大院坐落在绿树群中。村里的鲜瑞农家乐,主人高仕仙正忙得不可开交,快到饭点,短短半小时内她接了四五个订餐电话。农家乐主打土鸡火锅和农家小菜,食材是自家养的鸡、自家种的蔬菜,绿色新鲜。如今,农家乐被县文化和旅游局指定为县里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点”。“许多都是回头客,政府帮我们宣传后,更多其他地方的人也来吃。”高仕仙忙碌中有甜蜜。

全国文明村——汤谷壮族村

村里的“过云山居”民宿,占地1000余平方米,有16个房间,设施齐全,干净整洁。民宿里还有农家厨房、3个包间、2个大厅,可同时接待游客150人。目前,多依坪村还有20户村民正在积极建设民宿。

2019年,西畴县提出将大洞、岔河、达噶、戈木、江龙村、多依坪村、罗汉冲、老黑箐、岩头村、汤谷村10个自然村建设为县里首批美丽乡村。

壮家刺绣

西洒镇瓦厂村委会汤谷村有78户人家,至今还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壮族民居建筑群。2013年开始,西畴县政府出资,采用独具壮族特色的传统土坯房“二滴水”营造结构和“杆栏式”建筑风格,对汤谷村进行房屋改造,并修建道路、停车场、滨河步道、旅游厕所等,使村子焕然一新,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突显。

《太阳鸟母》歌舞剧剧照

陆顺梅家按照县里统一规划,对房屋进行了全面改造建设,内部设施设备相对齐全。2018年女子太阳节期间,许多有名的作家和画家在她家住了半月之久,画家们对她家的民宿评价很高。

老黑箐争取中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60.3万元,实施花山、斗牛场、人行石梯、斗鸟场、陀螺场等民族特色生态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民族文化特色旅游。2018年花山节期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万元以上。

鸡街乡曼竜村的花裸弦子舞-东方迪斯科

田美明告诉记者,今年10月,文山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西畴召开,针对民宿发展,县里推出了一系列民宿发展奖励措施。下一步,要依托“西畴精神”,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乡村旅游。

从修路到开农家乐 两代党员的坚守

11月5日下午,兴街镇三光村委会多依坪村的鲜瑞农家乐里,36岁的高仕仙正满头大汗地在厨房里“颠勺”。今天订桌的土鸡火锅,一共需要15只鸡,一家人分工合作:土鸡是娘家养的,丈夫江文金负责收拾;煮火锅的龙葵、荠菜、豆尖、茼蒿等野菜和青菜,婆婆负责到地里采摘。

一家人忙忙碌碌,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

高仕仙一家在厨房忙碌

10多年前,高仕仙从拉孩村嫁到多依坪村。婚后,高仕仙在家种烤烟、养猪,丈夫江文金买了一辆大货车,在周围的乡镇搞运输。2016年,家里在拉孩村委会租种的30亩烤烟,快收成时遇上了冰雹,烤烟全被打坏了,绝收,赔了近4万元。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这前一年,高仕仙的公公江应发突发脑溢血,做手术花了近8万元,手术后不会说话不能动,每天吃药。

高仕仙

江应发早些年是多依坪村的党支部书记、老党员,18岁时去当兵,回来后当了村长、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炸石造地,搞种植。“以前村里的路只有40、50公分宽,到处是小石头,到2公里以外的地方挑水,走在路上全给晃洒了。”高仕仙的婆婆蒋以芳向记者讲述,没患脑溢血之前,江应发带领村民修建了多依坪村通往兴街镇的路。但现在,江应发病了,家里的积蓄也花完、赔尽了。

高仕仙的婆婆正在准备晚餐

高仕仙夫妇想尽了各种养家糊口的办法,2017年,她注意到有游客陆陆续续到村里来,与丈夫商量,为了方便照顾公公,在家里开农家乐。当时,正值政府倡导土地集中流转引进大型企业搞种植,高仕仙家中的一部分土地以每亩每年800元的价格流转承包给了浩弘农业公司种植猕猴桃,租期30年。有了这部分资金,高仕仙又向农村信用社贷了10万块。

说干就干,高仕仙把1992年建的猪圈掀了,改造成吃饭的包间;泥泞的院子修成光滑的水泥地板,供游客停车;门口和院子里种上了三角梅、万年青、玫瑰、山茶花等花草,供人观赏;院子下方一大块自用农地种满了青菜、茄子、灯笼椒等新鲜时蔬,以及枇杷、百香果等水果,为农家乐主打的土鸡火锅和农家小菜提供食材。

闲暇之余,高仕仙在视频平台看视频学习做菜。2018年8月,她专程到昆明中华特色小吃学习做农家小菜,学成回来后收到食客反馈,“比以前做的好吃多了。”

高仕仙一家

农家乐的食客平均每天1至2桌,“一年比一年人多。”最多的时候是2018年10月的某天,来了18桌180人,高仕仙忙不过来,请了6、7个人来帮忙,一天赚了6000多元。

“稍等一下,我再接个电话。”高仕仙边说边笑,快速地擦了擦手后拿起手机。快到饭点,短短的半小时内她接了四五个电话,许多人打电话订餐。“以前回头客比较多,得益于政府的宣传,现在许多外地人来吃。”

“以前开大货车,风里来雨里去,比较奔波。现在人松闲了一些,还能照顾家里。”江文金一边收拾土鸡,一边喜滋滋地向记者表达自己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

高仕仙家的院子

农家乐里还有娱乐区,设置了秋千,供客人休闲。2020年4月,西畴县文化和旅游局为高仕仙的农家乐颁发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点”牌匾。下一步,高仕仙想建民宿,打造吃住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

2015年,高仕仙在公公的影响下入了党。说到村里最大的变化,高仕仙说,以前到处都是石旮旯,“现在在自己家里也能开农家乐了。”入党后的高仕仙想要去做更多事,在建设自己小家的同时,建设村子这个“大家”。

如今,高仕仙与江文金在将不能行动的公公照顾得无微不至的同时,也将农家乐开得红红火火。从修路到开农家乐,勤勤恳恳创造幸福生活,这是两代党员对“西畴精神”的传承,对西畴这片土地的坚守。

香坪山景区的研学之旅

“原来虫子真的在树叶下面!”上幼儿园大班的琪琪兴奋地欢呼。

西畴县莲花塘乡香坪山景区山林里,郁郁葱葱的大树下,10名林涧有雨研学项目工作人员带领20个家庭做起了“昆虫酒店”。小朋友们在老师发放的盒子中放置了枯木、树叶,四处寻找,准备邀请昆虫们入住。

“大家看,是这样的!”

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找寻,琪琪开始明白不同的土层、林层里,大概会有哪些昆虫......

自2020年8月研学项目启动以来,林涧有雨的工作人员一共在香坪山景区做了4期课程,接待了近200人次的家长和小孩。

导演当起了老师

林涧有雨的项目负责人黄小青是文山州马关县人,每个月他都要往返莲花塘乡和北京市。多年来,他除了是自然类研学项目的孵化者,还有另一重身份——电影导演。

看看下面有什么

一次机缘巧合,西畴县香坪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佘登科到北京开会,和黄小青聊起了香坪山旅游的发展前景,两人一碰撞,便有了林涧有雨研学项目的诞生。

黄小青认为,做研学项目,香坪山景区有着天然的优势。

香坪山景区体验项目

香坪山的核心区范围有32平方公里,景区自然资源丰富,人文资源也十分独特。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5%,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其间高山平湖、瀑布众多;这里有与大理宾川鸡足山东西相望的鸡冠山;有亚洲面积最大、东南亚种群数第二大的珍稀木兰园,呈现着一个探秘“植物大熊猫——华盖木”的科普教育基地和以木兰花为主的芳香胜景;这里还有浓郁的壮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民俗,每一种风情都独具魅力。

“妈妈,看我酷不酷”

说干就干,黄小青和文山学院拥有8年环境科学研究和工作经验的邓婷、户外探险爱好者赵越宇、摄影师张志强组成了林涧有雨的核心团队。如果有周末项目,周五,他们会一起到景区做准备,周一会进行实地课程复盘以及新线路的探讨。经过反复研究,林涧有雨研学项目已上线了5个课程。

家长、小孩乐在其中

“林涧有雨的研学项目不仅能让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学到知识,也能够让家长们放下手机、放下麻将,更多地参与亲子互动,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每一次旅程,他们都会全程记录影像,为每一个孩子保留珍贵的成长历程,为每一个家庭保存珍贵的温馨时刻。

“未来还有很多事可以做”

研学项目和香坪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的合作模式很简单,林涧有雨的课程收入独属于项目团队,研学过程中的食宿、娱乐等旅游行为在香坪山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投资的旅游板块中进行。

美丽风光

如今的香坪山景区正在进行基础设施提升改造,北门停车场、大地湖环湖步道、鸡冠山登山步道、香坪大道、旅游厕所已经建设完成,环湖污水处理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完善中。除了食宿,还有步步惊心(行走水上高空木栈道、玻璃栈道)、空中自行车、淘气堡、烧烤架租赁、篝火晚会等体验项目。

小小打卡人

香坪山村党总支书记邓国飞介绍,香坪山景区以“香坪山富氧生态康养谷”为定位,将打造森林氧浴谷、涓流养心谷、大地欢乐谷、木兰科教谷四大系列旅游产品,预计总投资18.49亿元。

目前,黄小青正在筹备为香坪山景区的林涧有雨研学项目设立公益基金,让更多当地留守儿童也能够参与进来,实现教育公平。不仅如此,他还计划让城市孩子走进自然,让乡村孩子走进城市,比如带当地孩子去北京天安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到华为工厂了解游戏是如何开发出来的.....

“我在这里长大,又去了北京十多年,我大概知道这里的孩子缺什么。我理解的“西畴精神”是实干、探索、关照未来!”黄小青踌躇满志。

统筹:谭晶纯

撰文 摄影:刘珈彤 施颖 段毅 李喜翠 张登海 张文峰 陈飞 普建彬 马林 黄小青 熊平祥 吕德仁 陈明凯

编辑:徐琲童

福利来啦!!!

线上学习、答题有奖!

即日起至2021年1月3日

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

云南省司法厅

云南省普及法律常识办公室

主办的

“民法典云课堂网络普法”

大型网络在线答题活动

在“云南发布”微信公众号

“云南普法”微信公众号上线了

参与答题不仅能学习民法典知识

答题满分者还有机会获得奖励

怎么参加?

往下看!

↓↓↓

扫码关注

云南发布微信公众号

(ID:yunnanfabu)

然后点击公众号菜单栏中的

“在线答题”

就能参与了

系统将随机分配5道题目

全部答对即可获得抽奖资格

每周答题结束后

将从本周全部答对的参与者中

随机抽取100名中奖者

并将获得价值50元的线上购物抵用券

赶紧来参与吧!

推 荐 阅 读

●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重读 重解 重用”西畴精神丨石头山区旅游显露生机》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