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动态与趋势】对非卫生援助新方向思考|中国投资

2020-11-24 12:1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原创 郑宇 阳星月 中国投资参考

导 读

如何拓展国际卫生合作的空间,为全球抗疫提振信心可能是中国在国际卫生援助中值得思考和努力的新方向

●新世纪以来中国对非卫生援助

●新冠疫情以来中国卫生援助特点

中国对非卫生援助有很长的历史渊源。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就开始向非洲国家派驻医疗队,成为对非援助的主要方式之一。21世纪以来,尽管经贸合作成为了中非关系的主要形式,卫生援助仍然是联系中国与非洲的重要纽带。新冠疫情爆发后,最先稳定国内疫情的中国积极向其它国家提供卫生援助,包括派遣医疗队、捐赠物资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双边合作,有效缓解了医疗防护物资紧缺的燃眉之急。本文利用国际机构和中国官方机构的数据,梳理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对外卫生援助的趋势,重点分析了新冠疫情期间对非卫生援助的特点。

新世纪以来中国对非卫生援助

根据国际援助数据实验室AidData的数据(本文选取了AidData援助数据库于2017年10月发布的《中国官方对外援助数据(2000-2014)》,并筛选出其中的对非卫生援助部分(包括公共卫生援助)加以分析。需注意的是,AidData采用的是基于新闻、使馆报告以及被援助国的债务情况的数据采集方式,通过追踪这些信息源中显示的资金流推算出中国官方援助金额,并未得到官方证实。因此,该数据库仅能作为相关研究的补充和参考),中国在2000-2014年间共进行了924次对外卫生援助,其中对非洲的医疗援助最多,占比为77.38%,其次是亚洲(14.39%)、大洋洲(5.74%)、南美洲(1.08%)、北美洲(0.87%)和欧洲(0.54%)。

中国对非卫生援助的93%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图1)。其中,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受到援助次数最多,分别为58次和47次。这两个国家位于尼罗河上游,都是疟疾高发的国家。根据WHO发布的《2019年世界疟疾报告》,2018年因疟疾死亡的坦桑尼亚人占全球因疟疾死亡人数的5%。中国为其抗击疟疾提供了诸多援助。

从中国对非医疗援助的种类来看,主要有医疗队派遣、物资捐赠、基础设施建设和专家培训和这四类(图2)。其中,派遣医疗队的次数占比约50%,物资捐赠(药品、医疗器械和捐款)占比约23%,基础设施援建(援建抗疾中心、医院和诊所)占比约22%,专家培训(派专家前往开展支援和培训等)占比约5%。占比最大的援外医疗队的比例在2002年到2009年间波动下降,在2010年后有所上升。物资捐赠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次数在2003年到2009年呈扩大的趋势,而在2011年至2014年间,基础设施建设的比例波动下降,而物资捐赠的比例逐步上升。

新世纪以来,中国对非卫生援助也逐渐从临床医疗向公共卫生援助转向,主要表现在对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消灭疟疾计划”的支持。疟疾在非洲大陆长期肆虐。自2003年起,中国总共向非洲35个国家提供了108次与治疗疟疾直接相关的援助,包括捐赠抗疟药物、建设防疫中心和实验室、派遣专家团队进行支援和培训等方式。就援助的规模来看,与疟疾相关的援助在2005-2009年增长较快,仅在2009年为防控疟疾开展的医疗援助就达30次。根据世卫组织的年度卫生报告统计,2010年在非洲因疟疾死亡的人数在全球占比71.9%。到2018年,这一比例被缩小到41%。非洲疟疾的控制有赖于密切的国际合作,其中包括中国的不懈努力。

新冠疫情以来中国卫生援助特点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爆发并在全球蔓延,中国在自身疫情防控仍然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迅速展开对外卫生援助。这些援助行动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一是援助规模和范围扩大。根据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和新华网的数据,截至2020年10月31日,中国政府共向112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224次针对新冠疫情的援助(不包括地方政府、企业、民间机构和个人的援助数据)。其中对非洲援助次数最多,占比约46.9%,其次是亚洲(29.9%)、欧洲(13.4)、美洲(8%)和大洋洲(1.8%)。同新冠疫情之前的情况相比,非洲所占卫生援助比例有所下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对非洲援助减少了,而是表明中国卫生援助的规模和范围都在扩大,从而稀释了非洲所占的份额。

数据来源: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及新华网

二是短时间内援助频次密集。自2月底开始,中国便开始向海外提供针对新冠疫情的卫生援助。从2月底至4月上旬,援助主要流向中国周边国家(如韩国、日本、巴基斯坦、菲律宾等)和疫情严重的亚洲及欧洲国家(伊朗、阿富汗、意大利、法国等)。其中大多数是曾在中国抗疫期间提供过援助的国家。而在四月中旬,随着疫情在海外的进一步扩散,在继续对疫情严重国家提供援助外,部分援助也加速流向发展程度相对落后、医疗物资短缺的非洲国家。从时间上来看,4月是中国参与对外医疗援助最为密集的时期,在此期间,中国政府提供了约105次双边卫生援助。

从受援国被援助次数来看,受援次数为四次及以上的国家共12个,为老挝、阿富汗、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黎巴嫩、俄罗斯、赤道几内亚、埃及、科特迪瓦、纳米比亚、尼日利亚和塞拉利昂,其中有一半是受新冠疫情影响严重的非洲国家。整体而言,在针对新冠疫情的对外援助中体现了中国政府极为重视向曾为中国抗疫伸出援手的国家以及向应对疫情能力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帮助。

数据来源: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及新华网

三是援助方式更加灵活。从援助类型上来看,主要包括物资捐赠,派遣抗疫医疗专家组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方式,其中物资捐赠占比约90%,其次是专家援助,占比约8%,此外,由中国在这一时期援建的基础设施也在抗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在伊朗建设的专用CT检查室和在巴基斯坦建设的新冠肺炎隔离医院。值得注意的是,除新建成或改造的公共卫生设施,在新冠肺炎大流行之前由中国出资建成的医院也在参与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非洲,由于中国卫生援助历来重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很多在疫情开始前由中国政府或中资企业投资建成的医院成为当地的抗疫中心。此外,开展疫情防控线上交流会则成为此次抗疫援助的亮点。据报道,中国已为超过180个国家举办了卫生专家专题视频会议,分享中国防控和救治的经验。

此次疫情的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伤亡人数多,几乎全球所有国家都受到影响,但非洲仍是中国卫生援助的首要地区。这不仅是中非长期以来的友好合作关系的体现,也与非洲国家在面临重大传染病时显著的脆弱性有关。尽管非洲并非海外疫情最早出现的地区,也不是确诊人数最多的地区,但由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医疗卫生体系薄弱,非洲国家在及时检测和数据公开等方面均存在问题。根据2019年发布的“全球医疗质量和可及性指数”(HAQ),排名最低的20个国家中有18个是非洲国家。因此,在并不十分突出的确诊率和死亡率背后存在极大的潜在危机。欧盟委员会发布的“全球疫情风险指数”(The INFORM GRI)也显示,受新冠疫情影响最大的20个国家中有17个位于非洲。对于一些政局不稳的非洲国家来说,新冠疫情的爆发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也意味着政治紧张局势和种族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但就目前来看,很多非洲国家在疫情防控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一方面与非洲人口结构年轻、国际流动较少有关,另一方面,非洲各国普遍重视防疫,且在疫情发生后与中国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中国在积极提供抗疫经验的同时,也通过捐赠物资、暂缓债务、派遣医疗专家组和提供临床技术等多种方式切实地支持非洲国家抗击疫情。

数据来源: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及新华网

结论

中非有着相似的苦难经历和共同的发展使命。在医疗卫生援助与合作上,中非共同走过70年的历程,中国对非医疗援助也在理念、形式、机制和人员等各方面不断完善。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国及时有效地向海外疫情严重的国家提供物资援助,积极开展抗疫经验的交流分享,协助一些国家在疫情防控中取得成效,为全球抗疫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在单边主义甚嚣尘上,国际合作动力难寻的当前世界,中国对全球抗疫事业的坚定支持为深受疫情影响的国际社会增添了信心。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依旧在全球肆虐,已成为全人类所面临的共同挑战。这一场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启示人们需要重新审视人类在灾害和危机面前学习、合作的能力,也为世界再次认识和了解中国在国际卫生援助中的理念、机制和成效创造了一个机遇。通过积极参与双边和多边卫生合作,积极支持世卫组织领导的全球抗疫事业,中国参与国际卫生援助的事例也更为国际社会所熟知。在下一阶段,如何拓展国际卫生合作的空间,为全球抗疫提振信心则可能是中国在国际卫生援助中值得思考和努力的新方向。(本文的数据整理由复旦国际发展知识项目团队完成)。

编辑 | 张梅

设计 | 大米

本文刊于《中国投资》2020年11月号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回复本微信号获得许可

《中国投资》杂志创办自1985年,由国家发改委主管,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是我国投资领域唯一的中央级刊物,业界最早专注于投资领域趋势报道的核心期刊。创刊三十多年以来,杂志以全球视角看中国投资,涵盖宏观经济、行业分析和企业投资案例,同时以全球市场为坐标,聚焦特定国家、地区和重大国际趋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官员、各类投资机构、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记者媒体的专业对话平台。

《中国投资》杂志每期覆盖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200多家央企国企和10000多家中国民营企业、1000多家中央与地方政府决策部门和机构、1000多家行业协会和商会、300多家主要金融机构等,是了解宏观经济环境、行业趋势前景和企业投资案例的重要参考。

China Investment, founded in 1985, is a monthly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NDRC) China’s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agency, It’s jointly operated by Investment Research Institute under NDRC, China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rporation. Enjoying an exclusive position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China Investment is the core journal which started the earliest among similar magazines to focus on the investment trend. Over the past 30-plus years, China Investment has been in line with theglobal market as its fundamental coordinate with a strategic focus on specific countries and regional markets and those major international propensities. China Investment is a key dialogue platform for official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investment agencies, experts and scholars, business people and journalists.

原标题:《【动态与趋势】对非卫生援助新方向思考|中国投资》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