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回眸“十三五” | 赛罕区:交通发展铺就百姓“小康路”

2020-11-26 18:4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回眸“十三五”

2020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小康生活,一头连着民族大梦想,一头系着百姓小日子。在奔小康的路上,交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越来越便捷的交通设施,让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越。回顾“十三五”时期,赛罕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展,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为百姓铺就了一条幸福的“小康路”。

从白塔火车站旧址到呼和浩特火车东站

在赛罕区巴彦街道罗家营村西南方有一座古老的建筑——白塔火车站旧址,因附近有一座白塔而得名,它是呼和浩特地区保存最好、最完整的民国时期火车站,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这座老车站,斑驳的墙体,陈旧的牌匾,散发着独特风味。说起白塔站,在罗家营村居住了一辈子的老人高喜明向记者讲述着:“那个时候我才十多岁,在当时的村子里火车是个新鲜玩意儿,没事的时候我就会到白塔站看火车,蒸汽火车来了又冒烟又冒气,听着‘呜呜’的鸣笛声感觉特别威风。火车一般两到三天来一趟,村子里的人进城基本都是坐火车,后来有了新车站这里就废弃了。”始建于1923年白塔火车站是当时京张铁路延伸到绥远(今呼和浩特市)的一站,虽然1977年由于京包线局部改线,白塔火车站就此隐没,但是它却见证了这片土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在罗家营村南边就是呼和浩特市白塔机场,一架架飞机呼啸而过,飞往全国各地。沿着机场高速再往西便是呼和浩特市火车东站,一辆辆高速列车疾驰驶出,奔向远方。2019年12月30日,张呼高铁全线开通运营,呼和浩特至北京最快运行时间从9小时15分缩短为2小时9分钟。便捷的交通,让群众的生活品质大大提升。“飞机、火车、汽车……走哪儿都很方便,现在生活好了,遇到小长假我们还可以去外地旅游。”罗家营村村民陈昊对记者说道。

从“老郊区”土路到“四好农村公路”

修一条路可带动一方经济,铺就一张交通网可以拉动整个区域经济。回忆起几十年前的“老郊区”土路,家住金河镇曙光村的村民程玲玲不禁感慨:“原来我们村里的路基本都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身泥真的再正常不过了。现在马路修的平整整,路灯照的亮莹莹,变化真大。原来我们出行基本靠双脚,能骑上自行车的都是‘好人家’了。现在村子里通了101和119路公交车,大家坐上公交就可以进城了。”

如今,“四好农村路”通向了各个村落,它不光是一条民生路,也是一条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致富路。走进金河镇曙光村,道路平整,村容整洁,公交车也通到了村口。“道路通,百业兴”,便利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给百姓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很多人来到这里游玩采摘,体验农家乐,不少村民也通过回乡创业,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除了采摘和农家乐,2019年,“正北方云仓”电商平台在曙光村正式成立。电商平台的创立不仅激活了曙光村的新产业、新动能,同时也为曙光村的农特产品销售提供了新路子。“我们选择在这里建立电商平台正是看准了这里便捷的交通位置,这也为我们云仓发货以及后续服务提供了便利,同时我们也为曙光村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并且带动村里的农副产品走出去。”正北方云仓创始人之一李志勇向记者介绍。

不仅仅是曙光村,在整个赛罕区的农村土地上,道路交通的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截止目前,赛罕区共有农村公路99条,总里程480.9公里,其中县道123.8公里、乡道83.7公里、村道273.4公里,建成了白塔、榆林、黄合少3个农村客运站。尤其是近年来,赛罕区坚持把“四好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着力推进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各项工作,用汗水和智慧构筑起了一张张便捷的公路网,架设起了一条条便民惠民的交通线,给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

从出行方式单一到多元绿色出行

在赛罕区大台什社区的民俗文化馆中,还保留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二八自行车和幸福牌摩托车。看到馆内陈列的老物件,大台什社区居民张学珍回忆道:“那个时候出行基本是步行,骑自行车的也不多,因为买辆自行车需要用购车票,能骑上幸福牌摩托车的就更少了。平时进城去买东西,都是推着木头做的排排车。”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今天的赛罕区已经形成了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居民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档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的发展过程。交通出行已经不再单单去追求快,“绿色”、“健康”、“环保”的“慢出行”正在成为人们追求更高水平生活质量的表现。公交、地铁、共享单车……多元的出行方式,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出行观念。“没有共享单车的时候,想出去就得开车,费油不说还得找停车位。现在出门,手机一扫就可以走了,省钱环保还可以锻炼身体。”大台什社区居民郭团元告诉记者。

回顾“十三五”期间,赛罕区公路四通八达,枢纽型、网络化、功能性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畅、洁、绿、美”的交通网络更加流畅,一条条道路,一座座桥梁不仅见证着变迁,也展现着进步。面向未来,它们犹如活力四射的“生命线”给赛罕区乃至全市人民生活带来质的飞越,也必将为赛罕区新一轮大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赛罕融媒记者:万永杰

原标题:《回眸“十三五” | 赛罕区:交通发展铺就百姓“小康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