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古蜀华章】一门三翰林父子两帝师 南充黄家沟中国书法村

南充文旅
2020-11-26 12: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在西充县之东的多扶镇,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黄家沟村(现划入泥巴寺村)。这个村子95%以上的人都姓黄,同属于一个家族。上溯四百年前,在明朝后期,黄氏家族以“一门三翰林,父子两帝师”而闻名。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有“从今诗苑书坛史,记下东坡第二人”美誉的黄辉。

11月16日,记者驱车前往黄家沟,探访黄辉祖祠,通过黄氏后人的讲述,拨开历史的迷雾,追寻一个家族过去的辉煌。

位于西充县多扶镇黄家沟的黄辉家族老宅。

黄辉雕塑

一块匾额 见证家族昔日荣耀

在进入黄家沟的路口,“中国书法村”的大字竖牌十分醒目,显示着这个村子的不一般。

沿着湿漉漉的乡村道路,向黄家沟深处走去,经过两个长下坡,道路的尽头豁然开朗,黄辉祖祠靠山而建,祖祠的对面是无限延伸的田野。

与田野里青黄的庄稼相比,黄辉祖祠门前的荒草更为繁盛,十级台阶布满青苔。站在黄辉祖祠对面,抬头仰望,整个祖祠看起来宏伟壮观,尽管受到风雨侵蚀,褪去了华丽的“容颜”,但是隐藏在其中的气派却显露无遗。

挂在堂屋大门上的一块“父子承恩”匾,便是实证。

匾的上方写着:“敕授王府长史赠翰林院谕德河涧府太守山东按察使司黄子元”;匾的左边是:“赐进士第翰林院庶吉士 钦命山西主考詹事府兼翰林院侍读学士东宫日讲礼部右侍郎黄辉”;匾的右边是:“赐进士第内阁主事兵部武选司 钦命福建主考山东按察使司河南布政两省监察御史黄韑”。

“这块牌匾是复制的,原件保存在西充县文广旅局。”黄辉的第十七代后人、74岁的黄生才介绍,这块匾额极有可能是黄辉的学生、明光宗朱常洛所写。黄辉后人一直把这块匾视为瑰宝。

黄生才回忆,在黄辉祖祠曾经有7道朝门,气势恢弘,每道朝门上都挂着一道牌匾。“父子承恩”匾只是其中之一。此外,还有“天下太平”“远绍前徽”“簪缨世胄”等。

据西充中学退休教师李德先考证,“簪缨世胄”是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由四川省主管教育的提督学政廖赓谟,奉康熙帝之命,向在明朝世代做官的黄辉家族颁发“簪缨世胄”(特指世代做官的人家)匾额,以表彰黄家在明朝的功名业绩。

遗憾的是,黄辉祖祠上的7道牌匾,大多被毁或丢失,其中“远绍前徽”被当地村民做成了柴门,如今残存柴门被保存在祖祠里,字迹依然可见。在黄氏后人的努力下,2016年5月,“簪缨世胄”牌匾被成功找回,并保存在西充县文广旅局。

黄生才出生在黄辉祖祠,小时就住在祖祠堂屋的隔壁。在他少年时期,黄辉祖祠还保存着三道朝门,每年春节期间,祖祠内人来人往,还会举行一些唱戏、跳舞、祭祖等活动。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朝门遭受破坏,在1980年最后一道被拆除。

如今,象征辉煌荣耀的黄辉祖祠只剩下堂屋,供后人瞻仰和怀念。

一家三代 推动家族走向鼎盛

因居住在此地的人都姓黄,黄家沟的名字便自然而来。“从小我们居住的村子就叫黄家沟,那是从祖辈一直传下来的,至少有400年的历史了。”黄生才说。

黄生才的说法是有根据的。

时间退回到明朝初期,一支黄姓人迁到南充境内。由于缺失明确的史料,这支黄姓人入川后的数代人至今难以考证,只追溯到黄辉曾祖父黄铣泽一代。

黄铣泽发奋读书,考取了一等秀才,也就是廪生,每月能得到官府廪膳补助六斗米。黄铣泽一生没有做过官,但他培养出了儿子黄廷珍。李德先考证说,黄廷珍是正二品京官,曾任江南按察使司,巡按苏州、湖州、河阳州,黄廷珍奠定了黄氏家族发达的基础。

黄廷珍的儿子,也就是黄辉的父亲黄希正(字子元,号春亭)读书很厉害。嘉靖十九年,黄子元在四川乡试中,考取了解元(乡试第一名)。此后,黄子元当过知县、同知(副知府)、知府、御史、按察使司等。因黄子元清廉稳练,严于律己,仁慈爱人,宽厚惠民,隆庆帝朱载垕敕授他为王府长史、翰林院谕德,黄子元由此进入翰林院。之后,万历帝即位,黄子元担任万历帝的谕德老师。

后来,黄子元赋闲回到老家,把黄家沟的老宅重新进行修整。在南充县境内选择自然条件好的多个地方购置田产,颐养天年,直到去世。

黄子元有黄光、黄辉、黄耀、黄韑、黄烨5个儿子,以及一个女儿。老大黄光没读什么书,在家打理家业。老三黄耀天资聪颖,11岁就考中秀才。老四黄韑,字昭质,在黄辉考中进士后3年的万历二十年,也考中进士,后来历任汝南大参、山东按察使司、河南布政使司、山东河南两省监察御史、户部内阁主事、福建主考官、内阁主事兵部武选司等。李德先说,明朝要进入内阁,先得进翰林院,所以黄韑也是翰林。老五黄烨,读书不多,一辈子在家协助大哥黄光打理家业。

老二黄辉出生在黄家沟的黄家老宅中。据史料记载,7岁时,黄辉进入顺庆府金泉书院读书,拜任瀚为师。15岁的黄辉参加四川乡试,一举夺得解元。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黄辉进京赴考,考中进士,次年被万历帝选为庶吉士,进翰林院做编修。后来,黄辉先后升任右中允、礼部右侍郎,主管教育训导太子朱常洛的詹事府,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担任东宫日讲官,给朱常洛讲课。

万历帝驾崩,39岁的朱常洛继位。因朱常洛是黄辉的学生,从此有了“一门三翰林,父子两帝师”的佳话。

在黄子元的五个儿子中,数黄辉的政治建树和文化成就最高。

黄辉的诗和书法都很有名,其诗清新轻俊,自舒性灵,真切动人。黄辉流传下来的诗、书法有200多首(幅),在嘉庆《南充县志》就收录了6首。至于黄辉的书法,则以行、草见长,被评为“布局疏朗,行气脱落,韵致潇洒,墨法圆润”,与当时的大书法家董其昌齐名。因此,时人称誉黄辉是“诗书双绝”。后又有人赞其“从今诗苑书坛史,记下东坡第二人”。

据说,黄辉曾被万历帝称赞为“仙笔”。有一年春节,万历帝大宴群臣,黄辉写一幅“天下太平”的匾额挂上宫门。挂好后,大家才发现,“太”字少了一点,是“大”字。就见黄辉拿起毛笔,饱蘸浓墨,然后往上一扔,恰好在“大”字下添上一点,万历帝高兴地称赞他是“仙笔”。

而今,在南充文庙、西山、走马,还留下黄辉的大量遗迹。

黄辉手迹

传播黄辉美名 让“中国书法村”更加响亮

在黄家沟采访时,还听到了不少黄氏后人的故事。

黄家出了一个“丝绸大亨”黄紫金。他是黄辉第十三代后裔,被称为“慈圣大人”。黄紫金在南充从商,开办了丝绸厂,生意兴隆。在今天的南充三公街周边,黄紫金曾开办有鞋厂、袜厂、绸厂。黄紫金侄孙黄仙平说,黄紫金是开明资本家,为了支援抗日,将全部家产捐出,彰显了浓浓地爱国情怀。黄紫金被人们成为“三公”,黄家后人表示,南充三公街便是因此得名。

在明末清初的战争中,黄家子孙避难到走马场的普济桥老宅,黄辉的其他子侄,也纷纷到黄村宫、黄阁坪、花家坝、清水溪等地避祸,还有部分子孙隐姓埋名远走他乡,如今自贡、大竹等地还分布着不少后人。黄家沟老宅人去楼空,荒草丛生。

康熙初年,黄辉的孙子黄仕愉悄悄回到荆棘丛生、断壁残垣的黄家沟老家定居下来。康熙五十四年,黄家沟黄氏家族得到“簪缨世胄”匾额后,族长黄鸿联络普济桥老宅、黄村宫、黄阁坪和花家坝、清水溪、濑滩等地的黄家后人,集资在黄家沟重修祠堂,为祖上有功名的人修建纪念牌坊,维修祖茔。此后,黄辉家族后裔在黄家沟不断繁衍生息,延续至今,形成了颇为壮观的黄氏家族聚居地。

曾经黄家沟村,地势偏远,贫困程度深,被列为省级贫困村。近年来,黄家沟村沐浴精准扶贫的春风,大力发展柑橘产业,于2018年实现了整村脱贫。

因为黄辉在书法上的造诣,他所在的黄家沟村被誉为“中国书法村”。如今,在黄家沟,不少黄氏后人为发掘黄辉诗书文化而不停奔走。“黄辉是我们的祖先,是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人,传播他的美名是我们责任。”黄辉第十七代后人,泥巴寺村副主任黄生明表示,希望能够发展文化产业,打造黄辉文化公园,保护好黄辉祖祠,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国书法村”的名声更加响亮。

作者:杨晓江

来源:学习强国

 

    责任编辑:沈关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