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法官与原告煲“电话粥”,为母子架起“连心桥”

2020-11-27 13: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

家,对于每个人而言

不仅是情感牵挂

更是安身立命之所

近日,柳河县人民法院民事法官成功调解了一对母子的遗产继承纠纷案件,是什么样的纠纷让母亲将自己的儿子告上法庭?

原告胡某与被告杨某2系母子关系,原告与丈夫杨某某于1979年登记结婚,后生下被告杨某。2000年原告与丈夫杨某1共同购买了位于柳河某小区的房产,并居住至今。2015年1月,原告丈夫杨某1因病去世。

后来,胡某找了老伴在大连再婚,杨某2在集安做生意,与母亲两地之隔,疏于照顾,偶尔打电话也常因琐事吵架。在某次电话中,母子二人吵架时提及柳河的房子,二人就房屋分割问题产生冲突,争执不下,不欢而散。事后母亲胡某将儿子起诉至柳河县人民法院,要求分割已故丈夫名下的房屋。

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虽然可以一判了之,但法官考虑到该案件属于家事案件,能让母子间濒临破碎亲情得到修补比法院的一次判决更重要,所以此次案件应当以化解矛盾、调解纠纷为主。

于是法官先联系了作为被告的儿子,儿子表示与母亲沟通上存在问题,二人态度都不太好,根本无法打电话联系,母亲起诉自己就是和自己置气!

法官了解了这个情况后,开始做原告的调解工作,因为原告居住在辽宁大连,无法面对面沟通,于是电话就成了最有效的沟通方式。调解之初,原告情绪异常激动,法官反复多次与原告电话沟通,尝试从情感上化解母子二人的心结,其中一次电话竟然打了一个半小时,慢慢的原告也意识到了自己和儿子在沟通上存在许多问题,表示能够理解儿子的心情,也希望一家人和和睦睦。经过法官的劝导,儿子杨某2也承认自己对母亲照顾不周,有时说话偏激。

最终,胡某一家人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重拾往日亲情,法院也依法对房屋产权进行了分割,确认房屋产权的50%归原告所有,另外50%的房屋产权由原被告各继承一半,即原告胡某获得75%被告杨某2获得25%。房屋事宜办理完成后,胡某对法官倾心的工作态度表示感谢。

家事纠纷本就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简单的一纸判决不能解决所有矛盾,需要当事人相互体谅相互理解。柳河县人民法院始终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对依法可以调解的每一起案件,首先尝试用调解手段来解决,从法制、人情、伦理等方面探寻当事人矛盾纠纷的根源,寻求解决对策,有效化解矛盾。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

重点回顾

☛ 2020年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机关面向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公开选调工作人员公告

☛ 省法院建立职务犯罪案件庭审直播机制

☛ 市郊人民法庭:耐心调解 共促和谐

☛ 通铁法院走访出租车企业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法院各项工作 为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和法治吉林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 做强基础 服务基层 延伸职能 毫不动摇地做好人民法庭工作

☛ 省法院、省检察院召开民事、行政诉讼监督、公益诉讼工作协调会

☛ 暴雪冰冻不畏寒 纠纷化解送温暖

☛ “这执行款我应该交!”

☛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为推动吉林法院高质量发展汇聚强大精神动力

来源:柳河县人民法院

原标题:《法官与原告煲“电话粥”,为母子架起“连心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