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我的脱贫故事】谢春:阳光总在风雨后

2020-11-27 17:2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公益广告】

站在村里的机耕道上,放眼望去,地里的大白菜长势喜人,郁郁葱葱,合作社的姐妹们正在忙着采摘,这一季应该可以卖上好价钱。

谢春和丈夫郑发贵在地里背菜

我叫谢春,今年38岁,是平坝区天龙镇打磨村村民,现在和两个姐妹合伙创办了欣旺专业合作社,流转了200亩土地,发展蔬菜种植。回想起前些年历经的困难和不易,我深深的明白,只要不放弃,肯努力,风雨过后总会有彩虹。

2015年以前,我和丈夫郑发贵一直在金沙县工地上务工,我在项目部负责收发,他做工地安全员,我们还承包了一些小工程。有一个8岁的儿子,一家三口收入稳定,生活幸福。

然而,天不随人愿,病魔之手伸向了我的丈夫。2015年,他的眼睛不舒服,就到遵义某医院诊治,可检查下来是因为慢性肾衰竭引发的。他才33岁,是家里的顶梁柱啊!从此我们就踏上了东奔西跑的求医之路,遵义、贵阳、重庆,只要听说哪里有好的法子可以医治,不管西医、中医,我们就到哪里治。因为生病,老公不能继续在工地上干活,家里的积蓄花光了。他的病情继续恶化,靠透析维持生命。

谢春(右一)和她的两个合伙人在地里收菜

2016年,打磨村村支两委了解到我家里的困难后,第一时间上门慰问核实,在我的主动申请下经过相关程序,我们家被纳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后的日子里医疗、教育、住房等各项帮扶政策接踵而来,医疗帮扶举措为我老公治病撑起了健康“保护伞”,医疗费得到及时报销。2017年12月,通过银行贷款和亲戚朋友东拼西凑,我们筹到了20万元。老公做了肾移植手术,医疗费用报销了90%以上,手术也进行的很成功。这一系列的帮扶政策让我们家重新看到了希望,也给了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

为了维持家里的正常开支,从金沙回到天龙以后,我开过酒吧、KTV,办过晚托班,由于经常陪着丈夫到医院治病,没有时间打理,最后都转让给了别人。

谢春(右一)和合作社的姐妹们

由于要照顾生病的丈夫和读书的孩子,我无法外出打工。打磨村民生监督员陶红成立了欣旺专业合作社,让我在合作社务工,每天80元的工资。为了进一步增加我的家庭经济收入,打磨村村支两委积极落实帮扶责任,努力提高困难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今年4月,陶红和村支两委动员我入股欣旺专业合作社,参与管理,参加分红。在土地流转费用上给予很大的补助。村里向村民流转土地500元一亩,流转给我们只要200元一亩。对于农业种植和销售缺乏经验,我有点犹豫。但是我的一个姐姐郑琼懂种植,会管理,她愿意帮助我。于是说干就干,在她们的鼓励下我在鼎立银行贷款5万元入股合作社。

刚开始不服输的我不会种植技术就请教,不懂销售就跑周边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因为我坚信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如今的我掌握了机械化下种、病虫害防治,也有了一些做农产品批发的合作伙伴。由于了解市场行情,实行订单种植,我们种出的蔬菜不愁销路。只要到了采摘期,一个电话,收菜的货车就开到了地头。

做了肾移植手术的丈夫郑发贵身体有了好转,也到合作社务工,干些轻活,每天也有80元的工资。我们三个合伙人还承包了村里的养鸡场,今年已出栏2000只。

谢春和丈夫郑发贵在去白菜基地的路上

虽然我每天起早贪黑辛苦了些,但日子总算看到了盼头。我们还有了第二个孩子。一家四口家里生活越来越好。

今年区里组织我们到普定学习韭黄种植,了解销售渠道。我还参加了区农业农村局组织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学习种养殖技术。通过学习,我觉得种韭黄投入少,种一年管五年。下一步,我准备在自家的17亩土地上试种韭黄,如果成功了,我想独自创办合作社,扩大规模,种养结合。实现我的小康梦。

(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罗秀华 整理)

主 办:平坝区融媒体中心

监 制:邹美伦

审 核:王明领

本期制作:余 兰

原标题:《【我的脱贫故事】谢春:阳光总在风雨后》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