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会治理】以小见大!博山区“八小工程”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2020-11-29 20: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11月27日,在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新闻发布会上,博山区八陡镇东顶村党总支书记陈勇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介绍了东顶村在农村社会治理方面的有效做法。这是博山区深入实施“八小工程”“以小见大”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今年以来,博山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前端治理,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理念,深入实施小公约、小民主、小服务、小调解、小平安、小乡贤、小名人、小家训“八小工程”,“以小见大”激发基层治理活力,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焕发新风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提升。

以自治为基,聚参与之力

实施“小公约”工程,改善村风民风。由群众约定俗成、具有民主意识和协商性质的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已成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博山区大力实施“小公约”工程,深入挖掘熟人社会蕴含的行为规范,在公约制定修订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汇聚民智,把法律之外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上升为村规民约,填补基层治理的盲点,进一步保障了村民权益、维护了基层秩序、改善了村风民俗。比如,池上镇中郝峪村制定的《村规民约》,涵盖了村风民俗、孝老爱亲、邻里关系、环境卫生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将“柴草堆、粪堆、沙石堆清理”、“家禽家畜圈养”、“使用文明用语”、“严禁酒后闹事”等条目列入,村民人手一份随时对照学习,实现了村规民约制度化,提升了农民精神风貌,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打造出全国闻名的乡村旅游“郝峪模式”;城东街道北岭社区充分发挥“小公约”的约束机制,以楼宇为单位成立以党员、楼长为主的监督小组,设立村规民约积分卡,实行量化积分,居民每违反一项、扣除一分,年终根据得分情况,评选出文明楼宇,进行表彰奖励,引导居民坚决摒弃生活中的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

实施“小民主”工程,推进共商共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民主协商”明确为社会治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提出新要求,博山区主动谋划实施“小民主”工程,改变以往政府对村社区事务大包大揽的做法,在基层大力推行民主协商、网格共治,定期召集辖区内群众代表、“两代表一委员”、商户代表,收集分析网格矛盾纠纷,协商解决社区治理难题,推动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进一步畅通和规范,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通过村民议事、业主协商等方式,推动基层事务由“为我做主”转化为“我来做主”。比如,城东街道大街社区针对“大街”市场治理,按照“定需-立项-确人-征询-协商-反馈”六步走的民主协商流程,组织驻地“两代表一委员”、企业商户代表、居民代表召开民主协商会议,就大街市场管理等进行探讨和商议,充分征求了解各方意见,形成了打造大街市场夜间经济街、引进第三方管理公司进行标准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成立业主商会等让绝大多数人认可的决议。

实施“小服务”工程,助力便民利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为此,博山区深入实施“小服务”工程,进一步提升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作技能和服务水平,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完善为民服务平台建设。比如,八陡镇东顶村组建东顶村便民服务站党员“红色代办”队伍,实施党员联系户制度,让党员“红色店小二”送服务,构建起“红色朋友圈”;源泉镇岱北村投资400万元建成可容纳600人集体活动的文化礼堂,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同时,与移风易俗相结合,设有婚宴宴席场地,本村村民可免费使用该场地举行婚礼,极大地降低了村民婚礼的费用支出,有效促进了乡风民俗转变;城东街道青龙山社区“陪你到老”服务队通过边走访、边摸排、边看望的形式对特殊群体进行走访慰问,形成了定期走访慰问机制,营造了社区和谐温馨氛围;山头街道水印蓝山社区以“复兴号”动车为灵感,创新“百事窗平台一站式服务”工作法,将社区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划分为11个站点,一目了然方便群众办事,同时设立“百事窗”窗口全天为居民提供服务,近百种服务事项都可及时办理和转接,实现一站式服务。

以法治为纲,聚保障之力

实施“小调解”工程,源头解纷解难。博山区积极践行“前端工作法”,进一步完善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采用“1+1+N”制度(即一个司法行政工作室+一个法律顾问+N个品牌调解室)大力推进“小调解”工程建设。打造源泉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白塔镇因阜村、山头街道水印蓝山等司法行政工作室,设置律师会客室、调解室等,搭建起以矛盾早期预警调处、社区便民法律服务、特殊人群跟踪考察为主的综合性服务平台。甄选53名律师和法律工作者配备到全区288个村(社区)担任法律顾问,为群众开展面对面调解。开展“枫桥经验、调解达人”活动,培育N个品牌调解室,设立以调处拆迁类纠纷为主要特色的山头“和平调解室”,以调处邻里家庭类纠纷为主要特色的石马“连心调解室”等“个人品牌调解室”5个,切实提高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效能。将调解与民事诉讼有机结合,在崮山、域城2个派出法庭建立调解室,选聘专职调解员,接受法院诉后委托调解,每年成功调解案件数量占法庭案件总数的30%左右。

实施“小平安”工程,筑牢基层基础。近年来,博山区坚持重心下移,着力构筑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的村居治安防控网络,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深化“雪亮工程”、“智慧平安小区”、“和谐稳定村居”等平安创建,夯实基层力量,同时充分发挥专业化网格员队伍、社区民警、义务巡逻队等前沿力量,常态化、多角度发现隐患、跟进解决。比如,八陡镇东顶村鑫鼎苑小区“家家不安防盗窗”现象的背后是基层平安力量的支撑,一方面东顶村组建的平安志愿者巡逻队伍常态化开展夜间“看家护院”“巡逻打更”活动,另一方面加大技术资金投入,安装了高清探头48个、人脸识别、越墙报警、电子巡更系统,为小区平安提供技术保障,村民入住小区十多年来,没有出现过一起入户盗窃案件。

以德治为先,聚教化之力

实施“小乡贤”工程,贴近人缘地缘。乡贤是推进“德治”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教化乡民、泽被乡里、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具有独特作用。近年来,博山区注重培育乡贤群体,编辑出版《五洲四海博山人》优秀乡贤图书,积极扶持引导各村居成立乡贤文化理事会、评选四德乡贤人物,建成八陡镇乡贤文化馆、东顶村乡村记忆馆、城西街道乡贤广场等一批乡贤文化展示场所,开展各类乡贤文化主题活动,一方面充分发挥乡贤精英带头作用,培育文明新风,助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其亲缘、人缘、地缘优势,打好“亲情牌”“乡情牌”,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将乡贤文化力量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实施“小名人”工程,弘扬新风新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善于抓典型,让典型引路和发挥示范作用,历来是我们党重要的工作方法”。博山区大力实施“小名人”工程,坚持全民视野,突出平民视角,注重从群众中选树典型,发挥榜样力量,用先进典型教育人、引导人、带动人,营造了见贤思齐、向善向美的氛围,许多矛盾在无形之中得以消除。比如,城东街道新泰山社区以楼宇为载体,充分发掘纵向空间的潜力,在社区楼宇内墙面布建善行义举四德榜、社区小名人、身边好榜样宣传阵地,“昂扬向上”的纵向垂直化宣传体验让居民在上下楼间隙里潜移默化接受教育,同时设立主题楼宇称号,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文明新风营创中来,文明家风、崇尚科学、邻里和睦等主题楼宇一批批授牌,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志愿者等一批批好人好事在楼宇内“公开代言”,形成了文明向上的精神风貌。

实施“小家训”工程,传承嘉言懿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博山区大力实施“小家训”工程,从承载着家国一体情怀的家训中“汲取营养”,在全区广泛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征集评选活动,通过晒家风、亮家训,引导树立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关爱他人的家庭文明新风尚。比如,八陡镇东顶村依托孝文化资源优势,兴建家训广场,营造浓郁的家训文化氛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促进基层治理,同时汲取家训历史文化因子,整修村内古街,恢复老字号,重现当年风貌;源泉镇岱北村依托焦裕禄红色文化资源,在村内主要干道粉刷“二十四孝”、“焦裕禄贴心话”等优秀家风家训,建设“裕禄诚信超市”,搭建帮扶平台,村民可凭诚信积分兑换店内商品,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下一步,博山区将继续按照“打造、深化、创新”三个阶段,全覆盖式推进“八小工程”深入实施,充分释放基层自治活力,全面深化平安法治创建,不断提升社会道德风尚,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社会治理】以小见大!博山区“八小工程”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