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疫情防控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这些知识必须了解!

2020-12-01 05: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为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健康教育工作,普及防控知识,提高公众防控意识和能力,特别是促进公众将疫情防控期间养成的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延续下去,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结合重点人群、重点场所的特点,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组织编写了《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健康教育手册》。手册共分为五章,涉及常态化防控要求、新冠肺炎相关知识、个人防护要点、不同场景防护要点、健康生活方式等不同方面的63个知识点。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学习第一章《常态化防控基本知识》。

1. 为什么说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

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以来,我国境内疫情总体呈零星散发状态,境外输入病例得到有效控制,疫情防控积极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复工、复产、复学科学有序推进,社会秩序、人们的生活等逐步回归正常,疫情防控工作从应急状态转为常态化。

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人们在恢复正常学习、工作、生活秩序的同时,还要对疫情时刻保持警惕,把疫情防控意识和措施融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做好疫情反复的心理准备。随着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的来临,不排除个别地区出现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的可能,公众不用过度恐慌,要关注政府部门和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遵守和执行当地政府的防控要求。

2.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有哪些总体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转为常态化后,各地各部门要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坚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有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有力保障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

具体要求包括:

(1)要坚持预防为主:在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与他人接角触小于1米距离时应佩戴口罩;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应佩戴ロ罩;身体出现不适,前往医院就医人员应佩戴口罩。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减少聚集性活动的人员数量;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养成勤洗手、使用公勺公筷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袖遮挡。工作生活场所加强通风消毒

(2)要落实“四早”措施:对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早发现、早报告。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落实早隔离、早治疗措施。依法依规、科学划定防控区域范围至楼栋、病区、居民小区、自然村组等最小单元,果断采取措施切断传播途径,尽最大可能降低感染风险。

(3)要突出重点环节: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分类有序开放公共场所,加强社区防控,继续做好医疗机构、学校、养老机构、福利院等重点机构的疫情防控工作,指导儿童、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做好个人防护。

(4)要强化支撑保障:加快检测试剂和设备研发,提高核酸检测能力,扩大检测范围,对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其他人群“愿检尽检”。要发挥大数据作用,推动各地落实“健康码”互通互认。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落实主管责任,强化对各地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各企事业单位要落实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各地要按照分区分级精准动态调整风险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各项配套工作方案,一旦发生疫情,及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实施精准防控。

3. 什么是分区分级精准防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新冠肺炎实施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以县(区)为单位,依据辖区人口、发病情况综合研判,科学划分疫情风险等级,明确分级分类的防控策略。

(1)低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策略。加强疫情严重地区以及高风险地区流入人员的跟踪管理,做好健康监测和服务。医疗机构加强发热门诊病例监测、发现、报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督促、指导城乡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等严格落实社区防控措施,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公众防病知识和防护技能普及等工作。

(2)中风险地区:实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策略。在采取低风险地区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做好医疗救治、疾病防控相关人员、物资、场所等方面的准备,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和管理。以学校班级、楼房单元、工厂工作间、工作场所办公室等为最小单位,以病例发现、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分析为线索,合理确定防控管理的场所和人员,实施针对性防控措施。无确诊病例的乡镇(街道)、城乡社区可参照低风险地区采取防控措施。

(3)高风险地区:实施“内防扩散、外防输出、严格管控”策略。在采取中风险地区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停止聚集性活动,依法按程序审批后可实行区域交通管控。以县域为单位,全面排查发热患者,及时收治和管理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对密切接触者实行隔离医学观察。对发生社区传播或聚集性疫情的城市居民小区(农村自然村)的相关场所进行消毒,采取限制人员聚集、进出等管控措施。

不同风险等级对应不同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要求,及时关注自己所在地区或即将前往地区的风险等级,对确保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出行非常重要。公众可使用中国政府网或相应APP上的“疫情风险等级查询”应用,实时查询各地的风险等级。目前在常态化防控下,有些地区风险等级划分已精准到乡镇(街道)甚至社区一级。

4. 为什么常态化疫情防控还要坚持“四早”?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关键措施,简称“四早”。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会形成新的感染和流行。所以对传染病的预防和管制措施可以分为三类,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传染源是指体内带有能引起疾病的细菌、病毒或寄生虫等,并能传染给其他个体的人和动物。新冠肺炎的传染源主要是新冠肺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坚持“四早”,就是做到对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引起更大范围的流行,保护更广大人群的健康;同时,通过“四早”,也能及时发现并救治患者,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人们生命安全和健康的损害。

对个人来讲,每个人都应该提高疾病风险意识,出现新冠肺炎的可疑症状要及时就诊,特别是有聚会、出差、旅行等可疑暴露史者,更应提高警惕。

5. 什么是“健康码”?

“健康码”是针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推出的个人健康信息、活动信息追踪研判系统,由个人自行网上申报,经后台审核后,即可生成属于个人的二维码,该二维码作为个人在某一地区出入通行的电子凭证,实现一次申报,当地通用。

疫情期间,拟进入办公区、商场、超市、学校、生活小区等公共场所的人员,必须申领到“绿码”后才能进入。此外,“健康码”的后台数据是实时更新的,是一个动态监测过程,“健康码”的颜色会根据个人的健康信息变化及环境暴露史等情况发生改变。

对于没有智能手机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各地也采取了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些地区是凭身份证到社区申领纸质健康卡(有效期14天),老年人持健康卡出行;有些地区是由老年人向工作人员出示身份证,由工作人员代查相关出行和健康信息;有些地区采用刷身份证代替刷“健康码”,实行“卡码合一”。

6. 为什么要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鼻腔、咽部、下呼吸道等处“定居”并进行繁殖,通过采集鼻咽拭子、痰液等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可以判断人体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

在人群中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对早诊早治、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密切接触者及公众等人群中进行核酸检测,有助于及早发现感染者,特别是及早发现那些已经感染了病毒但尚未出现症状的人,从而及早采取隔离和治疗措施,既可以避免传染他人又可以减少自身发展成重症的风险。在北京市新发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和辽宁省大连市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防控过程中,因为采取了早期核酸检测和筛查,成功减少了重症病例的产生。因此,根据要求科学合理地开展核酸检测,既有利于精准防控,维护群众健康,又有利于保障人员合理流动,推动社会经济和生产生活秩序的全面恢复。

7. 哪些人需要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加快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要积极扩大检测范围,全力排查风险隐患。

(1)重点人群“应检尽检”。重点人群包括8类:密切接触者、境外入境人员、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人员、监所工作人员、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

(2)其他人群“愿检尽检”。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确定和动态调整优先检测人群。

(3)加强公众监测预警。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定期对普通人群进行抽样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做好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和监测预警工作。

各地要根据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和检测能力,确定并动态调整检测策略和人群范围。作为普通公众,应当按照当地疫情防控的要求,积极配合核酸检测工作,既是保护自己和家人,也是保护大家的健康。

8.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与血清学抗体检测有何不同?

判断人体内是否感染了新冠病毒,有两种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一种是核酸检测,一种是血清学抗体检测。

核酸检测主要是检测鼻咽拭子、咽拭子、痰液等标本中是否有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代表感染了新冠病毒。通过核酸检测筛查新冠病毒感染者,是实现“早发现”和“早诊断”最重要的手段和措施,有助于后续尽早给予治疗和干预,减少重症和死亡。人群核酸检测能协助判定疫情规模和流行阶段,同时可用于判断传染性的大小和作为解除隔离的依据。

血清学抗体检测主要检测血清中针对新冠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即人体在感染新冠病毒后产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蛋白质。在感染的不同时期,出现的抗体类型不同,所以血清学抗体检测主要用于判断既往感染、恢复期诊断、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以及疫苗效果评估等。抗体检测阳性提示被检查者处在恢复期,或者曾经感染过,或者接种过疫苗,需要结合核酸检测结果作出综合分析。目前,对新冠肺炎的诊断治疗已有标准化技术方案,检查结果出来后需及时咨询专科医生。

9. 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复阳”的人是否具有传染性?

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在复查过程中发现有极少部分患者出现核酸复检阳性(简称“复阳”)的情况。“复阳”的原因很多,可能与采样方法、取样部位、检测试剂灵敏度等有关。“复阳”的机理仍不清楚,尚待研究。核酸“复阳”者提示体内可能还有核酸片段,目前尚未发现“复阳”者有传染他人的现象,也没有发现“复阳”者病情加重的情况。对于“复阳”者,需监测其健康状况变化,但是否进行隔离观察,需要结合临床表现、血清抗体检和免疫功能指标等进行综合判断。

10. 个人在传染病疫情防控中有哪些责任和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公民在疫情防控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

第十二条: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十六条: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第二十七条: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第三十一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第七十七条:任何个人违反相关规定,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来源:宿州埇桥发布

扫二维码

下载客户端

魅力霍林河

霍林郭勒融媒体中心

魅力霍林河微信公众号

邮箱:meilihuolinhe@126.com

电话:0475—7966565

原标题:《疫情防控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这些知识必须了解!》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