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弘扬“麻怀干劲” 投身建设美丽乡村——记全国劳动模范、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

贵州党建云
2020-12-03 14:5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11月24日晚7时许,随着南航CZ8916航班稳稳降落,我省进京接受表彰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载誉而归。黔南州罗甸县麻怀村邓迎香也在其中,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这个表彰代表了我国劳动者的最高荣誉。

图为邓迎香(左)在北京领奖时的照片

千锤万凿出深山,凝望“麻怀隧道”,邓迎香信心十足,“以前的‘麻怀干劲’是要打通出山路、实现吃饱穿暖的朴素愿望。现在的‘麻怀干劲’就是要带领乡亲努力发展产业,建设美丽乡村,让村民过上更加幸福的日子。”

车辆正在穿过麻怀隧道

一次邀约,通了三条产业路

2017年10月19日,在习总书记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代表团讨论后,十九大代表邓迎香向习总书记发出口头邀约,希望总书记能够到麻怀村看看村子里的变化。

“习总书记来了看什么?”“如何把迎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做大做强?”“如何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脱贫致富?”这些问题萦绕在邓迎香心头,久久不散。

从北京回来后,邓迎香步履更匆忙了。她将周边民进村、田坝村、联合村和麻怀村几个村的群众也“团拢”过来,采取联合党组织的方式把基层组织做大,把村集体做强。

要联合要发展,没有路不行,邓迎香找县里要支持、找企业去化缘,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条长三公里多的路通到了小田坝组,那里的村民们种上了辣椒;一条长二公里多的路通到了摆台组,村民养上了黑毛猪;那条通往麻怀村长8公里宽4米的路拓宽至6.5米,可容大货车通行,麻怀村的香菇种植从30亩扩大到了70亩。

自2018年麻怀村开始大棚养殖食用菌至今,村民在基地领取的务工费一共42万余元。在邓迎香的带领下,麻怀联村党委规划好了产业布局,在原迎贵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成立了贵州迎香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注册“邓迎香”品牌,采取公司投资引领、农户参股分红方式等发展模式。因地制宜推进了香菇、药材种植,鹌鹑、黑毛猪养殖等乡村产业,组织各村能人带头发展,开展餐饮服务、乡村旅游、劳务输出等工作。

“以前哪里能想象到,会有一天能在村里出租房子赚钱啊,并且在我们这个年纪还能在村里务工赚钱。”年近耄耋的麻怀村村民任兴华和唐福华夫妻两人,在谈起村里的变化时,感慨之情溢于言表。如今,两位老人在村里的种植基地通过挖沟、在辣椒厂务工,一天能有上百元的收入。

正是凭借着敢闯敢拼、不等不靠的“麻怀干劲”,麻怀村实现了贫困村到“先进村”的华丽蜕变。“终于有点看头了。”邓迎香始终记着对习总书记的口头邀约,并为之不懈奋斗。

善借外力,联市共营共销谋发展

“我输在了文化上,但是我不能输在精神上,更不能输在信仰上。”邓迎香给自己的评价是“脸皮很厚”的人,为了村子的发展,她可以锲而不舍的坚持到最后。就像当初为了修路的水泥,邓迎香和丈夫蹲守在县政府会议室外,等领导开完会后反映情况,3个小时过去了、4个小时过去了……丈夫没熬住先行离开,留下固执的邓迎香继续蹲守。领导为邓迎香的坚持所感动,热情地接待她,并在了解诉求后为之协调解决了40吨的水泥,调动了20台挖机,将8公里4米宽的的入村公路拓宽到6.5米,可容大货车通行。

在发展产业之初,两眼一抹黑的邓迎香四处奔走找项目。听说食用菌每棒可采摘1斤赚1块钱,村民们买回5000多棒食用菌种,精心管理,结果因为培育技术不到位,到了收割时菌菇的收成每棒不足6两,亏损严重。邓迎香没有气馁,继续研究方案,听说福泉有基地、贵州大学有专家、贵阳有公司……她往往二话不说就赶过去,自报家门取技术经。

培育菌种

“村里缺乏企业,我们就引进企业,缺乏人才,我们就引进人才。”在邓迎香的努力下,2018年,贵阳市农业农垦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入驻麻怀村,按照“龙头企业+基地+村集体+贫困户”的模式,投资500多万元发展食用菌产业。采取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经营权三级分红和群众劳务分红的方式,与当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传带帮的方式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让贫困户实现就近就业、增加收入。自此,麻怀村开启“联市共营”之路。

“产销产销,没有销路可不行。”产业稳了之后,邓迎香靠着“厚脸皮”辗转联系上了中商惠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一春,向张一春发出邀请,让他出任麻怀村“名誉村长”,为麻怀村打开了“联市共销”的渠道。就这样,麻怀村的农特产品搭上了销售快车,借助中商惠民在全国社区超市、便利店资源,通过农超对接落实产业扶贫,帮助村里特色产品如火龙果、香瓜等特色农产品实现商业化、产业化的价值。

“如今,我们的各类原生态产品卖到了阿里巴巴和海底捞,受到了一致好评,未来,麻怀村的产品不愁卖。”邓迎香一脸自豪道,此外,她有意“升级”麻怀,打造体验式乡村旅游,“帮助人们留住乡愁”。

描绘蓝图,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

那边村民如火如荼忙产业发展,“邓迎香香菇”、“邓迎香鹌鹑蛋”、“邓迎香糯米酒酿”……陆续上市。这边邓迎香却又开始发愁了。愁啥?“土地太破碎了,种植只是小打小闹,我想找到一条真正可持续发展的路子。”邓迎香总是习惯事事想在前、谋划在前。

记者问到邓迎香这次北京之行的收获,她回答:“我要‘画’好乡村振兴的蓝图”。从北京接受“全国劳模表彰”回来后,邓迎香的信心更足了,视野更广了,带民致富的思路更清晰了。几番考察思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终于确定下来。其实,在此之前,在她心中,早有蓝图,一是引进外力,投资建厂,做成品销售;二是把麻怀建成一个集教育基地、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美丽新农村。她现在要做的就是为麻怀村的发展蓝图着色添彩,“画”好这幅美丽乡村的图景。

地处麻山腹地的罗甸县麻怀村,土地破碎、喀斯特峰丛环伺,导致麻怀村的产业无法形成规模化发展,麻怀村的产业多且杂、零而散,农产品产量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邓迎香与村民在处理辣椒

今年2月,麻怀村引进500万投资注册了贵州迎香食品有限公司,建成一条辣椒制品生产线,“邓迎香辣椒”日产量10000瓶,均送往中商惠民在全国社区超市、便利店进行销售,市场反响好,产品供不应求。自今年7月投产以来,已生产70000瓶。邓迎香已着手筹备第二条辣椒制品生产线。生产线所需的原材料除了向麻怀村及周边村寨收购,还辐射到了惠水等罗甸周边地区。她说:“作为新时代的全国劳模,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我有责任有义务带领更多的人一起致富。”

当地脱贫根基得到不断夯实,村民致富路越走越宽广。麻怀村花了13年打通的人工隧道,现在也成了当地旅游发展的吸引点,“非洲人都来了村里几次。”邓迎香对未来充满希望,“中国天眼距离麻怀就7公里,罗甸还有大小井风景区,而麻怀正处在两地中间,三个景点串联在一起,肯定能大发展。”

如今的麻怀村是贵州省委党校、贵阳市委党校、黔南州委党校、贵州大学党员教育实践基地,还被设立为罗甸县委党校分校,常年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前来参观学习的干部群众,一批接着一批。2019年10月份以来,麻怀村接待外来参观人员达20000余人次。村民们种的蔬菜、特色农产品正好供应给来前来培训学习和旅游的人。

“现在我们的学员宿舍只能住最多只能住62人,下一步我们要建民宿,扩建200个房间,接更大的学习团和旅游团。”谈及麻怀村教育实践基地的发展,邓迎香有着自己的打算,组建村级宣讲团,讲好麻怀故事,弘扬“大关精神”和“麻怀干劲”,在黔南的麻山深处树立起一面耀眼的精神旗帜,是她此次参加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回来后想做的事情之一。

来源:黔南热线

原标题:《弘扬“麻怀干劲” 投身建设美丽乡村——记全国劳动模范、罗甸县沫阳镇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

阅读原文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