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陕西人民出版社建社70年全国征文|王蓬:我的第一本书

2020-12-05 19:0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书海钩沉(作者篇)

 

王蓬曾20次探访从长安到罗马的丝路

我的第一本书

——写在祝贺陕西人民出版社成立七十周年之际

文/王蓬

我的第一本书是短篇小说集《油菜花开的夜晚》,收入1977年至1982年创作的20个短篇小说,共168千字。由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9月出版。印数:10000册。定价:0.71元。责编:马卫革。尽管只是小32开,薄薄的一本,但对正在文学道路上苦苦跋涉的我却是莫大的支持和鼓舞。其实,对任何一个作家来讲,第一本书的出版都是极其重要乃至会改变命运的事情。

我的文学梦起于1963年,我正上初中,在《汉中日报》见到同村蒿文杰发表快板《张寨新变》《修新房》,占了多半个版,十分羡慕。蒿文杰故乡在秦岭腹地留侯镇。1958年就在县报发表民歌,后来阴差阳错,入赘到我所在村落。改革开放后,他创建的《农二哥诗社》拍成专题片在央视播放,被称作“为全国农村文学社团发展指明了方向”。2001年全国召开第六次作代会,蒿文杰和我都与会,一村产生两个代表,开全国先例,这是后话。

 

王蓬著作《油菜花开的夜晚》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9月出版

1964年我初中毕业,因政审落选回乡务农,农活严酷,又逢“四清”,写作更是白日做梦。在漫长的18年里,我与蒿文杰都是生活在底层的农民。首先得用原始沉重的工具养家糊口。都曾被派到筑路或水利工地。蒿文杰能编快板,在百无聊赖的冬夜最受欢迎。正缘于此,工地成立宣传组,我和蒿文杰便同为其成员,正式开始写作。

我作品最早是1973年3月18日在《汉中日报》发表了两首学大寨的诗歌。之后在省级报刊发表过近十篇革命故事,其实就是短篇小说在当时的叫法。至于希望出版自已第一本书的念头何时在心里泛起,已无准确记忆。但早在读初中时,我就见到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的一套萌芽丛书,都是当时露头的青年作家作品集,小32开本,可以装在衣服口袋随时阅读,十分喜爱。“文革”时省作协人员都下放各地。作家周竞分到汉中洋县,他的第一本著作《大地绘图员》就收入进萌芽丛书。周竞原来在铁路工地当工人,爱好写作,因在基层,修铁路天南地北,所写作品题材广泛,文字朴素,所以被当文学新人培养,《大地绘图员》出版后即调进中国作协西安分会当专业作家。另外,“文革”前还流行过一种袖珍读本,比如王汶石的《沙滩上》,就仅收入几个短篇小说,什么时间自己也能出版一本像这样的著作的念头便在心头泛起,像地平线上竖起一叶风帆,在时时向自己发出招唤。

 

1980年陕西作家群。左起京夫、路遥、蔣金彦、徐岳、邹志安、陈忠实、王蓬、贾平凹、王晓新

这叶风帆在1981年前后显露身影,且正应古语:“人强不如势强”,是新时期文学潮流使然。那时,我差不多已发表20几个短篇小说,若结集一本小册子,够了。但我与任何一家出版社都无联系,也不认识任何人。没想到出版社主动与我联系了。其时我还在农村务农,突然收到陕西人民出版社陈策贤一封来信,毛笔书写,洋洋洒洒好几页,主要意思是为了展示陕西新时期文学成果,出版社研究决定设立支持文学新人的《秦岭文学丛书》,由文艺编辑室负责。还附着一份入选名单,大都是当时露头的陕西青年作家,有陈忠实、路遥、贾平凹、莫伸、王蓬、邹志安、李凤杰、京夫、王晓新等。要求是近年公开发表的短篇小说,总字数在20万字以内。我打问后得知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主任正是陈策贤,自然喜出望外。

后来听作协熟悉情况的人讲,这套新人丛书的提议与《延河》1981年元月推出的“陕西青年作家小说专号”有关。1980年夏,陕西作协在秦岭太白县召开农村题材座谈会,对新时期文学“第一梯队”重点作者进行研讨,留下了那张有划时代意义的陕西九位青年作家合影。还决定发一期“陕西青年作家小说专号”第一次向全国公布自己的青年作家,配发照片、小传,高规格地隆重推出。

 

陕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的《秦岭文学丛书》(部分)

1981年《延河》元月号,推出了莫伸、路遥、王晓新、邹志安、陈忠实、王蓬、贾平凹、李天芳、京夫(按作品顺序)九位青年作家的作品。当时在全国众多刊物中尚属首次,影响颇大,许多报刊都发文章介绍。在这个大背景下,陕西人民出版社决定出《秦岭文学丛书》,支持陕西文学新人,这便是我接到陕人社陈策贤约稿信的由来。

曾经遥不可及的念头如今变得触手可及,我立刻行动起来,从发表的作品中挑选可以集结的作品。我的短篇小说最早是1973年6月3日发表在《汉中日报》的《打麦场上》,3000多字,几乎一个整版。之后,还在《陕西日报》《陕西文艺》(即《延河》)《群众艺术》乃至上海《朝霞》发表过将近十个短篇小说。客观地讲这些作品对任何一个文学作者讲,都是必不可少的磨炼。难免稚嫩局限,更重要的是带着“文革”时代色彩。1975年冬陕西省作协恢复后首次召开的短篇小说改稿会,陈忠实、路遥、贾平凹、邹志安、京夫、李凤杰、徐岳、王晓新等和我都是参会者。修改好的作品也都陆续发在《陕西文艺》即《延河》上,历史就是这么走过来的。选择时我没有收入这些作品。我定下的入选界线是从1977年5期在《陕西文艺》发表的《学医记》开始,至1982年在《人民文学》《北京文学》、天津《新港》、宁夏《朔方》、河南《奔流》、《陕西日报》等省级报刊发表的20个短篇小说,当时没有复印机,直接从刊物中拆取出来编出顺序结集,因都是农村题材,范围没出陕南,故最初的书名叫《绿色的乡土》,寄给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室主任陈策贤。后来的书名《油菜花开的夜晚》是责编马卫革起的,她在审阅书稿时觉得用《油菜花开的夜晚》更好。马卫革是高干子女,父亲当过省委书记,她后来成为陕西少儿出版社社长。但在接触中很随和,好商量,小说集很顺利地在1983年9月出版。印数1万册。

由于是第一本书,我购300册分赠文友。当然,我也得到文友的回赠,尤其是同时列入《秦岭文学丛书》的陕西青年作家,我现在还有陈忠实的《乡村》、邹志安的《乡情》、贾平凹的《山地笔记》、莫伸的《恽春华》、赵熙的《长城魂》、徐岳的《小门长》、王晓新的《诗圣阎大头》等。

 

2001年王蓬与蒿文杰同时参加第六次全国作代会,此为陕西代表团。举牌者为蒿文杰,后排右四为王蓬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油菜花开的夜晚》的出版,在读者、在文学界引起很大反响。时任汉中地委宣传部部长王世清,是去过延安的老干部,资格很老。他专门到我参加工作的群艺馆讲,这是汉中解放后出版的第一本小说集,要给作者奖励,还要创造条件继续提高,这也是我能顺利进北京文讲所学习的原因。其时,在陕理工子校任教的韩梅村先生原为陕师大国学大家霍松林高足,在西安任教。为解决爱人“农转非”调来汉中。他曾著《霍松林评传》,是著名文学评论家。接到我送去的《油菜花开的夜晚》后,逐篇阅读,分别从人物塑造、艺术特色、文字语言写出九篇系列评论在报刊连载。此外著名评论家曾镇南、王愚,著名作家陈忠实、李凤杰、晓雷等人都在报刊著文评述。贾平凹写出4000多字的评论《王蓬论》,他说:“细读这本结集,无论是往来于猪场与移迁到乡下的工厂之间的年轻寡妇银秀(《银秀嫂》),无论是历经风雨的百年物事老楸树下的老幺爹(《老楸树下》),还是关蓥山的猎手年子才(《猎手传奇》),再是竹林寨的六婶(《竹林寨的喜日》),无不观事观物富于想象,构思谋篇注重意境,用笔轻细,色彩却绚丽,行文舒缓,引人而入胜。他是很有才力,善述哀,长言情,文能续断之,断续之,飞跃升腾,在陕西作家中有阴柔灵性之美的,就不能不算作他了。”在认真对小说著作论述分析之后,贾平凹针对陕西文学创作现状,郑重提出这样的观点:“产生了以路遥为代表的陕北作家特色,以陈忠实为代表的关中作家特色,以王蓬为代表的陕南作家特色。”

第一本书的出版,还使我得到另外几个第一。首先是平生第一次有了存款。稿酬当时千字10元,共1680元。除去扣税与购书,实得1250元。其时我正要赴北京中国作协文讲所学习,拿出千元交给妻子,其余带着去京。妻子说这么大一笔钱放家里不安全,拿去银行存了,还是三年定期。三年后,妻与两个女儿“农转非”,进城无工作,干脆摆书摊。取出存款本息超过1500元,正好做本开张,这是另外一个话题。第一本书还引来第一次研讨会,我们这期文讲所学员正向鲁院过渡,实为鲁院一期,学制两年。除课堂授课,学员相互交流也是重要内容。我所在第五组学员依据《油菜花开的夜晚》进行了一次热烈而诚恳的讨论。讨论纪要刊发在文讲所学刊上。也正是因为这本书产生的影响,1984年我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会员证号1013。说明当时全国会员刚过千人,现在已过万人了。

 

《油菜花开的夜晚》原版上海古旧书社售价380元

值得记叙的一笔是,由于《油菜花开的夜晚》出版距今快40年,手边存书无几,几家大学与图书馆专门要第一本书。无奈之中,我在汉中风景路古旧书店曾用20元一册回收,是原价0.71元的30倍。上海年过八旬的张熹先生(系我采写过首条穿越秦岭的川陕公路工程师张佐周长子)在上海一家古旧书店看见《油菜花开的夜晚》出售,标价380元,是原价450倍,他用手机拍照片发给我。也有人说为何不再版?其实,2013年西安出版社出版我的中短篇小说精选时仍用《油菜花开的夜晚》作书名,但内容、版本已不是一回事。这也给我第一本书带上某种喜剧色彩。

转瞬之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书距今快40年了,由陕西人民出版社派生出去的太白文艺出版社还出版过我的散文集《汉中女子》(1998年)、蜀道专著《山河岁月》(1999年)以及丝路系列《从长安到罗马》《从长安到拉萨》《从长安到川滇》(2018年)等。现在的书越出越讲究:大开本、软精装、插图、拔凸……相比之下,第一本《油菜花开的夜晚》就像没见过世面的村姑,瘦小、单薄、青涩,但她的本色、朴素以及陕西人民出版社推出《秦岭文学丛书》,所代表的20世纪80年代那个充满朝气、活力与希望的年代却不容忽视,无法取代。在我的文学生涯中熠熠生辉,铭记永远。

 

王蓬和他的著作

作者简介:王蓬,国家一级作家二级岗位(二级教授),曾任陕西作协副主席、汉中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创作50余年,结集50余部。曾获国家图书奖、冰心散文奖、柳青文学奖、全国首届徐霞客游记奖等多项奖励,并有多种著述翻译国外。系国务院享受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