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海龙圣母的来历及民间信仰

2020-12-05 17: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灵台县志》民间传说篇,有一篇《海龙圣母的传说》,传说的主人公海龙圣母的故事在民间老幼皆知,广为传扬,并形成了比较广泛的民间信仰,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海龙圣母故里——横渠村。横渠村位于灵台县梁原乡西十六华里之黑河川最宽阔处,黑河(古称汭河)水悠悠由西向东沿着南山根穿过。因村域内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沟,名芋园沟,沟里有一条河流,名西河渠,河水由北向南潺潺流淌,西河渠水将东西走向的横渠川区割裂成东西两半,横渠村因此而得名横渠。

横渠,地理条件优越,川地广阔,这里是黑河河床最宽阔的地段之一,在唐代武康郡王李元谅时期曾修有“逼水珠”一处,使2000多亩川区良田旱涝保收,成为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生命田。

横渠,人杰地灵,物埠民康。早在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先周时期,周天子赐给“克”(诸侯人名)大片土地寒山和溥原,寒山、溥原就在梁原乡,所赐土地也涉及到横渠一带。这里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汉墓群。唐贞元四年(788年--794年)武康王李元谅军队垦田,每年收粮数十万斛,其中一部分也生产在横渠一带。更为神秘的地方还是北上冢子塬有两处高大的坟墓,它是谁的墓?让人们猜想颇多。最具魅力旳是,明代万历年间,横渠曾出现了一位“逸仙” ----海龙圣母,此后,横渠一名便名扬陕、甘、宁三省区。

海龙圣母历史上确有其人。原来,有横渠之女,出嫁到陕西省长武县彭公镇彭公村魏家堡魏姓人家为妻。该女生有一女,名叫钗儿。钗儿七岁许,父母双亡。年幼不能自立的钗儿,由横渠娘舅家扶养。钗儿来到横渠舅家后,住在九沟湾的窑洞里,每天以牧羊为生。钗儿从小害了一头秃疮,自愧不如人,很少与同龄人玩耍。每日牧出,钗儿手捻羊毛线成癖。后来,娘舅家请来良医为她医病,病情虽然好转,但并没有除根。钗儿聪明过人,每年春夏秋之季自己寻找蒲公英(俗称:阔搂搂,一种草药)洗净,放羊时偷偷捣烂敷在头上,回家时又在沟底水中将头洗净。

转眼到了十一岁。深秋的有一天,钗儿向嫂嫂借铜镜照容颜,嫂嫂诧异。于是,偷偷观看,眼前情况使她大吃一惊,只见钗儿黑油油的秀发随风飘扬,似仙女下凡一般。这一天,钗儿失踪了。娘舅家亲朋好友分别在平凉府辖区以及周边的长武、凤翔、固原等地找寻多次,无果而归。

光阴似箭。转眼间嫂嫂到了暮年,闻听人说,钗儿在华亭海龙山上专为人治秃疮头病。平凉府、固原府、凤翔府病人涌拥而至,钗儿医术声名远播。此举也惊动了地方官员,有人专以此事上奏万历皇帝,曰:“海龙山上出现了一位远近闻名的逸仙”。这一年,关中、陇东天气大旱,庄稼眼看枯死,地方官员心急如焚无能为力,只好上奏朝廷解救旱情。朝臣说道:“海龙山有位‘逸仙’,听说她会呼风唤雨,可否请她解救旱情?”万历皇帝说道:“她如果能使天上下雨解救旱情,朕便亲自赦封于她。”后果然大雨下了三天三夜,旱情得以缓解,群众欢呼雀跃,奔走相告,高呼“逸仙显灵”!民间传说,万历皇帝于十二年赦封钗儿为“海龙圣母”,并向固原府、平凉府、凤翔府下有昭书。

嫂嫂得到确实消息后,决心找她见上一面。嫂嫂烙了些干粮路上备用,顺手拿了烧炕的灰耙子,出门后猛然发现,大门蒿子上挂着一根羊毛线不停地迎风飘动,甚是夺眼。她身不由已地凑过去看,那不正是钗儿捻的羊毛线吗?嫂嫂沿着羊毛线,一直走呀走呀,走到了华亭县上关乡的海龙山上。这时,羊毛线突然不见了,只见求医病人接二连三,她行步走到药房门口,将灰耙子顺手插在药房门外土推上。进门见一位老者,便说明来历,老者喜出望外告诉她,他就是钗儿的丈夫,专门为病人在此抓中草药。还告诉她,钗儿还生有一女。嫂嫂忙问钗儿身在何处?老者领嫂嫂到了山下海龙洞。海龙洞进深七十多米,洞顶水声滴嗒,长年不断地下坠成潭,只见钗儿端坐在那里不动,己座化成仙了,时年71岁。灰耙子后来竟生根长成一棵大树,屹立在大殿门外。钗儿墓就在大殿背后。

从此以后,长武府、固原府、平凉府、凤翔府每逢天气大早之年,群众都会自发组成团队,选择钗儿生日即农历7月12日,前去海龙山上“取雨”。说也奇怪,每每“取雨”总是如愿以偿。一时间,三府和长武各县,大修海龙圣母庙宇蔚然成风,形成了海龙圣母民间信仰崇拜现象。华亭县境内海龙圣母庙修得最多,崇信县也有三处,分别在黄花乡高庄王村、新窑镇戚家川村、锦屏镇关河村。横渠村盘龙山海龙圣母庙香火绵延,每年七月十二的庙会大戏连台,民间香客如云,朝圣者络绎不绝。长武县彭公镇彭公村2011至2014年改扩建的彭公民俗馆中,海龙圣母庙位列民俗馆之首殿,作为长武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彭公村遗址”被咸阳市树立为新时期乡村道德建设的典范,《长武民俗》一书有记载,咸阳日报做了整版报道。

海龙圣母作为一种民间文化现象,信仰有血有肉,成就有型有体,其影响之广泛深远,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从正面积极挖掘引导,使之更好地与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适应相协调,发挥健康向上的作用。

华亭海龙山

长武彭公民俗馆

(撰稿人:马长春 李培君 李永春)

出品:灵台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原标题:《海龙圣母的来历及民间信仰》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