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指标转出就能变“无车家庭”?专业人士解析北京“摇号”新政

红星新闻
2020-12-08 08:59
直击现场 >
字号

明年1月1日起,新修订的《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和《〈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实施细则》将正式实施。

相较于征求意见稿,正式版进行了3点优化:调整家庭新能源指标占比,设置三年过渡期;增加了制造业企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以“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为条件申请指标;鼓励存量车“油改电”,持普通小客车指标购置的新能源小客车在出售、报废后,仍然可以申请普通小客车更新指标。

“无车家庭”该如何界定?新政能否一定程度遏制“假结婚假离婚以求指标”的现象?就此红星新闻记者咨询了相关专业人士。

“多车家庭”想变“无车家庭”?不可能

新政中提到,“无车家庭”主申请人需满足三个条件:住所在北京市;名下没有北京市登记的小客车;具有有效驾照。主申请人的配偶、子女及双方父母均可作为其他家庭申请人参与,前提是:住所地在北京市;申请人及配偶名下没有北京市登记的小客车。

同时,针对个人名下拥有多车的情况,新政中还提到了“车辆转移”问题——在一定前提下,允许车主向其名下没有本市登记小客车的配偶、子女、父母转移登记多余的车辆。

前提条件并不限定受让人有无指标,但要求:配偶需满足婚姻存续期满一年;子女和父母要符合“住所地在本市的个人”、亲属关系存续期满一年的条件。

如果1人名下有多车,通过转移方式,是否可以变成“无车”状态再去申请“无车家庭”?记者在咨询北京市政务服务窗口时发现,这种操作并不可行。

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以上车辆转移登记规定,是在“第二辆及以上”才有效。如果夫妻名下只有一辆车,该车只能在夫妻之间变更,无法转给其他人。即,拥有一辆车的夫妇无法通过转出方式变为“无车家庭”。

当在一人多车的情况下,可以转移给双方父母或子女,但依然是“有车家庭”。例如夫妻二人有3辆车,也只能转出1辆。

此外,记者注意到,其他家庭申请人参与时,也要注意配偶的车辆情况。以一对夫妻名下有一车为例,假如车在男方名下,即便双方父母均无车,女方也不能同自己父母去申请“无车家庭”。

倘若这对夫妻在今年6月1日后离婚,女方想跟父母组成“无车家庭”,还有个“10年之限”——这样一来,就是为了杜绝“钻政策漏洞”的情况出现,而2020年6月1日,正是“摇号新规”征求意见稿发布的日子。

摇号新政对个人有影响,有三年过渡期

新政中增加以“无车家庭”为单位摇号和积分排序的指标配置方式,同时,指标配置向“无车家庭”倾斜照顾,通过赋予“无车家庭”明显高于个人的普通指标摇号中签率和新能源指标配额数量,优先解决“无车家庭”群体的拥车需求。这也是优化调整中最核心的内容。

通过家庭积分赋予“无车家庭”远高于个人的中签概率。同时家庭申请人越多,家庭总积分就越高,获得指标的概率也更高。

而在优先向“无车家庭”配置指标中,新能源指标的占比情况里设置了“三年过渡期”——这出自征求意见,公众意见主要集中在家庭新能源指标占比过高,影响了正在轮候新能源指标的个人利益。

正式版中提到,除了配置给单位的指标和营运小客车指标以外,2021年新能源小客车配置指标数量的60%优先向“无车家庭”配置,其余向个人配置;2022年度该比例调整为70%;2023年度及以后该比例调整为80%。

这样会否影响到个人申请者?城市交通专家徐康明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提到,新政考虑了不同家庭间用车需求的差异,是从“横向公平”转变为“纵向公平”。他认为,向家庭倾斜,反过来说就是对个体申请者有影响,但三年过渡期也缓解了这个问题。

徐康明提到,原先的“横向公平”,是每个参与者不分年龄和家庭状况,得到机动车购车指标这一公共资源的概率是相对一致的。新政考虑了家庭人员组成差异、参与摇号时间长短,实际上区分出了不同家庭用车需求的差异,这样的平衡叫作“纵向公平”,是更综合意义上的公平。

同时,在新政中转移登记环节还设置了“亲属关系存续年限”,即:政策规定在办理夫妻间车辆变更登记、离婚析产车辆转移登记时,需满足婚姻存续期满1年的条件;个人名下有2辆及以上本市登记的小客车的,在办理向配偶、子女、父母转移登记车辆时,受让方与车辆登记所有人的亲属关系存续期也需满1年。启动实施后,将借助婚姻、人口信息大数据进行严格审核。

徐康明认为,此前出现过为了购车指标“假结婚假离婚”现象,在新政的限定下也可以得到有效遏制。

(原题为:《指标转出就能变“无车家庭”吗?北京“摇号”新政你还需要了解这些》)

    责任编辑:徐笛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