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位县委书记的脱贫攻坚手记:决胜整县摘帽的日子

2020-12-08 11: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脱贫攻坚已进入2019年,这一年对平利来说,显得极为重要,能不能如期摘帽,能不能继续创优,能不能再创佳绩,既关系到脱贫攻坚的成色和质量,更关系到全面小康,作为县委书记,我不敢有丝毫停顿,必须要先行一步,集中精力,撸起袖子,与全县人民一起打赢打好这场最后决战。

蓦然回首,几年来,在全县干部群众的苦干实干下,我们的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成绩,2.8万人通过努力摘下贫困帽,平利在陕西省考核评估连续五次全省第一,连续两年荣获全省优秀。这让我感到既欣慰又担忧,欣慰的是我们的努力终有所获,担忧的是还有1.9万贫困户没有脱贫。面对他们期盼脱贫的目光,我唯有下非常之功,用非常之法,思非常之策,出非常之力,才能在决胜整县摘帽之年高质量打赢这场收官战。

1

下沉一线的日子

——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只有领导干部亲力亲为、靠前指挥,才能凝聚起总攻的强大合力。

春节前,我利用务工群众返乡、农村群众“冬闲”这个时间,走访了部分镇村,有意了解了贫困村干部帮扶、后续扶持、攻坚状态,在走访中发现,大多数干部能够保持冲刺的劲头,也有极少部分村,由于连年鏖战,有所松劲。针对这些情况,我进行了汇总,2月11日,春节上班第一天,我就来到县脱贫办,一方面为他们鼓劲加油,一方面谋划新一年脱贫攻坚工作。

外面寒风呼啸,室内讨论激烈,主题就是如何高质量完成今年的减贫任务,把贫困“帽子”摘下来。同志们边说边记,最后达成了共识,决胜整县摘帽,领导必须下沉。

带着这份共识,我征求了其他领导的意见,以及相关部门、镇村干部和部分群众的想法,开始酝酿全县脱贫攻坚会议。这次会议直接关系到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展开,这也是四年来,我们坚守的原则,春节收假后的第一个会议,安排部署全县脱贫攻坚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脱贫攻坚为大为重为先深深根植于全县干群心中。

2月14日,全县脱贫攻坚千人誓师大会如期召开,跟我预想的一样,同志们很积极,县镇村三级扶贫干部、第一书记、带贫经营主体,早早来到会场,相互交流今年的主题,安排部署完工作,我带领全体参会人员进行了脱贫攻坚誓词的宣誓:

“苦抓真抓,苦干真干;顽强拼搏,无私奉献;贫困不除,不下火线……!”

嘹亮庄严的宣誓声回荡在会场上空,决战必胜的信心传递到了千家万户。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誓师大会一结束我就来到洛河镇三坪村,这个村坐落在巴山边陲,黄洋河畔。到村后,我查看了干部到岗情况,在村委会活动室召开了座谈会。当我问及村上的困难时,驻村工作队长胡顺章说:“目前主要就是人力摆布还不够顺。”他的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立即追问缘由。他顿了顿说:“三坪村四支队伍中有镇干部、村干部和第一书记,帮扶单位有西安交大医院、市水文局、县电信公司,大家来自不同的单位,带着不同的任务,统一管理很有难度。”我随即连续走访了几个村,得到的情况基本一致。决战之年任务更加繁重,完全靠村上的党支部书记调动这么大一帮人,难免力不从心。比如三坪村,来自镇政府的驻村工作队长要统筹省市县镇村的帮扶力量,各项工作按部就班推进,但离村里脱贫要求依然有差距。在平利的137个村中,既有海拔千米的高山村,也有毗邻省际的边关村,帮扶力量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省市单位,有高校,还有来自苏陕协作的武进,贫困村是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村上的帮扶干部就是 “尖兵班”“突击队”,他们的战斗力决定着脱贫攻坚工作水平,如果这个帮扶团队不能形成合力,重任怎能完成!

时间不等人,任务不等人,必须要用硬招来统筹省市县帮扶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尽锐出战、迎难而上”。我理解,尽锐出战就是所有的关键少数、精锐力量,都要下沉到一线带领大家苦干实干。我作为脱贫攻坚一线总指挥,必须带头顶上去,引领全县精锐力量战斗在脱贫攻坚最前沿、最关键的地方!

带着这些思考,我赶往深度贫困村金沙河,这是我包联的第三个贫困村。我与村干部、群众聊了起来,有个群众说:“我们家家户户有个家长,村里抓扶贫也需要个把关人啊。”他的话给了我启示,是啊,一个村就好比一个家,如果每个村都有一位“家长”总负责,统揽村里的帮扶力量,整县摘帽肯定能做好,我初步想就叫“总队长”吧,因为村里目前有驻村工作队长、帮扶工作队长。

我决定率先担任金沙河村脱贫攻坚总队长。这个村属典型的“两差三无”(立地条件差、基础设施差,无主导产业、无能人大户、无发展动力)村,贫困发生率73%。今年要摘帽,还有很多任务要完成。

想法有了就要行动。我和镇村干部一起,研究制定了基础设施、搬迁改造、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规划,并根据干部能力情况,对工作任务进行了重新分配,驻村工作队长吴琴主攻搬迁改造,第一书记王青山负责产业建设,村党支部书记彭涛接手基础设施……任务清单公示在外,完成情况细化到天,帮扶干部个个有事干、人人有担子。

经过一段时间,村里的工作进度得到明显改变,所有干部下沉一线,每个人负责一部分工作,相互促进,相互比拼,我一边参与到具体的工作中,一边督战。

为了深层次探索“总队长”,我几乎每周都要赶到村上去,和干部一起攻坚破难。二组手机信号不通,我就和移动公司一起选址修铁塔。三组产业路推进慢,我与县交通局干部一起商量施工措施。群众反映河道有污染,我带着县水利局干部实地查看,并在河边安装防护网。在我和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全村162户危房改造全部启动,一间间土坯房变为青瓦白墙、朱漆门窗的特色民居。7.5公里产业路就像纽带,把村子和产业园紧紧联在一起。移动网络、自来水都通了,群众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了,看到金沙河一天天地发生变化,我打心眼里高兴。

金沙河村的变化和提升启示我,村上必须有一个“说了算、定了干”,并能迅速团结人力攻坚克难的人。我立即要求县脱贫办把总队长固化为攻坚机制,在全县推广,并主持召开了整县摘帽百日会战动员会,为全县137个村任命了总队长,颁发了任命书。面对最难的村、最重的脱贫任务,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县委常委带头,所有县级领导、部门和镇党政主要领导一人一村,贫困村不脱贫,总队长不脱身。县人大主任汪贤存,组织蒋家坪深度贫困村群众改造老旧茶园2000余亩,种植富硒杂粮300余亩, “游茶山、品香茗、居民宿”成为脱贫之路。县长陈伦富带头吃住在万福山深度贫困村,督促修建通村水泥路、铺设供水管道,带领群众栽核桃、柿子1000亩,种山茶、中药材500亩。县政协主席魏传利把全部精力放在九龙池深度贫困村,修路、架桥、建房,到处都有他的身影。县委副书记蒋军周末都奋战在柳林子村,逐户建台账,逐项补短板,建立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格化攻坚体系。洛河镇三坪村,总队长王恩菊主动上手,推动基础设施,研究产业扶贫,短短一个月,修建便民桥3座,建成4G电信基站2座,标准化卫生室、合作社都有了,干部精神头儿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广佛镇柳林子村,驻村工作队长邹会雄临近退休,仍然奔波在扶贫一线,黑瘦的脸颊和单薄的身躯,让人好生心疼。当我问他是否需要换一位干部时,他自信满满地说:“还有几个月就要摘帽了,我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只要能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苦点累点怕什么。”听了他的话,我瞬间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力量。

人民群众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主体。我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向群众请教,探索出的总队长机制,整合了村四支队伍,改变了干部作风,让脱贫攻坚责任、政策精准精细得到落实,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同志批示肯定,被《人民日报内参》、《人民日报•政治版》头条、《新华社内参》、《陕西日报》头版头条刊发,我也应邀在全国驻村帮扶工作培训班上作了交流发言。

在下沉一线的日子里,虽然每天都很累,但看着村上的点滴变化,感受着全县的决战氛围,我由衷地感到高兴。我想,无论脱贫攻坚任务有多重,只要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带头攻坚,发挥好头雁效应,就能带动广大干部脱虚向实、冲锋陷阵,攻克最后堡垒,夺取全面胜利。

2

啃“硬骨头”的日子

——脱贫攻坚到了最后,剩下的都是“硬骨头”,尤需干部求真务实,用心用情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依靠群众力量战胜困难。

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要一鼓作气,顽强作战,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平利“两不愁三保障”还有哪些突出问题?我来到县脱贫办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县脱贫办主任对我说,从各镇村反馈的情况来看,当前最棘手的就是群众收入不足。并递给我一份统计表,详细记录着全县一千余户低收入贫困户。

一边巩固脱贫成效,一边继续攻坚拔寨。脱贫攻坚战打到最后,啃“硬骨头”是关键。

4月16日,我来到金沙河村刘正益家,他刚刚搬进新房,我问他现在生活怎么样?他愁眉苦脸地说,房子修好了,就是挣不来钱。刘正益年过六旬,早年一直住在山沟里,靠一亩三分地维持生活。现在远离土地,如果没有稳定收入,等于还是贫困户!我又走访了李树奎,他和年迈的父亲相依为命,由于缺文化,发展无门路,务工没人雇。村上像这样的还有13户,他们要么没有一技之长,要么没有找到合适的增收之路。收入不稳定,怎能脱真贫?我一边走访,一边在心里盘算他们的增收之路。

金沙河不仅贫困,还处在县城水源地,必须走好扶贫开发与生态环保相协调、脱贫致富与可持续发展相促进的脱贫路子。但这个路子还得群众支持,他们白天要下地干活、要出门务工,我就利用晚上时间,到各组召开院坝会,让已脱贫的群众和困难户坐在一起,我和他们拉家常,一户一户解剖麻雀,现场定制“脱贫菜单”。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三个一千”产业脱贫目标,即发展茶园、山林经济园、林下种植各1000亩,实现“人均三亩园、产业全覆盖”。同时成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土地租赁、资源入股、劳务用工、代养代种、收益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一次次院坝会,一句句暖心话,让贫困户看到了希望,决战贫穷、改变命运的决心和干劲大增。6月10日,我再次来到刘正益家里,首先就问收入情况,他说老家的土地流转给大户种茶叶了,今年在村上的合作社务工,每天净挣100元。我鼓励他要学一门技术,挣更多的钱,他乐呵呵地连连点头。李树奎种了2亩山茶,入股到村上合作社,平时在茶园干活挣钱,年终还能分股金。黄朝新利用“5321”贴息贷款流转闲置土地种烤烟,年收入过5万。我一边鼓励他扩大种植规模,一边告诉镇村干部,要精心做好技术指导,保证烟叶卖出好价钱。随行的村党支部书记彭涛对我说,幸亏年初一家一户制定增收计划,那些低收入贫困户,有的种百合、烤烟、魔芋、绞股蓝,有的尝试养蜂种天麻,有的在合作社干活,今年的收入要比往年高几倍呢。看到群众久违的笑容,看到一河两岸的产业,我心中暗自松了口气。彭涛说,全村已有茶园、中药材2000余亩,魔芋、烤烟500余亩,带动654人人均增收1100元。金沙河群众正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让这片绿水青山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发展产业是群众稳定脱贫的长久之计,但除了靠政府引导,还得干部用心用情来帮扶。在走访调研中,我看到了一个个贫困村产业逐渐连片成园,让我对整县摘帽有了底气。比西河镇猕猴桃产业园和千亩茶园,田间地头尽是务工群众,每天收入过百元,再也没有人闲在家里等靠要了。在长安镇双杨村,帮扶单位县委办复原了农村传统“庖汤宴”,订单供不应求,一头猪增值三千余元,“庖汤宴”成为群众增收的“致富宴”。在正阳镇,洋荷姜销售火热,镇长在抖音平台直播带货,短短几天就卖了一万多斤。广佛镇的富硒水稻、中药材,三阳镇的烤烟、魔芋……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全县每个村都有了特色产业,每一户都找到了增收之路。

我叮嘱县脱贫办,要尽快指导各村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大力发展“社区扶贫工厂”和“五个十万”扶贫产业。几年前,我根据搬迁群众就业难探索创新了全国第一家新社区工厂,如今全县已发展83家,解决就业岗位6000余个,月薪2000元以上,贫困户在家门前上班挣钱。“五个十万”是县委、县政府立足平利良好生态环境提出的绿色产业发展目标,即富硒茶、绞股蓝、富硒粮油、生态猪、中药材各10万亩,有了这些生态产业,贫困户就实现 “人均一亩园、户均一万元”。同时全面推行“经营主体+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全县222家市场主体与1.14万户贫困户签订3至5年帮扶协议,通过资源流转、劳务用工、技术培训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

面对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党员干部要保持务实求实的作风,始终把贫困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带着深厚感情,当好贴心人和引路人,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再硬的骨头也能啃下,再难的碉堡也能攻克。

3

决战“清零”的日子

——在脱贫攻坚的最后紧要关头,只有下足“绣花功”,当好“绣花匠”,才能高质量完成贫困户的每一项脱贫指标,真正让群众满意。

9月6日,全省脱贫攻坚“三比一提升”行动部署视频会议召开,“比责任落实、比尽锐出战、比精准举措,提升脱贫攻坚质量”成为扶贫工作的主旋律。

紧接着,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要求“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指标必须在10月底前完成。平利作为全省脱贫攻坚排头兵,不仅要落实省市“三比一提升”工作要求,还要比苦干实干的硬作风,比精准精微的绣花功,把力发在节骨眼,把锤砸在关键点,让脱贫攻坚工作质量始终走在省市前列。

9月7日,我迅速赶往金沙河村,组织20余名干部入户,对照脱贫指标,挨家挨户“过筛子”,一户一户大排查,在村委会建立清零作战室,摸排情况公示上墙,难度较大的问题用“红色”预警,由我负责主抓。正在推进、短期内能完成达标的用“黄色”提醒,村“四支队伍”逐项跟进落实。对立行立改达到标准的问题用“绿色”标注,由帮扶干部做好巩固提升。当晚,我在县脱贫攻坚指挥部会议上要求,各村总队长要以村为单位,组织“四支队伍”和帮扶干部,围绕收入越线、安全住房、医疗保障、义务教育等开展入户大排查,建立问题清零台账。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各镇各部门、各村,层层对应建立问题短板清零作战室,推动最后的各类问题“村村清零、户户清零、项项清零”。

清零就是脱真贫,群众满意才算行。我一边安排部署,一边走访最困难的群众,倾听真实心声,检验脱贫质量。我来到正阳镇龙洞河村,刚走到张光德家门前,她就迎上来大声说:“亲人啦,你们又来看我了!”几年前,这个家庭突遭不幸,她的丈夫和两个儿子相继离世,面对沉痛打击,老人悲观、绝望、抑郁,对生活失去了信心。脱贫攻坚开展后,帮扶单位县委组织部一直把她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三任组织部长接续包联,从思想上开导,从生活上关心,老人逐渐从悲伤中走出来。我查看了她的厨房和饮用水,问她生活上还有啥困难,她激动地说:“党的政策好,干部就像自己娃儿,我的生活好着呢!”临走时,我给她送了慰问金,她哽咽着给我们唱起了自编的花鼓子:“你们是咱百姓的好领导,天天都往村上跑,不喝百姓一口水,不拿群众一根苗,只为改变穷面貌,你们就像那开心的锁呀,打开了我的新生活……”我对镇村干部说,要像对待自己父母一样,从生活上、精神上多关心,让老人晚年幸福。

在正阳镇泗水坪村,我坐在郑远志的轮椅边和他攀谈。我问他现在过得怎么样?他腼腆地说:“自从双腿受伤成残疾后,这个家可以说没有希望了,在最绝望的时候,镇上干部隔三差五到家鼓励,帮着修房子,扶持我编扫帚卖钱,现在坐在轮椅上每月能挣七八百,做梦都没想到会过上这种生活!”听完他的话,我非常欣慰,在干部的真情帮扶下,贫困群众知道感恩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扶贫工作能得到群众这样的肯定,再苦再累也值!为了鼓励他,增强他的创业信心,我购买了三十把扫帚。并让镇村扶持他把扫帚再做精一点,在网上销售,获得更多收入。

每到一户,我都会查看贫困群众生活情况,询问存在困难。有的发展产业增加了收入,有的患病得到了医治,有的搬进了好房子,有的通了自来水……我感受着他们的快乐,分享着他们的喜悦,内心越发踏实。

清零号角催人进。面对艰巨任务,全县所有党员干部集结一线,苦干实干的身影遍及山卯,决战总攻的信心坚如磐石。

长安镇130户贫困户搬进了集镇统建楼,180名五保老人入住敬老院,贫困户安全住房实现清零。

广佛镇教育保障实现清零,正阳镇旧房改造全部清零……

一条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接踵而至,全县上下以冲刺的状态跑出了决胜的加速度。自清零以来,累计完成危房改造1120户,4970名建档立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就学,137个村都有了标准化卫生室,农村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贫困户“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短板正在补齐。

平利清零作战工作法,把精益求精贯穿于脱贫攻坚始终,做到了问题排查整改、户档资料校准、帮扶措施落实、扶贫资金审核、扶贫政策兑现“五个到位”,实现了贫困户退出、贫困户信息、扶贫资金使用、扶贫政策落实、档卡资料“五个零差错”, 收获了群众的满意,得到了省市的肯定。

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像绣花一样,一针一线不错漏,一家一户补短板,只有这样,才能给贫困群众带来更多实惠,让脱贫成果经得起任何检验。

4

见证初心的日子

——我的初心使命就是让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五年前,我担任平利县委书记,上任伊始,就承担了脱贫攻坚这个时代重任。几年间,我把扶贫当事业,把群众当亲人,一心一意、殚精竭虑。所幸的是,这么多年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倾注的心血与追求,终于让我看到了贫困群众灿烂的笑容,收获了扶贫路上靓丽的风景。

记得第一次去洛河镇水坪村时,给我的印象是,山大沟深路难行,群众居住分散,基础条件薄弱,内生动力不足,扶贫工作相对滞后。我立即安排时任常务副县长魏传利驻村蹲点,迅速改变了水坪村的落后局面。第二次到水坪村时,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村民有的在建房,有的在修路,有的在架桥,大家干得热火朝天。西安交大派驻第一书记王建,群众口碑很好,这由于他工作干得实,把群众当亲人,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他都亲自做一碗长寿面,就是这一个细节,让村民感到了真情真心,什么事都喜欢找他,对他放心。

一位帮扶干部能直接影响一个村子,只有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才能把脱贫攻坚工作干好。

回顾几年间,我走过的扶贫路,经历过的每一个日子,尽管付出了很多艰辛和汗水,但看到贫困群众的灿烂笑容,我就心满意足。

依稀记得那一个个与村民相守的夜晚,蚊子叮咬、酷热难耐、胃痛不止……为了融入脱贫,融于村子,融入群众,2019年,我每月都会在金沙河村住一晚,白天带领干部清零作战,晚上村民院坝交流谈心,遇上农忙时节,顺便搭把手,烤烟地里、猪圈屋子、院坝场上、茶园河畔,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村民从最开始的“质疑”到后来的认同,慢慢地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决战时刻,我们携手同行,农闲时候,我们共同欢庆,有歌声,有快板,也有政策宣传,随着时间的蔓延,他们的精气神足了,摘帽的劲头也足了。现在只要看见我到村了,他们都邀我到家吃饭,包一顿饺子,吃一碗酸菜面,畅谈扶贫带来的变化,大家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喜悦。

总队长的身体力行,不仅让群众感受到了真情,也激发了全县党员干部的活力,137名总队长吃住在村,日攻夜战,围绕脱贫攻坚任务,查漏补缺,比进度,比成效,比质量,比群众满意度,一个个“脱贫攻坚战斗军团”,谁也不愿后退一步,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犹记得几年前我调研过的韩河、让河、淑河、九龙池等村,真是山高坡又陡,出行就靠走,生产不方便,生活受煎熬。尤其是八仙、正阳两镇6万余群众,因冯家梁大山阻隔,常年翻山越岭,来一趟县城就要二个多小时。现在,群众日思夜盼的隧道终于贯通了,不要一个小时就能到县城。而那些居住在大山深沟的贫苦群众也都搬进了新家,小病不跑远,大病有保险,看病吃药不再难。全县79个贫困村都有了水泥路、新社区。当初我提出“脱贫摘帽之日,就是美丽乡村建成之时”的目标变为现实。正阳镇村民张忠树自编顺口溜:曾经破烂泥土墙,如今搬进新楼房。曾经山高路漫长,如今公路绕山梁。曾经孩子学难上,如今校园书声琅。曾经重病欠外账,如今住院政府扛。这些朴实的语句,饱含着贫困群众的感恩之心和喜悦之情。

犹记得几年前我走访的颜家余,全村有名的懒汉,吃饭基本靠蹭,日子基本靠混。聋哑夫妻程良兵,家住深山老林,生活举步维艰。一只腿陈封学,自己行动不方便,母亲还要他照看。这些贫苦人民的生活状态让我看到了农村的穷貌,体味到了农民的苦楚,也一直激励着我下决心来改变这一切。现在,他们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颜家余经过村里“红黑榜”的帮教,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还主动到合作社干活挣钱,从大懒汉变为勤快人,央视《新闻联播》播出时长4分钟的报道《贫困村里的“红黑榜”》。程良兵夫妇二人在镇村的扶持下,种烤烟20余亩,年收入10万元,被评为全市“自强标兵”。陈封学凭着一只腿,养猪几十头,蹚出致富路。走进一户户农家,群众谈论最多的就是政策好了、腰包鼓了、生活美了。五保老人徐留金自豪地说:“我六十多岁了,没想到还会过上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犹记得几年前我交流过的第一书记的马晓萌,他是交大驻正阳镇南溪河村第一书记,也是全县年龄最大的第一书记,顶着一头白发跋涉在正阳的山山峁峁,为了群众就业,他筹措资金建起产业发展基地,引入苏陕协作毛绒玩具厂,群众不出山,天天能上班。市信访局派驻柳林坝村第一书记胡珂,五年如一日坚守在村上,把二胎寄养在村民家里,自己和群众一起修复水毁路、河堤,新建便民桥、饮水窖,引进艾草等产业,并立下了“柳林坝村不脱贫,我以任何方式离开都是逃兵”的铮铮誓言。县水利局派驻金沙河村第一书记王青山,晴天在村组宣讲扶贫政策,雨天在农户助销土特产,以真情真心赢得了群众点赞。

还有县总工会主席王绩双,年近六旬,又患有心脏病,但是抓起脱贫攻坚来了丝毫也不示弱,由于包联的女娲山村山高路远,他每次都是自己带队扑在前面,在一次走访途中遇到冰雪路段,车轮打滑,全车四个人在陡峭的山上翻滚了150余米,当时得到这个消息后我的心里猛地咯噔一声,连忙询问受伤情况,幸好都无大碍。女娲山村在他们的帮扶下,群众种植出500亩高山富硒水稻,还成立了伟业种养殖合作社,优质大米在电商平台的销售价每斤高达70元,为贫困户找到了稳定增收之路。县委宣传部的王静、沈奕君、任东丽和高翔,在去柳林坝村的途中,被迎面疾驰而来的汽车撞个正着,导致车内二人轻伤,二人肋骨断了三根。

真是数不胜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千百万战士把汗水和热血挥洒在扶贫路上,多年如一日奔波在田间地头、山沟野洼,以苦干实干诠释了对党的忠诚,以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攻坚、特别能创优的作风,换来了贫困群众的幸福生活,更是书写了一部部决战贫困的英雄传奇,矗立起了一座座令人敬佩的精神丰碑,让我们永生难忘,永远铭记。

正是这些作风和精神,为整县摘帽打下了坚实基础。2019年11月,平利顺利接受了省级成效第三方评估、省对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贫困县脱贫退出市级核查。

2020年2月,陕西省政府正式批复平利整县脱贫摘帽。这一刻,沉淀了太多努力、饱含了太多期盼;这一刻,我多年的扶贫夙愿终于变成现实。

2020年3月,从陕西省扶贫办传来喜讯,平利在省对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连续六次领先,连续三年成为全省优秀。九三学社中央开展民主监督调研后,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在历次民主监督调研中,平利是问题最少、成效最好的县。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利老县镇考察,在蒋家坪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提出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等重要论断,对平利“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的发展思路给予充分肯定,希望乡亲们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兴业,脱贫奔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来平考察,饱含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情谊,体现了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博大情怀,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深受教育、倍感振奋、备受鼓舞,平利也迎来了制县以来最高光的时刻。

追梦征程荡气回肠,脱贫伟业丰碑永立。虽然历尽艰辛,但能有幸参与见证这一段伟大的战斗历程,我的内心充满自豪和幸福。脱贫攻坚是一场伟大的初心工程、民生工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下,举国上下全党动员、全员参战,“五级书记”一起抓,凝聚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磅礴伟力,彻底解决了延续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贫困地区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群众由衷地感谢感恩党的扶贫好政策。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陕西省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平利县委书记 郑小东)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一位县委书记的脱贫攻坚手记:决胜整县摘帽的日子》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