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大畈乡各村集体经济均超百万元

2020-12-08 17:1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大畈乡党委书记的办公室里,贴有一张该乡区域规划图。整张地图大部分呈现绿色,小块的黄色和红色点缀其中。绿色代表林地,黄色和红色分别是耕地和房屋。

正是这样一个山林面积占88.4%的山区乡镇,今年全乡7个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全部达到100万元以上,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就在3年前,大畈乡各个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仅30万元,经营性收入最高的村还不到6万元。

今年是全省消薄攻坚的收官年,也是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的起始年。在这个起承转合的节点上,位于浦江西北部山区的大畈乡是如何从集体经济“后进生”变成优秀生的?走进大畈乡的绿水青山,谜底一一揭开。

上河村即景 吴小杭 摄

唤醒资源 乡村有机更新

林地多、耕地少、零工业……要发展村集体经济,大畈乡的客观资源禀赋条件并不理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看着地图上散落在绿色林地上星星点点的红色部分,潘期枫和乡干部们有了想法:要发展,首先抖一抖各自的家底。

“三张清单”迅速发到各村党支部:优势清单列出家里有什么、闲置清单列出空什么、发展清单列出做什么。一理,心里就有了一杆秤。

大畈乡户籍人口8666人,常住人口不到3000人,7个村都有不少闲置农房。这些空房既产生不小的土地资源浪费,也阻碍了村里的建设发展。大畈乡通过乡村农房有机更新,一方面唤醒沉睡资源,让闲置空房得以利用;另一方面,又能有效节约土地资源,最大程度满足群众想“住得更好”的愿望,也有利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减轻政府土地供给和资金扶持压力。

湃桥村即景 吴小杭 摄

经村干部走访调查,建明村的闲置清单上列出了多个闲置农房区块。通过乡村农房有机更新的方式,仅一个区块就给村集体经济增收26万元。湃桥村则整理出了13.5间闲置地基,预计通过有机更新可增收27万元。

思路一转变,闲置农房可增收,村里的公房也是一笔待开发的闲置资源。大姑源村的茶厂已闲置多年,如今茶厂被改造成了民宿,年租金10万元。

大姑源村山水资源好,夏天的气温比县城低七八度,是不少人眼中的避暑胜地。每年来村里游泳、烧烤的车队能排上三四千米。今年,村里对浴场进行提升,改造成“蝴蝶坝”,并配套停车场、农家灶台、小卖部等服务设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8万元,同时带动村民增收58万元。眼下,村里正在装修闲置的办公楼,意欲按套间出租。明年夏天,这个小山村将以更好的硬件设施迎来另一波“避暑热潮”。

大姑源村 吴拥军 摄

在推动“村村有项目、村村能造血”的同时,自2018年起,大畈乡还推行了“整乡抱团”,成立了由乡、村联建的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进一步盘活沉睡资源,打造出温室大棚、废土堆放场等多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每年租金收入达50余万元,各村集体经济得到相应的分红收益。

发挥优势 实现生态产业化

今年,大畈乡共有27个村级造血项目,9个乡消薄公司招商引资项目,力求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坚定不移地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

初冬的清溪村,遥望远山之巅云雾缭绕,近观村居环境古朴雅致。数名工人正蹲在地上绘制二十四节气图。“这是我们今年新造的农耕文化景观带。15个小亭子可休息观景,也可用于土灶烧饭。”村党支部书记方东阳指着一大片荷田说:“等明年夏天荷花盛开,游客就能在荷花丛中赏景游玩。”

村里的山地果园中同样是一派火热的基建景象。山顶的十余幢小木屋雏形已现,别致的造型与蓝天绿树相得益彰。“小木屋建好后将整体租给果园承包商使用。”方东阳介绍,“承包商对村里的环境很满意,小木屋还没建完,就把一年8万多元的租金打到账户上了。”清溪村还利用村里的红色历史人文资源,配套建造公安英模陈列馆、安全教育体验中心和拓展基地。项目建成运营后,预计年收入能达到30万元。

清溪村革命烈士广场

清溪村的文旅产业已经起航,隔壁上河村的文旅项目正在稳步提升。去年夏天,上河村的“鱼鳞坝夜光秀”短视频在网络上走红,一度成为网红打卡地,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可观收入。但游客数量的剧增,也同步产生了停车难的烦恼。今年,上河村北边打造了30亩的柿子林,冬季结果丰富旅游景观,夏季又可作为季节性停车场,柿子叶还能起到遮阴的效果。

上河村即景

今年,上河村还引进高空户外拓展、冰雪世界、大方伯艺术馆等多个重磅的文娱项目,村里综合性的文旅气质直线上升。今年,上河村旅游人数已达到140余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00多万元,全年集体经济总收入突破200万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大畈乡党委认为,要运用好上河村的旅游溢出效应,做到联村抱团、乡域统筹、共享发展。今年,7个村一起入股乡里的消薄公司,投入上河村的旅游开发项目,按年分红。目前,每个村首批10万元分红已经到位。

民心所向 家风建设助发展

大畈乡是一个山水资源丰富的省级生态乡镇,境内有浦江最高山峰,出境断面水质长年保持在Ⅱ类水以上。多年来,各村均享受生态公益林补助款和农田耕地补助款。“两笔款项主要用于村基础设施提升和项目投资。”乡党委政府认为,以项目为王来经营山水改变了“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的状态,淳朴向善的民风则为项目引进点亮了精神的明灯。

今年年初,大畈乡全面推行“好家风”评比工作,一村一细则,一村一特色,并将乡、村中心工作融入家风指数细则。各村乡风民风不断向上向善,政策处理推进更加顺利,好家风成为一张“招商名片”。

夏明村即景 方晓东 摄

今年上半年,北京田园艺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在上河村考察七进大方伯投资项目。大方伯是明末时期的建筑,七进三开厅堂,纵深120余米,为纪念先贤常八公而立。考察团队曾担心村民是否会支持项目推进。

在实地考察时,公司负责人看到村里设有完整的“好家风”公开栏,涉及的加减分项目细致,连“婆媳关系不好”都有清楚的扣分记录。“村里有如此严格的家风管理制度,民风一定不会差。”负责人当即打消顾虑,签订了总投资1亿元的项目协议,准备打造一流的乡村艺术馆。

家风呈现的不仅是一户家庭的作风,在大畈乡,还反映在一个集体的优良素质和作风上。疫情期间,在“三服务”入企走访时,大畈乡了解到浦江县吉顺建材公司资金周转困难,乡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果断投资100万元,助其渡过难关。

“困难时刻,你们帮了我,现在我来帮大家。”恢复正常生产后,公司负责人主动与乡农村集体经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系,提出将连续3年每年捐助26万元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一次善意的伸手,让村集体与企业的合作共赢更加紧密。

原标题:《大畈乡各村集体经济均超百万元》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