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骂遍全网的流量演员,这次真的翻车了

2020-12-09 19: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鱼叔 独立鱼电影

年末,大批国剧扎堆开播。

目前在播的就有近20部。

可偏偏,又乏善可陈。

没有质量撑腰,又想吸引眼球,就只能花式作妖了。

比如《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

主演林更新凭一己之力,让这部剧在热搜挂了一整天。

如何做到的?

起因是林更新发微博,怒怼打一星的豆瓣网友。

配图是他对着这部剧的豆瓣评分页面竖中指。

配文拉踩喜羊羊,说打分网友没少意淫,不懂剪辑,还说正经电影人不玩豆瓣。

这条微博倒符合林更新一贯的风格,耿直。

只是字里行间看似戏谑,满不在意,实则带刺,得罪了很多人。

感情活跃在豆瓣的谢飞导演一下子成了「不正经电影人」?

完事还自己评论了一句:

「反正我微博也没几个人看的到,随便说两句。根本占不到资源,就当朋友圈了。」

一般出现「不占用公共资源」的消息,最后总要占用公共资源。

果然,#林更新怼打一星的网友#迅速冲上热搜,阅读量高达3.8亿。

这么一闹,电视剧的热度上来了,评分下去了。

豆瓣网友让林更新「得偿所愿」,「求仁得仁」,献上一星。

《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评分人数从最初不足六千,激增到三万多人。

评分从6.8,一路跌至4.8。

这个事件之所以引发多方关注和讨论,已经不仅仅是剧的问题了。

由此延伸出的两个话题,比剧本身更有意思——

首先,在作品遭遇差评时,身为主创人员该怎么回应?

像林更新一样,直接硬怼回去吗?

恐怕也不妥吧。

以及,老生常谈的「人设」问题。

林更新的「耿直」人设,倒是没有崩。

只是过度打造人设,终究还是被反噬了。

接下去,一个个来说。

为了求证评论所说的是否客观,鱼叔连夜刷了十几集《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

这是一部多类型的剧,融合了爱情和悬疑。

季晓欧(盖玥希 饰),咖啡馆老板娘。

大学时曾因打架被退学,是个性格直爽的飒妹。

严谨(林更新 饰),当地有名的富二代。

父亲是物流公司老总,他自己也经营一家海鲜餐厅。

他在经商前有个特殊的身份,是一名缉毒警察。

湛羽,他的身份比较复杂。

明面上,是一名小提琴手;背地里,却是一名毒贩。

故事就围绕这三个人展开。

严谨了解到,当地的「小美人集团」涉嫌毒品生意。

为了将毒贩一网打尽,他请命担任卧底,打入该集团内部。

他得知,季小鸥咖啡馆的店员湛羽,是小美人集团贩毒链里的一环。

于是,他决定借追求季晓鸥之名,接近湛羽,拉拢眼线。

这部剧看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失衡。

搞不清到底「爱情」和「悬疑」哪个才是重点。

两个都想要,结果就是一个也没要着。

就剧情而言,似乎悬疑才是重点。

一上来就是倒叙,把底牌先亮出来——湛羽死了。

可悬疑的部分占比太少,而且都过于儿戏了。

比如说,贩毒集团知道严谨之前当过警察,就想试探他是否可信。

但他们的测试方法,竟然是在严谨喝醉之后,拿刀假装要刺向他。

发现他没有躲闪,便相信了。

就这?

大哥,您好歹是个毒枭,这也太小儿科了吧。

严谨拉拢湛羽的手段,更是简单粗暴,完全省略了斗智斗勇的过程。

只是趁他洗澡的时候,在他手机里安装了窃听软件。

然后就什么都知道了。

警方想策反湛羽,又是怎么做的呢?

往他的包里塞毒品,然后将其逮捕。

早知道这么顺利,当初费那么大劲干嘛?

悬疑部分拉胯,爱情线又太狗血。

这段感情的动机本就不单纯。

严谨追求季晓鸥的过程,也基本属于死皮赖脸。

起先是每天都匿名送花。

然后就是霸道总裁式的狂轰滥炸。

自我感觉良好,言行举止轻佻,在性骚扰的边缘疯狂试探。

季晓鸥一开始拒绝得非常干脆。

然而,还是被严谨的一系列乐于助人事迹打动。

一起去撸个串,就对他完全改观了。

这猝不及防的转变,让人对这位女主的性格也是摸不着头脑。

接下来,培养感情的过程又开始胡来了。

突如其来的壁咚,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恋爱谈得,跟绑架差不多。

除了主线摇摆不定,这部剧的节奏也有很大问题。

大量的倒叙和插叙,让人眼花缭乱。

而它们的作用,都是为了强行解释突兀的剧情。

导致前后情节经常有明显的割裂感,显得凌乱拖沓,有非常多的重复段落。

失衡,狗血,凌乱。

这大概就是《最初的相遇,最后的别离》的三大短板。

再回过头看看林更新微博配图中的那几条差评:

「看了半天,主线在哪?无关紧要的注水戏没完没了,节奏一塌糊涂。」

「不就是个狗血偶像剧吗,拍得这么做作真没必要。」

「故事就不说了,剪辑一个字,乱。」

鱼叔只能说,总结得太精辟了。

因为这些都是肉眼可见的明显问题。

其中一个网友点出了问题还是给了三星,真是手下留情了。

这都要挨骂?

影视作品既然要面向市场,就必须经受观众的评价。

既是真实评价,自然褒贬不一。

林更新这回之所以败了路人缘,用《武林外传》里包大仁的话说就是:

「戏不好还不许别人说呀?」

评价作品是观众的自由,因此而被主创言语攻击,岂不荒谬。

那么主创们遇到差评,该怎么回应?

很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事不对人。

像林更新直接炮轰网友,看上去更像是无能狂怒。

鱼叔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就知道差距在哪了。

就说前阵子被骂上热搜的新版《鹿鼎记》。

网友说张一山演的韦小宝像猴。

既然批的是演技,那就回应演技。

张一山说:「我也有演不好的时候。」

王宝强首部导演作品《大闹天竺》上映后,也被批得体无完肤:「导演还是有门槛的。」

他照单全收,回应道:「谁出生就能当导演?我也是在一直被说不适合当演员的声音中走过来的。」

他还亲自到场领取金扫帚奖,发表了一段「获奖感言」:

「为什么我必须要亲自来接受大家的批评,因为我爱电影,所以我一定要来领。」

反倒收获了一片好评。

刘若英导演的《后来的我们》上映后,专门让工作人员搜集差评给她看。

针对「影片三观不正」的差评,刘若英谦虚回应:

「拍摄的时候没有想到三观,只考虑到大家会不会将自己带入进角色。出现这样的问题也一定是我自己的不足,才会让观众无法跟着角色走。」

当然,不是说主创就该对差评全数尽收。

但怎么回怼,又是门学问。

要有的放矢,要直击要害,而不只是发泄情绪。

2013年末,《私人定制》上映后饱受争议。

冯小刚火力全开,连发7条微博炮轰影评人。

说话是难听了点儿,但至少讲出了几个要点,解释了自己拥护《私人订制》的理由。

如果说冯小刚还略显暴戾的话,那么贾樟柯就是真有气度了。

《江湖儿女》上映后,《环球时报》主编胡锡进发文说这部电影充满了负能量。

科长倒是沉得住气,写了一篇长文来一一回应胡编提出的问题。

最经典的是这段:

关于「负能量」。我所认为的「能量」,是建立在尽可能说真话的基础上的,真话是最大的正能量,见不得真话和真相的做法,是负能量。

这波对线,堪称是教科书级别,对方直接闭麦了。

就连马丁·斯科塞斯这样的国际大导,也免不了遇到差评。

他的态度很清醒冷静:

「世界上有两种力量你需要去对抗,一个是金钱,它无处不在,一个是围绕于你身边的人,而你需要知道什么时候接受他们的批评,什么时候对他们说NO。」

如果主创在面对差评时,第一反应是质疑和抨击观众的品味,那也就脱离了作品本身。

一旦脱离作品,理性的讨论很可能就演变成失序的谩骂。

还是那句话: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

最后来说说「人设」的问题。

林更新有个称号,内娱反黑第一人。

就是因为他耿直的性格,敢言敢怒,怼天怼地。

他会和营销号对骂到凌晨;

也会在微博评论区怼粉丝。

不仅不会惹恼粉丝,他的经典语录还会被做成表情包。

但是这一回,他真的玩脱了,给自己招黑。

这不是真性情,是不尊重观众。

就算后来林更新删除微博,以喝多了为由搪塞过去。

可底下的评论说明,网友并不买账。

其实,熟悉林更新的网友一下就看出了问题所在:

沉迷人设,用力过猛,最终被人设反噬。

这样的例子可太多了。

比如想要立「学霸」人设的翟天临,却连知网都不知道。

结果被扒出学术造假的丑闻。

还有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的万茜,向来是「人淡如菊」的人设。

在和主持人易立竞对谈时,她表示从不参加综艺,因为并不想红。

没想到,被功课做到位的易立竞反将一军:

「可你参加了《舞林大会》,而且参加过两届。」

万茜脸色顿时尴尬,接不上话。

林更新这回「翻车」,说到底,栽在了底气不足。

以往他反黑,往往是在理的一方。

而这回,他作为演员,却无法用作品予以回击。

只怪他近几年,还真没有留下出圈的影视作品和角色。

宁静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对郑希怡说过:

「艺人要做艺不是卖人设,卖不了多久的,现在的观众品味高了,不提高自己总会吃完的。」

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粉丝有数不尽的选择。

看腻了一款人设,就换下一个。

墙头三天两头一变,都是常有的事。

对于艺人而言,人设立得再好,都不如作品有说服力。

窦文涛在《圆桌派》中,把人设描述成「各方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一场共谋。」

既是「共谋」,便难免会有「败露」的一天。

人设不过是表面功夫,随时有崩塌或被反噬的风险。

到那时,昔日的拥趸也会迅速四散。

当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时。

真正能留下来的,只有优秀的作品。

原标题:《骂遍全网的流量演员,这次真的翻车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