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视频|察右中旗因文明凝聚起温暖人心的强大力量

2020-12-09 19: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文明实践 一种文明的力量》广益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纪实

在乌兰察布市察右中旗广益隆镇,广袤田野恰如锦绣画卷。明净天幕下,苍翠远山遥相望,金黄向日葵随风摆,四通八达的黑色公路似灵动的线条,勾勒诗情画意的乡村秋景。处处氤氲着田园清香,处处透露着丰收气息,处处洋溢着幸福笑脸。

在醉人秋色里,察右中旗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正有力而深刻地改变着这里,乡村正在靓起来、富起来、文明起来。一个老有所养、壮有所益、幼有所教、恬静富足的新农村图景缓缓铺陈开来。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载体,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农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广益隆镇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试点地区,立足当地实际,实行精细化管理,不断加强改进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老有所养:“点单式服务”爱老助老

在福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便民服务点,张大妈提着澡筐,神清气爽地走出来。志愿者上前打招呼:“大娘,洗个澡心情也变好了!”张大妈洋溢着笑容回答:“去街上洗太远不方便,一年也洗不上个澡。自从有了这个便民澡堂,随时能来洗澡,还能免费理发,太贴心啦!”

秋阳高照,服务点院落中,晾满了花色各异的床罩、窗帘和衣服。屋里大型洗衣机正在运转,清洗着村民们送来的衣物,一旁还有挂烫机供村民使用。

离澡堂一步之遥的地方,是窗明几净的理发室。理发室里各种工具一应俱全,手持剪刀的韩俊杰技艺纯熟,只见上下翻舞间,一个个干净利落的发型便修剪成了。这样的场景在每个月27日、28日就会出现,这也是韩俊杰与村民们约好,每个月来义务理发的日子。

今年55岁的韩俊杰,是福泰村的志愿者,已为村民义务理发多年。“过去我常到幸福院为老人们理发,自从便民服务点成立后,有了固定场所,村民理发更方便了,人多时,我一天能接待十几位村民。”韩俊杰说。

常驻便民服务点的志愿者常三虎,是远近有名的“常帮忙”。电工出身的他,水电维修、电焊热熔、补墙修屋、打炕除灰……样样精通,是村里的“全能达人”。村民因生活问题向他求助时,他总是乐意帮忙。“咱们村子老人居多,许多老人行动不便,只要一个电话打来,我就为他们上门服务,老人的儿女大都在外务工,他们都很感激我们这些志愿者。”常三虎说道。

广益隆镇拥有9支志愿服务队,共170余名志愿者,服务镇内常住2302户4730人,几乎涵盖了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些志愿者为村民送去党的声音与关怀,让一个个空巢老人不再孤单,他们不仅是村民的贴心人,更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温度的传递者,这份温暖,足以慰藉人心。

福泰村是典型的易地移民搬迁村,老年人占到总人口的90%以上。通过前期调查发现,由于子女外出、自身行动不便以及传统生活习惯等原因,“半年不洗澡,一年不理发”的现象在这里屡见不鲜,从个人卫生到居住环境都令人心忧。

为民所急,急民所需。为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2019年5月,新时代文明实践便民服务点应运而生。服务点从“爱老助老”出发,提供“点单式服务”。除了免费开放的洗浴房、洗衣机、理发室,便民服务点的“文明实践服务菜单”上,还有修烟囱、打炕、磨剪子菜刀、打扫卫生、打印复印、法律咨询、水电维修、结对帮扶等精细化服务,真正做到了群众需要什么服务,便民服务点就提供什么服务。

壮有所益:实践所百花齐放

义诊室、棋牌室、健身室、巾帼扶贫室、村民议事室、听书看戏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广益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功能齐全的各个服务室随时向群众敞开。

巾帼扶贫室里,巾帼扶贫队队长陈云峰正带领着一帮姊妹进行手工编织。大家围坐一团,其乐融融,手里活计不停,灵巧的手指穿针引线,编织出憨态可掬的布老虎、颜色艳丽的棉拖鞋、精致小巧的竹篮子等。陈云峰介绍说:“过去大伙儿在家中,没有农活时闲得无聊,如今有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还特意为我们妇女设立了巾帼扶贫队,经过培训,妇女们能有一技之长,这些手工编织产品卖得很快,既丰富了大家的生活,又能贴补家用,再好不过。”

在义诊室,定期开展常规体检、义诊、上门送药等活动,村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医疗服务;棋牌室,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文明新风倡导下,村民从不出资赌钱;在健身室,各类健身器材可媲美专业健身房;在村民议事室,志愿者协调解决土地纠纷、邻里关系、家庭矛盾等大小事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似一块小小的阵地,却发挥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基层的优越性。它不是一座孤岛,而是一面旗帜,指引推动乡村振兴、提升农民素养的方向。

幼有所教: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鸿雁成长”服务,是广益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这项服务以农村儿童家庭教育缺失、学习观念偏差等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开展送教上门、心理援助、亲子教育、安全教育等服务,对未成年人群体进行长期帮扶,让留守儿童克服障碍,健康成长。

在广益隆中心学校,有这样一位教师,多年来她坚持为一位身患智力残疾的儿童送教上门,寒来暑往,风雨无阻。她的名字叫黄海霞。

广益隆村的6岁男童卢志辉,身患智力二级残疾,不能随班就读。为了保障残疾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学校决定将卢志辉纳入特殊教育学校学籍管理,选派责任教师,提供送教上门服务。黄海霞在《察右中旗教体局签约送教上门教师责任书》上郑重地签下自己的名字。此后,她用行动践行着诺言。

黄海霞仍记得头次登门时的情形,“一家人住在昏暗无光的危房中,屋里屋外环境糟糕。”她回忆道。

卢志辉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第一次见到老师,他吓得躲在母亲身后久久不敢出来。既无法与人交流,也缺乏认知能力。在卢志辉的个别化教育档案中,明确有“不能适应班级生活,不能正常学习,不能与老师同学交流”的批语。

黄海霞每周上门一次,每次教学一小时。她从最基本的认知教起,从教孩子叫爸爸妈妈,到认识简单的阿拉伯数字,黄海霞用温暖的掌心,覆盖着孩子的小手,一笔一划书写自己的名字。她选择用无限耐心来包容感化一颗懵懂童心。

黄海霞四年的艰苦付出没有白费,渐渐地,卢志辉变得开朗,虽然还是不大说话,却已能领会老师和父母话中的含义。从对外人的极端排斥,到愿意主动走出家门,虽然卢志辉的智力程度无法改变,但他的精神状态已有了积极变化。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卢志辉一家住上了整洁明亮的新房。如今一见到黄海霞,他就会露出纯真灿烂的笑容,拉着老师的手,热情地邀老师上炕坐。

“鸿雁成长”计划的初衷,是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在受教育过程中“落单”。即使他们存有缺陷,但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光芒笼罩下,依然愿意为他们提供通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物质的富裕会挂在脸上,但精神的富足却藏在心底。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是文明的积累,是精神的厚植,是道德的加固。

文明的种子处处播撒,大地才能温暖如春。

因为文明,始终会凝聚起温暖人心的强大力量。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视频|察右中旗因文明凝聚起温暖人心的强大力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