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擂茶大型迷惑现场:你是茶还是饭?

2020-12-12 08:5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梅姗姗 风味星球 收录于话题#猎奇16个

“薄荷、茴香、金不换、时令青菜,同新茶一同炒制…这是茶叶与蔬菜味道的初次渗透。” 两年前的一天深夜,《风味原产地·潮汕》这个名叫擂茶的食物,成功的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镜头里,客家阿姨用一套名叫擂钵和擂棍的组合,将芝麻,老茶和含有嫩绿茶叶一起炒制的野菜混合物碾成泥,滚入沸水。按片中的解说词,这个成品“拥有爽滑的口感”。

坐在电脑前,我头一次发现自己即便抓破脑袋,也想象不出这个东西的滋味。

在一栋广州老式水泥墙居民楼的二楼,我品尝到了人生第一口客家擂茶的滋味。

*作者供图

“其实我都不愿意做的,[擂茶] 又费工夫又卖不出钱。” 说话的是一个有趣的客家阿姨,“但是没办法,这边即便自己会做的人,都上我这里来喝。” 她一边招呼我们进她家挂着“客家擂茶”书法的客厅,一边凡尔赛式的吐槽着。

“不怕跟你们说,你们要跟我说我的擂茶多好喝,我是不会觉得怎么样的;让我觉得值得的,是本地揭西人专程跑来,跟我说’姐姐你的擂茶擂得比我家的好’。”

我跟朋友交换了一下眼神,默默地点了点头。

*作者供图

说罢阿姨就消失在了厨房里。

不一会儿,里面便传出电磨机震耳的吱吱声和铁锅炒菜的擦擦声。“不是擂茶么?炒菜干什么?” 我们试图用更高的分贝问她问题,她却开启了爱答不理模式,一门心思的干着我们看不明白的流程。

首先上桌的是外观很像糕点的米制品。“我昨天下午做给我孙女的,刚刚简单微波炉里热了一下,这个叫细粄”,她简单的介绍了一句就闪回厨房,家常到会误以为我们是阿姨多年的朋友。

阿姨做的细粄,是陪擂茶的“茶点”

*作者供图

细粄极其类似蒸饺,皮却是用米粉做的,没什么韧性,厚实而细腻。馅儿是冲气十足的韭菜鸡蛋,韭菜没过油,“生”气十足。“的确更像你去一个客家婶婶家,她给做的家庭风味”,朋友评价。

本以为紧接的是擂茶,没想到吃光了6个细粄阿姨也没出来。好不容易擂茶上桌,阵仗却又吓傻了我们。

擂茶的阵仗

*作者供图

米饭是装在一口大碗里的,紧接着上的是家常炒青菜,“我这个青菜是白和青分开炒的,别家没这种工序!” 阿姨一边端上桌一边介绍,还有眉豆小鱼干炒四季豆丁,“这个就是随便做做,家里正好有。”

热菜之后,是切成无比细腻碎丁的咸菜,油炸花生米和《风味原产地·潮汕》里出现过的爆米。“这个米也是我自己做的。现在都没人自己做了!”

擂茶连着擂钵端上来。但其实这套不是擂的,是打磨机打的。在民宅原本就不亮的白炽灯下,擂茶的汤汁显现出深墨绿的颜色。“我怕你们吃不了苦,专程重新做了一个。你们一看就第一次吃,不要把你们吓到”。

为什么会苦的?我没明白。我问阿姨擂茶里面有什么,“就香菜花生和茶叶啊。”回答里带着天经地义,仿佛全然没意识这三者的不寻常。“你们准备好喝了吗?” 她拿起一个碗,“相机可以准备了。”

我和朋友已然开始习惯阿姨的性格。

稍盖碗底的米饭,依次放上炒好的青菜和眉豆,小半勺咸菜丁和油炸花生米随后进入,一大勺擂茶直接猛烈地浇进碗里,炒米最后撒。“你这个角度不行,你要抓拍”,阿姨在一边倒擂茶,一边批评我们的拍照技术。“哎对,要连拍才好看。”

*作者供图

入口的擂茶是一种陌生而神奇的滋味:米饭温热,热菜烫口,咸菜和花生米的盐带给擂茶汤除了植物清爽和天然淡苦之外,一种生津的咸鲜。

汤里绝对没有我们平日所说的芫荽(香菜),我猜测阿姨说的应该是各种香草组合。青涩的茶叶存在不显著,但可以从回味的甘苦里感受到。

“阿姨你用的茶叶是什么茶叶?”好奇心再度启航。

“就是老家的绿茶咯。”

阿姨所说的老家,是潮汕的揭西。这是一个客家村落,喝擂茶是这里人的日常。我也是后来才知道,并不是每个客家村镇都喝擂茶,比如梅州客家人就并没有擂茶这个习惯。

每个客家人的祖上其实都是中原人,因为躲避战乱而纷纷离开原籍。他们以客家自居,一路南下,“落户”在群山环绕的地方,远离城市的硝烟与喧哗。于客家人而言,一份不被打扰的安定,一种不再需要逃难的生活,是最理想的状态。

▲客家传统房屋

*敢尝

环境复杂的山间是最好的选择,每到一处可以安定的山头,他们便以家族为单位修建围屋。所有人在围屋里生活,并带着对中原美食的记忆,结合全然不同的环境,创造出属于这座山头客家人的饮食习惯。

“酿”成为他们对饺子的思念,“粄”成为面食的替身,擂茶则是最保留原味的——毕竟山间种茶种菜的可行性还是更大的。

▲客家人正在制作酿菜

*舌尖上的新年

这种“原味”,也就是中国人饮茶最原始的模样。

时间倒推一千年,唐宋时期的茶文化,与今天我们热水冲泡茶叶有着截然不同的存在。在那时,茶叶跟薄荷叶茴香叶等各类香草野菜没有区别,都是蔬菜的一部分。

芳香的茶树嫩叶采摘下来,混合上跟它同样芳香的各类香草嫩叶,放在擂钵——当时家家户户都有的烹饪器具——里搅拌成细腻的菜泥,加水做成香草茶汤。混合上花生,炒米,放盐,放葱,就是当时人们喝茶的方法。

*B站:上官那啥

马未都老师就在一次讲课中提到,“唐宋早期的茶水其实是茶汤,那时人喝茶都是浑浊的,当主食的一部分食用,所以唐朝出土的文物里有盐台,就是喝茶汤的必备。”

这也间接促成了日本抹茶文化的诞生。

宋朝的僧侣信使来到大宋学习先进文化,“蒸青”是当时对待茶叶的普遍制作方法,擂出的茶汤清澈碧绿。蒸青的手法和擂茶的技术被日本僧侣带回国,依葫芦画瓢的在本国复制,并最终发扬出一种属于日本的抹茶文化。

*武汉禧闻乐见

再回头看,你会意识到抹茶和擂茶的制作手法,存在许多相似。而擂茶也成为保存至今,最接近唐宋饮茶文化的活化石。

客家人带着擂茶的手艺,逃到各地落户。他们远离尘世间的信息和纷扰,过着自己小富即安的生活,也使得擂茶文化可以保留至今。

当然也因各地的食材风物,诞生了不同的擂茶风味。

台湾文化银行做的关于甜咸擂茶的科普

*文化银行

比如十多年前一集《蔡澜叹名菜》里,蔡澜带着美女们来到台湾品尝台湾客家人的擂茶。你就会发现台湾的擂茶因为本地盛产甘蔗和蔗糖,而变成了甜的滋味。擂好的茶汤加上花生黑芝麻,以一勺糖作为结束,口感更类似甜品,而非果腹的菜肴。

福建宁化则更有十里不同音的客家文化。同在宁化县,每个村落擂茶的做法都几乎没有相同,有的是米饭和擂茶一同煮在锅里,有的则不用配菜,直接喝擂茶。

*B站:上官那啥

在广州这位揭西阿姨家,我们不死心的问她自己日常喝擂茶里会放什么配料。“那你喝不来的,我喝的非常苦的,加了苦心莲”。

以为她在继续“凡学”,我们强烈要求“不怕苦,来点尝尝。”

唔...... 的确是穿心的苦,简直一口都试不下去。但这就是擂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需求而变化。

擂茶的原料也可以是各种中草药

*B站:上官那啥

不同中也有相同,比如无论是哪里的客家人,喝擂茶的场合都是相似的。

“想喝就擂咯!一日三餐都可以!食欲不振,天气闷热也行。随时都可以擂!” 阿姨说。

作者:梅姗姗

排版:风味君

头图:《风味原产地·潮汕》

图片部分来源网络

如有疑问请联系

原标题:《擂茶大型迷惑现场:你是茶还是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