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个名字一段故事!南充这些老地名的由来,你知道几个?

南充文旅
2020-12-15 10: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地名如人名

一个名字代表着一个地方的特色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渊源与意义

地名

就是一座城市的身世

历史缓缓向前

流传中,许多地名已非原意

身在南充的你

是否知道南充各街道名称的由来?

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进南充

来见识一下很多年前那个你不知道的南充

正南街

几次改名的老街

上世纪80年代的解放街

明清时南充县城的主要街道之一,原名正南街。民国初年果山公园内建有六角塔一座,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建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碑一方刻有正楷、蓝色题字:"呜呼壮士,抗日阵亡。效忠党国,用命疆场。救民水火,彰国之光。临阵却敌,英勇无双。名芳千古,永志不忘。"落款署名"蒋中正"。因正南街正对此碑,故当时县政府改街名中正路。1950年,纪念碑改建为南充市解放纪念碑,同时将中正路改名解放街。

鸡市口

曾经的繁荣市中心

旧时的鸡市口附近

鸡市口即现在府街、小东街、解放街、奎星街交会的十字路口。明清时始建市集,俗称“集市口”。集市口商家聚集,常年有卖鸡者,渐渐传名为鸡市口。清康乾时期,鸡市口成为长街闹市,集商贸、居住、交通诸功能于一体,汇聚了南充所有的行帮会馆,各大银行也来驻扎,高楼酒肆如林,豪华店铺鳞次栉比。(那时五星花园的位置,还只是模范街外城门口的一处空地)。

1940—1941年,日军多次空袭南充。鸡市口闹市区在轰炸中被毁,而当初的店铺尤其是金融业的银行、银楼等,大多迁往模范街。过了一年多时间,鸡市口的街区得以重建,但元气大伤,繁华景象成为明日黄花。

奥瑞恩特路

当年的国际性商业街

1980年的模范街

模范街在上世纪40年代曾被称为奥瑞恩特路(Road Oriental)。始建于1921年,当年政府当局拆除新城门(今大都会东侧)至仪凤门至江边一段内城墙,填平城壕,新修6米宽的街市。由于这条街宽度为当时市政公所规划街道宽度之最,商铺修建最合要求,因此房檐、台阶整齐,故取名为“模范街”。

南充城的商业中心于40年代初由鸡市口被炸毁后全面转移至今天的模范街,成为南充国际性的商业中心。当时模范街上仅银行就有10多家,被老外们称为奥瑞恩特路。

三公街

今日不见昔日痕迹

上世纪80年代的人民中路三公街路口

果城居民至今习惯称呼第二人民市场为"三公庙"市场。在今人民中路三公街相交处附近,古代确有一座小庙名三公庙。此庙位于古顺庆城西北角,是西充、盐亭、南部等地到顺庆来的必经之路,民国年间又形成了几条小街,如今街道扩建,这些小街早已不存在了,三公庙也早已拆除。

关羽死后,其声誉地位日渐提高,不但他自己被加上关圣帝君称号,其三代祖皆追封为公;曾祖为光昭公;祖父为裕昌公;父为成忠公。清雍正三年(1725),果城奉朝庭旨意,修建三公祠。民间习惯称为"三公庙",久而久之,庙名也就演变为地名、街名了。

茧市街

从小市场到市中心

上世纪80年代人民南路的客运中心

茧市街出现于民国初年,当时果城古貌未改,从大西街口至十字街西头皆为旧城墙。1921年前后,在新城门(今大都会东侧)至今新世纪商场附近一段城墙边修起了若干铺房。四乡农民在每年新茧产出后,皆运到此处出售,各丝厂、作坊亦在此设斗(当时收茧用量具)收茧。1923年起,正式命名为茧市街。

1950年建南充市时,古城墙已先后拆除。人民政府规划并动工修建了南起大西街口,北至金鱼岭的一条大街,全长2831米,宽32米,定名为巴山路。后分段改名为人民南路、人民中路、人民北路,旧茧市街亦包含其中。

孔迩街

随文庙而兴衰

上世纪被拆毁前的文庙

此街因临近顺庆府文庙而得名。迩,近的意思。顺庆府文庙初为果州南充县文庙,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几百年间多次毁而重建。清代初年重建为顺庆府文庙,是人们纪念先圣孔子的地方。包括今南充市轴承厂一部分及孔迩街小学的校园,占地1000多平方米。原有三重殿堂,全庙四周由红墙圈围,大门正对这条小街。取名孔迩街是说离孔圣人很近的意思。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庙被拆毁,孔迩街随之衰败。直至前两年顺庆府文庙重建,孔迩街成为一条繁荣的商业街。

金泉山

一口古井的神奇传说

古西河和金泉山

金泉山在古西桥上游西侧,今南充市针织二厂背后。山上有一古井名金泉井,此井保存至今,在新建乡第三小学校园附近的田边。旧称"南充八大景"之一的"金泉夜月"说的就是这口井。

传说初唐著名道士袁天罡曾在此山中居住,当时另一名星相学家李淳风便去登门拜访。入门前,李把自己头上的金钗取下来,埋在路边,想用此试一试袁天罡的道术如何。见面时他对袁天罡说:“请翻天复地为我算一算。"袁天罡说:"先生面带金气,可惜已经化成水了。"李淳风立刻回到埋钗之处,挖开一看,果然涌出一股泉水来。于是乡民在此砌成水井,命名为金泉井,此山亦因此得名金泉山。正对此山的一段小街(古西桥东头)亦命名为金泉街。

上河街

有关张三丰的古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滨江路

上河街也叫三丰街,古时其北头有三丰楼,祭祀明代高道张三丰。明朝初年张三丰曾住顺庆,并在北津楼题写有七言律诗一首:谁唤吾来蜀地游,北津楼胜岳阳楼。烟迷沙岸渔歌起,水绕江城岁月收。万里烟波朝夕涌,千层白塔古今浮。壮怀无限登临处,始识南来第一洲。

民国10年(1921)中河街大火,延烧至钟子元宅时熄灭。其后,培修房屋时,见瓦上有粉写张三丰三字。众人认为是张三丰庇枯,因而集资在上河街建三丰楼,祭祀张三丰。民国16年(1927)县政府拆三丰楼建靖江楼,市民又集资在上河街南头建三丰楼、上河街因此而更名为三丰街。1978年,改三丰街、水府街及禹王前街为滨江路南段。

红墙街

最具老南充风情的街道

南门坝改造前的红墙街

红墙街原为”黉墙街“。黉(hóng),即古时学校之意。黉墙就是孔庙(文庙)的围墙。古时称孔庙(文庙)为学宫,也就是指现在的学校。同时,这里还兼有试院的职能。20世纪80年代初为方便识别和书写改用同音字“红”,遂为“红墙街”。

黉墙街在明清之时,乃至民国年间,都是南充的市井民俗街,也是川北风情街。在街的两边是各种店铺,有吃食店,有茶馆,有栈房之类,既有在街上挑担推车游走的贩夫走卒,还有在街边树下理发修脚的五行八作匠人,也有一些弄杂耍、卖唱的艺人等等。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庙被拆,红墙街衰败下来,直至前两年南门坝改造,再次成为城市商圈。

环形商场

曾经的环形体育场

上世纪80年代的环形体育场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今北湖公园至三公街附近一带修建体育场,1985年8月建成南充环形体育场。当时南充开的大型运动会、比赛都是在这个体育场举办。上世纪80、90年代,围绕体育场附近开始繁荣起来,逐渐形成一个小型商圈。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拆除体育场建成市民休闲购物广场,经过几次改造,逐渐形成现在繁荣的环形商圈。

都尉坝

因一名传奇女子而得名

1991年的嘉陵区火花镇

火花乡旧名都尉坝,因为此坝南边的凤垭山脚下,古时曾有一座都尉坟。这都尉坟中埋的是什么人,多年来说法不一,明朝时修的县志中称,这是陈寿墓。清嘉庆年间修县志时经过考证,陈寿从未有个都尉职衔。据《碧梧杂录》记载,西充女子代父从军,以功授都尉,历官数年而归,嫂疑其不贞。女子置酒席,遍请亲朋,当众剖腹以明清白。死后葬凤垭山。故乡民皆呼都尉娘娘墓。坝亦因此名都尉坝。

北湖公园

伴随南充人的成长

改造前的北湖公园大门

北湖是一片古老的水面。在汉代是“鱼池”,明代称“北湖”。明万历时知府饶景晕在湖边建《嘉湖书院》,故又名“嘉湖”。民国8年,购乐至天池重瓣置于湖中,故又名“莲池”。1984年兴建公园,人工拓宽湖面,定名“北湖”,胡耀邦题写了“南充市北湖公园”匾名。

新中国建立前,市内多为平房,嘉陵江东岸鹤鸣山上的宋代白塔倒映池中,清晰可见,构成南充八景之一“莲池倒影”,与池中花水相映成趣。2002年北湖公园拆除大门和围墙,改造为城市开放性公园。

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沈关哲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