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专家:2030年前,我国将在月球南极建设科研站基本型

新华社
2020-12-17 15:28
澎湃防务 >
字号

12月17日,嫦娥五号已成功返回地球,这是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期任务的收官之战,实现了我国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新华社记者专访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带您了解中国探月工程的未来。

 

记者:嫦娥五号任务是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收官之战。在这个探月工程三期过程之中,您觉得最艰难、最难突破的技术关是什么呢?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我们国家发挥新型举国体制,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没有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嫦娥五号任务使用的就是我们特色的“中国方案”。

记者:嫦娥五号已经回来了,中国探月工程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我们未来将立足于全月面到达。我们将在月球南极研制建设一个科研站。在月球南极南纬89度,可能存在连续180多天的光照。月球的正面和背面是14天白天、14天黑夜,没有连续的日照,一些仪器设备就不能连续工作。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如果我们在月球南极建设一个科研站,我们可以长时间对地球进行大动态、全方位、稳定的观察。2030年之前,我们将在月球南极建设一个科研站基本型。随着后期科研站规模的扩大,我们可以在月球上进行盖房子、打砖、3D打印等工作。同时,我们也可以在月球上开采矿物,这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此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月球做跳板,前往更远的深空、更远的星球。

现在我们的航天队伍年轻人居多,新血液的不断补充,使整个队伍更加年轻化。

记者: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一代航天人的热血与汗水,您对于他们有怎样的期许?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在这个团队中,年轻人贡献很大,我们的希望很大,年轻人发展的势头也很好。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这个队伍。我相信,未来,这个团队里会产生出很多优秀的科学家、技术专家,为我们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记者:您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有什么期许吗?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从跟跑、并跑到走向部分领跑,是很不容易的。在实施过程中,即使有困难、有问题、有挫折,我们前进的步伐没有中断。我对中国航天的发展,对我们国家成为航天强国,成为航天世界的“领头羊”,我们也充满信心。

(原题为《权威访谈 ︳吴伟仁:我们将在月球南极建设科研站基本型》)

    责任编辑:陈建慧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