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传承历史文化、讲好磁县故事!这场活动很有“料”~

2020-12-18 19:5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助力新形势下磁县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引导广大青少年热爱磁县、热爱家乡,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中共磁县县委宣传部、磁县教育体育局、磁县融媒体中心举办了“传承历史文化、讲好磁县故事”演讲比赛。12月17日上午,“传承历史文化、讲好磁县故事”演讲比赛决赛在磁县融媒体中心演播大厅举行。

16位从全县各中小学生中脱颖而出的选手,参加了演讲比赛。下面让我们来一睹他们的风采吧!

崔府君——崔珏

演讲者 :职教中心 李金华

现实世界中他是公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古代公仆。民间传说中他是惩恶扬善,明辨是非的精神依托。生前,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仙逝后,他为万世景仰,九州大地祠堂不计其数。往事越千年,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他更活在磁州儿女和每一位崇尚真善美的世人心中,他就是千古仙吏崔府君——崔珏。

唐代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崔珏任磁州滏阳令。在任期间多施仁德之政,严惩邪恶。据传他生前“昼理阳事”、“夜断阴府”,死后被玉帝封为磁州土地神,并建祠祀之。安史之乱后,因其显灵于唐明皇,被封为灵圣护国侯。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加封为护国显应公,元符二年(1099)改封为护国显应王。金兵南下,崔珏显圣救驾,泥马渡康王。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改封为“真君”。随着崔珏封号的升级,崔府君庙也由磁州兴建至全国各地了。

磁县城府君庙内存有清光绪年间刻印的‘崔府君实录’古书一套,书中‘政绩篇’中录有故事十余篇,真实再现了崔珏作为朝廷命官,恪尽职守,除霸惩奸的感人事迹。

崔府君生前为国鞠躬尽瘁,为民勤政务实。死后,民间对崔府君信奉有加,关于他的传说仍为后世津津乐道,念念不忘。

磁县城内府君庙在鼓楼之侧,为崔府君本庙,从古至今,这里的百姓对府君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恋念之情,故对府君的祭祀也特别重视。每逢朔望诞辰会期,府君出城仪式,无论男女老幼,总会一睹为快,此为县城之重要游览场所和精神寄托之区。

我们人类共有两份最为丰厚的遗产,一份是天然造化的自然神奇,一份是祖先在千百万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这两种文化在古老的中国,神奇的磁州都留下了它们不可磨灭的痕迹。府君文化作为我县独具特色的遗产,彰显了一代代中国人渴望善良人性的精神之本,它向世人展示着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崔珏仙逝,留有百字铭言:

无道人之短,无夸己之长。

施人切勿吝,受施慎勿忘。

世态非堪恭,惟仁即纪纲。

隐心而后恸,谤议庸何伤?

勿使名过实,守愚胜所藏。

在德不在显,暧暧而含光。

柔弱身之本,老氏戒刚强。

行藏修大志,悠久业难量。

慎言节饮食,知足道亦张。

行行果有短,久久自芬芳。

一首简单不过的《百字铭》,一段真、善、美的人生传奇,一种忧国忧民的远大情怀,一种回响千年的文化符号,千古仙吏崔珏的故事,还在中华大地徐徐展开……

指导教师:邢伟伟

历史的天空——花驼兵工厂

演讲者 :崇文学校 高子晨

大家好!我是崇文学校高子晨。在我咿呀学语时,爷爷总是坐在台阶上抱着我,跟我讲抗日的故事!爷爷说:“那时候,日本侵略我们,鬼子进村抢走了粮食,杀害了乡亲,占领了土地。昏暗的天空,破碎的山河,灰,是永远的主色!”我抱紧了爷爷,紧张兮兮的问他:“后来呢?”

后来啊,爷爷砸吧了下嘴唇说:“后来山里来了八路军!贾壁建立抗日民主县政府,北岔口成立了第一个抗日儿童团!杀鬼子,锄汉奸,全民皆兵,热闹非凡!那年的天空,血色,烈火一样点燃了!”爷爷说到了起劲处,胡子扎在我的脸上也没有发现。“鬼子躲在县城轻易不敢出来,广大的农村和山区都是人民的根据地。在陶泉乡花驼村,有一个天尖上的兵工厂,抗战初期,八路军武器弹药极度匮乏,花驼兵工厂就是在这一时期筹建的。”

爷爷站立起来兴奋的说道:“花驼兵工厂刚刚成立的时候,生产能力较弱,设备和原材料缺乏,面对这些困难,花驼村民站了出来,将245间民房腾出来作为车间使用,缺少运输工具,村民就把家里的牲口全部拉出来,运送武器弹药和物资设备······跨过坎坷,踏平荆棘,屹立潮头、远眺高峰!正是有了共产党和勇于付出的群众,中国的革命才取得了胜利。你看这山越来越绿了,天越来越蓝了,你的玩具也越来越多了。”我带着好奇心央求爷爷带我一起去参观这神奇的地方,他欣然答应。

太阳越升越高,天空充满了五颜六色!

指导教师:霍晓静

北朝那些事

演讲者 :实验学校 王中豪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实验学校的王中豪。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北朝那些事》

星期天,老师带我们参观北朝考古博物馆。最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那个“考”字,它和我们现在的“考”字不一样。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字是魏碑“考”字的写法,它源自出土的北朝志文。北朝考古博物馆位于磁县,是国内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博物馆,是中国北朝考古研究基地。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下北朝的那些事。

大家听说过“快刀斩乱麻”的故事吗?它跟北齐第一个皇帝高洋有关。在他小时候,他的父亲高欢想考查一下哪个儿子最聪明,就把6个儿子都叫到跟前说:“我这里有一大堆乱麻,现在发给你们每人一把,你们整理一下,看谁理得又快又好!”比赛开始了,孩子们手忙脚乱地赶紧一根根抽出来,然后再一根根理齐。这种方法太慢了。

二儿子高洋则与众不同。只见他找来一把快刀,把那些相互缠绕的乱麻快速地斩断,然后再加以整理,很快就处理好了。

高洋12岁时,和父亲及几个兄弟一起骑马,父亲突然让一队兵马袭击自己的几个儿子,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大家都吓得惊慌失措。唯有高洋临危不惧,他率人冲过去与“敌人”打了起来。父亲很是惊奇,为高洋竖起大拇指,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

果然,武定八年五月,高洋登基称帝,建立北齐政权,成为北齐第一个皇帝。他励精图治,知人善任,朝廷内外肃然整齐。每次作战,他总是亲临战场冲锋陷阵,所到之处战功显著,人们称之为“英雄天子”。高洋年轻有为,百姓生活富庶。北齐帝国,成为同陈朝、西魏鼎立的三个国家中最强大的一个。

大家知道吗?高洋的墓就在磁县!1987年,磁县湾漳村北朝大墓壁画出土,专家断定他就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的陵墓,高洋是兰陵王的叔叔,北朝墓葬群分布于磁县。墓中出土的陶器、青瓷器、玉器、金属器、陶俑等各类随葬品2200余件,一一陈列在北朝考古博物馆。

让我们走进中国唯一一座北朝考古博物馆:它通过煌煌帝都、巍巍陵寝、泱泱文明3个展厅,沿着古今传承的“一带一路”,引领我们走向世界。听丝路驼铃,看繁华今朝!欢迎四海宾朋,到“磁”一游,感受如“磁”多娇的无穷魅力!

指导教师:陈树玲

磁县 我为你骄傲

演讲者 :崇文学校 张玉轩

2020年的金秋,累累硕果。伴随着声势浩大的旅发大会的帷幕降落,整个磁州大地红了,火了。

古老的磁州焕发了生机,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吸引着四方来客,炉峰山、睡美人山、天保寨风景区车水马龙;溢泉湖湿地、开河马头人头攒动。游客们对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磁州城也情有独钟,客人们伴游商代文化遗址、北朝考古文化博物馆、直南党史馆、城隍庙大殿,漕运开河马头盛景。街头巷尾,每一个磁县人都成了义务志愿者,热情周到服务。琳琅满目的特色店铺更是生意火爆,创造了磁县生态旅游鼎盛奇迹。

在诸多旅游景点中,我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当属中岔口村南的"睡美人山"仙境。每当春回大地时,这里遍地郁郁葱葱,呈现一派盎然生机。那山,那水,那树,那悦耳的鸟鸣,委实的一副活着的山水美画。夕阳西下,红光渐隐,霞光尚存,逆光而望,此山更恰似一位花季少女覆纱仰卧,香梦酣然,俨然一副"睡美人"画像。她眉清目秀,秀发飘垂,束腰隆胸,枕山而眠,活灵活现,形象逼真,令游客们心驰神往。当地盛传,睡美人山是女娲娘娘的化身,睡人美旁边的炉峰山正是女娲炼石补天之处,山中遍布的五彩奇石、旱地芦苇,还有散落其间的文王庙、妲己庙、娲祖殿、姜子牙云台封神处,历经岁月沧桑,仍在生动诠释着那一神奇的上古传说。

“睡美人”山越看越像、越看越美,特别是云雾盘绕在山腰时,总会勾引起我无限的遐想。这就是我热爱的家乡,这就是旅游盛世的磁县,这就是有着神话传说的"睡美人"仙地——磁县。

我是磁县的孩子,我爱磁县的山水风光。我爱磁县的历史文化,我更爱磁县勤劳而善良的劳动人民。

磁县——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

指导教师:李文霞

我爱这片红色的土地

演讲者 :乐善学校 曹雅菲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乐善学校五年级学生曹雅菲,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我爱这片红色的土地》。

磁县,这片红色热土,山有故事,河有传奇。红色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历史积淀的红色精神,不仅是磁县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更蕴藏着巨大能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磁县人民奋勇向前!

磁县是直南革命的策源地,是刘少奇、王维纲等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第一个共产党员王子清,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第一个中共支部、第一个中共县委、第一个共青团组织”等九个第一都诞生在这块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灿烂文明的热土上。

1921年12月入党的磁县第一名党员王子清,组织领导的农协会反贪污清算运动、反奉军、反“插耧应差”、“五一暴动”、“小车社罢工”等一系列农民运动,给反动军阀、封建官僚、地主豪绅以沉重打击。离家外出革命时他对家人说:“不要找我,也不用写信,革命胜利了我就回来了!”

我的老家在奔腾的滏河水边——甘草营。九十年前,直南革命先驱王子清、唐寿山、吕鸿安等英雄们,在甘草营村领导了磁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抗捐抗税斗争——反“插耧应差”运动。

“插耧应差”是地主、豪绅和伪政府沆瀣一气、巧立名目想出的敲榨农民的一个招数,意思就是谁种地谁出差,佃户租种地主的土地,一切差役归农民,地主净收租不出差。饱受徭役兵匪之苦的农民,被沉重的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为抵制差役,1929年冬,中共磁县县委派王子清、唐寿山、常钧、吕鸿安等人,以甘草营村为中心,组织八里铺、黄官营等方圆二十里的村农民协会,与地主和官府进行斗争,并与前来镇压的巡警展开搏斗,夺取枪支35支、马5匹,抓获巡警5名,并组织召开2000多人的群众集会,抗议和反击暴行,迫使国民党磁县政府答应佃农的合理要求,反“插耧应差”斗争取得彻底胜利。

“老农结团体,就有吃的米;老农大联合,就有吃的馍;老农不结团,饿死也枉然。”1930年前后,在磁县甘草营一带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歌谣的内容表现出广大群众把共产党看成是他们同甘苦、共患难的朋友和救命恩人。

今年的旅发大会,反“插耧应差”运动雕塑格外引人瞩目。这是把红色文化与全域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打造的一个精品节点“子清湾”。“子”寓示着磁县一代代莘莘学子和五十万磁州儿女永远继承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清”又蕴含着绿水青山、一股清流、清正廉洁之意,也祝福688平方公里的磁州大地风清气正、天朗气清。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更加缅怀那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们。我们要将革命先烈的精神融入血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红色精神在磁州大地代代相传!当祖国需要我时,我也要大声喊出:“我来!我行!让我上”!

指导教师:王莉莉

跃峰渠:人间天河为跃峰

演讲者 :磁县第一中学 连晴晴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磁县第一中学的连晴晴,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人间天河---跃峰渠的故事。“溢泉天宝,如磁多娇”,这是飘扬在磁县街道两旁迎接旅发大会的宣传语。作为2020年邯郸市第五届旅发大会的举办地---磁县,真正惊艳了宾朋眼球的,最涤荡人心的,当属磁县白土镇张二庄的险峰渡槽了。

位于磁县白土镇张二庄村东南的险峰渡槽,飞跨西部山区高家垴与跑马山之间,如一座峡谷飞虹,依然保持着“单拱跨度亚洲之最”的美誉。它是磁县跃峰渠水利工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工程,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世纪七十年代,为了新中国邯邢工业基地的建设,为了解决老百姓吃水难的问题,河北省邯郸市决定举全市之力,自力更生,展开一场战天斗地的浩大工程——跃峰渠引水工程。

跃峰渠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南太行山区,始建于1975年春,于1977年建成通水。全长244.98公里,穿54座山峰,跨越49道沟壑,共有各种建筑物1500多个,其中横跨在高家脑和跑马山之间的险峰渡槽主拱跨长106米,高28.7米,是赵州桥的三倍。

1975年正月,工农商学兵十万修渠大军齐出动,按团营连排班军事化编制,在西起涉县,东至京广铁路,南起漳河,跨越滏水至洺河,100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摆开了劈山引水的战场。在缺水少电,又没有专业机械的情况下,工人们采用了集中大会战的方式,靠着最原始的钢钎铁锤进行施工,劈山工天不亮就已号子阵阵,没有灯,就用手电和自制的“萝卜灯”照明。当时施工的人数达12万人,号称十万大军战太行。一位外国将军曾来到跃峰渠建设工地参观,面对这样的壮观场面,他感慨地说:“我见过千军万马的士兵冲锋陷阵,却没见过十万民工的冲锋陷阵,太了不起了!”

经过民众们一年多的艰苦奋战,跃峰渠渠道主体已初具规模,就在队伍解决了隧洞施工等重大难题,准备高歌猛进时,新的难题又接踵而至。在距离十里洞十多里外的高家垴和跑马山之间,一处断崖挡住了修渠队伍的前路,工程至此无法前行。如果绕开这里,不但要额外增加经费,还会耽误整个工期。两崖间相隔200多米,山体最矮处距离地面也有30多米。没有大量石材,没有大型吊装设备。施工队只能靠群众的智慧和以前的成功经验来解决问题,根据实际勘探判定,唯一的办法就是修建一座大型的单孔砌石渡槽,用跨山的渡槽来取代绕山渠道,险峰渡槽就此诞生。

其实跃峰渠的故事,就是奋战在跃峰渠的无数跃峰人的故事,他们的命运注定与这场浩大的工程连在一起。韩付学,号称“跃峰渠上的老愚公”,当年修渠时他已72岁了。但他干起活来不服老,和年轻人比着干。工地倒两班,他总是连两班。一天晚上,他抢着和青年突击队一块运沙、备料、捣浆,一连干了4个小时 。年轻人们都劝他‘您休息去吧’,但他仍旧身体力行,始终坚守在修渠的最前线。卢考廷,也是一位普通农民。1950年,他的父亲在修渠时光荣牺牲。但他说“一个倒下了,剩下的还要接着上,接着干”。七五年,他的大儿子在参加跃峰渠建设时,因隧洞塌方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但他强忍住自己的泪水,坚定地说“接着干,我们就一定能赢!”他把抚恤金全部交到队上,第二天就又把二儿子送到了工地,继续为跃峰渠奉献那份独属他们卢家人的力量。几个月后,跃峰渠完工了,卢考廷一家被光荣地命名为“修渠光荣之家”。时间过去了45年,将近半个世纪,但是这些感人的故事仍旧被历史珍藏,被世人永记。人易逝,渠中流水却永远年轻。今天,当我们参观跃峰渠,会看到石墙上一座座当时人们留下的碑记。它们存留至今,见证了一代跃峰人的激情岁月。虽然我们没有办法找到每一位建渠的英雄,但是那条坚固的渠道就是最好的标记,渠水一路流过,就是唱给他们最美的赞歌。

时至今日,跃峰渠已经为人民造福了45年,“只要太行不动,跃峰渠就一定会岿然不动。”沿线的人民感动地说道。 有些壮举,刺破绵长的岁月,在历史中熠熠生辉。有些奇迹,穿越蜿蜒的山脉,在今天恩泽一方。虽然建渠的历史不能重演,但跃峰渠精神却犹如跃峰渠中的水绵延流长,流进了每一个磁州人的心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磁州人不断前进。

一个建筑代表一个时代,一个时代独具一种精神。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挑战,我们将继续秉承老一辈跃峰渠人“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协作攻坚”的精神,勇担当,敢作为。不论将来面对什么样的挑战,我们都将携手,书写新时代的跃峰渠故事,创造出新时代更多的磁州奇迹!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指导教师:李秀芳

刘少奇三上白龙庙

演讲者 :都党中学 索彦峰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都党中学八年级的索彦峰,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刘少奇三上白龙庙》的故事。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第一代领导人,他为我们的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了一生,他的故事不仅激励着中华儿女,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磁州儿女奋勇前进。

中国工人运动先驱者刘少奇曾在磁县白龙庙地区开展了一场工人革命运动,这是一段难忘的红色记忆……

1925年深秋,刘少奇受党中央的委派,到六河沟煤矿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刘少奇的住处就安排到了白龙庙周边的贫农家中,白龙庙院内的厢房就成了刘少奇和工人领袖开会议事的地方。他们在这里正式成立了六河沟煤矿党支部,召开了六河沟煤矿工会第一次会议,这里也成为工人罢工斗争的指挥部和根据地,白龙庙一带多处都留下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足迹。

刘少奇当年在白龙庙一带开展工作时,引经据典,结合历史,深入浅出地联系民间趣话鼓励大家。刘少奇初到白龙庙时,工人群众谁都不信,罢工能改变命运?刘少奇不断给群众们壮胆,为广大工友鼓气:“同志们,不要害怕,不要怀疑革命,我们一定能胜利,只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我们一定能胜利,我们的事业一定像松柏一样万古长青,像老槐树一样健康长寿。”于是他找来一棵手指粗细、两米多高的槐树苗亲自栽种。现在,这棵小槐树,已长成3尺多粗、10多米高的老槐树了,村里的老年人都亲切的称其为“少奇槐”。它不仅记载了厚重的历史,也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峥嵘岁月。

1931年冬,刘少奇以中央总工会特派员的身份第二次来到白龙庙,指挥六河沟煤矿工人运动。他领导工人在白龙庙内召开了党组织会议,研究部署工人罢工运动。这起工人运动,目标明确,斗志坚强,声势浩大,震撼了中原大地,使得六河沟煤矿万人大罢工取得了初步胜利,建立起了工人阶级革命的历史丰碑。

1942年,在抗战最严酷的岁月,刘少奇第三次来到白龙庙,召开了周边的地下党组织会议,一方面听取了地方党组织的汇报,一方面又吸收了20多名党员入党。从此,白龙庙地区抗日游击斗争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长期的工作、生活中,刘少奇与当地的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不仅和工友们同吃、同住,而且还经常帮助工友们学习和劳动。白龙庙地区,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刘少奇的故事。在解放后,六河沟煤矿矿工索富民“斗胆”给当时任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写了一封信,“刘弟您好,嫂子有病,家里困难,请设法帮助。”这封信在当地引起了极大关注,一个是普通百姓,一个是国家主席,谁都不知道会等来什么样的回答。很快,刘少奇托人送来了粮票和路费,并邀请嫂子去北京看病。索富民到北京后,受到了刘少奇主席的亲自接见,两人一见面便抱在一起,热泪盈眶。

九十多年的时光已经过去,刘少奇的事迹在白龙庙地区依旧广为流传。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光辉事迹。我们一定会弘扬他的红色精神,发愤图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富强,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指导教师:刘梦瑶

神秘的水声台阶

演讲者 :崇文学校 常杨意

大家好!评委老师好!我叫常杨意,是崇文学校二年级11班的学生,今天我给大家讲一讲天子冢的水声台阶。

在磁县城南有一个被当地群众称之为“天子冢”的地方。它就是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的陵墓,这也是北朝墓群中最高最大的陵墓。陵墓的北边有一条通向墓顶的台阶,台阶高109阶,与地面成50度角,台阶为青砖白灰砌成,毛面,未抹平,形成等距而均匀的石灰凹槽,犹如琴键一般,台阶两侧还有护栏墙。台阶顶端是一座观音庙,庙里供奉的是南海观音菩萨,每逢初一、十五都有很多人来这里烧香祈福。

有一天,去观音庙上香的游客发现出怪事了!那么到底出了什么怪事呢?原来啊,人们在天子冢北边的台阶上走路时候,耳朵里听到的不是自己的脚步声,而是一种奇怪的水声。什么?水声?没错,就是水声。任何人只要拾级而上,就会发出“叮咚叮咚”的水声。在此之前谁也没听说过走路就能发出水声的事。于是天子冢有水声台阶这个消息就不胫而走,立刻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十里八乡的村民纷纷跑来看会“唱歌”的台阶,不远千里的游客也慕名而来,欣赏这“步步登台阶,水声叮咚响”的音乐奇观。许多人在台阶上放鞭炮,炮声越响,水声越大,一连串的噼里啪啦声,后面会紧接着一连串的叮咚叮咚的声音。现在呢,我们要保护环境,所以说不能放鞭炮了,但是呢,只要两个人拉开距离,一个弄出响声,另一个就能听到水声,响声越大,水声也越大,奇妙极了。

关于这里的水声台阶啊,有五花八门的猜测,当地还流传着千年诅咒和观音显灵的传说。这个所谓的千年诅咒啊,就是墓主人元善见被毒死这件事。原来,元善见虽然贵为皇帝,可东魏大权一直掌握在宰相高洋的手里。有一次,趁皇帝不防备,高洋在酒里下了毒,把元善见给毒死了,元善见肯定不甘心啊,于是就弄出了这个“叮咚叮咚”的水声。那么这个说法可信吗?你看啊,天子冢已经有一千多年了,而水声台阶建成才二十多年,一千年前不喊冤,非要等到千年之后,台阶建成才来喊冤,未免有点太晚了吧!另外,诅咒喊冤怎么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呢?

还有观音显灵这个传说,说是南海观音久居南海听惯了海浪的声音,来到磁县天子冢呢,别说是海了,连条像样的大河都没有,十分不习惯,所以就录下了一段水声,存在天子冢的水声台阶下,没事的时候听一听,也能解一解思乡之苦。神仙思念家乡,这听起来还真是挺有意思的。

有的人说墓底下是空的,有的人说墓底下有水。有的人又说了,那就是回音。如果是回音,你喊“啊”的时候,听到的回音也一定是“啊”,不可能是别的。但是在水声台阶,无论你是走路,拍手,放鞭炮......发出的都是“叮咚叮咚”的水声,这可比回音神奇多了。你一定要亲自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

除了天子冢的水声台阶,磁县还有很多景点都值得一看。热情善良的磁县人民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来这里做客,感受磁县的人文历史,自然风光和传统美食。大美磁县,欢迎您的到来!

指导教师:吴玲玲

我爱家乡的“宝贝”

演讲者 :磁县实验学校 赵睿菡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磁县实验学校一年级三班的赵睿菡,今年六岁了,今天我讲的故事是《我爱家乡的“宝贝”》。

我有一个伟大的妈妈,她的名字叫中国,她有黄河、长江;她有高山、大海;非常漂亮,我热爱她!

我有一个美丽的家乡,她的名字叫磁县,她有如意湖、明理湖;她有磁州水墨园、天宝寨风景区;非常美丽,我喜欢她!

我家乡有一个壮观的地方,名字叫北朝考古博物馆,她可是中国唯一一座北朝文化考古博物馆。她馆藏有一千多件宝贝,特别珍贵!每件宝贝都是栩栩如生。这里有一个特别的宝贝,我给你们讲讲啊!她是一个巨大的骆驼雕塑,这是北朝一位公主的宝贝,她的名字叫茹茹公主。这件宝贝惟妙惟肖,特别传神。驼峰上还驮着毛皮、大雁。我们好像看到一群骆驼队走在大沙漠中,一直走向远方,走向世界各地!茹茹小公主还有一件宝贝叫金簪,也特别漂亮!我好惊奇!我们的祖先可真了不起啊!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创作了美不胜收的宝贝,我们要去珍惜她、传承她。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努力奋斗,从小不忘历史,好好读书,让这些宝贝成为一座桥梁,连接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

今天的家乡,我美丽的磁县,看着美丽的家乡,想着伟大的祖国。现在我想说,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我爱家乡的宝贝。

祖国妈妈,您是蓝蓝的天空,我是自由飞翔的小鸟。

家乡磁县,您是潺潺的溪流,我是水中快乐的小鱼。

家乡的宝贝,你们像天空中璀璨的星星,闪烁着小眼睛一眨一眨的,好像在对游人说:“欢迎大家来磁县做客!”

啊,祖国、家乡,您是慈祥的母亲,我是您怀中幸福长大的宝贝,爱磁县,作贡献。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好本领,将来保家卫国,从小奋发图强,长大为您添彩增光!

谢谢大家!

指导教师:武伟伟 张洁

“食”光有味 其名磁州

演讲者 :磁县第二中学 申佳欣

人间烟火气,寻常百姓家。在物产阜华,民风淳朴的磁州,吃是一件毫不含糊的事。这里的人爱吃且会吃,几千年的历史沉淀着丰厚的饮食文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土生土长的草根美食,拥有着属于这座小城的味道和“食”光的故事,别有一番风味。

这份“食”光风味是御路的白莲藕。在磁州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还有享誉“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的御路白莲藕。御路荷花是磁州十大美景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南有古磁州,北有白洋淀莲”之说。“荷花之城”享誉省内外。据史料《磁州志》记载,远在三国时,磁州莲藕就被列入贡品,由籍吏督办逐岁进贡。它营养丰富,以白净,粗长,皮薄,脆嫩,无渣等特点闻名。在洁白鲜脆的莲藕上浇点香椿绿叶,清凉中又有着丰富的味蕾感受。这是磁州宴席上必不可少的味道。

这份“食”光味道是滑嫩的鲜粉皮。“不看畿南第一楼的鼓楼,不算来过磁县;不吃鲜粉皮,不算吃过磁县饭。”鲜粉皮是这座小城独有的美食,鲜嫩爽滑,食用方便。相传乾隆品尝过这道美食念念不忘,提笔为它赋诗一首“烟花三月下磁州,唯有鲜粉乃珍馐。一去江南万千里,梦里还曾回磁州。”可见乾隆皇帝对它的喜欢。它易加工,口感好,除夕年夜饭桌上简简单单一盘黄豆芽鲜粉皮炒五花肉,就是一代代磁州人割舍不掉的回忆。召唤他乡赶路人回家的不仅仅是亲情,还有那熟悉的家乡味道。

这份“食”光风味是金黄的磁州焖子。据说它起源于清代,大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焖子开始登堂入室,寻常街巷间的焖子摊儿就很少见了。它制作工序繁复,选材考究。金灿灿鲜香四溢的焖子,让人看到食欲大振。当你迫不及待来上一块儿沾上同样黄灿灿的芥末放入口中,瞬间,你的味蕾就会被这久违的香辣征服。就是这么一道传统的地方特色菜肴,在数百年的饮食文化中,不知让多少人为之垂涎欲滴。这份美食的生命力,正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升华,随着时代流变的美味与舌尖相遇,幻变成我们记忆深处的味道。

这份“食”光风味还是马良烧鸡,猫腻饺子,岳城大银鱼,观台鸡汁豆干,胖妮熏鸡,粉浆饭,豆腐皮,搭配一绝的菜盒油茶……“食”光风味的传承,不仅在豪华的磁州宴上,更在最平凡的生活里。

"食”光有味,其名磁州。这座小城的人们把苦涩藏在心里,把幸福变成食物呈现在四季的餐桌上。有一千双手,就有一千种味道,但不管人们脚步怎样匆忙,世事如何变迁,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特的方式,一天三次在舌尖提醒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天的信仰。

恋一种味,爱一座城!

指导教师:王晶 张蕾

“兰陵入阵”响 磁州美名扬

演讲者 :磁州镇阜才小学 朱柯嘉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阜才小学的朱柯嘉。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兰陵入阵”响 磁州美名扬,这里的主人公兰陵王名叫高肃,字长恭,他出生在帝王之家,他爷爷是高欢,他老爸是高澄。这两个人后来都被追封为皇帝。到了高长恭这一辈,一共兄弟六个,他排行老四。

这位四爷不简单,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全是赞美的话,像什么宅心仁厚、文武双全,骁勇善战……好词好句一股脑都送给了他,最让后人津津乐道的是这位王爷的容貌。他不单是北齐王朝头号美男子,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上,也当之无愧地排在超级帅哥的前几位。

在讲究血统门弟的时代,兰陵王受尽了兄弟们的嘲笑、欺负。生性好强的兰陵王不甘心这样的处境,他要上战场杀敌建功业,靠真本事证明自己。然而,一张超凡脱俗的俊脸,却给他带了不小的烦恼。

按说人美不是罪,可这么好看的男子到了战场上,威慑力差了不是一点半点。你想啊,战场全都是五大三粗、熊腰虎背的大将,突然出现一个比女人还漂亮的男人,敌人瞧见了,心里先小瞧了三分。长相只能靠天生爹妈给,没法退货,为了震慑敌人,兰陵王又能想出什么好法子?

没办法,那个年代也没有整容手术,也不能为了打仗去毁容。为了震慑敌人,兰陵王想出一个好主意,他让手下做了一些狰狞恐怖的面具,每次上阵杀敌,所有的将士都戴着面具出场,这一招确实挺管用。

但是,上阵杀敌光靠鬼脸,肯定打不跑敌人,还得靠真本事说话。论行军打仗,兰陵王可不是绣花枕头,他智勇双全、百战百胜,是一位让人心服口服的常胜将军。他一生参加了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最著名的要数邙山之战。这一战,兰陵王以少胜多,威名远扬。

邙山大捷以后,北齐皇帝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武士们手持假面,载歌载舞,创作了歌颂兰陵王的舞乐《兰陵王入阵曲》,此曲风格悲壮浑厚,古朴悠扬,然而唐朝时日本遣唐使将其传入日本,被视为雅乐在日本传承。1986年,河北省邯郸市兰陵王墓文物人员通过日本专家找回此曲,千年名曲,才重归故里。于是坐落在磁县城南的兰陵王雕塑更加声名远扬,络绎不绝的游客来此瞻仰。

这正是:俊朗英雄赴沙场,面具狰狞战马狂。千载佳话磁州传, 兰陵入阵曲悠扬。

指导教师:索海莲

曹操与讲武城

演讲者 :申庄中学 郭晓凯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纵观历史,指点江山,豪情壮志之人数不胜数,今天站在这里,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代枭雄乱世人杰——曹操的故事。

讲武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城南漳河北岸,讲武城村西面和南面。南达郑卫,北通燕赵,原是南北长,东西窄,因南部被漳河冲毁,残存遗址则成为东西宽,南北窄。古城平面呈平行四边形,除南墙及东墙南段被彰河冲毁外,其余大部分尚存。

讲武城唐以前称武城,宋代以后改称讲武城。讲武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现存有龙山文化遗址、商代文化遗址、战国文化遗址等,此外还有南北朝东魏、北齐时期皇家陵墓100多座。《汉书·地理志》中记载“邺有武城”。《水经注》记载:“漳水又东经武城南”。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占据邺城后,经常活动在这里,把此地作为培养武将的基地。魏书中记载讲武城村南的村子叫南营,之前也叫讲武营,据说也是当年曹操驻军的兵营。

三国时期,曹操在军事生涯中的神来之笔——官渡之战,书写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在战略上一举奠定了其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击败袁绍后,占据邺城,大规模地兴建土木建筑,在城北漳河大修玄武池以保证水路安全,曹操的兵马经常在讲武城活动,把讲武城作为培养武将的基地,据说曹操曾在讲武城演讲军事战术,讲武城之名由此而来。

讲武城因曹操屯兵而闻名,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甚多,赞颂有加,一代枭雄曹孟德也在当地留下许多故事。“曹操的兵数不清”这个歇后语就跟讲武城有关。三台有个“转军洞”,曹操在讲武城屯兵操练期间,为了鼓舞士气,灭敌人威风,曾经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军事演习。只见部队旌旗招展,兵强马壮,浩浩荡荡,遮天蔽日。大老远看热闹的百姓把脖子都扭歪了,还没看到队伍的尾巴,很多人不禁感慨,瞧人家曹丞相这队伍,走了三天三夜,愣是没看到头儿,真是天下归心呐。有一个人看着看着,渐生疑窦,他总觉得怎么有些人越看越脸熟呢。于是他悄悄在经过他身边的一匹白马尾巴上系上一根麻绳。心想,我到底看看曹丞相有多少兵。没过多久,那匹系着麻绳的白马又转了回来,这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曹操号称的“百万大军”就这样来的。正是凭借了这个连接讲武城与邺城三台的“转军洞”,才得以使外界对曹操的杰出的军事才能得到更多了解。而“转军洞”和“曹操的兵——数不清”之类的典故也在当地民间广为流传。

曹操不但能带兵打仗,还能写诗作赋,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也清俊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这里,曾经漳水泱泱,滋育了文明的芽种,这里曾经惊涛拍岸,戈马声催,烽烟迭起……岁月如流,转瞬千年。繁华不见,风骨长存。文明的光辉一路照来,依然是这片神奇的热土,却早已换了人间。古城一代又一代优秀儿女前赴后继,高擎新时代的文明大旗。以史镜鉴,奋发作为,新时代,承担新使命,演绎新传奇。我们在奋斗!

指导教师:张娟

磁县炉峰山五龙洞的故事

演讲者 :槐树学校 韩梦瑶

各位同学、评委老师好:

我是槐树学校的韩梦瑶,我演讲的题目是《磁县炉峰山五龙洞的故事》

这是一个民间神话传说。古时候,在炉峰山东北面的山上,有一神奇洞窟,当地百姓称此洞叫“五龙洞”,这个洞,洞口很小,里面却很大,它究竟有多大?多深?连当地百姓也说不清楚。

传说,东海龙王的第五个儿子五龙,幼小不守龙规,常常背着龙王,偷偷跃出海面兴风作浪,东海龙王知道后,一气之下把他赶出东海,命他在凡间修成正果,才能返回龙宫。

一天,他云游到炉峰山的上空。只见山峦挺秀、群峰攒簇,心情格外舒畅,便想留住此地,可他游遍了整个山头却找不到安身之处,正想离去时,飞来一只喜鹊对它说:“别发愁,那边山腰有一石洞,你可去看看。”五龙听后非常高兴,便随喜鹊来到洞口,五龙一看洞口说:“洞这么小怎能容下我的身体?”喜鹊笑笑说:“此话差矣,这洞口虽小,里面却很大,你就是在洞里请宾客,跳龙舞也能容得下”。说完,喜鹊便飞走了。五龙进洞一看果然如此,真是一座好洞府,从此便住进了这里。

不料想,这一年久旱无雨。蓝瓦瓦的天上没挂过一丝云彩,河水不淌了,泉水不冒了,井水干涸(he)了,田里的庄稼都枯死了。老百姓的心里头火烧火燎,只得指望起龙王,便敲锣打鼓求雨。五龙看到人间这禾焦苗枯的凄惨景象,恻隐之心,油然而生,遂不顾龙宫森严的禁令,私自兴云作雨,只见他在半空中,来回上下翻腾了一会儿,顿时雷声滚滚,瓢泼大雨下了起来。

“下雨了!下雨了!”人们欢呼雀跃,淋着雨,高声呼叫着:“看一条龙在半空的云层里搅动着。”不知是谁惊异地喊起来:“小龙送雨来了,小龙送雨来了!”

不久,五龙兴雨的消息,传到了东海龙王的耳朵里,惊惧得他浑身打颤,命令兵将来到炉峰山,把五龙押回了东海。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五龙时常惦念炉峰山这个地方。一天,被放出来的他,又驾着云来到炉峰山上空。一看,天又旱了,就又在半空中上下翻腾一阵,兴起雨来。

“五龙又来了!又来给咱们送雨来了!”人们高兴地喊叫着。 东海龙王见五龙心存善念,终于也被儿子打动了,便准许五龙从此长住到了这里。

从此以后,每逢遇到灾旱年。百姓就来求雨,每次都有求必应,这个美丽的传说,至今流传在炉峰山一代,家喻户晓。

指导教师:赵红丽

美丽的溢泉湖

演讲者 :磁县来村中学 王紫玥

大家好,我是磁县来村中学195班的王紫玥,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美丽的溢泉湖》。

我出生在溢泉湖畔,所以小的时候,常听爷爷奶奶讲述溢泉湖的故事,爷爷说现在的溢泉湖与一千六百多年前的隋唐英雄罗成有着不解之缘。相传,在隋朝末期,隋炀帝杨广横征暴敛、骄奢无度,使天下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为推翻昏君杨广的残酷统治,天下英雄纷纷揭竿而起。

为争夺天下,以唐王李世民为首的义军与河北窦建德的人马在这一带展开旷日持久的血战。唐朝名将罗成便奉李世民之命在此屯兵应战。多日反复厮杀于滏河流域的丘陵之间,连日的血战,大将罗成兵困马乏,饥渴难耐。这时罗成所骑的那匹战马不停地用前蹄刨掘,也是天不灭唐,马蹄刨掘的丘陵之处,突然泛出汩汩的泉水,三军莫不欣喜若狂,士气大增,此役唐军大捷。这个泉眼便被称为“马蹄泉”,后来,此处因有了“溢泉”之水,便渐渐有农人傍水而居,繁衍生息,便形成了村落,得名“溢泉”村。直到现在,溢泉村里的这股“马蹄泉”依然一年四季流淌不断,冬温夏凉,甘甜宜人。

今年我县充分发挥溢泉湖自身资源优势特征,通过植树造林和广种花卉、绿地,以及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使得溢泉湖水乡美景碧波万顷、风光旖旎,为大雁等候鸟迁徙创造了乐园。

秋去冬来,成群的大雁或在湿地里觅食,或在湖面嬉戏,或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处处都是和谐的生态画面。

还清晰地记得小学课本里的那句话:“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这一景象再一次在溢泉湖上演,站在湖边,随时有雁群从头顶掠过。

中央电视台科技教育频道《科技之光》栏目,还曾以“不南飞的大雁”为题,专题介绍了我们溢泉湖的美丽景色和生态环境。“十万大雁不南飞”的壮丽景观已成为溢泉湖良好生态的有力写照。

孟浩然有句诗,“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古诗里的“雁南渡”常见,而“大雁不南飞”的场景当真是难得一见,连历经万千风景的大雁都会被溢泉湖吸引,你难道不想来一睹风采吗?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指导教师:余文彬

滏阳河上的“清明上河图”

演讲者 :磁县第一中学 段旋

大家好!我是磁县第一中学的段旋。我演讲的题目是《滏阳河上的清明上河图》。

也许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丝江南古镇情怀——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流水人家。其实这样的美景,在我们磁县也可以被找到——它就是古色古香、文化底蕴深厚的开河马头。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清明上河图》,呈现了汴河及汴京两岸的繁荣景象。而我们的开河马头则以开河漕运为背景,展现了磁县多彩的民俗风情和深厚的漕运文化。在这里,漫步古街,鳞次栉比的小吃店既可以让你品尝到磁州特色风味,也可以享受到各地的美食,更可以让你感受小青瓦、白粉墙、木格窗、骑楼廊的古风韵味,乘着乌篷船,穿梭于如诗如画的小桥流水间,看沿上青石,悄着新纹,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正所谓滏阳河上的“清明上河图”。在这里还有一座沉船博物馆,里面有一艘石制的沉船,据悉,它是磁州窑博物馆里那艘元代沉船的仿制品。1975年开河村考古挖掘出土了六艘元代沉船,当时,船上装载着大量的瓷器、铁器和铜器,可以想到,在宋元时期,沿着汤汤滏阳河道,大量运输各种物资的船只来往穿梭,而滏阳河畔上商贾云集、游人如织的繁华热闹景象。

古街美景和漕运盛景以这样的形式让我们惊艳,但是你知道开河马头的得名原因吗?我们磁县的滏阳河、漳河,在明代之前是合流的,正因为这样,使得这里水势盛大,便于水上运输,所以造就了此地的漕运文化。而事物总是有两面性,水势盛大,当雨季来临的时候,洪水就会泛滥成灾,给这里的百姓造成深重的灾害,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转折点发生在明成化十一年,在那一年,磁县来了位新州判,他叫张珵。在视察民情时,张珵看到了水患下的民生疾苦,他想“水患灾害不是这一年两年的事,前任州判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何尝不能呢,但如果那样,百姓依然会在水患灾害下苦苦挣扎,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儿”。而要彻底解决水患,该如何做呢,他因此开始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思考这件事。“既然是因为两条河汇聚在一起导致水势增大,不如人为地将它们分开,使它们各自分担一部分水量,这样既减小了水量,又不影响水上运输,正可谓一举两得”。于是张珵大手一挥将汇聚在此的两条河流一分为二,开河由此得名。再来说说马头,开河马头的马也很讲究,这里的开河马头啊,不是码头的码,说明它已不是以前的水运要道,而是一马当先的马,磁县人民赋予了它新的时代寓意——开创先河,一马当先,这也正是我们磁县人正在践行的“不负使命,敢闯敢干”的铮铮誓言。

磁县滏阳河上的“清明上河图”,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让我们能穿越时空一览大宋的水街美景,感受昔日的漕运盛况,开河马头也将在新时代,依托新寓意,在磁县今后的发展中熠熠生辉。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指导老师:未娟

侯召村与岳飞

演讲者 :磁县滏滨中学 吴梦瑶

又是一场秋雨,又是一场秋风,天地间,此刻一片肃杀,万物萧条。冷风扑打在脸上,雨点砸落在颈中,当真是冷入骨髓。

岳飞头顶银盔,身穿银甲,手中提着追随他征战多年的沥泉神矛,傲然立于帐外一片风雨之中,半生征战的他,也许从来没有想到,他会被困在这个小小的村落中,进退两难。

这是一块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地方,当年,魏武帝曹操,就是以这里为根据地征战天下,做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面前,是发出阵阵呜咽滏阳河水,身后,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岳家军”,军营的灯火,一直延伸到天的尽头,延伸到滏阳河和漳河的源头。那里,是讲武城,是当年曹操的演兵场,也是他操练军队的地方,他曾经在这里洒下无数汗水,训练出了最精锐的部队。

这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山水相连,物产丰富;这里自古就多慷慨悲壮之士,当他的岳家军经过这里的时候,无数热血男儿慕名而来,争相加入他的军队,只为报效祖国,收复河山!

越过黑沉沉的夜色,岳飞似乎看到了距离此地仅有数十公里之遥的老家——汤阴,似乎看到了母亲殷切而又热切的目光,想起母亲为了约束天生神力的自己,在背上刺上“精忠报国”的四个大字的情形,无数往事,一幕幕浮上心头。

想当年,自己凭着一套绝世枪法,一颗赤胆忠心,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领兵抵挡金军。守襄阳、克商州、战业阳、胜颍昌,屡立奇功。“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金兀术十次南犯,不能如愿,反倒损兵折将,金兵只要听到“岳飞”二字,就闻风丧胆,自己的沥泉神矛上不知已沾上了多少敌人的鲜血,而自己身上也已不知有过多少道曾经血淋淋的伤口。

想当年,金兀术以拐子马来战,宋军无法抵挡,自己令步兵手持大刀冲入敌阵,直砍马腿,果大败兀术军。兀术大哭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他想起自己这些年来征战沙场,奔波在塞外北方,夜夜如刀的冷风刮在身上,受了多少苦、多少难,但自己为了大宋百姓、为了大好河山,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冷风又起,“呼啦啦”吹断了无数枝叶。薄云遮住天上明月,岳飞提起手中神枪,在帐前空地上展开拳脚,练习武功。但见冷月狂风中,一团炫目枪花上下翻飞,人影闪动,矫健迅猛。可是,何时方能凭自己一身盖世枪法,请缨提劲旅,直渡黄河岸?

他想起自己从老家汤阴出发,一路辗转,“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只为“还我河山”的承诺!

终于,他再次回到了家乡,带领着他的“岳家军”, 准备要乘胜追击,挥师北上,打败金军,收复山河,直捣黄龙府,可偏偏这个时候,大宋皇帝竟然要与金国议和,强令自己退兵!

岳飞长叹一声,收起长枪,转身踱步,回到大营。请求皇帝收回成命的奏折已经送上去很久,却只收到皇帝要求自己退兵的金牌,短短几天,已经有十一道金牌供奉在了他的中军大帐中。

退?还是不退?岳飞眉头紧锁,难以决断。就在此时,隐隐听到远处急促的马蹄声响。深夜疾驰,必定是有急事!难道是……

岳飞不由得精神一振,疾步出营,远远地看到一个传令兵匆匆跑了过来,不等大门外的传令兵禀报,岳飞就急急地问:“是不是朝廷圣旨来了?”

传令兵从背后包裹中掏出一枚金牌,双手捧起,对岳飞说:“岳将军,皇帝有命,请您速速回兵,否则……”

话音未落,岳飞已经气得脸色铁青,他强压怒火,躬身下跪,双手接过金牌,低声道:“臣,遵旨!”然后他起身对传令兵说,“你下去歇息吧,辛苦了。”

岳飞手捧着金牌,回到大帐,将十二道金牌放在一起,供奉在军帐中的这十二道金牌,像是十二座大山压在岳飞的心头,令他艰于呼吸,愁云紧锁。虽然他很想不顾一切,抗旨不遵,可违背圣意,便是不忠,无视母训,又是不孝!他不由得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然而,自己还是应该回去,虽然这一去前途未卜。可母亲在脊背上刺下的“精忠报国”,一直是自己心中的信仰,为了这个信仰,自己一生都在风口浪尖,千斤重担一肩挑。 他下定决心,这次回去,自己一定要面见皇上,陈讲实情,劝皇上重振军威,乘胜北追,直捣黄龙!

岳飞长出一口气,虎目含泪,难以自已。

“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岳云站在了他的背后。

岳飞长叹一声,轻轻说道:“退兵……”然后他又补充道,“不要惊扰到百姓……”

于是,在这个夜晚,岳家军悄悄地离开了,可是,岳飞却再也没能回到他魂牵梦萦的北方。

但是,百姓却没有忘记他的丰功伟绩,没有忘记这位含冤去世的民族英雄,那首《满江红》的激越和豪迈永远激励着磁州人民,人们把岳飞当成保护一方平安的“守护神”,每月初一、十五到城隍庙大殿祭祀;把当年岳飞练兵扎营的地方称之为“岳城”;把岳飞当年驻兵等候圣旨的地方起名叫做“侯召”,这也就是现在磁县磁州镇侯召村的由来。

指导教师:付祎铭 张晓波

经过激烈的角逐

现场评选出了此次演讲比赛的

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并进行了颁奖仪式

获奖名单

一等奖

申庄中学 郭晓凯

二等奖

磁县一中 连晴晴

阜才学校 朱柯嘉

滏滨中学 吴梦瑶

三等奖

崇文学校 常杨意

磁县二中 申佳欣

槐树学校 韩梦瑶

来村中学 王紫玥

磁县一中 段 旋

优秀奖

职教中心 李金华

崇文学校 高子晨

实验学校 王中豪

崇文学校 张玉轩

乐善学校 曹雅菲

都党中学 索彦峰

实验学校 赵睿菡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磁县这片历史的厚土风起云涌,动人的故事从未中断;乘着历史之舟跋涉过两千年的长河,行至今天的磁县依然历久弥新,光辉灿烂!让我们传承和弘扬好历史文化,讲好磁县故事,讲好故事里的磁县,让更多的人了解磁县、熟悉磁县、爱上磁县,为建设转型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磁县贡献力量!

■图文:庞小涵(实习)

■编辑:庞小涵(实习)

■初审:杜东平

■复审:周慧文

李治亚

■终审:房淑萍

秦 冀

■微信:cixianrongmei

■热线:0310-2335552

■邮箱:cilicixian@163.com

爱磁县的你

原标题:《传承历史文化、讲好磁县故事!这场活动很有“料”~》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