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那个逗我们笑的脱口秀演员,得了抑郁症”

2020-12-21 20:2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壹心理主笔团 壹心理

凌扶摇|作者

朴素的树|编辑

pexels|图源

你还记得王自健吗?

曾经在脱口秀上爆红,捧红李诞池子后销声匿迹。

有传闻称,他被老婆严重家暴,被狂扇耳光到送进医院。

甚至还患上了抑郁症,“浪费”了三四年时间,错过了大好上升期。

当人生在上坡路中迎来当头重击,一个人做对了什么,才能有再次爬起来的力量?

“那个逗我们笑的脱口秀演员,得了抑郁症”

在热播综艺《我就是演员3》里,沉寂许久的王自健出场,第一次提起了这段往事。

他每年都会去张国立家里拜年,有一年去他家,发现张国立不理他。

他问怎么了,张国立说,你为什么把我微信删了?

于是,他只好向张国立坦白,自己患上了抑郁症。

严重的时候,只想和外界切断联系,微信好友删到只剩30多个。

“当时是想一天删一个,删完了可能就......”

他没说出来,但大家都心知肚明,他是真想过不活了。

其实,他也试过撑着。

那时人艺的蓝天野老师有个戏,是他的封山之作,打算找王自健演。

那是多好的机会啊,可是当说台词到“我好苦,我也苦......”的时候,他就真的崩了。

那之后,他就去看正规的医生,通过药物控制病情,一切悲剧,严肃文学统统避免,尽量让自己的心情能稳定些。

直到这次他上节目,发现《我是余欢水》一样是个悲剧内核时,自己竟然没有被影响到。

“你看我马上就要没了的一个人,靠着科学的药物治疗,真的能走出来了。”

能小跑,能大跳,能演悲剧,完事后还能走得出来,像个没事人一样。

“如果我这个人可以,你也可以。”

抑郁症,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变化

抑郁症,近年来,已经是个常见的心理问题。

常见到,提起抑郁症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卖惨”,反感。

“网抑云”成了一个梗,又或者每次有明星为自己说话时,也有可能有人评论“快进到得抑郁症”。

好像这是个什么都能往里装的口袋病,也确实,有时候装病挺好使。

但那些装病的,嘲讽的人,都从来没有了解过真正的抑郁症。

真正的抑郁症,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疾病。

a. 生理角度

从生理角度来说,最常见影响抑郁的,是单胺类神经物质: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

而神经成像研究发现,抑郁者的前额叶皮层、前扣带回、海马和杏仁核,也显示出活跃度降低的迹象。

法国行为学家Lucien Steru 曾经做过一个“小鼠悬尾”实验。

通过给予持续剧烈刺激、抑制神经递质药物等方式,让一组小鼠们感到“抑郁”,随后,把它们和另一组正常小鼠一起,吊着尾巴悬挂起来。

一个正常的动物,处在失控的环境里,应该会躁动不安,想办法脱离。

但抑郁小鼠,却会静静维持倒挂着的姿势,懒得挣扎。

当其他小鼠快乐地喝糖水,和同伴互动社交时,这些抑郁小鼠,也只会随随便便喝点白开水,找个角落待着不动。

这些实验里的抑郁小鼠,有种“鼠生无望”的感觉,本能和欲望追求的快乐,对它们不再生效。

人类的抑郁症,也是一样的。

b. 心理角度

从心理的角度来说,抑郁往往是对压力负性事件的反应。

比如,离婚,丧偶,失业,或者其他创伤性的经历。

因为这些压力,会让人在生活中感觉不到“正向强化”。

无论怎么努力,结果都是失败了,被生活捶得没有脾气,就会支棱不起来。

而当人陷入到抑郁时,容易出现“思维反刍”——反复思考那些让自己难过的瞬间,回忆起来的也尽是不快乐的事情。

学者Hammen 的研究表明,抑郁的人,更可能会因此在家庭、朋友、同事关系中经历持续冲突。

他们需要被肯定,被接纳,却又因为他人的不理解,而陷入不安全感之中。

看过一个短视频,是几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在读微博:

“没吃晚饭,加班到一点,到家整个人都是晕的,好希望有个人可以看穿我的内心,明白我的感受,不离不弃的陪伴我。”

“我经常连哭几个小时,哭到手脚发麻,又有时候像没事人一样,我真的好累我不想上课不想见室友,我害怕学校,我好想休学。”

他们读完微博内容后,全都笑了。

“我也不想工作”

“太年轻,一看就没有经历过生活”

然而,当摄影组让他们读纸条的反面,所有人都沉默了。

那个笑着说太年轻的男生,笑容僵住了:“当你看到这条微博的时候,我已经走了,我熬过了1584天,终于在今天凌晨结束了……”

“我以为时间会让我好些,但这几年就算出来了,还是摆脱不了这个想法,抱歉。我不期望有人能原谅我。再见。”

他们读到的微博,都是抑郁症患者在这世界上留下最后的求救信号。

光看文字,真的不会感觉他们的问题那么严重。

抑郁症有时候是一件“私人”的事,而人类的悲欢从未相通。

也许抑郁症离我们太远,但抑郁情绪离我们很近

可能对于我们来说,“抑郁症”这个词可能还是有些遥远。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哪怕没得抑郁症,我们也时常会体会到孤独,焦虑,难过,痛苦。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日,我们成年人的情绪越来越亚健康化了。

《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数据表示,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16.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而心理健康的人数比例, 仅为10.3%。

年轻人,会遇到工作压力,同辈焦虑。

前段时间,抖音上有个特别火的视频,一个女生连续加班半个多月,生日那天终于可以早点走。

但打车回家途中,一个电话打进来,叫她回去加班。

她当场在车上崩溃大哭。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只在一瞬间,但是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忍。

网络上,大家羡慕那些崩溃大哭的人,但回到现实,还是要控制情绪,坚强,负责,因为这是成人世界必备的面具。

只是,这并不意味要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过。

无论是忍受还是逃离,你都需要一个能够让自己感到安全的避风港。

当一个人面对情绪困扰时,积极寻找帮助,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

“如果我们连自己的人性都否定了,那就会成为空心人。”

同样饱受心理疾病和病耻感困扰的桑谷·德尔说,我们必须意识到:

心理上的挣扎, 并不会减损我们的力量。

心理创伤,也不会腐蚀我们的人生。

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不会使我们变得脆弱,或者失去理智。

相反,这会使我们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要解决心理问题,首先要做的,是要正视抑郁症,抛开耻感,它不是故作姿态,也不是一时矫情,而是一种心理疾病。

不要通过网络的所谓“科普信息”来试图自我治疗,而是需要寻求正规医院、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意见。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