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脚踏两省,这桥要“红”,走~~~上金泽看桥去!

2020-12-20 20: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话匣子 ,作者姚轶凡

话匣子

一群正经的记者“不正经”地说正经事

↑ 点击「绿色青浦」轻松关注~

兴于宋,盛于元

“江南第一桥乡”

千年古镇金泽

最近又添一座新桥

01

凌空远眺,这座横跨于沪苏省界元荡之上,蜿蜒586米的元荡慢行桥,如同一条翩然而至的“彩绸”,驾通上海金泽和江苏吴江两地。

作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后打通的首条省际断头路项目——东航路对接康力大道贯通工程——元荡桥的姊妹慢行桥,这座颜值爆表、体态婀娜的景观桥可谓网红潜质满满!

“586米,可知桥面上沪苏交界点在哪里?”吴江汾湖高新区建设局副局长胡迎东一边抛出问题,一边将人引到桥梁青浦金泽段,白字黑底,双向标注的“WELCOME TO 上海·青浦”“WELCOME TO 江苏·吴江”,“答案就在这两行字里。”

“来来来,站于任意一个TO中的‘O'字里,你的双脚便一脚踏在了上海青浦,一脚踩在了江苏吴江。”投资一个亿,国际招标设计方案,历时短短数月建成的这座桥,可谓是用尽了巧思,胡迎东说,“桥梁整体像一条‘丝带’,寓意长三角一体化的‘联通’,3个弯段两个平直段,最大宽度16.375米,最小宽度6米;桥面总面积4836平方米,绿化面积600平方米。”

打卡了省界点,慢行于桥上,细品此桥,“此桥真是别具一格”的想法暗上心头。

桥上有树,树下有花,中央绿化隔离带将桥面横向三等分,一边为步行道路,另一边为骑行道。

“我们就住在岸边金泽建国村,今天特地带着老伴上桥来看看。”登上小电动三轮车,81岁的徐大爷约上隔壁的陈大爷穿戴整齐,带上各自的老伴来看桥。

“我们这里水美、景美,只是过去路不通,没办法像这样站在桥上将两岸美景尽收眼底,现在有了桥,路也通了,我们去吴江,步行十来分钟就到了......”岁数加起来超过320岁的四位老人来到桥中央,被一处展板吸引,凑近一看,原来是桥梁工程的简介。

眼力稍好的徐大爷大声地读着展板上的字,告诉着一旁的老伴,“这个桥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谋划,青浦、吴江两区共商共推,是示范区一体化发展愿景的缩影......”

桥是一景,两岸蓝绿交织的生态驳岸也不容错过,青浦一侧步道蜿蜒,掩映于鲜花烂漫之中,吴江一侧,在原有大片生态林的基础上,点绿于湖面之上,增设了几处杉树林小岛,三三两两白鹭时而结伴而来,捉鱼捕虾,恬然静谧之美,令人流连忘返。

“每天都会来桥上走一走,锻炼身体。”站于桥上,指着吴江方向远处一处白色建筑群的黄阿姨告诉记者,那是她今年才入住的小区,“我是上海人,原来家住普陀区,今年搬来吴江养老,没想到一年不到的时间,家门口大变样,湖岸变美了,过去还需绕道G50,多跑半小时车程才都能回上海,现在小走几步,全当锻炼身体就到了上海地界了,真是方便不少。”

02

领略了元荡慢行桥的婉约之美,再稍加驱车10来分钟,便可抵达“江南第一桥乡”千年古镇——金泽。

“桥桥有庙,庙庙有桥。”据《金泽志》记载,1300年的金泽古镇,0.6平方公里内有四十二虹桥,其桥梁的密度,不仅中国之最,甚至超过了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也是世界之最。

如今,历经岁月和时代的变迁,四十二虹桥中有的因破损,或被现代水泥桥所取代,或年久失修逐渐消失,久而久之,时至今日,留有年代可考,结构完整的宋元明清古桥梁7座。

▲万安桥·建于南宋1260年(南宋)

古镇依水狭长而建,全长1.3公里,沿着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来到古镇北市梢,经人指点,一座高5米,长29米的单孔石拱桥映入眼帘。

“金泽四十二虹,万安为首。”土生土长于金泽,金泽一桥一水都烂熟于胸的金泽古镇旅游公司经理居晖说,“很多人都以为古镇南首普济桥是最古老的一座桥,其实不然,眼前万安桥不仅是古镇上最高最大的古桥,而且还是历史最悠久的桥。”

建于南宋1260年的万安桥,比建于1276年的普济桥还要年长7岁。普济桥桥长26.7米,高度也是5米,桥体比万安桥稍小些,但两桥结构、造型和用石几乎如出一辙,故民间都称她们为“姊妹桥”。

▲普济桥·建于1276年(南宋)

年代比普济桥久远,可为什么普济桥却成了众多桥梁专家提及金泽,首推普济桥为第一古桥?

“主要还在于普济桥比万安桥保存更为完整,万安桥历经多次修缮,其主结构石料很多已非古代原石,因此在众多专家心目中,要品原汁原味的南宋古桥,首推普济桥。”居晖解释道。

▲天王阁桥·初建于明代

位于下塘街上的天王阁桥是古镇上唯一的一座三孔连拱桥。此桥初建于明代,公元1698年(清康熙年间)重建。

古时,桥下北胜浜的河水,从紧临的塔汇桥过来,水流湍急,故而桥建三孔,平日里,大船过大孔、小船进小孔,成了天然水上交通规则,减少水上事故。

天王阁桥还极具观赏性,桥栏之上,石狮端坐于上,甚是威武,桥面中央“宝幡”“莲座”浮雕惟妙惟肖,桥体上“鸳鸯剑”“芭蕉扇”“葫芦”等八仙过海元素图像,栩栩如生。

七座古桥,年代不同,形态各异,最古有万安,最美有普济,若论最奇,非迎祥桥莫属。

▲迎祥桥·建于1335-1340年(元代)

立于镇南头的迎祥桥,建于元代1335-1340年间,距今600多年历史。此桥奇就奇在只有宽体伟岸的桥面,两旁却无桥栏杆,且是一座六柱五孔梁式石桥。

“桥面宽2米,砖木结构,桥底木梁都是楠木,历经600年历史,至今原木原样,毫不腐烂。”居晖说,“元代蒙古族以骑兵著称,经常要疾驰过桥,所以桥面铺砖既无桥级,也无桥栏,方便马匹飞奔而过。”

侧观此桥,桥面极薄、结构精巧,不仅是江南少见,即便在全国也是难得一见的元代桥梁。

03

登于桥上,远眺古镇,两岸民居,粉墙黛瓦、对映水间、波光荡漾,好似一幅灵动唯美、天然去雕琢的水墨画。

晒着暖阳的老人,穿梭于老街的行人,行走于桥上的路人......生活在水墨画里的古镇人依旧过着不紧不慢,恬淡如水的日子。

少了几分其它古镇浓郁的商业味,多了几分江南古镇应有的烟火气,也许正因为此,金泽又有着其它古镇难以比拟的宁静之美。

63岁的许海英,古镇上几乎人人识得的女理发师,年轻时顶替父亲进了供销社理发店,拿起剪刀当起学徒。转眼40多年过去,退休闲不住的她,租下一间小铺面,开起理发店,继续着为镇里老老少少剪头烫发的日子。

“剪一个头20元,烫个头发便宜的50元,贵不过100元。”面容姣好,齐耳卷发,一身理发员白袍,眼前的许海英像极了电影《女理发师》里王丹凤饰演的华家芳。

好手艺,加之价格不贵,不少顾客是从儿时喊着许阿姨来剪头,一直剪到带着自己的孩子一同前来,小儿嘴里叫着许奶奶......

依从着习惯,过着世代相传日子的还有打了一辈子渔的吴阿姨一家。

一条小船停于门前小河,丈夫正整理着渔网,打鱼为生40年,夫妻二人每天凌晨四点就要起早,划着渔船去往淀山湖,下地笼,瞅准时机撒网捕鱼。

“四月,鱼儿交配季,鱼最好捕,鱼群一簇一簇的,但凡下网,捞起便是沉甸甸的满满一网,有时一个早上就能打上300斤的鱼虾。”随着年岁渐长,夫妻俩已经开始打算着后面的日子。

眼看着游客渐多,在家中支起几张小饭桌,夫妻俩开起农家乐,“自己捕的新鲜螺丝、鱼虾,本地烧法,游客们吃个鲜头,还挺受欢迎。”

不见商铺鳞次栉比、游人如织,已经1300多年的古镇金泽老街上甚至时常幽静中透着清冷,偶尔一簇游人到来,情不自禁发呼的惊叹喧闹,很快便会被古镇的安逸情绪所感染,渐而轻声慢步,生怕因自己的唐突破坏了眼前的这份静如诗画的美妙意境。

▲如意桥·公元1335(元代)

游客毕竟是过客,他们走过放生桥,来到如意桥,拍照留影,将古镇的美好定格于手机、相机之中,分享于朋友圈,博取友人点赞。而古镇里的人,晨出打渔、讨生活,晚归吃夜饭、安睡......简单朴素的生活方式日日夜夜、年年岁岁,还将在这千年的古镇里绵延着、继续着......

来源:话匣子

原标题:《一脚踏两省,这桥要“红”,走~~~上金泽看桥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