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扶贫又扶智 济南教育彰显温度与品质

2020-12-21 10: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

精准资助,离不开勤奋的“脚力”。作为济南教育资助人中的一员,5年的时间里,毕雨华跑遍了历城区所有的街道、80多个村庄。从助学到育人,他变成了建档立卡学生家庭的常客。

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一支爱教乐教的教师队伍至关重要,2019年8月,6位济南市中区教师组成“姊妹花”支教团,给湘西大山里的孩子插上美育的翅膀。他们,是所有奔赴支教路的济南教育人的缩影。

扶贫、扶志、扶智,由市教育选派的第一书记胡延亮,在济南市莱芜区牛泉镇东王庄村为村民的钱袋子和书袋子双“铺路”。

2020年即将画上句号,作为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目前,全市10339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均得到有效的教育安置,98841人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到学生资助,济南教育人用他们不停歇的脚步践行了“不让一个学生因贫而失学”的承诺,给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态度和温度。

【印记·丈量】“上学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2019年,济南女孩张佳(化名)接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村里人为她高兴的同时,也感叹这位身边的学霸没有因为家庭的贫困与清华大学失之交臂。

济南市历城区教育和体育局学生资助中心主任毕雨华介绍,张佳自小学到高中毕业,一直受到教育扶贫政策的资助。全区有85名建档立卡学生像她一样,受惠于政策,考入了中国科学院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院校。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学上、上好学,实现“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市教育局建立并完善了全链条覆盖、兼容互补的资助政策,实现了应助尽助、精准资助,生源地贷款一站式办理,开通高中、高校困难学生“绿色通道”等举措,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可以顺利入学,无忧上学。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以政府助学为主,学校、金融机构、社会捐助等共同帮扶,涵盖“奖、贷、助、补、减、免”等多种形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方位资助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学生资助政策的高标准全覆盖。5年来,共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71.9万名,资助金额18.1亿元。

物质上帮扶,思想上提升。市教育局将“育人”与“助学”结合,在奖助学金评选发放环节,培养学生争先创优的奋斗精神,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在生源地助学贷款办理过程中,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在勤工助学活动开展环节,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自强自立精神;在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工作环节中,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就业观和价值观,实现了全市资助事项零投诉。

怎样做到精准资助,资助育人?这也是毕雨华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自2017年起,他起草编写了100余页的《历城区学生资助管理标准》,作为资助人的一份“作战计划”去践行。此外,通过长期的家访、入户调查,播撒“上学路上一个也不能少”的初心。

【印记·扎根】“谢谢您,第一书记!”

干部教师扎根农村驻村扶贫,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自身真打实干,才能带来当地教育情况的改善。

新建了大门和院墙,农收时再也不用担心路坑坑洼洼、装满粮食的车会卡住,在村里晒晒太阳时,也不用担心尘土飞扬眯住眼睛了……济南市莱芜区牛泉镇东王庄村村民蔺维兰这么描述驻村第一书记胡延亮到来后,村里和家里发生的变化。“这个村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谢谢您!”这也是胡延亮听到最窝心的一句话。

2019年11月,作为山东省济南市第四轮市派第一书记,胡延亮来到了东王庄村。“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得尽快厘清工作思路。”这个有25户贫困户的村庄,让胡延亮不敢停歇脚步,到了村子,他就走访起来,到贫困户家里促膝长谈,为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找路子。

村东南,是粮食“主产区”,但通往那里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让村民耕作很不方便。在济南市教育局的帮助下,去年12月,划拨帮扶资金10万元,帮助东王庄村修建了生产路4000米、小桥2座,方便了村民农业生产。此外,实施“户户通”,硬化路面6800平方米,打通了村民出行的“最后一米”。

“济南市莱芜区粒粒金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成立,让东王庄村的小米先后销售到济南信息工程学校、济南旅游学校等单位,增加了村民收入。

东王庄村民学校的成立,则为村民的文明铺上了另一条路。今年8月,东王庄村被牛泉镇推荐申报区级文明村,这是东王庄村历史上获得的最高荣誉。

截至目前,市教育局先后派出7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每一位第一书记都因地制宜,扶贫、扶志、扶智相结合,让村民致富有门路,让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同时,坚持“输血”和“造血”并举,形成长效发展机制,从根本上保障了贫困户脱贫不返贫。如市教育局选派驻商河县韩庙镇大屯村第一书记王磊所说所做,第一书记要善于在贫困群众中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破除“等靠要”等不良习气,不断激发贫困群众脱贫的内在动力,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

【印记·协作】大山里传出歌声与微笑

“跟孩子们在一起最开心。”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爱教乐教的教师队伍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左手为掌,右手为拳,眼看前方,顶天立地……眼前高高大大老师的“抱拳礼”一出,一个“阳刚之气”的活招牌就摆在了小朋友们面前。

幼儿园男老师本来就是“香饽饽”,这位济南来的男老师还会练武术,“真厉害!”小朋友们团团把李忠宝围住,怕他“飞”走了。

2018年的12月,山东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春藤附属幼儿园的幼师李忠宝来到了湘西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幼儿园支教,发挥自身武术和绘画特长,李忠宝把济南人喜好的太极拳与山东书画圣地的素养带到了湘西,也把“文武双全”的济南幼师人形象留给了湘西。

2019年8月,由市中区少年宫主任、音乐教研员隋岩,六十八中教师赵璇,育贤小学教师曹维英,南上山街小学教师逯娟,胜利大街小学教师张雪莹,实验初中教师翟羽佳组成的济南市中区“姊妹花”艺术支教团,则用“行走的音乐课堂”,在孩子们心里打开了一扇窗,弥补了山区音乐教学的短板,架起了济南市中与湘西龙山之间的艺术教育桥梁。

据悉,“十三五”期间,市教育局共选派729名干部教师赴湘西、武隆、临沂开展支教帮扶,为三地培训校长教师590名,招录帮扶地学生到济南中职学校免费就读,面向帮扶地全面开放济南“空中课堂”,高质量完成东西部教育扶贫协作任务。(记者:赵世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