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传承好家风 分享好故事 | 孝义海上传,乘风破浪间的家风故事

2020-12-25 16:1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朱氏家族家训:

勤恳、坚守、节俭、钻研

导读:嵊泗朱氏家族,祖籍宁波,家族第一代由清末迁入嵊泗,定居在菜园镇青沙村。踏浪而行,于海上兴家,自朱全岳这一代起由渔民转型航运事业。朱母徐根娣勤恳、坚守、节俭、钻研的淳朴家风深深影响了他们子孙后代的成长轨迹。

朱氏家族,嵊泗青沙一大望族,重视家风教育,子孙人才辈出。作为嵊泗县的航海世家,秉承着嵊泗海岛人民勤劳诚朴、自强不息、同舟共济、勇立潮头的精神内涵,也见证了嵊泗交通变革的时代篇章。

家庭和睦俭朴孝义代代传

朱家在青沙当地的口碑极好,这与他们家的优良家风不无关系。他家本是宁波洪桥的大族,现在老宅还留有家谱和祠堂,族谱以光、孝、正、全、世、钦、以、良八字排辈。清末的时候,朱全岳的曾祖朱光来因时局动荡迁徙至嵊泗列岛的青沙村,以捕鱼为生,繁衍生息,从小木船到大铁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慢慢从船工做到了船老大,就此在嵊泗扎根,安家落户。

母亲徐根娣恪守朱家祖训,谨记朱家家风,遵从孝道,秉承道义,成了当地妇女的楷模,浓缩了海岛妇女优良的品性。朱家长子朱全岳谈起她,总是十分感慨:她们这代人从苦日子里走过来,历经风雨,知道一切都来之不易,所以在生活中常常教育儿孙要节约要惜福,很多东西都是坏了修、破了补,即便是现在日子富裕了也依然简朴,不浪费一粒粮食。她教育儿孙要勤俭持家,凡事未雨绸缪,积少成多。在她的教育下,下一代的孩子们也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朱全岳,1950年生人,嵊泗县菜园镇青沙村人,曾任嵊泗航运公司总经理、海运公司副总经理,经历了嵊泗航运的几次重大变革,是嵊泗交通发展的亲历者,也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他白手起家,秉承着祖辈顽强拼搏、刻苦钻研的人生哲学,在工作中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在生活中心存感恩、积极乐观,用最朴实的行动传承了朱家的优良家风。

他1973年1月21日入党,作为40多年的老党员,工作时一直在交通岗位上为老百姓服务,退休后不抽烟不嗜酒不赌博,积极参加后方二支部的党员活动,还热心公益,平时都会做做义工,参加一些创城活动,广受好评。他的老母亲十分长寿,今年90岁,最近得了带状疱疹,身体不适,他也服侍在前,毫无怨言。

谈到孝顺这件事,他提到一件往事:1959年4月11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吕泗洋海难事故,舟山共沉船230艘,死亡1178名出海人,嵊泗的青沙、五龙渔民受灾十分严重,朱全岳的父亲就身处其中,虽是死里逃生,但始终成了心里的痛。那时候,小小年纪的他记得很清楚,他的父亲一回到家就跪倒在奶奶的面前痛哭。这个画面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为他后来的家族转型促成了原始动力,也让他对大海和自然有了更深的敬畏,对渔民出生入死捕鱼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恩,更对父母亲情有了更深的牵绊。

如今,朱家在青沙成了一个大家族。五个兄弟姐妹都家庭美满,感情和睦,儿孙也是事业有成。90后的小侄子朱世伟,作为家族中的第一个大学生,放弃了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坚决回到家乡嵊泗成为县里为数不多的律师,把学到的法律知识热心为渔民兄弟普法和法律咨询,还帮助处理一些船舶诉讼。侄媳妇周梦雨从211毕业,成为一名医生,也浸润了朱家的优良家风,告别了繁华的大城市,毅然和丈夫一起来到嵊泗,为改善嵊泗落后的医疗环境奉献自己的专业和智慧。

如今,每逢年节,家族人便相聚在青沙的老房子里,一起照张全家福,将团圆的美好时光记录下来,让后辈人感受朱家团结和睦,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奋勇向上的氛围。

母亲言传身教令儿孙受益

朱全岳说,正是承接了朱家代代相传的家风,他能够在跌宕起伏,大起大落的人生中把控正确的航向,不迷失,不停顿,一直勇往直前。他不无感慨地说,他的一生既幸运地搭乘上改革开放的时代风帆,也经历了人世间风云变幻的岁月更迭。但朱家勤恳、坚守、节俭、钻研的家风就是他人生的指路明灯,牵引着他一路前行。

朱家是最传统的家庭分工,男主外女主内,男人们在海上打拼、赚钱养家,女人们就在岛上操持家务、照顾老幼。刚开始,家里生活条件不好,房子建在沙滩口,每年的台风季,海水就会漫过沙滩,涨到街道上来。台风过后,街道上狼藉一片,砂石、瓦砾、破碎酒瓶、腐烂的海草、旧船板等等遍地都是,腐蚀味充斥着整条街道。小时候,他记得家里的瓦片房就经常遭难,漫水都是常事,但奶奶和母亲总是笑着和孩子们一起舀水清理,第二天继续过日子。许多人家深受其苦,都慢慢搬走,但母亲带着他们坚守在这里。坚守成了他们家最有力量的主旋律。1982年,围墙又一次被冲倒,他们却顽强地再一次进行了重建,海水无情地进一步,他们便机智地挪一步,一直挪到如今的中大街位置。自从迁徙到这里,他们历经百年沧桑,风雨如磐。二十年前修建的防波堤变成了青沙滩,他们家的生活也开始蒸蒸日上,1986年建起了楼房。这幢楼房在风浪击打中屹立至今。

母亲徐根娣只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见过多少世面,不会说什么大道理,但她勤劳能干,乐观坚强,把家庭管理的井井有条。她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将他们兄妹五人教育成才。她是孩子们最坚实的后盾。兄妹五个,朱全岳是老大,是家中的顶梁柱,母亲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了他。还记得外出求学时,母亲拉着他的手,谆谆嘱咐:“做事一定要勤勤恳恳,吃得起苦,好好钻研本领,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他深以为然,并贯彻始终,一生钻研航运技术,并成就了一番事业。

因为自己的家祖祖辈辈是渔民,所以他从小就喜欢和渔船打交道,对船舶有着深厚的感情。1968年他从学校毕业后,19岁就在青沙搬运站(嵊泗航运公司的前身)工作,后来有了海上运输船,就被分配到船上工作,从最基础的加油做起,做到轮机长,期间一心钻研船舶技术,努力做到技术骨干。23岁去省交通学校培训时,别人都下海经商去了,他依然坚守在轮机技术岗位上,也用这份坚守为自己的人生赢来了第一次转机。1979年,海上船舶运输需要证书考试,当时没有专业的老师,作为技术过硬,证书最高的朱全岳便担当了培训老师,为嵊泗的航运事业培养了十期的学员,输送了新鲜血液,也为自己热爱的航运事业拉开了最华丽的一幕。

这种坚守的精神深深刻入了朱家人的骨髓,他的小妹朱亚雪也秉承了这一特性,凭着一门缝纫的手艺,在东海商场门口从事裁缝这个老行当,一干就是20多年,从10个人的小团队一直干到如今,风雨无阻,这又是另一个坚守的故事……

一心航运事业带动家族转型

作为朱家从渔民转型到航运的重要人物,朱全岳说,他毕生从事航运工作,经历了嵊泗交通的几次大变革,也用他的钻研和刻苦为家族带来了转型和活力。

在他从事的航运事业中印象最深刻也最能体现朱家家风坚守和钻研精神的就是高速客轮营运的故事。嵊泗列岛,开门见海,出门乘船,1986年前,航线由舟山第一海运公司经营。1986年12月,成立了县航运公司,初代碧海轮于1989年6月首航,航速10.5节,抗风8级,总吨位350吨,到定海要7、8个钟头,交通十分不便。时任嵊泗海运公司副总经理的朱全岳经过班子调整,被任命为县航运公司总经理。1993年,为响应“高科技兴交,高速度发展”的号召,在当时县交通局局长邵德士的带领下,他筹建高速客轮,改善海岛交通环境。本想从国外引进,但财政收入有限,且国外引进的铝合金双体船在海岛水土不服,十分颠簸。于是在全国主要船舶设计单位实施船舶设计方案招投标,标的造价在2000万以内,航速30节左右,船身长37米以上,单体钢制,双桨高速客轮,但最后因航速达不到30节左右的要求招标未果。

后来,时任省交通厅分管副厅长的周志清在马来西亚考察时发现了嵊泗所需的同类型最高航速32节左右的高速客轮,便带回舟山“一海”实施项目开发。为解决嵊泗方独资无力的难题,他们便想到了股份注资的办法,找到香港国际茂盛公司入股30%,成立了嵊泗第一家中外合资的浙江茂盛高速客轮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其中航运公司入股34%)。解决了资金问题,他们又多方了解,通过马来西亚厂方邀请了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在海南南华高速船舶工程公司,在杭州钱江船厂的场地上,投资182万美金,建造了一艘348吨、282客位、航速32节、抗风8级的高速客轮,取名“茂盛1号”,于1993年12月开工,1995年3月28日正式投入营运。至此由泗礁至三江、芦潮港的航线时间大大缩短,到定海三江码头只需2小时,航时缩短5至6小时,到芦潮港航线只需70分钟,航时缩短近2小时。这期间,朱全岳和他的交通系统同仁们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他们多方实地考察走访,技术试验,积累了大量数据,也进一步开拓了眼界。

由于“茂盛”轮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高速客轮,很多技术数据达不到原设计要求,实际航速只达到28节,正式投入营运后,存在的缺陷便很快显露,特别是两台英国的主机,没到一周就“插蜡烛”(机器发生故障),前后两年多时间共出故障近百次,最严重的两次爆炸性故障,造成一次停航9个月。朱全岳名为总经理,却因为技术过硬,多次充当轮机修理工,和舟山一海的老轨们一起在晚上保养和修理轮机,十分辛苦。

高速客轮因故障时开时停的状况在群众中造成极大反响。为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曾去长江三峡工地考察,最后选定美国卡特皮拉制造的主机,在1997年筹资500万元购置两台,保证了茂盛轮正常营运。自此以后,公司营运效益喜人,也造福了嵊泗百姓,赞声不断。第二年,便投资建造了“茂盛2号”,朱全岳还凭借过硬的技术基础和丰富的轮机经验参与改造了客轮的尾翼,创新了工艺,提高了质量。

作为嵊泗航运的领航人,老朱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两个儿子。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对船舶轮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分别在浙江水产学校和浙江海洋学院学习航运相关专业,毕业后都参与了嵊泗的航运工作。现在他们已经接替了父亲开创的第一代航运事业,继续严守朱家家风,刻苦钻研技术,发扬光大家族的荣耀。

家风是根,深深扎入土地中,

当一棵棵大树茁壮成长,枝繁叶茂,

就可以抵挡风雨侵袭,就可以遮蔽烈日曝晒。

朱家就是一例。

如今的朱家虽然散枝开花,

但家风让他们秉承优良品质,

延续筚路蓝缕的勇气,

共创家族兴旺发达。

@作者翁源昌,新区新女性整理发布

原标题:《传承好家风 分享好故事 | 孝义海上传,乘风破浪间的家风故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