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对酒当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020-12-28 11:0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诗书画 东方卫视诗书画

中国是酒的故乡,更是诗的国度。在岁月的流逝中,酒和诗不断交织融汇,酒仿佛就成了水做的诗,而诗则如同心酿的酒。

古代的文人墨客,似乎对酒都情有独钟,不论富贵贫贱、欢喜哀愁,无论宴饮聚会、临行分别,似乎都离不开酒。酒,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建安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人,都喜欢饮酒作诗,曹丕在与友人的信中,说自己是“酒酣耳热,仰而赋诗”。曹植在诗作《箜篌引》中说道“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

至于曹操,作为政治家的他主张禁酒,而作为诗人的他却很喜欢喝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短歌行》。

《短歌行二首》其一(节选)

(东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这首《短歌行》的节选部分,是诗人曹操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发出求贤若渴的中心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这首诗的篇幅相对比较长,我们重点截取了诗作的第一节也就是前八句为大家做一个解读。

这首诗和我们常见的五言或者七言律诗不太相同,《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

《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有相应的歌辞,但这个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的新词。

宴席上,诗人举杯歌唱道: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

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诗文的第一节中有两处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晋时期,很受文人们的欢迎。无论心情愉悦还是悲伤,都能够从中找到酒的影子。

这首诗就用酒作为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这里的酒是诗人消愁的方式之一,也是诗人感情升华的介质。

诗人由眼前的酒宴和歌舞场面说开来,感慨人生的短促和年华的消逝。从表面上看,似乎诗人提出了一个“人生当及时行乐”的消极主题,但事实上刚好相反,全诗洋溢着高昂的情绪,蕴涵着应及时努力的思想。

它使读者从现实生活中去探讨人生哲理,从朴素的领悟中去寻求深长的心意。

提到文人间的饮酒,就不得不提到古代文人雅集活动中的曲水流觞了。

曲水流觞,本来是中国古代民间的一种传统习俗,后来发展成为文人墨客间饮酒行令的一种雅事。

大家坐在河渠的两旁,在上流的水面上放置倒一个满美酒的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赋诗一首,假如答不上来就罚酒一杯。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王羲之《兰亭集序》,就记述了上巳节的曲水流觞。

▲ 《冯摹兰亭序》卷 唐 冯承素摹

而明代画家黄宸创作的墨笔画《曲水流觞图》则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王羲之描述的这个情景。

▲《曲水流觞图》 明 黄宸

纸本墨笔 29.8cmx252.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曲水流觞图》最右侧画的是苍松翠柏,一座临水的亭子中,王羲之坐在案几前,观望着几只鹅在溪水里相互嬉戏,在王羲之的身边,两名童子站立在左右。而另有一名童子,正在屏风后温酒。

顺着溪水的流动,我们可以看到,若干名童子,正为客人们忙碌着。他们分工明确,有的从酒缸内向外盛酒,有的用酒壶向酒杯内倒酒,有的呢,则赶忙把已经倒满美酒的酒杯放在木盘之上,让木盘随着溪水顺流而下。

在郁郁葱葱的茂林修竹掩映中,伴随着溪水之上漂浮的盏盏酒杯,四十一名文人雅士列坐在弯曲的溪水两岸。

他们神态各异,有的把盏饮酒、有的吟诗对句、有的窃窃私语,在他们之间,还有童子随侍在身旁。

这幅画完整地再现了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等人兰亭修禊、曲水流觞时的情形。

虽然这幅画不着色彩,只用水墨作画,但画家充分发挥了墨法的功能,笔墨交融,用墨的干湿浓淡反映山石、树木、流水等自然景物的层次变化,让人仿佛看到了五彩缤纷的景色。

纵观历史,文人和酒的故事,不胜枚举。著名作家林清玄曾经写道:“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的时候宜读柳永;喝烈酒的则大歌东坡词。……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相宜,狂饮细品皆可。”

文人和酒之间总有着不解的情缘,在酒醒酒醉、诗情诗意的历史浩瀚中,文人、美酒、诗文,交相呼应,熠熠生辉。

原标题:《对酒当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