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梦想,在决战决胜中照进现实 ——“十三五”日照交出高质量脱贫攻坚答卷

2020-12-29 09: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

这是掷地有声的庄严承诺———绝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以攻城拔寨的姿态、严谨细致的作风,勠力同心斩穷根,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这是全面小康的鲜亮底色———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022户、117975人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底的7.4%降为零,301个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一举摘掉“贫困帽”。

立下愚公志,啃下硬骨头。2016年以来,日照将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久久为功,攻城拔寨,在日照大地镌刻了一段历史性的跨越和巨变,交出高质量脱贫攻坚的日照答卷。

上下同欲的齐心会战

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各级力量下沉一线,基层党组织勇于担当,社会各界人士主动参与,汇聚起战贫斗困的强大合力

宣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镜头聚焦日照。全市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6022户、117975人,其中脱贫享受政策人口39410户、67658人;有省扶贫工作重点乡镇6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131个,市扶贫工作重点村170个。

犹如压在头上的一座大山,脱贫攻坚的考卷上,日照该如何落笔?

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

怀着对这片土地最深的爱,怀着对人民最浓的情,日照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

加强顶层设计,精心布局谋篇,先后出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4个区域性扶贫方案、26个脱贫攻坚专项实施方案和18个部门脱贫攻坚实施意见,构建起“1+4 +26+18”的政策体系,有效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

2019年12月30日,市委书记张惠到日照的第一站,便到莒县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指出:“牢记总书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殷切嘱托,传承本色精神,聚力脱贫攻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重任面前当仁不让,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担当为民的情怀,挥汗如雨的身影,汇聚成全市上下齐心会战的强大合力。

各级党员力量下沉一线,把职责扛在肩上,把任务抓在手上———

建立帮扶包联机制,实现市级领导包联重点扶贫乡镇、市县部门包联贫困村、第一书记派驻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帮扶贫困村、党员干部帮扶贫困户“五个全覆盖”,共下派2.92万人帮扶包联贫困群众,争取各类资金6.68亿元,引进致富项目563个。

基层党组织勇于担当,与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议一个话题———

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年”活动,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293个,并在全市2786个有扶贫任务的村开展“脱贫攻坚党员先锋行动”和“同坐一条板凳,同议一个话题·脱贫攻坚”主题党日活动。

社会各界人士主动参与,用爱心温暖受助者,用温情点亮希望———

全面发动社会力量,全市有2600余个社会志愿组织、3350余家工商企业、4.6万余名志愿者活跃在脱贫攻坚一线,日照“志愿扶贫信息平台”共发布贫困户需求1.08万条,帮扶贫困户8600余户,带动社会资金投入2569万元、物资15.9万余件。

其中,日照市扶贫志愿者协会聚焦贫困老人吃饭难题,建成“摆渡”爱心食堂15处,为225名特困人口提供免费午餐,带动75家企业、550余名爱心人士参与,项目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

精准扶贫的绣花功夫

贫困状况千差万别,聚焦“精准”二字,下足“绣花”功夫,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成为日照兑现扶贫承诺的温暖实践

感动!发自内心的感谢,日照高新区河山镇高家沟村贫困户杨新善不知说了多少遍,“是国家的扶贫政策,让我晚年的日子有了新奔头”。

和老伴两口住在破旧失修的老房子里,还要照顾年过百岁的老母亲。74的杨新善一直在穷日子里挣扎。直到他被查出胃癌,连续多次的住院治疗,把整个家拖垮了。

就在他绝望之际,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免除手术治疗费,享受术后康复医疗救助。河山镇给予他更多救助,房子被纳入危房改造,产业扶贫项目收益加上基础养老金和低保金,2019年人均年收入6500元,老两口脱贫了。

这是一个感人至深又催人奋进的故事。在脱贫攻坚道路上,精准扶贫的温暖太多了。

贫困户状况千差万别。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于是,从教育扶贫到健康扶贫,从住房安全到兜底保障,聚焦“精准”二字,下足“绣花”功夫,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成为日照兑现扶贫承诺的温暖实践。

医疗扶贫的全方位救助。落实“两免两减半”“先诊疗后付费”政策,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合规自付部分降至4%以内。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范围内住院费“一站式”即时结算,救助贫困患者11.8万人次、减免医疗费8.03亿元。

教育扶贫的全过程帮扶。设立市级教育扶贫专项资金,资助贫困学生3.76万人次,全市贫困家庭适龄适学儿童无失学辍学现象。开设扶贫就业创业服务“绿色通道”,贫困家庭学生毕业就业率保持100%。

住房安全的全覆盖保障。累计改造整修贫困户住房2.09万套。发动1万余名农村妇女组成志愿服务队,不定期为1.5万户特困户整理、清扫房屋。着力解决了153个村水质不达标和2451户“村通户不通”问题。

低保兜底的全要素融合。在全省率先实施低保、扶贫“两线合一”政策,实现农村低保与脱贫攻坚标准、对象、政策、制度全面融合,全市脱贫享受政策人口中低保人口达4.99万人,占比达到73.7%。

遍地开花的产业图景

发力脱贫攻坚,造血比输血更重要。把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全面整合资金、集聚项目,因地制宜,培植壮大一批地方特色产业

意外!记忆中的莒县东徐家村,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脏乱差”。然而眼前,却是另一番场景:干净宽敞的道路,绿树映衬的白墙,路边金灿灿的柿子压弯了枝头。

东徐家村共344户、93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68户、390人,是远近闻名的省扶贫重点村。从过去的陋颜到如今的新貌,背后是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领”出了乡村振兴的华丽蝶变———

把党建引领作为最强大的组织保障,把产业发展作为最有力的长效支撑,先后成立利民地瓜合作社、金銮山茶叶种植合作社,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蹚出了脱贫攻坚新路径。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7.65万元,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最嘹亮的号角吹响,最艰难的冲锋开始。发力脱贫攻坚,造血比输血更为重要。

于是,“跳出扶贫看扶贫”,把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振兴紧密结合,全面整合资金、集聚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培植壮大了一批地方特色产业,汇聚起澎湃的“巨能量”———

东港区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依托蓝莓特色优势产业,建设高标准冬暖大棚225座,将鲜果上市时间提早60天,年可实现扶贫收益630余万元,带动8000余名贫困人口增收。

岚山区在高兴镇建设鲜切菊花冬暖大棚85个、连栋温室钢结构大棚1个,年产鲜花1000余万株,年产值800余万元,年扶贫收益超120万元,带动2359户4437名贫困人口增收。

莒县依托玫瑰特色优势产业,建设招贤镇玫瑰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年产800万枝玫瑰鲜切花、产值1200万元以上,利润达到240万元,带动5309户贫困户获得产业项目收益80万元。

五莲县在户部乡建设果汁加工厂房、果脯加工厂房和低温冷库,延长了樱桃、桑葚产业链条,年可获得扶贫收益32万元。

数据显示,全市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资金26.28亿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7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8.63亿元,建成产业扶贫项目456个,发放扶贫收益1.53亿元,其中今年带动贫困户户均增收1500余元。

除此之外,创新探索扶贫小额信贷“委托经营、保底收益”模式,扶贫小额信贷总额10.16亿元,发放扶贫收益1.5亿余元,贫困人口获贷率居全省第一位,贷款保持零逾期。

力拔穷根的创新精神

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打破思想禁锢,以攻城拔寨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严谨细致的作风,瞄准坚中之坚,攻克难中之难

点赞!说起五莲县洪凝街道红泥崖村的“互助养老”,不少人竖起大拇指。2016年,有爱心人士为村贫困户郭公正一家捐助了2400元善款。村党支部书记张守英同老人商量,由她出面用这钱聘请贫困妇女陈淑芳帮助照料郭公正一家。

就这样,老人可以“养老不离家、服务送上门”,护理员则“脱贫不离家、岗位送上门”,“脱贫”和“解困”两大难题同步解决。

得益于互助养老的扶贫模式,目前,全市4618名失能半失能贫困老人全部吃上了热乎饭、穿上了干净衣。这一做法被全省推广,并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不止如此!在五莲西部区域,裸石坡“长出”生态“摇钱树”的脱贫创新,被作为山东省地方改革案例上报中央改革办。

多年来,“莲西”一直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坚硬的横板岩几乎覆盖了整个莲西地区,“降水水不存,种粮粮不丰”,区域内还分布着63个贫困村镇。

采取“深翻土、厚盖土、植壮苗、强配套”的发展模式,引导工商企业投入生态扶贫,累计绿化荒山裸岩1333公顷、新发展经济林3333公顷。截至2019年5月,莲西区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昔日的“穷山恶水”变成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

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力拔穷根的创新精神,彰显的是沉甸甸的使命责任。

打破思想禁锢,日照市以攻城拔寨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严谨细致的作风,瞄准坚中之坚,攻克难中之难———

从聚焦“有病有灾、有老有少、无依无靠、无志无智”重点特困群体,即时开展系统化帮扶,到开发“志愿扶贫信息平台”,实现社会供给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从实施3期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争取中央彩票专项资金6000万元,两期项目获省级绩效评价第一名,在全国考核中位居前列,到在农村建立孝德基金,已覆盖90%行政村、2.6万名70岁以上贫困老人……

一项一项治山理水的创造,一个个扶贫发展的创新,就诞生在这片土地上,这也是脱贫攻坚在日照最生动的展现。

希望田野的斑斓画卷

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战,激发了万千百姓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气神,他们内心深处改变面貌、摆脱贫穷的渴望,成为脱贫工作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逆袭!“沟沟梁梁如彩带,槐花飘香醉心窝……古村振兴党指引,山河同唱幸福歌。”这首《梁甫山小调》背后,是一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逆袭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莒县峤山镇。2018年2月,王如奎作为省人大派驻第一书记,来到大石头河南村,成了一名大石头山区的“搬山人”。

作为省级贫困村,大石头河南村“一穷二白”。王如奎和村两委成员一起,靠着苦干实干,争取到幼儿园新建等17个项目,并带领村民发展乡村游、特色农产品种植加工等产业。山坡坡变成金窝窝,2019年,大石头河南村“逆袭”为省级美丽乡村。

这样的故事在日照大地处处上演。脱贫攻坚中,全市301个省市扶贫工作重点村摘帽。这片生生不息的热土,百折不回的坚持,终于迎来满园春色。

如今的日照,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农家,一座座整齐的新修房屋自成风景,一个个富民产业落地生根,一片片特色林果生机盎然,一张张笑脸绽放幸福。

让人感慨的是,一场漂亮的脱贫攻坚战,不仅唤醒了党员干部骨子里的干劲,也激发了万千百姓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精气神。

因为手指残疾,郝瑞书一家种地为生。为供俩娃娃上学欠了一屁股债,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觉得“这是很不光彩的事情”。

村里上扶贫项目,免费提供大樱桃苗木、免费栽植。老郝乐开了花,第一个带头报名,并前后流转了1公顷土地,全部栽上了大樱桃。因为不懂技术,管好这些大樱桃树,郝瑞书没少受罪,累得又黑又瘦。

终于,他学会了嫁接、拉枝、育苗,“门外汉”变成了“土专家”。到了成果期的大樱桃,年产量达4000公斤左右,收入可观。脱了贫还富起来的郝瑞书精神抖擞:“扶贫不能扶我们一辈子,还要靠自己。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只要往脱贫致富上使足劲,哪有过不上的好日子。”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再也没有比幸福的追求更能凝聚巨大的热情与能量。人民群众内心深处改变面貌、摆脱贫穷的渴望一旦迸发出来,就会创造出惊人的能量,这也是脱贫工作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风景如画的小山村,再也没有贫穷的人。开天辟地,与时俱进,走在小康路上,梦想成真。”一曲《山村新歌》,在日照大地久久回荡,见证摘帽喜悦,温暖百姓心头。

脱贫攻坚开启新篇章,希望的田野上,追随嘹亮的歌声,迎着泥土的芬芳,徐徐展开的,是美丽生活蓬勃生长的斑斓画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