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南京连续4年“新年第一会”主抓“创新”:城市因创新而自信

澎湃新闻记者 邱海鸿
2021-01-04 20:46
来源:澎湃新闻
长三角政商 >
字号

长期以来,南京作为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江苏省省会,一直被“存在感不高”、“首位度不高”等标签所困扰。然而,近几年,随着抓“创新名城”成绩的显现,进击的南京愈发自信起来。

2021南京市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现场  南报融媒体 图

1月4日,新年首个工作日,南京召开创新名城建设推进大会,这是南京连续第四年把“新年第一会”的主题聚焦于“创新名城”。会上,南京也连续第四年发布了“市委1号文件”支持创新。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会上获悉,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压力下,2020年南京预计全年的经济总量仍增长4.5%,增速位居同类城市前列,经济总量自改革开放以来首次跻身全国十强。

“创新名城的深入推进、创新动能的成长壮大,成为城市强劲活力和强大韧性的核心支撑。”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将上述成绩归因于“抓创新”。他说,三年耕耘,南京因创新更加自信,而创新也已融入南京发展的血脉,“成为城市鲜明气质”。

依靠创新成为城市领跑者

作为一座科教重镇,南京拥有53所高校、80多万大学、80多名“两院院士”。如何将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沉睡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勃兴、城市增长的动力,一度成为南京待解的课题。

鉴于此,2017年底,南京提出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即建设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

不久之后,2018年1月3月,南京就召开了创新名城建设动员大会,并发布了市委“一号文件”支持创新名城建设。

如今,南京建设“创新名城”已满三周年,并迈向了第四个年头,且劲头仍不见松懈、力度仍不见减轻。

目前,南京已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了在区域中充当领跑者的地位。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0年创新指数,南京由三年前全国94位跃升至第21位;科技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南京位居前四,位居第一方阵。

据南京官方披露的数据,这三年,南京全市新型研发机构累计超400家,新增孵化引进科技企业7248家,其中191家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对人才“磁吸效应”日渐显现

实施“121”战略和“创新名城”以来,这三年,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由2017年的1844家,增至2019年的6500多家,三年间增长了2.5倍。

据南京市长韩立明介绍,2020年,南京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万多家,是2017年721家的近14倍;独角兽企业由2018年的2家增加到15家,数量位居全国第5。

南京一度卷入“留不住人才”的舆论热议中。如今,南京对人才的“磁吸效益”正日益增强。通过实施“宁聚计划”,南京3年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110多万。仅去年一年,还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业人才853名。

在“创新名城”推进过程中,图灵奖唯一华裔得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院士首次创业,于2018年率领团队在南京设立了新型研发机构——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希望通过产学研合作提供人工智能领域公共技术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据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CEO李强介绍,也是在姚期智院士的感召下,很多杰出的清华校友纷纷来到南京创业,截至目前该研究院集聚了高精尖人才超过50人。“我的工作是帮助这些科学家,把他们实验室的(科研)成果摆上“货架”,(帮助他们)实现产业化。”李强说。

据《南京日报》报道,经过短短几年发展,南京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已申请32项发明专利,累计孵化、引进人工智能企业20多家,总估值超24亿元。

“创新名城”建设第四年:斥巨资“抢人才”

“同时,也要看到,南京创新有高原、无高峰,科创企业有规模、缺尖兵,科技体制改革有亮点、待深化的现象仍然存在,创新发展到了最需要发力的关键时期。”张敬华说。

为此,南京连续第四年出台支持创新的市委“一号文件”,旨在形成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增长方式。

南京市副市长沈剑荣表示,针对2021年需要解决的创新方面的“大事难事急事”,今年南京市委“一号文件”将发展方向转化为富有含金量的重大政策,提出了破解当前瓶颈问题的政策措施。

比如,加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对首次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给予30万元奖励,有效期满当年仍获得认定的再给予20万奖励,并健全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递增奖励机制。

南京还提出一个“小目标”,未来5年,到2025年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将突破2万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将超过2万亿元,科技型上市企业将突破130家,科创森林将更加枝繁叶茂。

人才是创新最为核心的要素。对此,求贤若渴的南京,将斥巨资引进高端人才。今年南京市委“一号文件”提到,南京将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对顶尖人才(团队)给予500—1000万元支持,其中具有标志性全球影响力的,综合资助最高1亿元。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给予50—350万元支持;对创新型企业家给予贷款免息、研发场租减免等支持。

南京的目标是,到2025年集聚顶尖人才(团队)100个,新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00名,培育创新型企业家1000名,累积引进创业就业海外留学人才8万名。

今年南京首次提出“全域创新”的概念。据南京市副市长沈剑荣介绍,今年的“一号文件”对南京的创新进行重新架构,不局限于对科技、人才、产业等方面的支持,而是拓展道空间要素、金融创新、民生应用等各个领域,将创新贯彻于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责任编辑:李克诚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