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武邑80后木雕艺人武冬冬:用艺术雕琢生活

2021-01-06 21: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出生于1984年的武冬冬,是武邑县的木雕艺人,因为一手精湛的木雕技艺在当地小有名气。从初次拿起刻刀至今,武冬冬已经雕刻了不计其数的作品。在他的刻刀之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虫鱼鸟兽生动活泼……

4日,记者见到武冬冬时,他正在工作间内雕刻人像。一米见方的工作台上,摆满各种各样的刻刀,武冬冬正沿着原木上的绘画标记进行细致入微的雕琢,人像脸部的轮廓逐渐清晰生动。看着木屑一点点滑落,他嘴角轻轻上扬,露出满意的笑容:“大型已经完成,现在到了细节雕刻阶段,也是比较重要的环节。”

武冬冬踏入木雕行业已有20余年,雕刻的作品不计其数,接触过老挝红酸枝、小叶紫檀、海南黄花梨、沉香木等名贵红木。“起初我是跟着表哥胡建魁学习的木雕手艺。”说起与木雕的结缘,武冬冬表示,一天去表哥家做客,看到了他家窗台上放着有雕花的木头,“表哥跟我说那些都是家具上用的,当时看着这些雕花就着了迷。”

随后,武冬冬跟随表哥开始学习木雕,磨刀、认识木纹、刀具以及刀具的操作,逐渐学会了欧式风格的简单雕花,这为他今后学习木雕技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雕刻技艺,武冬冬随后来到了天津一家家具厂当学徒。“雕刻最考验匠人的手艺,运刀、雕刻的凹槽深度、宽窄,都大有讲究,只有处理得当,才能使作品的韵味得以体现。”武冬冬介绍说,在天津那段时间是他当学徒最苦的时候,经常熬夜做工到晚上一两点。为了让刻刀使上劲儿,他将刀把顶在腋窝下,由于夏天的衣服单薄,腋窝周围的皮肤被多次顶破。武冬冬笑着说:“现在已经结疤,完全感觉不到一点儿疼了,也习惯了。”

听说北京能学到更好的木雕技艺,21岁的武冬冬踏上新的征程。“北京是我学习木雕的一个转折点,为了接触到不同的雕刻工艺,10年间我前前后后换了7家家具厂。”武冬冬说,24岁那一年记忆尤为深刻,那年他刚到一家新的家具厂上班,厂里来了一批红木顶箱柜,要求雕刻师傅在箱板上雕刻人物。人物雕刻对于当时的武冬冬来说是一个弱项,为此他欣喜若狂。但是实际工作中,鲜有雕刻师傅对他这个初来乍到的新人倾囊相授。不得已,武冬冬只能在师傅们向其他工人传授技艺时,偷偷站在一边,看师傅们如何用刀。在别人休息时,他依然留在厂房内仔细揣摩雕刻师傅作品的构思、刀法。

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武冬冬,没有一点绘画基础,所以制作木雕对他来说并不容易。“画画是做木雕的奠基石,有了画画的基础,我才能雕出逼真的作品。”因此,武冬冬买来大量美术书籍自学,他还到美术馆看展览,通过电视听专家讲解……交谈中,武冬冬告诉记者,要想雕刻出好作品,就得不断去学习一些新知识,提高雕刻技艺和艺术修养,只有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够做到精益求精。“因为每件作品都要根据木头原始的形状来雕刻,有时候一时找不到灵感,我就一直翻雕塑书看,从书上、网上寻找灵感。”武冬冬认为,生活是创作的底蕴和源头,一件好的作品应该来源于生活。为了创作出更好的木雕作品,他甚至连吃饭、睡觉都在构思。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武冬冬的雕刻技艺愈加成熟。2017年,武冬冬在武邑县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并逐渐有了名气。现在,不仅当地人请他制作木雕,北京、天津、山东、河南等多个省市的雕刻厂也找到他开展技术交流合作。2016年,武冬冬获武邑县能工巧匠荣誉称号;2017年,他在中国技能大赛——全国家具(红木雕刻)比赛中荣获工匠之星奖、家具行业工匠之星奖。他还多次在电视节目中展示雕刻技术。

武冬冬表示,下一步会更注重开发高端市场,做更多精品,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同时继续提升自己的木雕技艺,并尽力将这门手艺推广开。

END

来源:衡水日报

原标题:《武邑80后木雕艺人武冬冬:用艺术雕琢生活》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