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新冠疫苗严重副作用不能追责?英国“免责”真相

2021-01-07 16: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陈局 英伦靠谱局

疫情持续恶化,新冠疫苗被寄予结束大流行的厚望。

新冠疫苗是以从未有过的速度研发出来的,如果新冠疫苗引发副作用,谁买单?政府还是厂商?

目前,英国政府步伐是最大的,授予厂商法定弥偿(indemnity)的保障,如果疫苗出现任何问题,导致任何不良反应,厂家和接种人员、医院将不会被追责,有不被病患起诉的豁免权。

问题来了:如果疫苗是极其安全的,为什么政府保护药厂等,不需要他们赔偿?政府是不是对疫苗信心不足呢?

如果接种后出现严重副作用,要接受治疗,却不可向药厂追责,其中的损失该谁负责?

各国规定不一,而英国算是最“豪气”的,新冠疫苗接种出问题,政府最高可补偿12万英镑,为何这么豪?

01

英美欧接种疫苗出问题怎么赔?

先看一下英美以及欧盟的操作。

1

英国:完全兜底、止诉

(1)完全责任豁免

为了尽快展开大规模接种,英国经过三周的咨询期就修改了现行法规,授予辉瑞公司民事责任豁免(civil immunity)。生产牛津疫苗的阿斯利康公司也获得了同样保障。任何不良反应的受害人都不能起诉药厂、接种操作人员、医院以及其他医护单位。

1月4日,英国正式启动牛津疫苗接种,首位接种者是82岁的布莱恩·平克

英国已将新冠疫苗纳入弥偿(indemnity)体系。根据规定,如果有人接种疫苗后,出现60%的身体残障,就可以一次性获得12万英镑(所谓60%的身体残障的例子,包括手臂和膝盖截肢、失去60%的视力等);以往,如果出现轻于60%的身体残障,还是可以起诉药厂、医院、医护等,然后根据过错赔偿。

但由于英国政府针对新冠疫苗提供民事责任豁免,现在,如果身体残障轻于60%,就不能起诉药厂了。

当然,民事责任豁免并不能豁免掉消费者权益保护。不过,英国政府的规定让受害者获得消费者权利赔偿的可能性很低。

(2)一次性补偿12万英镑高吗?

这要分两面来看:一方面,补偿金额并不算特别“慷慨”;另一方面,只需要证明身体出现60%的残障,就一定能拿到。

实际上,和药厂的诉讼是漫长且艰难的,所以政府兜底也是有吸引力的。

(3)纳税人买单,承受得了吗?

以往针对其他疫苗的弥偿是由政府的保险提供方提供,但针对新冠疫苗的所有补偿,都是由政府,也就是纳税人买单。

英国国家审计署(NAO)的最新报告指出,为了生产和购买英格兰地区使用的新冠疫苗,英国政府就可能花掉117亿英镑,这还不包括对受害人的补偿。而且现行制度规定,补偿总额上不封顶。外界担心,纳税人是否会因此背上更加沉重的负担。

2

美国:补偿严重副作用,但获批不易

在美国,这套制度已经有些年头了。2005年的《公共紧急预备及准备法案》就规定,在遇到公共卫生危机的情况下,任何公卫产品(包括疫苗)所产生的侵权责任都被免除。

2010年,美国国会建立了一个补偿基金,承受了严重副作用的人都可以申请补偿。

不过,这种补偿通常很艰难。根据美国健康资源和服务管理局的数据,他们已受理的499宗申请中,获得补偿的只有29宗。

3

欧盟:成员国提供部分弥偿

欧盟早前已批准辉瑞疫苗有条件、临时上市,今天(1月6日)又批准使用莫德纳疫苗。根据欧盟跟辉瑞的协议,双方将会为副作用划定一道上限,规定几种情况;如果符合协议的规定,欧盟成员国政府就会提供弥偿保障,直接为受害者提供补偿,但细节未见公布。

除此之外,辉瑞依然要为接种后出现的状况承担侵权责任。尽管辉瑞一直争取获得完全弥偿,但似乎没有如愿。

02

政府为何兜底?

1

弥偿制度是什么?

(1)“弥偿”的英文叫indemnity,是保险法的概念。关于疫苗接种的弥偿,简单而言,有几个因素——

首先,药厂在法律上受到保护,病人不能向药厂追责,哪怕药厂存在过错,政府也免除了它们的法定责任。

其次,政府直接补偿受害人,即所谓indemnification,可以看作政府为药厂兜底,直接和民众打交道,补偿他们的损失,而药厂在法律上的(部分)过错被看作一笔勾销。

受害人不必证明是谁的过错,只需要证明损害存在,就可以获得补偿,这就是所谓的无害补偿(no fault compensation)制度,通常金额是固定的。

(2)弥偿有分为完全弥偿和部分弥偿,下文还会再解释。

(3)如果是完全弥偿,通常还会配合诉讼豁免,也就是说药厂不能被起诉。

(4)弥偿制度不但针对药厂,也针对个人,包括医护以及被委任操作疫苗接种的人士。英国已经修改规定,允许普通人士经过培训后操作接种。

(5)这些普通人士尽管经过培训,但也有可能不够专业(哪怕是专业医护,也有可能出现意外),因此弥偿制度可以避免他们被起诉。

(6)其实,一般来说,医护人员都会购买专业保险,其中就有弥偿条款,但在疫苗大规模接种的背景下,政府直接代为补偿受害人的损失。

2

为什么要设立弥偿制度?

(1)在疫情期间确保药厂的积极性

没有疫苗是完全无风险的,尤其是针对新兴疾病的疫苗研发,药厂本来就要冒着研发失败的巨大风险,先期投入大量资金。如果他们还要面临大量诉讼,那么就可能过度谨慎,拖慢研发进度。

(2)获得竞争优势

一开始,疫苗供不应求,即便是发达国家也要靠“抢”。外界认为,英国愿意提供完全弥偿,是一个重要的优势。前面说过,美国2005年就确定了完全弥偿制度。

(3)获得更便宜的价格

路透社报道,欧盟和辉瑞谈判的时候,愿意通过提供部分弥偿而换取更低廉的价格。而辉瑞向美国、英国和欧盟提供的最早一批(20亿剂)疫苗,完全没有利润,还愿意把财务状况完全向美国政府开放。

3

各国政府如何平衡各方利益?

陈局认为,疫情期间,各国政府需要思考,如何尽可能让本国大多数人的利益最大化。所以,要用无害弥偿的制度,换来尽早让社会建立群体免疫,尽早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各国政府必须考虑以下因素:

(1)既把好关,又保证药厂的积极性

比如,在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作为独立机构,在做出专业判断的时候,是不受政府指挥的。正是通过这样的专业机构把关,政府才敢提供弥偿保证。各国政府通常已经考虑了风险,确定严重不良反应只是很极端的情况。

在这个基础上,能够保证药厂积极性,免除药厂后顾之忧,也是政府愿意付出的代价。

阿斯利康高层路德·多伯就向路透社指出,对大部分国家来说,扛起那部分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是他们的国家利益。

(2)让民众放心,出了事有政府扛着

天平向药厂倾斜了,“断”了民众起诉药厂的“后路”,因此,弥偿的另一面——政府直接一次性地补偿民众一定金额的损失,而且程序相较诉讼更简化,就是一种“补救”机制。

4

没钱的国家怎么办?

在发达国家通过提供无偿弥偿换取大药厂优先供货的时候,发展中国家、欠发达国家有没有相同的能力,成了很多人担忧的一点。

巴西总统博尔索纳罗就向法新社吐槽,药厂不愿意为可能的副作用负任何责任。

在埃博拉疫情肆虐非洲的时候,很多国家没有能力提供弥偿保障,最后需要世界银行出手援助。

幸运的是,现在,国际社会和慈善组织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保障。

国家疫苗倡议计划(Covax)和92个中低收入国家签约,努力争取向药厂提供弥偿保障,同时为民众提供无错补偿机制。

Covax和国际疫苗联盟(Gavi)、盖茨基金会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合作,为受到严重副作用影响的人们提供无错补偿,补偿金额取决于副作用的严重性以及该国的人均GDP。

03

需要担心疫苗质量吗?

说回来,英国要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才能获得12万英镑补偿,我们普通人要为疫苗的质量感到担心吗?

根据三期实验报告,无论是辉瑞的疫苗还是牛津的疫苗,都是比较安全的。没有疫苗是100%没有副作用的,但英国政府为疫苗设置了一套安全机制,MHRA会及时发现严重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并发出黄牌警告、回收乃至于停止接种。

总的来说,陈局认为,我们应当相信科学,相信MHRA的制度。如果出现大规模严重副作用,不但是重大的公共卫生危机,政府还要大出血,因此政府没必要给自己挖坑。

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快让尽可能多的人口接种疫苗,才能尽快进行全球重启。英国政府把第三次解封的希望寄托在疫苗上,有了免责安排,也还很难保证能按时完成接种目标呢。

附:

1

新冠疫苗常见副作用

在打针的部位出现疼痛或者无力感,在接种后的一两天里最严重;

感到疲劳;

头疼;

全身疼痛,或者轻度流感症状;

虽然接种后两三天内发烧并不罕见,但发烧值得警觉,可能表明你患有新冠或其他感染;

不常见的副作用:

腺体肿胀。

2

出现副作用怎么办?

如果出现腺体肿胀,可以休息一下,服用正常剂量的醋氨酚(遵从包装上的须知);

如果上述副作用出现超过一周而且更严重了,可以打NHS的111电话求助;

如果去看病,请告诉医生您已经接种了疫苗,他们才可以全面了解你的情况;

可以通过黄牌制度进行报告:

网站coronavirus-yellowcard.mhra.gov.uk,

或者下载Yellow Card的App。

情报员:多恩

情报源:Associated Pres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AFP, Reuters, The Coversation, 英国政府官网, The Independent, Pharmaceutical Journal, The PDA, London Evening Standard, Business Insider, Sky News, France 24, The Jurist, EMA官网,欧盟官网, Legal Today, Time, Lexology, MJA, Carrier Management, The Guardian, Daily Star, Sydney Herald, Global News, Straits Time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原标题:《新冠疫苗严重副作用不能追责?英国“免责”真相》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