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博罗园洲粤曲进校园 保护传承和推广当地粤曲文化

惠城发布
2021-01-07 10:1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澎湃号·政务 >
字号

“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12月4日晚,博罗县园洲镇曲艺协会组织曲艺爱好者前往横河镇东角村,为当地村民送上一道粤曲文化大餐。

在园洲,粤曲生长在城镇的肌理中,传唱在民间团体和邻里街坊间,成为一曲鲜活的文化之音。粤曲在园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氛围,戏曲贺节是当地每年必备的重头戏,男女老少均乐在其中。作为岭南传统文化的代表,粤曲是园洲人萦绕耳畔的乡音。

为了留住这份独特的文化根脉,园洲镇乃至博罗县致力于对当地粤曲文化进行保护、传承和推广,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其中,走出园洲,开展粤剧曲艺表演,到全县各地举行“粤曲进校园”活动等,就是其中的举措。目前,全镇有大小曲艺社7家,并成立了园洲镇曲艺协会。2016年,园洲粤曲成功列入博罗县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因自信而坚守、因创新发展而丰富,当地正努力申报“广东省曲艺之乡”,让“园洲粤曲”焕发出新的光彩和活力。

在园洲镇,逢年过节总能看到精彩的粤曲表演

溯源

清末粤曲在园洲一带盛行

专业的唱腔、华丽的戏服、精彩的对唱……在园洲镇,逢年过节总能看到精彩的粤曲表演。而拥有曲艺社的上南、李屋等各村,曲艺爱好者不时便到曲艺社高歌一曲,过一把粤曲瘾。古老的粤曲,是园洲村民闲暇娱乐方式之一。爱好者台上唱,村民台下和,其乐融融。

粤曲就是乡愁。有了粤曲,就有了家乡的味道。逢年过节唱粤曲,不只是为了增添节日的气氛,更是为了赓续家乡的文脉。据园洲镇文化服务中心收集的史料显示,在清朝末期,粤曲在园洲靠东江一带盛行,他们以龙舟、木鱼、咸水歌的形式。后来,园洲粤曲发展成排大戏、搭戏棚,粤曲演戏,形式多样,蔚然成风。

新中国成立初期,该镇每个大队都有文娱组,通过粤曲宣传党的政策,丰富群众生活。“那时逢年过节,经常有粤曲表演,而且也是我们小时候惟一的娱乐。”当年的场景,园洲镇曲艺协会原会长邱梅田记忆犹新。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粤曲在园洲也逐渐成为粤曲爱好者的自发活动。最初是一些粤曲爱好者在空余时间自发相聚活动,后来逐渐形成了各村的曲艺社,开始有相对固定的活动时间和场地,有组织地进行训练演出。

园洲粤曲的表演越来越专业

发展

全镇7个村都有自己的曲艺社

如今,园洲镇共有7个村拥有自己的曲艺社。作为该镇规模最大的曲艺社之一,上南曲艺社每逢周一、周四、周六晚都会开练,大家热情高涨,有人敲锣鼓,有人唱粤曲,听众来附和,一派其乐融融。自1999年成立以来,这里已成为村里粤曲发烧友的“家”,大家经常在此聚会交流。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李屋曲艺社。2017年,李屋曲艺社搬进了200多平方米的新址,结束了在老祠堂旁简陋的屋子里唱戏的历史。

近几年来,为了丰富群众闲暇时的娱乐生活,在政府筹资以及社会人士资助下,全镇目前登记在册的7家曲艺社,陆续迁入新址,还添置了乐器、服装,曲艺爱好者成倍增加。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推广园洲曲艺文化,2016年6月,当地成立了园洲镇曲艺协会。2016年8月,园洲粤曲成功申请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次年底,协会成功获评“博罗县曲艺文化传承创作基地”。2017年,园洲镇曲艺协会成功举办该镇第一届粤剧曲艺文化艺术节,成了爱好者和广大群众互动交流、传承创作的重要活动。此后,当地的重要文艺活动上,总能看到园洲粤曲的表演,掀起了大家学习传统戏曲的文化热潮。

在外出比赛上,园洲粤曲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17年、2019年,广东省粤曲私伙局(意为业余社团)大赛总决赛等省级比赛中,园洲均捧回了铜奖。

同时,加快人才培养,该镇先后邀请广东省粤剧名伶李池湘和东莞、深圳等周边一些粤剧老师到园洲来授课和表演,着力培养年轻人才和鼓励各村社团发展,协会会员从50人增加到100多人。

近年,该镇还形成了民间和政府的良性互动。镇政府建立了园洲粤剧曲艺文化发展中心和文化展览室,更好地发扬粤剧文化事业。

困境

爱好者老龄化粤曲面临传承危机

随着社会发展,多元文化对传统戏曲造成了一定冲击。特别是在流行音乐的冲击下,粤曲作为民族音乐的一个艺术门类逐渐被年轻人忽视,园洲粤曲的发展也难掩这一尴尬。

据了解,园洲镇曲艺协会会员平均年龄50多岁。在曲艺社的活动中,不管是台上表演的爱好者,还是台下听曲的村民,年龄在30岁以下的很难找。“别人一分钟就能说完的话,你们要唱10多分钟。”园洲镇曲艺协会秘书长朱钻娣说,不少年轻人觉得粤曲是老人家的“专利”,“就连我老公、我姐姐,都觉得粤曲是上了年纪的人才听。”

除了思想上的不认同,人才缺失、资金不足也是制约园洲曲艺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都是半路出家,创作、表演的水平都有限,想提高水平需要花钱请老师,买服装设备也需要资金。”朱钻娣坦言,目前协会的运营,除了政府支持的部分资金,其余主要靠邱梅田个人支持及其他爱心企业及人士捐资。

突破

创新开展粤曲进校园活动

如何突破粤曲发展困局,更好地保护、传承和推广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当地正在不断努力探索新路径。协会及各曲艺社积极转型,探索市场化路径,努力通过商业演出推广粤曲和支撑日常运作。让朱钻娣等粤曲爱好者高兴的是,当地政府正大力打造“园洲粤曲”这一文化特色品牌。除了加大资金支持外,也在探索政府搭台、企业出资、协会提供资源等方式,支持协会开展“粤韵芳洲”传承推广行动,开设戏曲进校园等活动。同时,支持协会开展粤剧知识扶持项目,定期邀请专业老师驻点授课,帮助当地培养粤曲人才。

唱、念、做、打……12月初的一个周四下午,在园洲镇星洲双语学校,来自该镇曲艺协会的老师正给同学们上粤曲课。从2019年3月开始,该校安排了每周两节课的时间为粤曲课,由园洲镇曲艺协会安排老师给三到五年级学生讲课。

据园洲镇曲艺协会会长朱永洪介绍,自2017年开始,该镇就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分别在园洲中心小学、李屋小学、星州双语小学、星海琴行、东江广雅学校、梁屋小学、东晖学校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开设了公益课堂并举行展演活动。同时,结合“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如在端午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期间开展粤曲表演活动。

今年,在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园洲曲艺开始走出园洲,走进了全县各地的校园中。目前,协会已前往罗阳中心小学、湖镇中心小学、福田中心小学等开展了多场“粤曲进校园”推广活动,激发学生们对这项传统文化的兴趣,掀起了一股学习传统戏曲文化的热潮。另外,园洲舞蹈爱好者也大力推广“戏剧体操”。目前,参与学习表演戏曲文化的学生、舞蹈爱好者有5000多人。

“要想吸引年轻人,粤曲必须要创新。”朱永洪介绍,为了延续、丰富、普及并加深基层观众对传统戏曲的理解,今年6月开始,协会将禁毒宣传、邻里和睦、垃圾分类、助学扶贫等带有正能量的现代元素融入了传统粤曲剧本中,用粤剧小品的形式展演在大众舞台,受到了群众好评。今年10月,在博罗县2020年禁毒宣传特色品牌项目选拔赛中,该协会排练创作的禁毒粤曲舞台剧《毒之祸害》以创新粤曲的形式和感人的故事获得一等奖。

在传承中坚守,在发展中赓续。园洲粤剧曲艺文化,在尊重传统、保持底色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让这项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名人故事

李文甫

李文甫,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园洲镇李屋村人。学生时代,李文甫在东莞石龙就参与组织了“醒天梦”剧社。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李文甫借演剧,广招同志及教育群众,曾演出《熊飞起义》《张家玉会师》等富有民族意识的历史新剧目,启发、教育广大群众。后由莫纪彭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春,与胡汉民等组织同盟会南方支部。1909年,任香港《中国日报》协理、经理及《时事画报》笔政,宣传革命。1910年2月,由港返穗,参加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后潜至香港,从事革命活动。翌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爆发,李文甫带领敢死队员冲锋在前,在激战中受伤被捕。起义失败后,在黄花岗被杀害,年仅19岁。

李源

李源,园洲人。上世纪二十年代,粤剧省港班崛起。1921年,李源参加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在香港当海员期间,他与工友一起组织了“工余乐社”,开展文艺活动,利用戏曲宣传进步思想。1925年秋,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广州从事地下工作,发展工人武装。1927年冬任中共广东省委委员,带领工人武装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5月,李源先后任中共广东省委代理书记、书记。因工作需要,没有出席6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但会上被选为第六届中共中央委员。同年秋末,李源前往粤东地区传达中共“六大”精神,指导当地党组织开展工作。11月,从丰顺赴大埔途中,行至三河坝渡口被捕。后惨遭杀害。年仅24岁。

来源:惠州日报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