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方志四川•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阿达色轨 ‖​ 一名党员 一面旗帜——记普格县莫尔非…

2021-01-09 09: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以下文章来源于魅力小兴场 ,作者莫尔村综合帮扶队

魅力小兴场

小兴场,珍珠米之乡,彝族叙事长诗《妈妈的女儿》原型的诞生地,这里彝族文化浓厚,阿都风情底蕴深厚。本公众号主要发布小兴场地区的风土人情、特色产品、逸闻趣事、脱贫攻坚成效、惠民惠农政策等,旨在正面宣传小兴场区域,增进读者对小兴场彝区的了解认识。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一名党员 一面旗帜

——记普格县莫尔非铁村党支部书记阿达俄来

阿达色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话用来说莫尔村党支部书记阿达俄来再合适不过了。

阿达俄来孤儿出身,幼年时带着弟弟,为了温饱冒着溺水的危险游泳捉鱼;为了不被霍乱病传染,用漂白粉兑水饮用;14岁时只身一人外出,到砖厂拉车挣钱;青年时身无分文,以劳务抵学费学习农房修建技术;学成后承建民房逐步发展成致富带头人,而后组建村建筑队带领村民感恩奋进谋发展;做了村支书后,不忘为百姓,突破产业瓶颈,成立彝家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立足本地优势,推广小兴场珍珠米,发展莫尔村中草药。

普格县夹铁乡莫尔非铁村农专社出品的袋装珍珠米(王云 摄,图片来源:川报攀西)

如今,阿达俄来已是家喻户晓的典范。他是一个铮铮铁骨,他的故事让人敬佩,又让人感动,是一例脱贫攻坚的典型案例。

我们不妨走进去看看他的故事。

与其他儿童不同,阿达俄来11岁时,父亲因病死亡,欠下3600元治病留下的借款,他的童年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同年,奶奶、叔叔也相继去世,留下11岁的他和9岁的弟弟,每年田地里出产的粮食也只够支付高利贷的利息。

面对两个可怜的孤儿,亲戚也束手无策,在缺衣少粮的年代里,顺利供养自家的孩子已难上加难,为了解决两个孩子的温饱问题,亲戚提出“父亲的家支供养一个,母亲的家支负责供养一个”。但是在年少的阿达俄来眼里,只要自己还有一口饭吃,绝对不能与弟弟分离,他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势拒绝了亲戚的想法。当时,家徒四壁,没有一粒可以解决温饱的粮食,他们将目光聚集在了村前滔滔流过的色洛河。忍饥挨饿的日子里,兄弟俩的主要劳动就是游泳,他们冒死游泳捉河里的鱼,一天的收获少则三两条就烧来吃,有时会多捉了两三斤,他们就会低价出售,换米和面。这条滔滔南流的色洛河,是两兄弟的母亲河,给予两个弱小的孩子以宽容和慰籍,是他们童年的希望和乐土。

纵使多灾多难,生活依然没有向这位年仅11岁的孩子过多的关照。因为饥饿与贫穷,俗称“二号病”的“霍乱病”盛行时,两兄弟无力购买2角钱一板的氟哌酸来预防,又担心被传染,他们只有用自认为比较牢靠的方法——漂白粉兑水喝。

面对黝黑而健硕的阿达俄来,他娓娓道来:“只有记住过往,才能更好的面对现在,忆苦思甜是我们每个人该有的品质。”“是因为我的童年不堪回首,所以成年后的我一路顺利,现在我给我的孩子创造了一个美好的童年,他住在县城里,一直不缺吃穿,和公职人员的家庭没什么差别,我知足了。感谢党和政府这么好的政策,使我从昔日穷小子变成领路人”。

莫尔非铁村崭新的安全住房(图片来源:凉山日报)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那年阿达俄来14岁,因为家境贫寒,兄弟也幼小,而更加让他头疼的是,父亲生前给他订下婚约,无论如何自己都需要找一笔钱来支付身价钱才能和未婚妻结婚。只有和她结婚了,才有机会摆脱困境,让周围邻居另眼相看。虽然年龄尚小,但已有1.5米的身高,他外出务工。听说阿达俄来要外出务工,邻居同龄人和长者都抱着啤酒来送行。当时外出务工的还不多,他们都想“这一去凶多吉少,估计难回还”。由于既不识汉字又不会说汉语,阿达俄来只有到砖厂拉车当苦力,一天仅能挣到10元,每月工资有280-300元。一想到家里的困境,他发愤挣钱,发了工资就在厂房里挖一个坑埋下存着。这样苦做10个月,便挣到了4800元。他背上已经又脏又旧的被子,里面珍藏着辛苦挣下的血汗钱,由于目不识丁,只有走走问问,托一起务工的朋友送到成都,再转上回西昌的火车。一到西昌,他在市场街换上一身新买的衣服,再买了一个摩托罗拉手机,他想回家扬眉吐气。回忆他的过往,这段经历是他最神气的,一股由内而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今天长大了,邻居们一定对我另眼相看了。”

讲到这里,他会插上一句,别提那时多神气了,当时的村书记还租用我的手机,他儿子结婚需要撑门面,他要佩戴三天给我200元。当时农村没有座机电话,更没有手机,有手机大家都觉得很气派。有了钱,在亲戚的帮助下,阿达俄来娶妻成家,然后照顾弟弟,他想摆脱小时候那种人人唾弃的生活,重新走自己的平常路。

他想,决不能让别人看不起,于是他想到学习修建农房,用劳务费抵学费,跟随吉恩子虫修建房子。修了4栋房屋后,阿达俄来初步掌握了修房技术,但还没有独立自主的修房经验,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房屋拿给没有经验的孩子来修。第一次为土比次日家修房子时,主人家担心修不好,而他为了试技术,双方约定免费修建。后来,房屋建成了,因用心做事,修出来的房子结实又好看。作为感谢,主人家还是支付了600元。这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阿达俄来为人诚实,做事实在,吸引了20余人组建成修建队伍。承揽建房修路小工程,不仅为自己的成长积累了经验,也收获了资金,同时也让老乡实现了增收致富,现在所带学徒能独立建房的就有15人。方圆20公里,他所修建的房屋共有500余套,所承揽的工程基本上没有质量问题,所以获得满满的信誉,找他修房的人也越来越多。他逐步成了致富带头人,现在拥有的机械就有铲车2架,货车1架,挖掘机2架。因为有能力,也存有钱,老乡借钱随时出借,老乡有事必应,逐步在村里树立了威望。2016年,阿达俄来在苏施党支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7年,担任了村计生专职副主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面前一条崭新的路伸向远方。

2018年9月,乡党委政府考虑他工作得力,务实干事,又有较高群众信誉,考察为代理村党支部书记。他上任后,更加努力工作。

首先,突出“抓班子带队伍”。同年,回引优秀农民工2名,一名任监委会主任,分管环境卫生和四好创建,一名任村计生专职副村长,分管计生卫生和艾防。由此村内事务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精诚团结,出色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事务。发展2名优秀农民工为积极分子,吸纳不同层面的村民进入村党支部。他所带领的村,2018年被评为“四好创建州四好村”,他也获评为2018年优秀党员。

普格县夹铁乡莫尔非铁村(王云 摄,图片来源:川报攀西)

其次,“重易俗树新风”。为树立村民创先争优意识,他带领班子成员四处考察,学习先进经验。成立了“积分超市”,鼓励村民通过义务劳动,搞好室内外卫生,养成讲卫生好习惯,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发放洁具厨具家具家电,使维护居家环境从被动变为主动,形成了良性循环。村三委还成立了移风易俗领导小组,颁布了村规民约,不准大操大办,提倡勤俭节约,使村庄风貌得到了较大的改变。

第三,谋产业稳增收。他也考虑到要想发展,必须找到产业支撑,必须让百姓实实在在的富起来,不能全靠国家的供给支持,必须通过勤劳的双手使腰包鼓起来。经调研后,阿达俄来认识到,只有充分利用小兴场盛产珍珠米的现实,走特色农产品发展道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小兴场珍珠米,才能达到老乡的收益最大化。截至目前,通过电商平台销售3万3千斤大米,销售额达到19万元。为突破传统产业瓶颈,2020年引进中草药种植280亩,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流转了村民的田地种植丹参、星油藤、红果参、柴胡,预计创收280万。

乘着电商的翅膀飞出大山的珍珠米(图片来源:凉山州人民政府网)

“老乡富不富,支部是关键;群众有没有信心,支书是关键。”作为村支部书记的阿达俄来如是说。村民危房改造没有钱,他二话不说先垫资,老乡没有技术修房,他就联系村建房队组织施工,如今他都垫资了8万元购买老乡的建材,他说“钱不钱不重要,人情最重要,就算我不是村支书,我也是好邻居,群众有困难我必须得帮忙”。

这位曾经满路荆棘的人,看淡金钱和名利,他说:“我必须实实在在做事情,必须带领我的村民脱贫致富,要说名和利我做商人做生意赚钱,绝对和现在是两个样。”“现在我们建房修路已经全面完成,村集体种植了20亩果园,套种了中草药“续断”,集体牛圈、羊圈正在施工,村三委也启动了鸡舍建设,以后的集体经济,我们就要走生态立体农业,果树下面有草药,树上有生态鸡,更要发展稻鱼共生,还要建设小兴场大米加工厂,以后我们走上乡村振兴的光明大道,还要搞乡村旅游,把村级产业做大做强。”对村集体经济,阿达俄来满怀信心地说道。

普格县夹铁乡莫尔非铁村(王云 摄,图片来源:川报攀西)

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聚合一切有生力量。在这个村庄里,村支书作为旗帜,引领着一个充满合力的村三委班子。我们坚信,他们一定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

方志四川 篆刻:殷智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阿达色轨(四川省普格县夹铁乡莫尔非铁村驻村第一书记)

微刊题字:蓝天果(中国文联文代会代表,商务部中欧协会青少年艺委会副会长,四川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毛笔工作委员会主任,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蓝天书画院院长)

配图: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原标题:《【方志四川•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阿达色轨 ‖​ 一名党员 一面旗帜——记普格县莫尔非铁村党支部书记阿达俄来》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