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信证券:A股分化将缓,重回慢涨轮动,投资聚焦顺周期主线

澎湃新闻记者 田忠方
2021-01-10 19:29
来源:澎湃新闻
牛市点线面 >
字号

1月10日,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600030.SH,6030.HK)发布最新报告指出,A股市场开年出现脉冲式上行和结构分化加剧,主要是年初增量资金集中建仓所致。

展望后市,中信证券预计,随着基金建仓急迫性的下降,A股市场上涨和分化的节奏都将有所放缓,市场将重回慢涨轮动。同时,机构密集的调仓,或导致二三线品种的投机性抱团延续瓦解趋势。

配置方面,中信证券建议投资者,紧扣顺周期主线,把握海外工业品涨价补库存,以及国内可选消费轮动两个趋势。品种方面,重点关注有色金属、汽车、家电、家居等。

A股分化将缓和,市场重回慢涨轮动

2021年伊始,A股便出现驱脉冲式上行行情。同时,市场结构分化加剧。

中信证券认为,这主要是两方面因素所致:一方面,是宏观流动性保持充裕,市场流动性更加可观,增量资金有入场和建仓需求。尽管本周央行季节性净回笼资金,但开年后宏观流动性继续维持宽裕。同时,国内局部疫情影响下,政策预计仍将继续保持宽松。此外,市场增量流动性也十分可观,加之监管对互联网平台高收益存款产品的整顿,加速了居民闲置资金的入市。因此,多重因素影响下,市场增量资金在当下有大量入场和建仓需求。

中信证券进一步指出,另一方面,年初新发基金规模超出市场预期,诱发对核心资产“抢跑式”建仓。在代销渠道积极备战“开门红”和市场较好的跨年行情共同作用下,新发基金出现了持续踊跃认购。这一背景下,有入场和建仓需求的资金开始“抢跑”,集中建仓A股核心资产,导致机构重仓品种加速上行。

展望后市,中信证券认为,A股将重回慢涨轮动,同时市场分化程度将有所缓和。

中信证券预计,年初“开门红”后,新发基金节奏将有所放缓,增量资金抢筹建仓的急迫性将降低。同时,由于外资的流入节奏,与市场短期表现呈现一定的逆势特征,因此起到了稳定增量资金流速的作用。因此,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后续A股市场或将结束脉冲式的上行,回归慢涨轮动趋势。

同时,中信证券指出,预计A股短期风格分化的程度,将会有所缓和,从市值大小分化,转向行业内部优劣分化。年初增量资金“抢跑”建仓,从全市场研究最充分、最优质的公司入手,是效率最高的选择。加之一些跟风资金则简单地抛售中小市值公司,追逐龙头股,进一步加剧了年初风格的极致分化。随着新发基金速度放缓,增量资金配置急迫性下降,投资者会将精力逐步扩散至中小细分行业龙头。

不过,中信证券强调,A股市场结构分化,仍是中长期必然趋势,优质公司将持续享受溢价。注册制背景下,股票供给明显增加,但优质公司仍然稀缺,研究和管理的边界,将使得机构把稀缺的精力用在最优质的公司上。

二三线投机性品种抱团将瓦解,可聚焦顺周期

配置方面,中信证券认为,随着“收益战”结束、机构调仓更加密集、业绩预告临近,明显偏离基本面的二三线投机性品种的抱团,或将持续瓦解。

中信证券表示,一线核心资产的上涨,更多是龙头公司不断享受更高估值溢价的过程,是中长期的必然趋势,并不应当被界定为博弈性的抱团。但是,2020年12月以来,二三线品种的投机性抱团,更多的是建立在存量资金因“收益战”和“规模战”缺乏抛售动机的基础上,是纯粹阶段性的博弈行为,后市将瓦解。

因此,中信证券建议投资者,继续聚焦顺周期主线,把握海外工业品涨价补库存以及国内可选消费轮动两个趋势,当下聚焦三条投资主线:一是价格维持高位、海外需求回暖利好的有色金属;二是欧美疫情反复,叠加年底海外节日利好的出口产业链,如家具、家电、汽车及零部件;三是12月中下旬受零散疫情压制、但基本面持续复苏的旅游、酒店、珠宝、家居等可选消费细分领域。

长期逻辑方面,中信证券表示,可围绕科技、国防、粮食、能源和资源“五大安全”战略,配置阶段性滞涨和高性价比的品种,重点关注半导体、消费电子、种植链和种子、军工等。

此外,中信证券建议投资者,可战略性增配港股。

中信证券认为,2020年港股在全球主流指数范围内明显滞涨,在2021年基本面修复的趋势下,有更大配置性价比。同时,密集的反垄断措施推出,对港股互联网巨头产生了情绪上的压制,这将带来估值修正和新的配置机会。因此,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港股的互联网、消费电子、教育、农业、上游原材料、金融板块的龙头标的。

    责任编辑:王杰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