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走出农村到回村扶贫 | 我的扶贫故事

2021-01-11 22:2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我叫张晓松,从小在农村长大。2015年大学毕业后,到织金县官寨乡政府工作,先后被派驻到尖山村和化窝村任包村干部,开始了5年的脱贫攻坚帮扶之路。

昔日化窝村的面貌

无论是在尖山村,还是在化窝村,我都和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两委”成员并肩作战。在走村串户的过程中,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板凳会等方式,了解群众生活状况,精准识别贫困户,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从而更好宣传党的政策方针。

2016年6月令我很难忘。还记得当时特别热,为了按时完成入户识别工作,我们吃过早餐带上水和资料就下组走访,有时甚至忙得顾不上吃饭。经过20多天的连续奋战,终于遍访完全村,后经民主评议、公示上报、划线评定等一系列工作,识别出的贫困户精准无误,为全村如期实现脱贫摘帽打下了坚实基础。

想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把产业发展作为重要抓手。我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经过认真研判,计划在化窝村发展经果林产业。于是,我一边向乡里争取退耕还林项目,一边带领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到纳雍县沙包镇实地考察布朗李产业。看到沙包镇布朗李产业风风火火,大家对种植布朗李十分支持。

化窝村的布朗李花开

从沙包镇回去后,我们及时组织召开群众会,给群众分析种植布朗李的经济效益,并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最终动员群众完成了900余亩布朗李种植。在此基础上,化窝村又争取了退耕还林项目。现在,化窝村种植了1600余亩布朗李。有了产业支撑,村里脱贫也有了底气。

化窝村的春天

2017年2月,我被调整到官寨乡扶贫工作站工作,离开了化窝村。

现在,虽然实现了脱贫摘帽,但是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巩固提升工作任重道远,我将继续奋斗在农村一线。

阅读推荐

脚踏实地,带领群众奔向小康 | 我的扶贫故事来源:毕节日报全媒体中心

高大涛 整理

原标题:《从走出农村到回村扶贫 | 我的扶贫故事》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